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归鸢>第20章 阴谋

  杜源的府邸不像林若德那般引人注目,倒也典雅。书房就在卧房旁,火燃得太猛,将卧房也烧了一半,此时已面目全非,空气中残留着浓烈的烧焦味,丝丝缕缕绕得人难受。

  宁清捂着嘴问田塍:“你们来时就这样了?”

  “不,我们来时火烧得正旺,将火灭了后才回去禀报。”

  “依我看,你们是中计了。”宁清瞥了他一眼。

  田塍有些慌,忙看向魏尧,魏尧替他问道:“你是何意?”

  宁清没立刻回答,走到卧室那有些奇特的烧痕边,指着道:“你们不觉得这火烧得过于恰到好处吗?”

  魏尧跟进一瞧,确实古怪,这火看似是由书房起,不经意波及到卧房,可火最后只烧了一半,卧房门依旧完好无损。

  朱御问:“你的意思是有人混淆视听?”

  “不错。”宁清找了个墩子坐下,指着卧房门,“有人趁着书房起火,旁人去灭火时,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卧房拿了某些证据走,来了个声东击西。”

  魏尧问:“你认为杜源将证据放在卧室而不是书房?”

  宁清微笑着仰头看他:“落霞岭上自戕的贼寇头目,他突然自我了断是因为什么?大概是担心被抓回去,不小心吐露出什么会导致后果不堪设想。”

  这问题仿佛不相干,魏尧听罢却想明白了,与宁清相视一眼。

  费添的目光在他们之间游走,见他们一副了然于心的样子,心急火燎道:“你们这眉来眼去的做什么呢?兰誉兄,别卖关子了,你直接说吧。”

  一听眉来眼去,两人分外有默契地移开视线。

  宁清轻咳一声化解尴尬之情,起身正色道:“那贼寇都能舍得下手自戕,为何放过了离他不过咫尺的杜源?只能说明留着他还有用。此事牵涉甚广,杜源是个谨慎的主,身家性命都搭在这上面了,自然是将证据放在最近的地方才能心安。”

  费添恍然大悟。

  “这里没线索,便去问活着的人。”

  ——

  宣州大牢。

  一下子抓了百十号人,大牢如今人满为患,一个牢房里少说也要住七八个,杜源与林若德是唯二能享受单间待遇的,只不过这两人如今一个赛一个的愁眉不展。

  不过一日功夫,杜源便身形憔悴,丝毫不见当日的神采。

  “杜大人好歹是进士出生,本在帝都做官倒也安稳,怎的自请下放后落得这般田地?”朱御感慨道。

  杜源面如死灰,已然一副鱼死网破,无动于衷的样子。

  他耸拉着脑袋,直至眼前出现一双脚才抬起头。宁清蹲下身问他:“杜大人当时在帝都混的不好吧?”

  杜源眼皮微微一动。

  宁清自顾道:“让我想想,年少意气时杜大人定有着鸿鹄远志,只是如今,大人已经与他们同流合污,不复当年了。”

  闻言,杜源猛然瞪着他:“你知道什么!”

  许是发现他的意图,杜源很快平复下心情:“你别指望用激将法能有用,我已是罪人之身,押解上京后自有刑部和陛下定夺,眼下我无话可说。”

  原先就知道杜源不是个能开口说实话的人,这样的结果也就不奇怪了,宁清不在意地耸了耸肩,起身道:“州府的官兵虽不济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上落霞岭前杜大人定动了手脚吧?我只是有些好奇,杜大人效忠的那位究竟是何方神圣,能让你如此死心塌地。”

  他没看错的话,杜源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稍纵即逝,随后就是一副‘你就是说地天花乱坠我也绝不开口’的表情。宁清笑了笑,不甚在意:“无妨,日后总能知道。”

  出了杜源的牢房,费添问道:“就这样放过他?”

  “他是不会说的,再逼,他能直接当着你的面咬舌自尽。”

  朱御长叹一声:“可惜了。”

  许多学子,自恃十年寒窗,骨子里有股清高,入仕前都觉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可到头来,多半人是近墨者黑,年少时的远望,想必自己都记不清了。

  未免两人串通,林若德的牢房与杜源离得有些距离,方到门口见着人,林若德便伏在地上:“各位大人,是小人一时鬼迷了心窍,做出了这大逆不道的事。”

  费添嘲讽道:“你这也叫一时?怕这鬼是上了你的身了吧!”

  林若德将身子伏得更低,不敢反驳。对于林若德这样贪生怕死的人就不必非太多功夫,直来直往即可。

  朱御道:“起来吧,我有些话问你。”

  林若德直起身,却不敢爬起来,佝着背跪着,恭恭敬敬道:“大人只管问,我定知无不言。”

  “落霞岭上的南蛮人是何时来的?”

  林若德想了想:“约莫五年前,和杜大人差不多时候。”

  “你可知他们怎么进关的?”

