亲宝小说>古代言情>赤霄>第18章 十八 兵部

  下午散学时,大皇子又一次迈入了品墨斋。

  上一次大皇子进入品墨斋时,一场自导自演的丢玉戏码,弄得众人心有余悸,如今时隔近一年之后大皇子再入品墨斋,不知又要掀起什么样的风波来。

  大皇子对着穆飏躬身一拜:“今日前来是想向穆学士讨教几个问题。”

  大皇子这话虽说得恭敬,但语意中却带着刺,针对的意味过于明显,就连永嘉公主也放下了手中的书,愣愣地看着穆飏和大皇子。

  穆飏放下手中的书卷,道:“温国公请。”

  “今日想请教穆学士的是,昭文阁学士是否皆是名副其实?”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大吃一惊。

  国朝贴官之中,尤以一院三殿四阁为名的贴官最为清贵。进士出身是获贴官的前提,且国朝宰执九成都是自入朝起便带着贴官,又因为拜相之后才赐“殿大学士”,是以真正清贵的,是一院四阁贴官,每科进士皆以被选入一院四阁为荣。同样的,一旦带上了贴官,便被视为两府宰相储备,是得天家信赖的相材。

  一院四阁,即翰林学士院和昭文、宝文、资政、宣政四阁。同时,四阁之中尤以昭文阁最为特殊,昭文阁学士不兼两府,不领六部实权。仲渊学子三年一科考,经解试、省试后入殿试者才算探得昭文阁的门。穆飏当年是除状元榜眼探花之外的第四名,最初以昭文阁待制身份知临越府推官,后擢升为昭文阁侍读,由临越府推官转入谏议院任职,又因谏言犀利为人中正,被天家赏识,尚未而立便入了学士行列。按照国朝官员制度,穆飏完整的职称应该是「昭文阁学士、左宣奉大夫、行谏议院左司谏、兼资善堂善讲」。因贴官最为贵重,所以便都称穆飏为穆学士。

  谏议院上谏天子下参朝臣,皆是一身傲骨的读书人,天下清正在临越,临越清正在昭文,昭文清正入谏院。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今日大皇子这一问,不仅直指昭文阁学士,更是在说谏议院,这般不顾礼数法度,着实惊得在场众人一身冷汗,齐齐看向穆飏。

  穆飏神色不变,依旧面带微笑地回答:“昭文阁初设时高祖曾有言曰,昭文于天下,直言于天子,不知温国公可还记得?”

  大皇子神色一滞,旋即恢复如常,慢慢说道:“正如高祖所言,昭文阁该是清吏言官所在。可若昭文阁内有藏污纳垢,又该如何?”

  见大皇子避开谏议院,只提昭文阁,穆飏便知道他今日这般为何。于是答话道:“昭文阁评天下事,天下人审昭文阁,公允公道自在人心。”

  大皇子又问:“既是污垢,便是缩藏在角落之中,天下人又怎知朝堂角落之尘?”

  穆飏答:“昭文阁外,还有台谏。”

  大皇子继续道:“若有人故意遮掩粉饰,怕是台谏也无法撼动昭文阁。更何况谏院已成小昭文,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穆飏终于收敛了笑容,换上郑重的神态,说:“温国公今日若是为了前朝之事,还请就此住口。前朝之事如此快便传入资善堂,想必天家是不喜的。飏知亲疏有别,世人多以亲疏断对错,但温国公今日着实过于急躁了。”

  穆飏待人极其和善,笑容常常挂在脸上,如今一脸正色的样子,倒更像一位直言上谏的耿直文官。

  大皇子瞪着穆飏,眼中皆是不甘和愤懑。

  穆飏仿佛没看到大皇子的眼神,继续说道:“现在飏以资善堂善讲的身份劝温国公莫要插手,若温国公执意多言,飏也只好以谏议院司谏的身份拟一道劾状直呈御前了。”

