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接下来的几日,沈若与厨房一众婆妇混熟。

  小娘子不但貌美嘴甜人勤快,还会批八字看面相,这些仆妇被沈若说得心花怒放。

  就比如灶上的刘婆子,沈若说她以后儿子多媳妇孝顺,孙子孙女绕膝头,老了是安享之命。大伙一想可不是,刘婆子家里五个儿子,如今只有大小子娶了媳妇,过些年,小子们都娶妻生子,她可不得尽享天伦。

  “小娘子,快给我看看,我嫁给我男人十年了,到现在都没孩子。”说话的妇人二十五六岁,团脸富态,脸上还带着娇羞。

  沈若没看她伸过来的手,端详起她的脸,“看嫂子面相便知嫂子是有福之人,未来必是儿女双全的命!嫂子莫急,再加把劲。”

  妇人被她说得满脸通红,更臊得不行,“有小娘子的话,我就放心了。就怕人说我是生不出蛋的母鸡。”

  “小娘子给我算算,看看我家男人……”

  “小娘子……”

  和这些仆妇打成一片,沈若想知道什么自然就方便多了。

  “晋王府可真气派,这泼天的富贵我在乡下想都不敢想,各位嫂子婶子,晋王府最近可有什么新奇事,给我讲讲呗。”

  若是换了旁人这些人肯定不理,王府有王府的规矩,私下议论主子是大罪。但灶房就她们几个都是知根知底的,再加上这几日观察,小娘子人实诚,算命算的准,她们承了沈若的情,自然想回报一番,于是起了话头。

  刘婆子最先打开话匣子,她男人管着府里的车马,消息更是灵通。

  “要说新鲜事,小娘子你可真来晚了。上个月老王妃过世,她老人家是喜丧,王府那叫一个热闹。送葬的人从东城门排到西城门,听说就连京城的陈公公都派人来了,送了十几马车的东西,都是真金白银。”

  沈若笑了笑,故作惊讶,“婶子可亲眼看见了,怎知就是真金白银?”

  刘婆子嗔了一眼,“你这小娘子,嫂子还能骗你不成?京城的掌印太监陈忠那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有钱的主。我听我男人说的,那日陈公公送来的马车车轮子印都比旁的车深了几寸,我男人虽没亲眼瞧见车上装的什么,但他一直跟着送到后院库房。送进库房的,不是真金白银能是什么?”

  沈若又问,“婶子怎知是陈公公送的,不是旁的公公送的。”

  说到此处,刘婆子一脸得意,“我男人认得陈忠跟前的一个太监,每次陈忠送东西都是他。”说着又压低声音,“你初来乍到,不知陈公公与王府关系,我们这些下人是知道的,陈公公每年都往王府送东西,过年过节一次不落。”

  沈若暗暗记在心里。

  但她所知,晋王每年孝敬陈忠不少银子,陈忠给晋王送的东西肯定不是金银。

  “没想到王爷和宫里的公公都有联系呢!”沈若感叹着,一脸的没见过世面的模样。

  刘婆子挺直了腰杆,更加得意,“这算什么?年初老王妃过寿,蒙古人都送了贺礼呢!”

  沈若眨了眨眼睛,故作懵懂,“婶子,蒙古人不是和咱大周不对付吗?怎么还来贺寿?”

  妇人抬手抿了抿头发,见沈若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她,这才道,“鞑靼人跟朝廷不对付,跟咱们王爷关系却好。”

  沈若秀眉一挑。

  不等她问,妇人继续解释道,“这次打仗不就越过了太原府,听说事前都打好了招呼,蒙古人就想抢点东西,不来太原府抢,肯定去别的地了呗。”

  沈若明白了,晋王和鞑靼早有勾结。

  傍晚时分,刘慧娘又领来一个“侄子”叫刘胜,对外人称是亲戚叙旧,实则她这个侄子也是陆湛安插在晋王的暗桩。

  晋王多疑,他入府三年多才得到晋王信任,却也只是帮忙跑跑腿,机要的事轮不到他。

  据刘胜说,晋王和陈忠关系匪浅,前段时间老王妃葬礼,陈忠送了一万多件铁器。山西产铁,陈忠的一个干儿子就在山西巡铁,平日不好送,借着老王妃葬礼,一股脑送了十几马车。

  至于鞑靼,双方是互惠互利。鞑靼给晋王战马,晋王回赠铁器。

  “晋王近年动作不小,今年又在北山偷偷养了七八万私兵。”刘胜又道。

  亲王府里只允许配置五万六千府兵。

  这个朱浩,偷养私兵,私造铁器,勾结蒙古,每条都是谋逆大罪。

  口说无凭,沈若要的是证据,“你可知晋王的机密信件放在何处?”

