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追卿入梦>第100章 七夕贵妇茶话会(三)

  那厢杨夫人和刘太太聊的热闹。

  这边赵夫人和郭夫人两个准亲家也亲亲热热地说起两家的儿女亲事,从放小定的日子,到娶亲的黄道吉日,说的格外有兴致,仿佛没几天儿女便要成婚了。

  场面很是热闹。

  余舒言有些不忍心打断她们,但——今天的活动,并不仅仅是让夫人们有个说话喝茶的地方,还有更多好玩儿的。

  余舒言给萧妤温递上了一枚小石锤,萧妤温拿起来,往一边的小桌上摆着的一件看起来像是古玩的小巧石磬上,轻轻击打了几下下。

  当当当——

  声音清透,仿佛如同一缕带着清新气息的风,丝丝吹入了在座各位夫人的脑海中一般。

  众人慢慢安静下来,又看向了前面的萧妤温、余舒言几人。

  萧妤温寒暄客气了几句欢迎诸位贵客前来云云后,便示意余舒言继续向各位夫人太太奶奶们介绍接下来的好玩之处。

  余舒言先朝着门外轻轻拍了两下手。

  一排十二三岁的穿着一样浅青色衣裙的小丫鬟们,每人手中都捧着一件青瓷花瓶,花瓶里插着约莫八九枝桃花。

  桃花?

  这时节,怎么会有桃花呢?

  连文慧郡主都有些好奇了。

  等花瓶上了桌,放在各位夫人面前,细细看来,才发现原来是制作极其精致、花瓣纹理和花蕊都分毫毕现的的绢花。

  余舒言开始向各位夫人介绍起来——

  知味轩打算在八月份,上一些新口味的点心,但却又不知道哪些口味更受欢迎,便先做出了八样点心,正好借着七夕茶果会的缘由,让诸位夫人都来品尝一番,若是味道好,便留下,若是味道不好的,便改进。

  两人身边在放着石磬的那张小桌上,小丫鬟们另外拿出了八个竹筒,一字排开,竹筒上贴着红色的纸,各自不同,写着“芡实糕”“马蹄糕”“鲜花饼”“枣泥糕”等八个名字。

  因为点心的样数多,所以每样点心只为各位夫人切下大约一口的分量,诸位夫人品尝之后,喜欢哪些点心,便可将自己面前花瓶里的绢花拿出来,放到对应的点位竹筒里面。

  最后得到绢花数量最多的四样点心,会在八月份的时候,作为新口味隆重推出。

  至于落选的另外四样,则会根据各位夫人的评价,调改味道,等下次再组茶会,再邀请各位夫人来品鉴。

  另外这八样点心,还会单独再打包一份,给各位夫人作为伴手礼,大可以带回家去让家人尝个新鲜。

  ……

  听完介绍的各位夫人不由得继续称奇。

  讨论着儿女亲事的郭夫人和赵夫人,也换了话题。

  “这个法子倒是新奇的很。”郭夫人一边把玩着绢花一边道。

  话音未落,第一道点心便上来了。

  圆圆白白的枣泥糕,丫鬟拿着银制小刀当着诸位夫人的面分成几份,每位夫人面前摆上一小块。

  众人左看看,右看看,最后目光都落在了坐在主位上的文慧郡主。

  文慧郡主柔柔一笑,拿起点心尝了一口,细细品味。

  其他夫人们也陆续吃了起来。

  面皮软糯,枣泥浓郁香甜,融合地恰到好处,不过分甜,也不过分腻,一小口的分量,入口即化,虽说枣泥糕处处可见,但味道如此均匀平衡的,还是少数。

  众人纷纷点头。

  见有的夫人想要拿起绢花,余舒言开口提醒:“等八道点心都尝过了,最后再做选择。”

  接着又是一排小丫鬟们呈上了漱口的茶水。

  这是要清一清口中的余味,免得影响下一道点心的味道。

  第二道点心是滇南的鲜花饼。

  小丫鬟用银刀切开时,便觉得香甜的玫瑰花味道扑鼻而来。

  待一口要下去,千层酥皮在嘴中融化,口腔鼻腔里满满都是鲜花的浓郁的香味,如同置身于百亩花田中一般,感觉着实令人新奇。

  接下来是云吞火腿饼,鲜香可口。

  还有清爽的马蹄糕、糯口的芡实糕、酸甜可口的山楂糕、酥脆的椒盐饼、甜软的南瓜饼……

  最后是一道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月饼。

  没想到切开后,里面的馅料却仿佛分开了两三层,甚至中间淡黄色的夹心,有些软软的似乎流出来一般。

  小丫鬟们将点心竖起来放在碟子里,一一送到各位夫人面前。

  这样子瞧着新奇。

  余舒言讲起了故事:“……小时候祖父在两广做生意的时候,提起过这种流心月饼,我从小听他老人家讲这种点心的美味,可后来自己却没有遇到过,翻阅了食谱典籍,才慢慢琢磨出来做法,终于将这种点心做了出来,祖父尝过后,便说就是这种口味。如今借着知味轩的机会,也拿出来请各位夫人品尝一番。只是这点心样子虽不起眼,做起来,可麻烦的很呢。”

  入口香香甜甜软软的,夹心的地方仿佛流淌在舌尖一般,些微的鲜咸,甜咸味道彼此不分,流淌的口感也实属头一次体验。

  待最后众人拿绢花投票的时候,果不其然最后一样流心月饼得分最高。

  和鲜花饼、枣泥糕、椒盐饼这三样一起,成为了这次夫人太太们选出来的最优口味。

  不仅如此,几位夫人太太,经过这大约一个多时辰的茶话会,也变得熟悉起来,一位珍宝楼的李太太,临走的时候亲热地挽着银楼刘太太的胳膊,两人悄悄说着:“我家那位大侄子,长的可俊俏的很,读书也好,年纪轻轻已经中了秀才。回头我约刘太太您去京郊上香,也好叫您家的千金与我那侄子借机相看一番,如何?”

  刘太太频频点头。

  今天这趟来的真是值得呢!

  不仅自家女儿的亲事可能有了着落,更结实了不少官太太们,自家银楼的名字让这些官太太、贵夫人们有些印象,想必以后的生意也能在贵人们之间打开局面了。

  那边杨夫人与赵夫人也凑起来说着话,两人的丈夫同在吏部任职左右侍郎,相互之间原本就熟悉,最近吏部仿佛十分忙碌,两个人又是担心又是心疼的,共同花月也不少。

  从此以后,知味轩的各色茶话会,就变成了京城贵夫人们又一个八卦论坛暨说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