  “你……”大皇子一时无言以对。

  穆飏继续说道:“温国公身边俗事过多,牵绊过多,还望温国公莫要忘记天家最厌烦的是什么。事由刚起,温国公便如此急迫认定我昭文阁学士无中生有,可若真是无中生有,你又有何可急?难道忘了清者自清这个道理?更何况,上谏纠劾是台谏之责,若遇事不言,遇错不劾,便是台谏失职。至于所规谏弹劾之事该如何处理,有天家及一院两府六部按照仲渊律法去审理执行。前朝政事自有一套规矩流程,如今只是谏,温国公便如此急躁,是怕谏?还是不愿有谏?自古以来,唯昏佞才不许谏,天家圣德明君,我朝从不斥进言者,还望温国公谨记。今日飏已言毕,温国公请慢走。”

  大皇子从未见过如此咄咄逼人的穆飏,然穆飏今天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错,即便真的闹到御前,怕是天家还要夸赞穆飏一番。大皇子脸色极为难看,勉强拜了一下穆飏,便转身离开,在离开之前还犹不甘心地看了许琛一眼。

  品墨斋众人尚未从穆飏与大皇子的对话中反应过来,又看到他盯着许琛的眼神,一时间又将目光放在了许琛身上。

  穆飏倒是又像平素那样温和地笑了笑,说:“都散了罢,看这一场故事又有何意思?”

  众人虽不明白,但也依言向穆飏行礼离开了。

  夏翊清为着散学时那一场莫名其妙的对话心中憋闷,可事关前朝,他又不好直接去问泽兰,便只好忍下。待回到住所,见“浣榕阁”三字悬于门口,便知道进封旨意已下,如今柴氏是正二品妃了。夏翊清心知若非受自己牵连,柴娘子早该身居妃位,如今这般也算是有了些许补偿,便陪着用过晚膳。

  永嘉公主回到慈元殿,将散学时的事情告诉了皇后,皇后只略表示知道了,并没有旁的话。

  许琛归家之后,也终究没忍住,将满腹疑惑告诉了自己的义父。

  “义父,事情便是这样,我实在想不明白。”许琛将今日学堂之事转述给定远侯。

  “今日朝会,昭文阁学士谢承汶当堂面参枢密院在京房副承旨陈阔收受贿赂。”定远侯坐在书桌前,一边写字一边回答许琛。

  国朝军权三分,枢密院为首,三衙为次,兵部再次。枢密院掌天下军务,凡与长羽军相关之调配、屯戍、任命赏罚等皆归枢密院;三衙是殿前司衙、兵马司衙和军监司衙的总称,长羽军兵士训练及国朝七大军区的具体事务全数由三衙掌管;兵部则负责武选、各府州厢兵及兵器装备等事宜。

  定远侯如今正经差遣中的「殿前司都点检、天下兵马大元帅」,便是三衙之中殿前司衙与兵马司衙的长官,但这两个差遣手中并无实际权力。所有领殿前司衙差遣的高阶官员全数直面天家,而兵马司衙编制内所有兵士全部分散在军监司衙属的七大军区内。定远侯虽号称手握百万长羽军,但实际真正可以随时调配的只有两万骁骑卫,便是那「判骁骑卫」的差遣。

  定远侯拉着许琛坐到书房的软榻之上,将一卷书册送到许琛面前:“这是如今国朝军事自上而下的详细介绍,你拿回去看看,不懂的随时来问我。今儿就先给你讲讲枢密院和兵部这些事。枢密院掌天下军务,下分十二房,各有司职,在京房是其中之一。”

  许琛将书卷打开迅速翻看,片刻之后指着其中一处说道:“枢密院诸房副承旨为正八品,且是吏人职,会是什么人给他行贿?”