  刘胜:“晋王会见客卿都在王府北面的书房,我把布防图带来了。”刘胜边说边展开图纸,“小的才疏学浅,进不得王爷书房。且他生性多疑,每次看过信件都会烧毁,沈大人想找证据怕是得费一番周折。”

  沈若将图纸摊开在桌案上,晋王书房就在王府中轴线的最北面,后面是高墙,书房周围都人把守,巡逻一刻钟换一次。

  “沈大人,你要夜探书房?”刘胜问。

  沈若点头,“就在今晚。”

  *

  弦月高悬。

  王府一片寂静,除了四周巡逻,所有人都进入了梦乡。

  朱浩的书房建在王府最北面,背靠两丈多高的高墙,对旁人来说难如登天,但对仇万里就是小菜一碟。

  “阿若,你根骨极好,你若习武,修为不会比罗丫头差,可惜你只学了点皮毛。”仇万里无奈叹息。

  沈若嘿嘿一笑,“能自保就行,不是有仇师傅您在吗?”

  仇万里不与她多说,夹着沈若纵身翻过院墙,轻轻落在书房后侧屋顶,仇万里拿出绳索,揭开附近的瓦片,将绳索放下去,“你去吧,为师替你把关,若是有危险,为师会晃动绳索,切记把绳索系在身上。”

  沈若点头答应,顺着绳索猫一样的悄无声息地滑下去。

  朱浩的书房共有三个大间,正中间是会客之处,左边有一间寝房,可供临时休息,右边是书架和书案。

  沈若点燃火折子,一一略过书案,书案上并无什么重要物件,只摆着几本兵书和笔墨纸砚。

  想想也知道,重要的信件朱浩肯定不会放在外面。沈若先敲两侧的墙壁,果真找到一处中空的,又在旁边的山水画后面找到了开关。

  暗门打开,里面有个红木匣子,匣子小巧,三寸来长,且上了锁,沈若掂量一下,有点重,又放了回去。

  沈若又在周围找,最后走到圈椅下面的地板,轻轻一敲,沈若勾了勾唇。

  拿出早准备好的匕首撬开地板,里面有个布袋,打开一看全是信件。

  这时,沈若腰间的绳索动了动,屋顶上传来仇万里的声音,“阿若,有人来了。”

  噗!

  沈若吹了火折子,手脚麻利地合上地板,拎起布袋子晃了晃绳索,仇万里几下就把她拉上来。

  临走前,仇万里不忘把瓦片复位,这才夹起沈若向高墙之外跃过。

  *

  “怎样,可找到了?”仇万里问。

  沈若摇头,“朱浩很谨慎,只有几封陈忠的书信,都是些家常话。”

  刘胜自责道,“都是我办事不利,耽误了沈大人。”

  沈若拿着信对着烛火又看了看,“听说你擅长模仿人自字,你把这几份信临摹好交给仇师傅,麻烦仇师傅物归原主。” 接着又问,“刘胜,你说晋王在北山养了私兵?”

  刘胜连连点头,眼神突然一亮,“晋王每个月有大半个月不在王府,想必也是在那边。”

  仇万里眼睛一瞪,“阿若,你不会要去北山吧?那有七八万私兵,可不是我们随便能闯的。”

  说完啧啧两声。

  这丫头被沈牛鼻子教的胆子贼大,一个姑娘家家的,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沈若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现在不是时候,这几天咱们去趟太原府。刘胜这几日多留意晋王,有消息及时告诉我。鞑靼正与陆湛交战,应该没精力分心和晋王联系,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

  刘胜不懂,“沈大人何意?”

  沈若勾唇笑了,“他朱浩不是有私兵吗?我们就借他私兵一用,与陆大人里应外合,给鞑靼一个措手不及。”

  仇万里气的胡子都要飞了,“阿若,你当晋王私兵都是死的,听你调遣。”

  沈若看了刘胜一眼,“他们是不听我的,可如果鞑靼求援呢?又或者许以晋王好处,晋王还会按兵不动吗?”沈若笑得阴险,“何况这些兵未必真心实意归顺晋王。”

  刘胜点点头,“沈大人说得不错,他们原先是盐户,官府控制盐场后,这些盐户生存艰难,年轻力壮的就被晋王骗到山上,他们不愿成为晋王私兵。如果沈大人带着他们去与蒙古人打仗,他们肯定愿意!”

  沈若接着道,“何况,西北一带,谁不知师傅您仇万里的大名,一杆**打遍天下无敌手!师傅,虽然你解甲20年,但只要**在手,必是一呼百应!”

  仇万里眼眶发热,战死沙场是他一生夙愿。

  自20年前,隆康帝登基,他再没统领过千军万马。

  “阿若……你……这是……你要跟朱浩对着干啊,他是亲王,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仇万里征战沙场20年,朝堂上朝令夕改,瞬息万变,一个不小心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仇师傅,我不是为了你,不是为了一己私欲,更不是为了我父亲。我只是为了大周,为了大周的黎民百姓。晋王谋反之心昭然若揭,放任不管受苦的还是这一城百姓,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先下手为强?放心,隆康帝不但不会怪罪,还会夸我们做得好。他对晋王早有防范,否则也不会派我这个出入朝堂的人来,只是要劳烦仇师傅重新披挂上阵,您老可愿?”

  仇万里心潮澎湃,他如何不愿?

  将军百战死,醉卧沙场,那才是他的归宿,整日龟缩保命岂是将军所为?

  “阿若,我仇万里愿意!”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