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少华发现师傅和独行叟忽然以“传音入密”说话,心中虽觉奇怪,但只道他们商量对敌之策,也未在意。

  九眺先生已开口了:“少华,你既然急于把大师兄接过来,那就快去,不过千万注意,大师兄神志被迷,你不可和他说话,出手要快,制住了穴道,立即交与为师。”

  卓少华道:“弟子遵令。”

  急忙身形掠起,朝步真子和卓清华两人战圈扑去。

  步真子一柄长剑展开武当绝学,每一剑挥出去都划着弧形,剑势悠然,如白云舒卷,如春水漾波。轻灵自然,不着丝毫力气,但真气所在,自然有力,深得一个柔字的决要。

  卓清华剑势大开大阖,每一剑都带起嘶嘶啸声,剑光如长江大河,奔腾而出,势道之强,可说凌厉已极!

  他使的似非“六合剑法”因为“六合剑法”是以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内外相合,才是六合,因此六合门注重内外兼修,刚中有柔,但此时卓清华使出来的,却全是刚猛路子,剑势虽然凌厉,总是缺少刚柔相济的六合原理。

  卓少华身法极快,堪堪掠到,卓清华已是警觉,倏地回过头来,大声喝道:“少华,你出来要做什么?”

  这声大喝,听得卓少华一证,旋即惊喜的道:“爹,你没有迷失神志?”

  卓清华一面和步真子双剑交击,一面洪声喝道:“你还不帮为父把这牛鼻子制住了?”

  卓少华为难的道:“爹,你老人家快住手……”

  卓清华大喝道:“孽畜,你听不听为父的话?”

  九眺先生听得心头大急,到了此时,再也顾不得了,口中大声叫道:“少华,快制住他,他不是大师兄,他只是贼人假扮的,快把他拿下了。”

  卓少华心头感到惊异,望望爹,又望望师傅,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九眺先生大喝道:“少华,不论他是什么人,你先把他拿下,就不会错了。”

  这时,双方搏斗十分激烈,已进入决战阶段,但芙蓉城主那边,除了高挑着二十四盏红灯之外,一干人围着软轿列阵,只是隔岸观火,坐山看虎斗,依然并没有向紫霄宫逼进的迹象!

  此时,她手下那一、二、三路人马,却都已遭受到强烈的抵抗,而逐渐呈露了挫折之象,芙蓉城主依然冷漠视之,也并没有增援之意!

  日月双环胜镇山首先迎住冲上来的陆鸿藻。

  此人是江西武功门的掌门人,身材高大,面如重枣,手中一柄九环钢刀,重有四五十斤,走的完全是刚猛路子。

  胜镇山双环一摆,大喝一声:“姓陆的,你还不给我站住?”

  陆鸿藻提刀奔来,洪笑一声:“胜镇山,你接着了。”

  九环刀一记“逢山开路”一道刀光,直劈过来。

  他刀势虽然沉重,但胜镇山的双环也并不轻,一对钢环重逾四十斤,只是两手分握,把重量分开了。

  胜镇山是武当俗家名宿,武当派虽然号称内家,可是他这对日月双环,却纯走刚猛路子。

  有人问他:“武当派都是运柔若钢,以气使劲,你使的双环如此力沉势猛,武当派也有刚猛的路数么?”

  胜镇山笑着说:“武术一道,并不能以外内家两字来分,也不能以刚柔二字来形容,任何手法中要有刚也要有柔,本门武功,以太极为名,就是刚柔相济之意,我这日月双环,名为日月,就含有阴阳二义了。”

  用他这段说法,他日月双环,外形虽刚,内劲实柔,也正符合武当派的武术原义。

  独行叟要他来接战陆鸿藻,自然是最恰当的人选了。

  陆鸿藻九环刀不说他刀光如雪,光是劈出来的风声,划空呼啸,夹着九环震动,发出呛呛环声,就已使人心神为之震慑,他一阵抢攻,当真刀势如山,功力精纯,非同小可。

  胜镇山展开双环,有如日月双悬,环中套环,时开时阖,变化无穷,同样使得虎虎有声,不论陆鸿藻刀势如何沉猛,均被他以攻还攻,逼了开去。

  最使胜镇山感到意外的,是陆鸿藻神志显然并未迷失,武功门在江湖上也算得是正派门户,何以会附和芙蓉城主,和武当派作对的呢?

  心中想着,不觉大声说道:“陆老哥,武功门在江湖上一向声誉极佳,是一个正正派派的门户,和武当派又无过节可言,你这是干什么?”

  陆鸿藻大声道:“陆某既然来了,多言无益,咱们还是兵刃上分个生死的好。”

  两人在互相攻拒之中说了这两句话,两人当然并没有因说话而住手,陆鸿藻既然说出这样的话来,那就无话可说了。

  片刻工夫,两人已经相搏了二十余招,兀自未分胜负。

  迎战九华剑派刘寄生的是“昃“字笑煞人萧道成,他使的是一支奇门兵器铁抓。

  所谓铁抓,一般都是状若五指,使用软索攻敌,软索一收,五指就会抓拢;但他的铁抓,和一般不同,他这支铁抓,有一根三尺长的铁柄,四指并拢,像一般人搔背的搔手,只有大拇指虎口敞开,专锁敌人兵刃。

  他使铁抓的招法,也甚是怪异,专取敌人胁下诸穴,这好比呵痒一般,因此江湖上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笑煞人。

  任何一个人,在江湖上成名,总是他有几手绝活,政坛上讲人情、关系,商场上讲财势、利害,只有江湖上讲的是真才实学,丝毫取巧不得,你技不如人,是你自己拿性命开玩笑。

  笑煞人萧道成别出心裁的怪兵刃,独创一格的怪招式、在黑道上扬名立万,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