  吏职和官职是不同的,官自科举取,吏自民间募。出身、待遇和仕途前景均有很大差异,在官场之上,吏人天然就低一等。

  “不要小瞧吏人职,他们手中的权力很大。”定远侯说,“我朝兵制繁杂,尤以京城中各番纠葛最深。如今京城内外有军监司衙的京畿军、兵马司衙直属的左右龙胜龙武四旅、殿前司衙直属的拱圣十二营和皇城司卫戍,以及临越府兵这五种编制。除临越府兵为厢兵外,其余四种都归三衙,统称为京城直隶。在京房掌着京城直隶的人员调动,那陈阔是在京房的副承旨,每年从八品以下的武官考核调动名单都要经他手,凡是想往好去处调转的,自然都会筹谋着找他。”

  “这几处都是拱卫京城的,应该都算是好去处?”许琛问。

  定远侯有意让许琛多了解些,便耐心解释起来:“其一,殿前司直属的拱圣十二营负责皇城卫戍,直接对天家负责,是天家亲卫。殿前司的另一部分是皇城司卫戍,全部由内侍充当。”

  定远侯起身从旁边取出京城地图放到榻桌之上,接着介绍道:“其二,兵马司直属的左右龙胜龙武四旅负责护卫外皇城,也就是由朱雀门、玄武门、和政门和崇明门围起来的这一圈。内四门所辖区域内有皇家赐宅和官衙府邸,更有官员宅院及官商富户家宅。其三,内四门以外至四方八门止,则是临越府兵负责。这临越府兵是厢兵,供职的全部都是卒人。至于京畿军则驻扎在临越城郊。现在你来分析一下,这几处都各有什么优劣?”

  许琛想了想,说道:“厢兵归兵部辖制,皇城司卫戍都是内侍,暂且不提。大内拱圣十二营只听天家差遣,所以不会被其他琐事烦扰,但责任大,也危险。直隶四旅护卫外皇城,城中高官贵族颇多,很有可能得罪人,但机会也多;京畿军看上去是最轻松的,但训练辛苦,规矩严格,尤其义父和义母还经常去军中巡查,不得偷懒,也无处投机。”

  定远侯满意地说道:“分析得不错。现在十二营有四万人,四旅共万人,京畿路军总数十五万余,其中从八品以下武官共有近千人,这些人的升迁调转全都握在陈阔手中,所以我说陈阔虽然只是个吏人职,但权力很大。”

  “原来如此。”许琛算是理清了其中的关系,但转念之间又疑惑起来,“那这位陈副承旨是有什么背景吗?”

  “陈阔是陈丘的远房侄子。”

  「资政阁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忠勇开国伯、食邑二千户,实食封一百户」这是陈丘的官职品阶。头衔很多,身份很多,权力也很多。

  枢密院负责国朝军事,“同知枢密院事”便相当于枢密副使,地位与副相平齐。

  许琛自然知道陈丘此人,但却依旧没有想清楚这其中的关联,他说道:“若陈阔真有受贿行为,自然该查该办,虽是亲戚,陈枢副也不能徇私,理应交由吏部调查审理。”

  定远侯道:“不错,确实如此,但是这一次牵扯出来的更多。谏议院参了枢密院副承旨陈阔,御史台参了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最关键的是,赤霄院也上了札子,此次兵部派去北疆的官员,从上到下全都不干净。所以天家震怒,要求彻查。”

  许琛有些吃惊,光是台谏同时上奏就已经很严重了,这次竟然连赤霄院都惊动了。

  许琛曾在书房中看到过一本兵器谱,看过之后他才知道侯府众多下人的名字都是兵器名,他身边的归平、凝冰都是盾的名字,素缨是枪,义父身边常跟着的落华和流华则都是利刃。而赤霄这个名字,他记得清清楚楚:赤霄是一把帝道之剑。

  这一年来,许琛渐渐了解一些朝堂之事,以帝道之剑命名的赤霄院是个神秘的机构。外人很难知其内部构架,只知道赤霄院只向天家负责,只听天家调配,简单来说就是天家的私人机构。

  “……”许琛一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转念又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那义母?”

