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地将祁连城塞上马车,墨玄回到了吴府。

  吴家三爷孙已经在门口伸长脖子,准备迎接。

  “恭迎玄王殿下!”吴府所有人,齐声用着震耳欲聋的声音喊道。

  墨玄好像没听见似的,目不斜视,穿过所有人,径直走入大门。

  祁连城跟随其后,他挖挖耳朵,嫌弃地对吴清平说:“这大晚上的,村里的鸡都被你们吓醒了。”

  因灯火昏暗,吴家上下都没看清来人是谁,只知道这人是从玄王马车下来的。

  吴超定睛仔细一看,眼睛瞪大,结结巴巴地说:“这,这不是祁祁家商会,祁少主吗?”

  早年他到皓城谈生意,刚好遇上祁连城的商队路过,当时张扬的祁字旗随风肆意飘扬,造型华丽的祁连城引得路人连连尖叫,所以他对此人印象十分深刻。

  这就是大陆上各国都急着巴结的人,祁连城。自然,他也不例外地,很想巴结上。

  吴清平给他使了个眼色。

  吴超先心领神会,往前一步,往祁连城行了个礼:“祁少主您好,久仰大名,能在百花村见到您实乃在下荣幸。”

  他的年纪比祁连城大得多,但是跟对方地位悬殊,对一个年轻人自称在下,足以显示他的诚意与礼貌。

  “确实是荣幸,今晚我要在这里住,带路吧。”祁连城对吴超的话不以为然,自从他发家之后,旁边不知多少恭维的话,每天听得耳朵都长茧了。

  况且听闻这吴家在欺负杨家尤其是杨思甜的时候总是不遗余力,他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怼了一下,并不想理会其他人,这里对他而言只是个免费客栈,不住白不住。

  听到祁连城也要借住,吴清平狂喜。

  咱吴家最近这是走了什么好运哪,接连接待了玄王和祁少主,试问这世间还有哪个大家族有此殊荣?待会得赶紧到祠堂跟列祖列宗汇报汇报才行。

  吴超亲自带路,走着走着,祁连城停了下来,思考了片刻,道:“我要住玄王附近。”

  墨玄住的院子一大一小两间房住着墨玄和霍骁,已经满了。吴超只好给他安排墨玄旁边的另一个偏院。

  安置好后,祁连城来到墨玄院中。

  霍骁深知自家王爷与祁连城交情不浅,也没拦。轻轻地扣门:“王爷,祁少主来找您,请问是否要见?”

  “可。”墨玄不冷不淡地回了一句。

  祁连城闻言迅速挤进墨玄的房间,挤眉弄眼地道:“师弟,师兄有些事要跟你详谈。”

  霍骁为两人泡好茶,退出将房门关好,在门外安静地守着。

  祁连城先开口:“师弟,你认为这百花村如何?”

  墨玄坐着闭目养神,轻声道:“尚可。”

  “这次你来,是圣上的意思吧?”祁连城不愧是大陆第一商人,见微知著。

  百花宴上,宣帝和秦皇后对百花醉和鲜花料理的态度,还有宾客们的惊叹,他就知道,未来几年,皓月国中鲜花必能成为风向标。

  这次来找杨思甜,对他来说也是一次商业权衡,他很好奇这小小的百花村,有何特别之处,值得他一掷千金,开辟新商线。

  “若是这里的产业能长远发展,皓月皇室不介意扶持一下。”简单地说明来意,墨玄也就对祁连城才能有如此好的耐性,若是其他人,是不该知道这些事的。

  再说,祁连城的商业版图已经做得太大了,这样的信息对他来说,可以说是可有可无。

  墨玄只当是在跟师兄闲聊。

  “我也观察到了,尤其是杨家那小姑娘,脑筋转得快,想法新鲜灵活,将鲜花利用到极致,这是我们不曾见到过的。”

  祁连城走南闯北这些年,什么没见过,对杨思甜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见确实是真心欣赏她。

  将杨思甜超额完成他的三千两任务跟墨玄简单说了下,祁连城道:“师弟,我有意在这里开一条新的行商路线到皓城,连接后,百花村与外界的接触将会增多,商品互通也能更便利,不知你可支持?”

  他愿赌服输,杨思甜这一小姑娘,轻轻松松地就赚到了六千多两,足以证明鲜花市场的前景。从商业角度来看,为百花村开一条商线也值得。

  墨玄没出声,只用眼角斜着看他,仿佛在说:“说人话。”

  祁连城谄媚笑笑,突然伸出手,用力地拍了拍墨玄的肩膀:“这来百花村的路也太破了,你们皇室不得修一下吗?”

  商人果然永远只会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祁连城这小算盘打的,既然要开辟新商线,路通才是最重要的。要是这一路坎坷,每次的行商花费的时间、人力物力也会为之上升。

  来的路上他坐在马车里,饶是这顶级工匠打造的上等马车,那避震能力也扛不住道上的坑坑洼洼,害得他在车里一甩一甩的,走得也极慢。

  既然是修路,就让皓月皇室出钱去,什么时候路修好了,他的车队才入村,这才符合经济效益。

  修路之事,无需祁连城提出,墨玄回到皓城也自会对宣帝建议,路通财通,最基本的连接枢纽都没建好,谈何发展,这也是百花村经济一直以来停滞不前的一个原因。

  “路会建好的。”墨玄保证,这也从侧面暗示了,他已经认可百花村是有发展价值的。

  “行,那我先去睡了,明天还得早起见我家小甜甜呢,呵——”无视墨玄冰冷的目光,祁连城不顾形象地打着呵欠,回自己房睡了。

  今夜,吴家上下一夜无眠,两个跺一跺脚就能引起皓月国地震的大人物,同时住在吴府,三爷孙在书房里,兴奋地谈论着什么,一直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