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归鸢>第54章 中秋

  刘平终究没有松口,铁了心要将真相嚼碎了咽下,带下阴曹地府去,这样的人威逼利诱不好使,重刑审讯不过是浪费时间。既然给了机会他不要,那便从了他的忠心吧,于是时辰一到,祥丰帝就命人行刑,刘平和徐漾干净利落的人头落地,这事也算是了结了。

  祥丰帝又是嘉奖赏赐,又念在魏尧辛苦了这些日子,许了好几日假,让他好好休整。恰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帝都每岁都会举办灯会,宁清不爱人山人海的挤来挤去,不愿去赶这样的热闹,只是从前宁涣在闺中时,陪着去过几次,本想今年好好歇歇,却没躲过费添的软磨硬泡。

  魏尧也道:“许久不在帝都过中秋,中秋灯会也只小时候去过,不知如今是何样子。”

  宁清闻言,心想也是,魏尧都多久没回帝都了,句句在理,怎好驳了他的要求。

  于是最终应了去。

  费添这心里五味杂陈,他缠了几日,宁清都无动于衷,怎么魏尧一句话便应了?魏尧好歹从前还去过,可他却是从未来过帝都的,孰轻孰重?好吧,就不自取其辱了。

  今年打了一场胜仗,民声所向,灯会规模空前,当真是万人空巷之景,不过刚走了几步,费添与林荣便落在后面,前面挡了几个人,他刚要跟上去,便发现衣袖一紧,不解地看向林荣,林荣别有意味地看了自家少爷一眼,说道:“我们就别跟着了,机会难得,我们也放开些玩去吧,费公子没参加过这样的灯会,不如让小的带你逛逛?”

  费添愣了愣,看向前方,哪里还有宁清他们的身影,他恍然大悟,笑道:“有道理,那我们便走吧。”

  另一边,宁清与魏尧已经随着人群走了老远,不时回头望一眼,依旧没看到人,不解道:“这两个做什么去了,怎么不见人影。”

  “随他们,总不至于丢了。”魏尧往左右望了望,道:“找个酒馆坐坐?”

  宁清颔首:“也好,这个时辰前面空地有表演,因而人群都往那去,反而不能好好观灯,我们且避一避。”

  他们就近进了一家酒馆,大部分人都赶热闹去了,铺子里并没几个人,他们上了楼,坐在沿街的栏边,店小二上了菜便退下,楼上便只剩下他们两人。

  魏尧喝了口酒,眼睛盯着街上色彩斑斓的花灯,放下茶杯道:“这样绚丽的灯景,与我从前所见已是大不一样。”

  宁清顺着街往远处望去,漆黑的眼中映着各色光亮。

  大街两旁每三步挂一大灯,每两个大灯间挂着两个小灯,每个灯的花样都不一样,因而映出的光彩都有不同,两侧花灯顺到远处,似乎看不见尽头。方才说的空地上,喷火耍戏的,卖小玩意儿的摊贩跟人群间仅留出些许空隙,几乎要严丝合缝。这场景看起来有些奇妙,繁华盛景不过如此,处在其中时只觉得热闹,如今远远看着倒有些不真实了。

  宁清回过神,轻笑道:“你也是奇怪,明明是你说想来的,怎么又来这喝酒了。”

  魏尧笑了笑,拿起酒杯凑到嘴边:“我只看看,并不喜亲自去赶热闹,坐这看也是一样。”

  宁清似乎能明白他所言。

  百姓能有这样的繁华安乐,魏尧功不可没,其实有时候任何赏赐嘉奖,都比不上这么远远看一眼所带来的满足。

  宁清端起酒杯凑到他面前,笑道:“你我经历了不少事,还少有闲情雅致坐在一处这样无忧无虑。”

  魏尧勾着嘴角拿起酒杯和他碰了碰,而后一饮而尽。

  许是气氛恰到好处,魏尧说起了自己从前的事,何时去了北疆,怎么遇到曹胥、萧远……断断续续的将北疆七年说尽,风平浪静,甚至有时还能见到他嘴角带着笑。宁清心里却有些泛酸,他问:“昭倬,你怨过吗?”

