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5章 第五章

  值房内,张吉被灌了药,仍是昏迷不醒。沈若防得密不透风,众目睽睽之下,杨宇不好下手,只能图谋夺回鼓状。

  他一面盯着沈若,防止她偷换鼓状,一面往留神外面的动静。

  沈若则是若无其事地处理登闻鼓衙这两日积累的日常事务,直到刑科都给事中赵彦良被人搀扶,三步一咳,五步一喘地走进正堂。

  杨宇坐在官帽椅上,并不起身。

  赵彦良是沈若的上峰,出了名的茅坑里的石头,70多岁的人,走路颤巍,弹劾权贵却毫不手软。

  之前在鼓衙门口,杨宇用几个大钱贿赂了一名乞丐,让他把鼓衙这边的事传给赵彦良,就知道这老匹夫肯定来,沈若是他最中意下属,断不会看着沈若往火坑里跳。

  “佥事大人。”

  赵彦良走到近前,杨宇这才笑吟吟地起身,“赵大人,鼓状我干爹势在必得,烦请赵大人劝说小沈大人交出来,我杨宇大人不记小人过,今日之事就此一笔勾销。”

  咳咳咳。

  赵彦良用袖子捂住口鼻,又是一顿咳嗽,沈若亲自送茶过来,他连喝了两口,终于喘上气来,这才不卑不亢道,“杨大人放心,下官自会问明原委,给你一个交代。”

  杨宇冷哼,老匹夫果然长了一身铮铮铁骨,生了一副比驴还倔的脾气,活该一辈子爬不上去。

  心中不屑,唇角一扯,“赵老头,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本佥事把事情挑明了,就算沈若将鼓状送到都察院,也到不了皇帝跟前。都察院右都御史梁大人是我干爹至交,没有我干爹就没他今日荣华,他吃错药才会帮你们递状子!”

  咳咳咳——

  赵彦良又是一顿咳,说话都带着颤音,“还请杨大人行个方便,下官与沈若单独说几句。”

  杨宇甩袖而去。

  有激灵的小吏掩门而去,一时间空荡荡的大堂只剩下两人。

  赵彦良瘦弱的身板挺得笔直,刚才的虚弱之态不见, “惊华,相识三年,我如何不知你心中所想?只是陈忠如今势大,你万万不可直接与他对上。”

  沈若进刑科,旁人不知道原委他是知道的。

  戊戌年春闱,第二天日,二月十六,天降大雪,雪覆宫墙,放衙归家路上,他遇见了雪中一身青衣的沈若。

  一片雪光下,她目光澄净又坚韧。

  彼时,她在京城已小有名气,吴江乡试解元沈惊华文锋犀利,针砭时弊,颇得主考官陆湛赏识。

  想到往事,赵彦良一声叹息,“早知今日,我断不会允你进刑科,累你断送大好前程!”

  沈若站在他身后,低眉顺目,“惊华时刻不敢忘记大人栽培之恩!”

  “进不了刑科,你也会去其他五科!”赵彦良摇头,转过身来,“我观你良久,知你心中必有不平之事,只是,这么做值得吗?我坚持了一辈子,得到了什么?看看今日之大周,满朝文武又有几人是真正替君分忧,替国报效?夜深人静之时,我常扪心自问,我所坚持的道,到底对不对?你尚年轻又是女子,何必为了仇恨冤屈毁了锦绣前程?”

  沈若沉默良久。

  “大人,下官心中有莫大冤屈,不平此事,惊华此生枉为人。这份鼓状定会递到都察院。今日之大周病入膏肓,惊华不才,愿亲手剜去这致病毒瘤。”

  赵彦良素知沈若有大志向,今日敞开心扉,连他也心生崇敬,沉默良久,“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再劝你,只望你思虑周全,莫要惹祸上身。”

  “大人放心,惊华已有对策。”

  杨宇重新进来,听闻沈若不听上峰劝阻,执意递状,气血翻涌,“赵大人,你……你就是这么御下的?”

  他把老家伙请过来,不是让他走过场叙旧的!

  “老朽无能!咳咳咳。”赵彦良一阵捶胸顿足,“老朽半截棺材入土的人,今日却碰上这么不孝属下,非要替小民请愿,替冤魂平反,杨大人,您看着办吧!”

