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穿越之农门风光>第57章 零食小吃

  唐彩在县里的医馆住了两天后就跟唐宁一起回了东山村,依旧住在刘寡妇家,不过这回他在县里接了一些针线活,一边养伤一边做些针线活换钱。同时还拖了经常去县里的杜方跟杨二郎帮忙打听哪里有便宜的房子租,他是铁了心要去县城的。

  杨家这边没被唐家村的糟心事影响到,暂时也没其他人来找麻烦,还是跟以前一样忙碌。

  月底的时候作坊把给孙老爷的一千袋螺蛳粉还有各种料包都装好了,孙老爷也安排了车子来接,到县城后才开始加冰的把汤料给冻住,然后商队再出发。

  楚家那边送往京都的第一批臭豆腐跟螺蛳粉已经到了,第二次来拉的时候就跟杨舒说了生意的事,京都百姓有钱又喜欢新鲜物什,臭豆腐跟螺蛳粉两样都是臭的,楚蘅就让人在门口做了个试吃活动,不仅免费吃,吃了还有东西送,自然很多人都想去试一下。

  多数人一吃就喜欢上了,然后就自发给其他人说,就是现代常说的自来水,多番安利后给吸引了不少客人。

  那铺子挺大,白天卖臭豆腐跟螺蛳粉,晚上则卖臭豆腐跟炸串,一天到晚就没空过,还有许多外带的,生意火爆,楚家人高兴的很,第二次来拉货又增加了量。

  螺蛳粉和臭豆腐这边逐渐走上正轨,杨舒就专心研究水车去了,谭木匠做出来的水车模型的确能像杨舒说的那样一转就能带动水浇水。

  但实物要大很多,还要考虑水流,所以需要反复试验。

  楚家想要等水车做出来第二次献宝,还给了杨舒一笔银子,当杨舒请人干活的工钱。杨舒也没推辞,反正各取所需。

  约莫琢磨了大半月时间,天地里的庄稼可以开始收了,水车也终于成功转了起来,高高一架,做的也好看,一转起来极吸引人目光。

  村子里的人全跑来看了,又知道这玩意儿还能浇水,喜欢的不行。

  看杨舒的眼神是亲切又崇拜,村里的长辈对着他是轮番夸。

  村长仰头看着高高的水车,感叹道:“杨家四郎不简单,咱们东山村幸亏有他啊,”这样的东西也能折腾出来,可不是寻常人能办到的。

  “可不,这水车,就算什么用都没有,但这么大一个东西给架起来了,咱们村子都得让人高看一眼。”

  他们东山村的人曾经都是流民,落难来的,来了后所有东西都是重新置办的,一点家底没有,传言了两辈才成这样,即便日子好了很多可一样被周围村子的人看不起。

  但村长知道很快就不一样了,又或者说从现在开始就已经不一样了。

  水车架好后,每天跑的最勤的都是村子里几岁的小娃娃,大人们则拿着镰刀扛着农具下田去了,就连在县里上学的杨三郎也回了家。

  春耕秋收,书院都会放上十多二十天的假让学生们回家帮忙。

  杨三郎今年这小半年时间功课进步了许多,家里不缺银子他就不用花太多时间去抄书赚生活费,读书的时间更多,加上杨三郎卯足了劲儿想要学好,自然就比之前好了很多。

  秋收很忙,全家人都在忙,作坊那边也暂时停工了,等秋收完才重新开工。

  杨舒想家里人吃的好点,就自动承包了做饭的活,秋收一天吃三顿,杨家人天不亮起床,收拾好下地干活,等杨舒做好早餐就给他们送到田里去,吃了接着干活。天还很热,早上多做一会儿,中午就能休息的久一些,下午太阳不那么晒了又接着去田里,到天黑才回来。

  杨家现在劳力比较多,杨舒管着家里的事,唐宁就每天都在晒坝翻晒稻子,孩子们负责跑腿。

  足足忙了大半月才好了些,不过今年家里不缺银子,一天三顿里最少两顿都有肉,加上杨舒手艺好,会做的菜又多,这大半月忙是忙了些,却没以前那么累,忙着也高兴。

  这天晚饭时间,杨家其他人夸完杨舒的手艺,杨老汉也开口了,“老大媳妇,田里的事你们就不用跟着忙了,这作坊停了这么久,人县里的大老爷都找上门来了,你们就回去看作坊吧。”

  “剩下的活没多少,我跟你们娘还有老大老二再拾掇两天就能忙完,今年不用出去找短工,忙完就好好歇一歇。”

