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河水刺骨,水流又急,几乎是跳下去的瞬间,沈若就开始打冷颤。

  即便她懂水性,在湍流的河水中也不好发挥,何况那些不识水性的北方士子。

  沈若朝那人游了过去,他已经连喝了几口水,沈若游到他后面,手臂伸到腋下夹住他。这人头一探出水面,就咳出一大口水,又连呼吸了几口气,这才缓过来。沈若想托着他往岸边游,却发现根本游不动。

  “下面、有、东西。”他打着哆嗦道。

  沈若低头,这才发现缠在他脚上的水草,沈若不能松开他,两人正在水中僵持。桥上,魏池不知从哪弄来一根长竹竿伸过来,“抓住这个!”

  魏池不会水,否则他早下去救人了,他可不想沈若抱别的男人。

  “你抓着竹竿,我下去给你拨开水草。”

  士子点头抓住竹竿。

  沈若潜入水底,水下杂草丛生,她力气本就有限,刚才救人耗费不少体力,正当她拔下缠在士子脚腕上最后一团水草时,巨变突生。

  不知是谁打开了护城河的闸门,一股暗流从上游排山倒海而来。

  沈若暗叫不好,她今天怕是要交代这。

  她所剩精力有限,腹中空气快要用完,情急之下,她用最后力气将士子推向岸边,她则被汹涌而来的河水冲向下游。

  魏池把士子搭救上岸,迟迟不见沈若露面,惊觉不好,“沈若,沈惊华!”他在岸边大声呼喊,根本无人应答。

  这股暗流没持续多久,水面上的人看不出端倪,只会觉得水流突然大一点,在河里的人明显感到冲击。

  陆湛又救了三个人,也被冲到下游。下游水势更加湍急,河面变窄,河水变深。

  陆湛本想逆流而上,却在更远的地方看见一个纤细的身影,能上朝的女官除了沈若再找不出旁人。他双腿一蹬,朝沈若游过去。

  沈若喝了水,又被冲到河底,此时昏迷着。

  等陆湛把人捞上岸,压了半天肚子,终于清醒过来。沈若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不想醒来就看见陆湛那张英俊冷漠的脸。

  陆湛没给她好脸色,“自身难保,还想救人?”

  魏池神色慌张赶过来,问,“惊华,你无事吧,刚才太凶险了,怎么一眨眼你就不见了,急得我恨不得下水救你。”

  “我无事,魏大人不用担心。”

  沈若浑身衣服湿透,突显出她玲珑的曲线,她现在不想多说,只想赶快回家。

  陆湛不知从何处找来大麾,兜头盖脸地罩在她身上。

  魏池还要多说几句,陆湛却是俯身打横抱起沈若,“这里交给你,我送沈若回去。”

  魏池:……

  他也想送啊!

  陆湛抱着沈若一步步往外走,遇见文武百官也不避讳。

  沈若索性把脸埋进大麾,今日过后,她跟陆湛怕是更说不清了。

  望着两人的背影,文武百官莫不摇头。

  “陆世子他没有心,忘记三年前沈若是怎么羞辱他的吗?”

  “哎,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是沈若这等美人。”

  “各位大人还看不出吗?陆湛哪是要找沈若报仇,分明是要娶沈若。今日他抱着沈若明目张胆在皇城内走一圈,他日谁还敢娶沈若?”

  魏池心一点点沉下去,他终究是输了。

  沈若在陆湛怀里竟然都没挣扎一下,哪怕她有半分不悦,他也不会让陆湛把人抱走,可她没有。

  沈知书在午门外,也听说了金水桥有士子落水,心说还还好他家小姐早考了三年,结果一抬头,就看见陆湛打横抱着一个人,朝他这边走。

  沈知书噌地从车辕上跳下,不会是小姐也落水了吧?怎么还被陆湛抱着呢?

  走到跟前一看,果然陆湛怀里的人就是沈若,沈知书很不高兴,语气也带着质问,“世子,俺家小姐这是?”

  陆湛低头朝怀里看了一眼,随后轻飘飘道,“逞能,差点丢了命。”

  沈若:……

  陆湛抱着沈若直接坐进马车,也没好放开的意思。沈知书就有点不懂,“世子,既然如此,俺送小姐回家就行。”

  “不必,驾车。”陆湛说完放下车帘,将沈知书隔在外面。

  沈知书牵着缰绳,赶了一会儿车才回过味,他陆湛是谁?俺凭啥听他的?

  到了沈宅,沈知书想把沈若接过来,陆湛直接越过他,抱着沈若就往里走。

  沈清正在花厅吃糕点,突然就看见一个人影,身高腿长,沈宅除了沈知书其他都是女眷,哪来的高大男子,再说,沈知书就歇在门房,从不进内宅。

  这厮谁,竟然敢闯女眷内宅,三下五除二吃了糕点,沈清迎了出去,走到近前这才瞧清楚,居然是他姐的负心人陆湛,再看他怀里虚弱的沈若,沈清的火气就窜上来了,“你怎来了?你把我姐怎么了?”

  沈清正在变声期,嗓子沙哑,他这么一喊,后面罗紫衣和罗妈妈也迎了出来。

  众目睽睽之下,陆湛只淡淡扫了一眼,便道,“烧些热水,沈若需要沐浴,还有姜汤!”

  众人:……

  这……

  到底是谁府上!

  沈清却不管,少年黑白分明的大眼满是气愤。

  陆湛凭什么,三年前欺负了阿姐,现在又来家里发号施令!

