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关杨, 也确实挺争气的。

  他家里穷, 虽然不是吃不上饭的那种, 但每年要交二两银子束脩,再加上笔墨纸砚的消耗,也是咬紧了牙关送他去念书的。

  为此,两个弟弟都没去过私塾, 全靠他每个月两天休沐的时间回去教教,也不过就是识几个字, 于事无补。

  关杨知道家里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平时在私塾上学都是下足了功夫,但他们获鹿镇没有正经的学堂, 只有这样一个先生自己办的私塾。

  平时学生们都住在先生家里,上课、学习, 除了束脩之外,还得交口粮, 有的私塾心黑,口粮交的好粮食, 但吃饭的时候却是陈粮。

  关杨在的这个私塾, 夫子算是品德好的,他不收学生的口粮, 每个学生都自己带,在后院里搭了几个土灶台,可以做饭。

  至于木柴,每个学生每月给五文钱。要是不会做饭, 也可以直接跟着夫子一家一起吃,一顿饭三文钱,夫子一家吃什么,学生跟着吃什么。

  三文钱一顿饭,在获鹿镇并不贵,一碗素面还两文呢,一碗馄饨至少四文。

  家里有些条件的学生会选择和夫子一家一起吃,这样省去了开火的麻烦,而且读书人的手是用来写字,哪儿能去烧火?

  关杨是唯一一个顿顿饭都自己做的人,他每个月从家里带粮食来,早上天不亮就去集市上买人家卖剩下的青菜。

  刨除这些时间,他剩下的时间全用来学习,晚上主动帮夫子一家烧洗澡水,为的就是借厨房烧火的那点光。

  上个月关杨有事儿只回来了半天,还和顾北知错开了,只能留了一封信,把夫子家的地址留下。

  顾北知按照地址去找了一次,看过了关杨一天的学习情况,因为他也是个秀才,那位夫子并没有赶他,反而拉着他聊了很久。

  了解了关杨读书的环境,又约着关杨聊了聊,对他的学习程度心里有了数。

  顾北知看过关杨的文章,该怎么说呢。

  大概只能说关杨够刻苦。

  关杨在读书上面的天赋并不出众,一般人而已,唯一特别的是,他勤快,而且分得清楚主次。

  其实有天赋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到不了拼天赋的阶层,都是拼勤奋而已。

  无论到什么时候,努力总不会背叛你。

  关杨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得出来他天赋并不过人,但字里行间的话可以看出他有进行大量的练习和思考。

  假以时日,考中秀才、举人,绝对不成问题。

  但关杨也有个大多数寒门学子都有的短处,眼界不够开阔。

  因为看到的景象很狭窄,思考的角度也就相对狭窄,虽然阅读了很多书籍,但因为见识不够,理解的也相对表面。

  还有一些知识显然他是没有学透的,是方法不对。

  当时顾北知只讲了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因为不是在自己家,他没说的太细,很快就告辞离开了。

  而后,过了大概三天,他在宝艺轩见到了趁午休时间出来的关杨。

  关杨递给他一沓纸,大约有十几张的样子,说是按照他的方法重新梳理了一遍知识点和逻辑线,请顾北知帮忙看一看。

  顾北知一看,确实是按照他说的方法总结的,关杨自己也说这样总结之后确实记得清楚了些。

  后来顾北知又帮着他查漏补缺了几次,关杨自己都很快将漏洞补上,是个勤快又刻苦的孩子。

  “阿杨打小就爱读书,不吃不喝也要学,所以二叔和二婶勒着裤腰带也要供他读书。”

  关舟脸上全是笑容,提起这个弟弟,他是骄傲的。

  顾北知见状,又多说了几件关杨爱学习的事儿,结果水开了俩人谁都没反应过来。

  “哎呀,锅!”听到嗤嗤的水声儿,关舟赶紧往厨房跑。

  水早开了,顶的木头盖子都上下颠簸,争先恐后的往灶台上涌着。

  关舟赶紧撤掉几根柴,又把锅盖拿掉,这才让热水老实下来。

  “你先洗吧,我把火熄了。”关舟弄着灶膛里的火,让顾北知先去洗澡。

  顾北知应了,快速的冲洗了一下,过来接替他,被关舟拒绝了,“洗好了赶紧趁凉快去睡吧,要不又弄一身汗。”