  魏尧微怔,随即笑着饮了一杯:“从未。”

  宁清看着他的脸:“你是大义凌然,为民谋福祉之人。”

  “何出此言?“

  “我只是觉得你大爱无疆,不像我,我就是一俗人,我所作之事从来就不是为了天下为了大义,不过是我想这么做便做了。“

  魏尧看着他的眼睛,他不明白宁清此时说这话的意思,不过他透着这话看到了真心,只是这真心外还罩着一层纱,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露出真容。

  魏尧没来得及追问,宁清便起身道:”再喝怕是要醉了,我带你去个地方,找些乐趣。“

  宁清带他走到沅河边上,方才远远就看见水中烛光粼粼,近看原来是百姓在放水灯。魏尧转眼的功夫就不见宁清的踪影,正顾盼四周要找便见他手上捧着两只水灯,从人群中走来,举了一只到他面前,笑道:“给你。“

  魏尧接过,只见他又从怀里找出一张彩纸来,说道:“你若想写什么,摊子那有笔。“

  魏尧收了纸,摇摇头,宁清早猜到他会如此,没说什么,带着他往没什么人的水边走。

  “你也要放空灯?就没什么要许的?“

  “我方才买灯时就写好了。” 宁清笑着蹲下身,将怀中卷好的彩纸放入灯中,抬头道,“你可别问我写了什么,说出来就不灵验了。”

  魏尧了然一笑,半蹲下来,与他一起将灯放入河中,看着两盏水灯晃晃悠悠地往远处飘去。

  周围的人渐渐少了,且都往一个方向走去,魏尧多看了一眼,宁清拉着他起身,边跟上人群边说道:“烟火要放了,大家都赶着去高处占个好位置。”

  “烟火在哪放?“

  “城南大街。“

  方说完,宁清觉得手上一紧,他刚转身便被拉到巷子里,只听魏尧道:“不必那么麻烦,我知道一个好地方。”

  宁清一头雾水的跟着他走,直到大门口才明白,那好地方原来是校场。

  只是…

  “这几日休沐,校场本就没几个人,今日灯会,我把剩下的人也放回去赶热闹了,如今校场没人,没什么不妥的。“魏尧说完便径直进门。

  宁清心里暗暗道:没人…岂非更不妥。

  两人上了眺望台,这里距离城南大街不远,又占着高处优势,确是极佳的观赏地点。

  两人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沉默了片刻,魏尧问道:“你日后有什么打算?“

  宁清茫然看向他:“何意?“

  “从前你答应这门婚约除了圣意难为,更多的该是为了太子,近水楼台好试探我吧?“魏尧脸上不恼,反而还有些笑意。

  宁清窘迫地移开视线道:“你还真是什么都知道。“

  “我请求陛下赐婚,原也是权宜之计,你多半也清楚。那时你风评不好,我想找个人挡一挡,这才正好一拍即合,只是如今…你怎么想?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经此一遭,想必陛下不会再逼我娶亲,你若想扫除障碍大展宏图,我不会拦你。“

  魏尧面色平平看着他,仿佛不管他如何决定都能不为所动,宁清虽明白他的意思,心里却依旧不是滋味。

  “我不喜束缚,不适合久居庙堂,也志不在此。“宁清居高临下看着帝都大半风景尽收眼里,说道,”我唯一所愿不过是河清海晏盛世太平,一生安稳喜乐。“

  宁清低头轻笑,道:“都说了,我只是一个俗人。“

  魏尧看着他,依然明白他的意思。下一刻,他便俯下身,吻住宁清被冷风吹得有些冰凉地唇,与此同时,烟火缓缓升空,灿然盛放。

  魏尧放开人,眼中的情绪呼之欲出,只听他缓缓道:“那我们从今以后便来真的。”