  说这番话时候,赵彦良对着杨宇的方向又是一阵猛咳,心肝脾肺肾似乎都要咳出来。

  杨宇嫌弃地用手捂住口鼻,愤愤道,“沈惊华,算你狠,本佥事就随你去都察院走一趟,横竖梁大人必将鼓状交与我手。”

  申时正,都察院衙外,门可罗雀。

  都察院坐堂官是正二品都御史,掌管大周各类案件监督翻案之权,又有弹劾百官之责,往日来都察院找梁全疏通打点的,没有一百也有几十。

  得到大堂,沈若走到一旁的博古架。

  梁全早年镇守辽东,因冒领军功被处置,革职后被派去昌平看守粮仓。有一年,正遇上陈忠巡视,梁全卖尽家私送与陈忠,又做假账,将一半的仓粮换成白银贿赂陈忠。三日后陈忠回京,梁全就成了正四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他极擅钻营,上位后,协助陈忠弹劾忠臣,铲除异己,又过三年,升为都察院右都御史。

  当然,这些传言,并无真凭实据。

  而这样一个人,博古架上居然摆的是**十八年发布的《大诰》,里面收集的都是当年大周发生的重大贪墨案件。

  何其讽刺!

  这时,正堂外传来脚步声,来人叫岳鹏,是都察院正三品的右副都御史,都御史的副手。

  沈若拱手行礼,“岳大人。”

  岳鹏上下打量沈若,觉得此人面生,杨宇得到机会,快步走到跟前引荐,“岳大人,这位就是邢科左给事中沈若,与你家陆大人颇有渊源。”他故意加重‘渊源’两个字。

  岳鹏拧眉,重新审视沈若。

  三年前沈若与陆湛的事闹得满城风雨,陆湛颜面无存,怒走西北。

  如今陆大人上任第一天,就碰见了让他添堵之人。

  这可如何是好?

  偷偷地瞄了一眼陆湛,见他面上依旧冷清俊逸,这才放心,厉声道,“还不见过新任都御史大人!”

  沈若行礼,“下官沈若见过陆大人,这是今日登闻鼓状,请大人过目。”

  在朝三年,她对隆康帝与太后及陆家的事,有所耳闻。

  据传,隆康帝联合大臣逼迫太后退帘还政,最担心就是太后传位给丹阳大长公主。

  隆康帝登基后,对陆氏多番打压,直至镇国公陆挚家破人残,隆康帝才放松警惕。

  多疑自负的隆康帝,断不会让陆湛拥有实权。如今在都察院,倒是两全其美,隆康帝留下照拂大长公主血脉的美名,陆湛高居正二品也是风光无两。

  却是苦了沈若。

  若问沈若此生最不想见之人,必是陆湛无疑。

  如今他掌管都察院,日后更要谨小慎微才是。

  陆湛微微点头,立在阳的光影里,绯红官袍度上一层金色。

  面前之人俯身,青色官袍下身形较之三年前更亭亭玉立,也更目中无人了。

  陆湛接过鼓状坐到正位,岳鹏与佥都御史王朗分立左右,面上不显,两人心中的八卦之火早已熊熊燃烧。

  男人最不能容忍心爱之人三心二意转投他人,就算那人是皇帝是亲舅舅,只要陆湛是男人,就咽不下这口气。

  就看陆湛怎么刁难沈若了!

  只见陆湛看过鼓状,道,“杨佥事可以回了。”

  岳鹏和王朗默契地对视,杨宇是陈忠干儿子,这就打发了?

  陆湛下逐客令,杨宇气结,鼓状没到手,他怎会善罢甘休,拱手道, “陆大人,能否看在陈公公面上,将鼓状交于下官,下官回去也好交代。”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他干爹陈忠权势滔天,就算陆湛是正二品都御史,那也得给他干爹几分颜面。

  陆湛把状子放到桌案上,正襟危坐,“都察院负责呈递登闻鼓状是太、祖亲定的规矩,杨佥事,你的意思是陈公公违制。岳鹏,研磨,本官要上奏疏弹劾……”

  “别……陆大人,下官知错。”

  杨宇惊慌失措,这帽子扣下来,陈忠能卸了他,忙道,“下官这就走。”

  陆湛看看左右,岳鹏和王朗齐齐会意,拱手道,“下官突然想起还有公务要处理,不打扰大人了!”

  陆大人这是要私底下整治沈若这个奸佞,他们就不凑热闹了!

  两人鱼贯而出,皆是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