  “我帮你收拾厨房,你趁着水热,先去洗了。”顾北知还想上手。

  “不用,灶膛里的火没那么快熄了,水凉不了,你去睡吧。”关舟不让。

  为了让关舟能早点洗了澡去睡觉,顾北知没再和他拉拉扯扯,叮嘱了一句早点休息,便回了自己的房间。

  关舟将厨房收拾好,去洗澡的时候望着没关门的东屋好一会儿,最后轻手轻脚的洗了澡,去睡了。

  八月份秋老虎,闷热的厉害。

  但比起七月已经好了些许,等到进入了九月,气温便有所下降。

  八、九月是村里相对清闲的时候,每天只要去地里看看状况,顺手除除草即可。等到了十月,又该忙碌起来了。

  因此中秋节是大家都愿意热闹过的节日,除了过年之外,这一天村里最热闹了。

  顾北知也是听到小丁哥和水生讨论今年吃什么馅儿的团圆饼,才反应过来马上就是中秋了。

  中秋他们也是不放假的,但是东家会给发一盒团圆饼,等晚上带回家吃正合适。

  关舟不知道他们店里会发团圆饼,早早的预备上材料,拿到关二婶家去,跟着关二婶一起做。

  村里人都节省,像这样的节庆食物,几乎家家都会做,毕竟也不难,要去买还挺贵的,不如自己做的合算。

  他们这边团圆饼的做法挺简单的,就是得舍得放猪油,用温水和好了面,擀成薄薄的饼,上面涂上猪油。

  然后对折几次,重新擀成薄薄的的饼,再涂一次猪油,继续对折、擀片、对折擀片,直到油浸到面里,再重新揉成一团,分成大小一样的剂子,擀成饼状。

  愿意吃有馅儿的,就熬一点红豆、绿豆的,掺上一些炒熟的糯米面,将饼状的面再擀成皮,像包包子一样把馅儿包进去压扁。

  放进锅里煎熟,最后再点上红点,团圆饼就做好了。

  这样的饼已经是农家顶好的点心了,甚至好多人家最多做四五块或者不做的,就是尝尝味儿,应个景算了。

  毕竟里面要白面和猪油,这油用的多了谁不心疼?还不如留着炖肉吃。

  顾北知拿着东家发的团圆饼,又去镇子南边的卤肉店买了两个鸡腿,一点儿卤菜,拎回家里,和爷仨一起过个团圆节。

  南边那家卤肉店可是个老字号,卤肉一绝,而且价格也不算贵,两只鸡腿二十五文,卤菜八文钱一斤。

  最重要的是关舟爱吃。

  顾北知经常从镇子上买点东西回家,有的时候是用的,有的时候是吃的,有的时候是鞋子,有的时候是稀奇古怪的东西。

  要不然关二婶咋说他花钱大手大脚,败家呢?

  他这三个月挣了十几两银子,村里人都知道了,谁不眼红?但凡他家里有点风吹草动的,都有人拿出来说道说道。

  发现顾家隔三差五吃点肉,那更是口水往肚里咽,对关舟都嫉妒了,想当初谁不说关舟命不好?

  爹娘不拿他当人看,磋磨到十七都没人娶,结果人家嫁给了秀才公,村里同龄的哥儿、姐儿们嘴上不说,心里也是嫉妒的。

  关舟没有朋友也有这个关系,因为嫉妒、看不起,所以排挤他。

  后来顾北知染上了坏毛病,还学会了打夫郎,关舟一个月里有半个月都是带着青青紫紫的痕迹。

  那些排挤他的人笑的更开心了,结果这才乐了几年?

  顾北知居然又学好了,三个月就能挣来十几两银子,他们一辈子能攒下这么多就不错了。

  不但能挣钱,人家还特别舍得给关舟花,你瞧瞧,一个月做一件新衣裳,隔三差五的有肉吃,还不说顾北知净往家里买点心、糖的。

  足够那些一开始嘲笑关舟的人红透了眼。

  越是眼红,越是死盯着顾家不放,实在找不出来能说啥的了,就说顾北知大手大脚,以后关舟肯定得过苦日子。

  恨人有、笑人无。

  这样的心态,又病态又常见。

  常见到顾北知将这些声音忽略不计,按照自己的想法好好生活下去。

  “小舟,我回来了。”顾北知将卤鸡腿和卤菜放在家里,“我们店里发了一盒团圆饼,我拿去给二叔、村长还有二鹏哥家分分。”

  “卤菜你找个盘子装一下,我马上回来。”

  顾北知将发的团员饼盒子拆开,里面是八块面上金黄有花纹的团圆饼,有四种味道,蛋黄、豆沙、莲子、芝麻各两块儿。

  关舟喜欢吃芝麻糖馅儿的,顾北知喜欢吃蛋黄的,于是将这两种都留下,剩下的重新打包,一块一包,顾北知拿去送人了。

  给关二叔家两块,村长家一块,王二鹏家一块,这是最先和他们家处好关系的,后来顾北知又匀出来一块蛋黄的送给隔壁。

  隔壁的大哥平时也很热情和善,只是他夫郎有些坏脾气,来往就不算密切了。

  想了一下,没觉得漏了什么,顾北知就安安心心回家吃饭去了,却忘了关舟的爹娘家,因此还闹出点麻烦来。

  作者有话要说:我没有仔细的划分时间线,大家知道到这儿过中秋节就好了(写着写着有点想吃月饼了...)

  预收文,收藏一下吧~

  《太子为后》 长发女妖

  《谷来宝的种田生活》 长发女妖

  微博:壹只妖精

  感谢在2020-02-01 23:57:54~2020-02-02 23:58: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31014976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