  陆湛凤眼不怒而威,朝沈清扬头,“带路。”

  沈清被他的气势震慑,乖乖走在前头。

  罗妈妈急得团团转,只能问沈知书,“到底怎么了?小姐怎让陆湛抱回来了?”

  沈知书摸了摸后脑勺,他也只听了一耳朵,具体情况并不知晓,“只听说士子闹起来了,锦衣卫前来镇压,把许多士子打落了水。小姐想必下水救人了!”

  罗紫衣和罗妈妈都松了口气,还以为陆湛把人怎么样了。

  **

  文华殿。

  锦衣卫失手打死了三名士子,又有十二名士子落水,索性营救及时,并无性命之忧。

  以严信为首的官员跪了一地,当然旁边还立着个混不吝的景王。

  上午士子大闹金水桥,下午言官弹劾的奏章纸片一样飞到隆康帝跟前,有弹劾东厂阉党陈忠的,有弹劾严信这个主考官不公的,还有人弹劾景王,把他那日调戏太、监的事抖了出来。

  皇帝龙颜大怒,把奏章砸到严信等人身上。

  “朕让你们负责今年的科考,这就是你们干的好事!三条人命啊,他们都是大周的栋梁!”

  严信伏地,“老臣有罪!”

  皇帝却不领情,“严信,你是三朝元老,朕万万没想到,科考在我大周传承到今日,竟然还发生南北考生录取不公之事。朕问你,你如何对得起大周,如何对得起朕对你的信任?”

  严信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大周自建国以来,就存在南方科举发达,北方落后的现象。

  经过几代皇帝的努力,这事基本上解决了。今年严信主考,他不过多给南方考生20个名额而已,谁想到竟闹出人命。

  “万岁,老臣给的名额,也是有旧例可循的,并不算偏颇!”严信不死心地替自己狡辩。

  隆康帝抱了一摞奏折,都丢到他头顶上方的空地,“既然如此,那朕问你,今年多少士子参加会试,录取多少,南方人多少,北方又是多少?你统统说给朕和百官听听。”

  说着不经意间看见旁边还杵着的景王,景王吓得差点投胎,赶紧低头龟缩,生怕殃及池鱼。

  隆康帝闭了闭眼睛,想到景王在会试前一日当晚干得那些蠢事,直接点了他的名,“逆子,你来说!”

  景王就是个混不吝,他脑子里哪会装正经东西,被隆康帝这么一问,登时傻了眼。

  “父皇,儿臣……儿臣……不知。”

  隆康帝长叹一声,“一直以来,朕以为你是朕的皇子中最出众的那个,没想到,你竟狗屁不通,你让朕如何放心把江山托付给你!”

  果然皇帝是存了传位给景王的心思!

  景王心中更是一喜,忙道,“父皇,再给儿臣一个机会,儿臣这次一定把事办好,给天下万民,给死去的士子一个交代。”

  景王说起漂亮话那是信手拈来,可隆康帝又不傻,景王但凡把会试当回事,就不会做出那种蠢事,更不会一问三不知。

  他转向严信,“阁老,你说给景王听。”

  严信这会儿都恨不得抽自己两耳光,他当天就不该离开景王半步。

  “启禀万岁,今年共有3800人参加会考,录取320人,北方士子120人,南方士子200人。”

  “景王,你可记住了?”

  景王拱手,“儿臣记住了,请父皇再给儿臣一次机会!”

  “若是让你做主考官,南北士子,你会录取多少?”

  景王惯会见风使舵,知道这次是因北方士子录取少了,他们才会闹,那就多给名额,于是道,“北方150,南方170。”心里还在盘算,多给30个名额,这次应该可以。

  隆康帝无奈摇头,“你下去吧,这事你别管了。”

  景王还想再说,隆康帝丢出狠话,“禁足一个月,闭门思过!”

  最后隆康帝让人请来裕王,这两个儿子只差一个月,裕王却比景王稳重多了。

  “儿臣拜见父皇。”

  隆康帝点点头,“护城河堤坝修得如何?”

  裕王道,“儿臣正有事向父皇禀告,今日士子落水之时,修坝的工匠突然有人私开水闸,造成金水桥河水高涨,儿臣已查明此事,那工匠一口咬定是受东厂指使。”

  陈忠一听噗通一声跪地,“皇上,老奴冤枉,望皇上明察。”

  隆康帝低头看了他一眼,“锦衣卫打死的三名士子这笔账朕还没跟你算,你冤枉吗?日后管好你手下的狗!”

  陈忠无颜伏地。

  隆康帝又点了魏池,“魏池,这事交给你彻查。”

  魏池领命。

  皇帝又对裕王道,“若你是主考,当如何分配会试录取名额?”

  裕王拱手,“儿臣对这次科考事务不熟,不敢妄言。”

  见他沉稳知进退,隆康帝笑了笑,“赦你无罪,说说看。”

  “是,儿臣以为,除了考虑南北科举环境外,还应考虑南北方实际报考的人数,多报的则多给,少报的少给些,而不是定数。”

  隆康帝捋着胡须点头,“不错,裕王高见。既如此,三日后会试重考,便由你主持吧!”

  景王连忙谢恩,面上沉稳,内里实则慌了。

  他今年17岁,若不是徐资筹谋,他哪有外出办差的机会。今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皇帝将科考的重任交给了他。

  “多谢父皇,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隆康帝点头,又道,“严信,你身体不好就回家养病,徐资担任本次会试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