  林若德愁眉苦脸道:“许是分批慢慢从那些交界村庄进来的,事实如何我也不知。”

  朱御看了眼宁清,示意他接着问。

  宁清笑着眨了眨眼,轻轻戳了林若德一下:“不是我们不帮你,只是你说的这些实在没什么价值,若你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

  林若德狐疑片刻,谨慎地盯着他道:“你,你想知道什么?”

  “那批粮草到哪去了?”

  林若德愣了愣,苦笑道:“这你们不都知道了吗,都拿到粮铺里卖了。”

  宁清啧了一声:“老兄,你这太不厚道了,压根没有诚意啊。”

  “什么意思?”

  “户部一年给宣州赈灾是十万石,宣州收成不好,却勉强能自给自足,用不了多少赈灾粮,原属于荥川的粮食只有一部分进了粮铺,每年约有五万石不翼而飞,难不成被你吃了?”宁清又道,“宣记粮铺的账本我都看过了,你可需要再看看?”

  林若德彻底慌了神,忙去抱住朱御的腿:“大人,小的愿意说,还望大人饶小的一命。”

  朱御颔首:“你实话实说,本官才能保你。”

  林若德喘过气,低声道:“在落霞岭上有一处前人留下的穴居,十分隐蔽,旁人难以找到,每年朝廷的粮草发到荥川边境后便会被拉到落霞岭存起来。”

  这也就解释了昨日林若德为何也出现在落霞岭,不是去送死的,是杜源知道藏粮的地方已不保险,特让他去想法子转移阵地。

  朱御问:“这么说,你应该找得到地方?”

  林若德犹豫片刻,点了点头。

  林若德带路,魏尧领着部下在落霞岭找到了那一处粮仓,密密麻麻堆满了粮食,数量颇为惊人。费添没忍住朝着林若德的后脑勺来了一下:“百姓水生火热,你还存着这么多粮食,舍不得分一星半点,我打死你!”

  林若德被拍了好几下,嗷嗷叫唤,躲避不得。

  魏尧视若无睹,随费添去,人死不了就行。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食,不知在想什么。

  一车车粮食被运进荥川,原躺在城门口的荒民见此情景声泪俱下,一个个簇拥着他们欢呼雀跃。每家每户按人头分了粮食,剩余部分存在官仓。此事上报朝廷后,魏仁帝容颜大怒,立即派了两个官员上任,分管荥川与宣州,一番乱象总算井井有条起来。

  同时魏仁帝下令,即刻押解罪臣杜源与南蛮贼寇上京,嘉州刺史特派了人手支援,此事总算了结。

  囚车驶出宣州那日,是万人空巷之景,荥川与宣州的百姓站在道路旁,舍不得扔粮食,纯靠嘴骂着这伙狼心狗肺的人,直至出了城,还有不少人追着。

  朱御与费添他们早早便回了客栈,宁清与魏尧难得心平气和地漫步在空落落的街道上。

  “事情总算了结了,我这一路上应该没有给公爷添太多麻烦吧?”宁清笑道。

  魏尧轻轻勾了勾嘴角:“你是想我夸你?”

  “哪敢啊。”

  “兰誉。”魏尧停下脚步,他比宁清高半个头,宁清要微微抬头才能对上他的眼。

  “怎么?”

  “你不必再隐藏锋芒,你是什么样的人这些时日我能看不出来?”

  宁清但笑不语,魏尧又道:“你与太子不必顾虑,若我真图谋不轨,你们便直接死在落霞岭上了,都不用脏我的手。”

  此话不假,也是落霞岭一事,令他与太子放下芥蒂。太子出宫时带了块军令牌,若有不测可调命南疆的驻军,那时在落霞岭,若魏尧有不轨之心,大可不必来救他们,他的部下也不会因此受伤。

  宁清哈哈一笑:“公爷看事洞若观火,我们想瞒也瞒不住。”

  两人逛了一圈回到客栈,撞见赵旻,闲谈了几句。

  他突然说道:“说起来,有一事我后来觉得有些奇怪,那日我夜探落霞岭,瞧着有两人像是头目,可后来只有一个自戕了。”

  宁清心惊,问:“你是说还有一人?”

  “对啊,我见方才已押解上京了。”

  宁清仔细一琢磨,心叫不好:“完了,杜源!”

  ——

  押解队伍行至官道,天色正昏暗。

  行在后头囚车里的南蛮人突然睁开眼,目光狠厉地盯着驶在前面的杜源,微微张开嘴,将藏在舌底的毒针吹出。

  杜源本双目无声地靠着,突然脖子一阵酸痛,不过一会儿便吐出一口黑血,倒在栏上不起。周围送行的官兵发现,手忙脚乱地喊人。南蛮人见事情已了,取出袖中藏着的碎瓦片,往手腕用力一划,鲜血喷涌而出,沾湿了身下铺着的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