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八零年代带着全家脱贫>第41章 老三

有些事情真的是上天注定,王老三最近跟着王云山一起跑现场,在无意间对他透露,他的弟弟,已经被t城的工厂招工招走了。

王老三继母最终和他父亲离了婚,带着最小的弟弟改嫁到了隔壁的隔壁,而王老三就带着这个同父异母的大弟一起生活。

对于这个给全家人争气的弟弟,王老三心里很是亲近,他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王云山:“以后,他和堂妹也能相互照应了。”

这是在说带着孩子随丈夫北上的王云菊,王云山闻言,颔首:“你弟弟的婚事定了没有?”

“这还没有,我奶的意思是等他去了t城,自己谈一个对象,要是双职工家庭,也能早一步在那里定下来。”

王云山唔了声:“这话也说的对,不管怎么说你弟以后也是实打实的城里人了。”

“城里什么东西都要自己买,花销还大着呢,还不知道他一个年轻娃娃去了能不能顶得住。”王老三说出心底的担忧。

王云山摇头,心里轻叹:何止顶住了,他们夫妻两一辈子节俭,拼命打工,供孩子读艺术,送他出国留学,成功让他的下一代定居于大洋彼岸。

至于老两口退休之后,一对老人守着直播买东西,东西堆了一个房间,至死不愿意再去一次国外。

送孩子去外国读书这件事在农村足够引得轰动,而后得到最新消息的村民,更多的却是在感叹这么一对努力打拼的夫妇,老年生活不见得比他们快乐。

老观念和新观念的冲突终于显现出来,那孩子去了外国,三十好几奔四十的人,丝毫没有和妻子生一个孩子的打算。

这是让老人无法接受的,观念新潮流。

再加上孩子自己挣钱了,不需要他们帮着补贴。节约了一辈子的老夫妻报复消费,快递堆满了一整个卧室,床上,桌子上,椅子上全都是没有拆开的东西。

雏鸟离开巢穴,再也不会回头,也再不需要来自父母的接济投喂了。身后无人,望着别人家小孩眼热的老人,把前半辈子没有买到的,都一一实现了。

这也是个谈资,但是身处其中的老两口怎么想怎么做,谁也不知道。

身处舆论漩涡的他们到底知不知晓自己家的故事已经发展到这里也不重要。

那片流言蜚语里,唯一可能存真的消息就是老太太一片欢喜的跑去外国照顾儿子儿媳,和他们相处了一个月,明明已经退休的老人快速坐着飞机回了家。

六十几岁的老人在自家妯娌,年老的王云菊面前倾诉:“姐姐,我这辈子到死都不会再去那个国家了。”

旁人都羡慕他们把孩子送出国读书,最后收获了外国儿媳妇,儿子也定居在外。

只有自己家人懂得心酸,在躺在病床上不动时,弯着腰的老伴为她忙上忙下,除了王云菊,再也没有一个人过来看望。

瞒着儿子住院出院,在家养病的时候她有没有后悔,在病痛折磨的她骨头消瘦,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的时候她有没有后悔,当初不该全心全意的送他出国。

作为听故事的人,多少人在心里感叹:要是当初没有把孩子送出国就好了,要是当初没有不顾家庭条件有多好,一心燃烧自己全为孩子就好了。

每个人有他不同的选择,哪怕是王云山也无法想象,记忆里那个能说会道的少年,去了t城过得尽数是一些不如意,甚至还抵不上家里舒坦的日子。

明明是在城市里,却把自己过得成了一座牢笼,二十几年之后,王云山他家大女儿过去看望姑姑的时候,顺路代替他去看了这位堂叔父。

一家人住在不大不小的老旧的家属院,看得出来是单位几十年前分配的,逼仄的楼道里光线昏暗,已经脱了墙皮的墙面上面黑黑一坨,不知是沾上了什么。房间里家具很老,厕所里放着的不是已经普及了二十年的卫生纸,反倒是一张张写满了字的作业本。

她对着王云山感叹说:她无法想象记忆里回家探亲时体面的夫妇,过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

年轻人哪怕是有孩子要养,也不会在基本待遇上亏待自己,男人抽烟的钱,女人买化妆品的钱都是定性的,每个月可以少买但不能不买。

王小宝他们一家生活在县城,工资比起两个干了几十年的老工人来说只能是天上地下。

她还说,她不能理解,明明是大城市的肉蛋奶蔬菜什么的,都比小县城便宜一点,他们从年轻时候就过来,就没有哪一刻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冲动消费一波。

反正当时看来是没有的,那时候那个孩子在中国的西南部读研究生,也见不到自己家父母的难过劲。

后来啊,他去了外国,第二年就有父母寄来的钱买了电脑,慢慢的……断开了音讯。

这种苦了自己奉献孩子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在老王家发生那个的,王家大姑娘特别是去了T城以后,强烈要求她爸妈不要这么做,该享受的时候享受才是正道理。