  “你义母酒席未过半就离开了,而且,给长主行贿不就等于直接向天家行贿吗?岂不是太蠢了些?”定远侯笑着摸了摸许琛的头。

  许琛想了半晌,终究是没有搭上那条若有似无的线,只好说道:“我还是不明白,义父讲清楚些罢。”

  定远侯道:“陈阔只是个引子,许多人都是通过他给陈丘送钱。这事陈阔做得并不隐蔽,就连我都知道,所以一旦陈阔被查,那些银钱流向最后是否会不会指向陈丘,要看陈丘够不够聪明了,这是其一。”

  许琛点头表示明白。

  “其二,我朝百姓若想入长羽军,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募兵处,一是通过武选。由募兵处从军的,都是自小兵做起,在不打仗时,许多士兵终其一生也只能当个队正,虽有俸禄,却不入官流,地位也只比白身稍高一些。而武选不仅要看出身,测骑射武艺,更要考文略兵法,武选与科举一样,同样会选出状元榜眼探花,也同样会有武进士和武举人出身。这些通过武选出来的都是未来将官武臣储材,将官选拔和考核的权力在兵部武选司,兵部武选等同礼部文举,考核徇私,便是科举作弊,是大事。这次武选司员外郎被参,御史台说的是徇私,但徇私大多跟随舞弊,舞弊又多有贿赂。这其中有没有涉及银钱往来,又涉及了多少,还都是未知。”

  许琛问道:“这次赤霄院说受降仪式中的受贿,便是指向职方司的一众官员?”

  定远侯说:“不错,据我所知,赤霄院的密探比钦差一行早三日回城,却一直按住没有发,直到今日台谏同时出手,天家才一并发作。”

  “这是不是……太巧合了些?”许琛小心地问。

  定远侯朗声大笑:“什么巧合?这就是约好了。天家要动兵部了。”

  许琛睁大了眼睛,不明白义父为何把此事说的如此轻巧。

  定远侯道:“不用怕,这事我早就知道,天家也酝酿了很久,过段时日就明白了。只是没想到今日最先发作的竟然是资善堂。”

  “对啊,这事与温国公又有何关系?”许琛骤然接收了如此复杂的信息,一时间竟忘记了最开始的根源。

  “容贵妃那位兄长崔一昂的续弦妻是陈丘的庶女。”定远侯这一句话点透了所有关节,许琛此时如醍醐灌顶。

  定远侯又补充道:“但是我没想到,前朝刚有动静,温国公就收到了消息,还那么冲动地去找了穆学士。”

  许琛:“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温国公一直没有对我们品墨斋做出什么。而且他不是冲动之人,这次突然发难,确实不像他的作风。”

  定远侯摆摆手:“罢了,此事本就跟你们这些孩子无关。不要多想,温国公无非是觉得这次对兵部和枢密院同时发难,三衙会有获利,又或许是觉得这事根本就是我弄出来的。等过段时日此事尘埃落定就好了,不用担心。”

  许琛点点头:“义父说得是,儿子心中也并不惧怕。”

  父子二人在书房又说了会儿话,便各自回屋休息了。

  —

  注:

  兵制这里我做了些私设,并不是全部照搬历史。

  枢密院老大、三衙老二、兵部最弱。三衙之中各衙又都有直属军队,全听皇帝调配。枢密院掌兵、三衙练兵,已经将军权分置,三衙之中再次分置。许侯领着殿前司最高官和兵马司最高官,但殿前司衙所有长官全部直接跟皇帝对话,兵马司衙名义上有百万大军,可是实际上这百万大军散在各地,要听各军区的话,各军区的直接领导在军监司,“恰好”不归许侯管。

  京城直隶的统领也全都直接向皇帝报告,所以许侯在京城里几乎就是个吉祥物,长公主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