  杨家其他人都没意见,两个作坊是他们现在主要收入来源,不止是他们,还有村子里的许多人,这几日就陆续有秋收完了的人家过来问作坊什么时候开工了。

  杨老汉又把视线转到杨舒身上,“老四,昨天那位楚家二公子还跟你说了什么,我看他走的时候脸色不太好。”

  为了秋收不断货,作坊是有存货的,撑完整个秋收没问题,楚干昨天来找杨舒一个是让杨舒他们尽快开工,第二则是带了一个坏消息来。

  “楚干说这些日子京都那边也有人做出了臭豆腐跟螺蛳粉,因为少了路上运输这一环,价比我们卖的便宜,很多客人都被吸引了过去,这些日子生意受到了一些影响,他来问问我有没有什么法子。”

  杨家人一听这话,顿时连饭都不吃了,全盯着杨舒,杨大郎问,“那怎么办,生意不好做,那作坊可就没事做了啊。”

  他们之前还商量过,要是下半年生意更好了就多招一些人,除了村子里的人也带一带媳妇的娘家。但现在这样,只怕连作坊有的人都不能全留下来了。

  杨舒对此倒不意外,古人的聪明难以想象,其他人做出来也不过是迟早的事,他道:“还是跟以前一样,保证我们的品质和味道,我们东山臭豆腐跟螺蛳粉在京都已经小有了一点名气,我打算再增加一些小零嘴,让楚家在京都开个东山零食铺。”

  杨家其他人还没问杨舒这事成不成,那群孩子就跑到了杨舒身边,眼巴巴的看着他,“小叔,你又要做辣片了吗,你都好久没做过了,我们想吃。”

  “小叔,酥饼也好吃,我们也想吃酥饼。”

  “还有鸭脖子,小叔做的鸭脖子可好吃了,小叔你什么时候再做给我们吃啊。”

  小孩儿们你一句我一句的问了起来,杨家其他人一听才发现杨舒已经给家里孩子做过不少零嘴吃了,那些东西他们也吃过,味道都不错,想来也是能赚钱的。

  这倒让他们放了心。

  杨舒挨个摸摸脑袋,“等这段时间忙完就给你们做,明儿我去县里一趟,买些东西回来。”

  零食这东西在现代太多了,仅是辣条就有几百上前种,除了辣条外还可以做点卤菜饼干之类的,应该也是不愁卖的。

  “那成,老四你忙你的去,其他事我们来做,”他们想不到什么赚钱的法子,就把活都给包了,给老四省事。

  想做零食,杨舒晚上的时候还找杨三郎给他写了个计划书,其中包括他打算做的一些零食种类还有名字。这时代的字杨舒能认一些,但写是真不会,他打算等后面事都稳定下来就去学学写字,带着家里人一起。

  第二天一早杨舒就带着计划书跟水车模型去县城找楚干兄弟两了。

  楚家这边,之前献上去的水磨上头在几个地方试了后觉得可行,于是赏赐了不少东西下来,京都楚家那边只要名,东西没要,全送到了青峰县,其中还有一份是给杨舒的。

  除此外京都楚家那边也给许了一些好处,比如给了两个在京都的铺面,在府城还给买了一套宅子,甚至还给楚干要了一个到京都国子学上学的名额。

  本该挺高兴的,但因为生意受影响,那点喜悦瞬间就减半了。

  父子三人正商量着对策,就听下人说杨舒来了,楚干第一个出了书房,“哪儿呢,快把人请进来,”楚干笑了两声,“杨老板那么聪明,我觉得他来找我们肯定是想到了什么应对的法子。”

  “在后头,马上就到了。”

  下人刚说完,杨舒就进院子了,楚干连忙跑过去,高兴的搭话,“杨老板你来了啊。”

  杨舒点点头,“嗯,来县城买些东西,也顺便跟你们说点事。”

  没说那些客套话,杨舒被楚干领进他们家书房,就直奔主题把昨晚让杨三郎写好的计划书拿了出来,“我的计划是渗透市场,让东山两个字被人彻底记住。”

  其他东西他不太会,但吃食方面杨舒还是自信可以做到的。

  等满京都的人都吃过他们做的吃食后,东山村产出的东西自然会深入人心。

  吃食计划书写的很详细,也做好了规划,没什么问题,唯一担心的,楚蘅指着上面的吃食种类问杨舒,“这些你都会做?”

  “写在上面的都会做,我打算在东山村再开一个作坊,专做这些小零食。”

  楚蘅他们不知道这些小零嘴怎么样,一时没应杨舒这事,杨舒也不在意,又把水车模型拿了出来,“水车已经做好了,刚好也秋收完了,你们可以抽个时间到村子里去看看,到时候我再把这些零食做出来给你们尝尝,再做决定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