而上辈子,谁也不知道,将近十年过去,她再踏上那片徒弟,越发对这位叔父过的日子感慨不已了。

那快递堆满屋子,卧室凌乱一片没有人打理,简直不符合她记忆里那个精明能干的四婶娘会做出的事情。

老人在他们开车逛了逛之后漏出来的开怀笑容,脸上冒出来的一条条皱纹,让她一瞬间感慨:还是老了。

他们眼里失去光的样子看起来太过于明显,王小宝记忆里那个精致洋气的婶娘,饱受病痛折磨,儿子不在身边,身上始终笼罩着一股淡淡的愁绪。

精气神也没了,是一种脸上无肉,眼里无光的状态,好像是生活没有指望一样。

她毫不怀疑,对于那个回家的儿子,下次她回家的时候,就已经是为了替她收尸了。

婶娘像是没有期待的样子,又好像是明白心里的那团火再也不可能实现:分居两地,杳无音信,什么苦都得自己和丈夫咽下去。

这让她再度唏嘘不已。王云山那会虽然不能跟着去看看,只是听着女儿的描述就已经在脑海里补充出画面了。

眼下,这位堂弟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去往t 城,做人们心里希望的城里人模样,体面又省力。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起码作为大哥的王老三很是兴奋,他弟弟走的那天晚上,他拉着王云山说了好久的话。

说起来,王老三家的日子很苦,从小到大,他一直没有一件体面的衣服穿着,直到现在,家里才把所有的钱凑到一起修了五间房,这些年跟着王云山跑,攒下来的钱才能让家里人分开住。

王老三的大女儿到现在都还是和她奶奶生活住在一处小地方,家里养羊的地方都比老人住的更好一些。

早些年修的房子上了年龄,已经在超负荷的运转了,逢着刮风下雨,一直是拿一些锅碗瓢盆接着水,拿塑料薄膜铺在炕上,将就着在干着的地方蜷缩成一团睡。

王老三花费半天的功夫,总算说服老人将房子拆了,花上二十天时间,快速的修了五间房子,木横梁搭上,鞭炮一放,那天王老三家分外体面。

老人其实就害怕他们没钱,就连王老三他爸,也不希望这两年有个啥大动作,生怕好不容易的家底被轻而易举的花掉。

还是看着大儿子一个月能够赚回来一间半房间的钱,这才松口答应修房子。

王云山带着王老三一起搞得动作越来越大,大家都在暗地里猜测王家赚这么多钱要干嘛。

有人说,他打算买小汽车,有人说,他打算建个别墅,又有人说,他打算承包山头让他大哥能继续放羊,使得他们家的放羊事业越来越发扬光大。

这事王老三倒是了解一点,他没有多嘴的意思,在自己家兄弟的建议下,又过了半年,在镇上临路的地方修了几间简单的房子。

这是他下一步的打算,就像是王云山说的,总得有点奔头,为自己和老人以后留点退路,在镇上修一间房以后租赁给要开店的人,也算是有个固定的收入。

王云山没有大修特修自己家屋子的想法,新修的三间房间家里人已经住进去了,王老爹也觉得自己家住的地方十几年前老二结婚的时候刚刚大修了一下,还能再住个十几年的,完全没有必要为了挣回面子把家里全部推倒重建,毕竟是他和老妻住了很久的地方,他私心里也舍不得。

王云山没提,他也就没说什么。

小儿子和儿媳住着的地方旧一点,但是宽敞,屋子哪里有同村人说的那么夸张,只是旧一点,还谈不上破败。

这件事没有多掰扯的意思,王老爹住在新房间里还觉得没有以前的屋子舒服,他还适应了好长一段时间。

而这边,王云山在老三说了一番以后,心里也改了主意,对老爸提议说:“爸,我想在乡镇临街的地方再修几间房。”

“你还想干嘛?修新房为什么要离的那么远,这里是老庄子,是你爷爷传到我手上的,王家的根在这。”王老爹反应剧烈,想当初王家人从外搬迁而来,为了买着一处好地皮那可是花了不少钱,让他搬去离这里五里地的地方,他不同意,在他看来,那里的土地还没有这边肥沃。

“爸,那边的交通更加发达,离城里也更加方便。”王云山这个理由说服了自己和妻子,但是说服不了王老爹。

“那直接去城里就成了,搬来搬去的,有什么意思?”王老爹说,“我又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你们以后带着小宝去城里,周末假期过来就可以了。”

他心里有了一些准备。

“爸,去乡镇上更方便些,你以后总不可能一直在地里吧,老了干不动了,还可以和那些老头一起下棋。”王云山继续劝。

“在这我就可以下棋,祖宗在那我在那。”王老爹固执,“我们现在也是在马路边上,和那里差在哪里了?”

“这里还离砖厂近。”他想了想,又补充说。

“好”王云山彻底熄灭了心思,搬迁到乡镇上在他爸看来,可能真的与在老家本分待着没有多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