  宁清愣了愣,而后嘴角不住上挑,盯着魏尧:“你还将出其不意用在我身上了。“

  没等魏尧说话,宁清一把拉过他,拥在怀里吻的深沉。

  烟火肆意绽放,绚丽夺目,黑夜中两人身上缀着烟火光,难舍难分。

  ——

  是夜,帝都春花秋月正好,东海外却是大浪翻腾波涛汹涌。

  一艘诺大的商船在海上随着波涛剧烈摇荡,人在船板上也是摇摇晃晃,站不住脚。

  船夫勉强抓着栏杆,叹气道:“真是不巧,中秋佳节竟碰上了台风,大伙赶紧进船舱躲躲雨,快靠岸了。”

  商队领头担忧问道:“风这么大,还能靠岸吗?”

  船夫收着绳子将风帆拆下,回道:“好在今日回程时提前动身,若再早个把时辰遇上这风浪只怕要去见阎王爷,眼下就放心吧,约莫半个时辰便能到湟州港,还赶得及回去和家人吃个月饼。”

  听到他这么说,领头脸上的担忧散了大半,笑着道:”听着了吧?没事没事,回船舱待着吧。“

  于是众人往船舱里去,只听突然有人惊呼:“那怎么也有艘船,是碰上同行了?“

  众人停下脚步回头驻望,领头却皱起了眉:“湟州港只我们主家一家海运商帮,这都快靠岸了怎么还会有别家商船?“

  有人回道:“或许是见风浪太大,临时要到湟州港避一避。“

  这话也对,众人不再计较,进了船舱。

  可约前行越不大对劲,那商船像是冲他们来的,一直步步紧逼,眼下已经在两个船身之内远了。领头常年在海上打交道,当即起身吼道:“不对!怕不是海贼乘火打劫盯上我们了!

  这么一说,大伙都慌张起来,纷纷从箱子里取出棍子、刀枪走到船板上迎战,他们毕竟有五六十人,从前也不是没遇过这种情况,因而不至于手忙脚乱。

  那船渐渐逼近,风浪太大,黑压压一片,看不清人在哪,一个大浪过后,对方的真容总算浮现出来。船板上站满了穿着黑衣的人,看样子至少也有四五十人,这实在少见,海上营生的贼人多是三五成群,极少能酿成大气候,一旦有一定规模,朝廷很快便会派兵围剿,且各商队之间也会互通风声,没道理平白无故冒出这么一队来。

  领头拿着刀到船头,喊话道:”我主家是湟州林家,你们所为何来?“

  林家不仅在湟州独据一方,在大魏也是有大名声的,与朝廷相交甚密,一般见财起意的海贼顾及这一层,多半会知难而退。

  然而那伙人依旧无动于衷,就这么与他们僵持着,领头此刻心中已打起鼓来,他猜不到这伙人的来头。

  此时船夫喊道:“虹月刀!他们用的是虹月刀!“

  领头忙去看,刀背微弯,刀面狭长,形似新月,果然是虹月刀。

  “你们是东夷人!“

  利箭穿破雨幕和风浪,刺中船头两人的胸膛,领头难以置信的瞪着眼倒下,死不瞑目,众人见此乱作一团。

  两艘船已只有一步之距时,黑衣人中的一人,像是头目的,轻轻说了声:“都解决了。“

  下一刻,几十个黑衣人便如鬼魅降临,登上商船,手起刀落,他们显然是受过精心操练的,商队里的人却都只有些三脚猫功夫,不消半盏茶的功夫便干净利落了。

  一个黑衣人赶来道:“有一人跳下海了,要不要追?“

  头目摇了摇头:“风浪这么大,想活命也是难,不必追了。“

  几十个黑衣人训练有素地快速回到原来的船上,在狂风中缓缓驶去,仅留下原地染满了鲜红的商船,随着风浪飘零,显得有些诡异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