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你咋现在才回来呢,吃饭了没,秦莘呢,他没跟你一起吗,这出去几天,咋还瘦了呢?……”

  刚一坐下,元老太就拉起元浅的手来了个夺命连环问。

  元浅都耐心的一一回答:“娘,我们回来有一会儿了,吃了饭才过来的,秦莘在家,你们呢,你们吃了吧?”

  至于瘦不瘦这个问题,她实在无法言喻。

  在老太太面前,她少吃一顿那都是瘦了。

  元老太:“吃了,肯定吃了,这都啥时辰了哪还能不吃呢。”

  一旁的元老头问:“钳子,你这次是去哪做生意啊,咋去这么多天?”

  元浅早就想好了说辞,浅笑道:“也没去哪,就是去了府城一趟,看了一下市场。”

  众人恍然。

  元老头:“这样啊,那看得怎么样了?”

  现在元浅要做什么,他们都是没有一点意见的,她出去几天,他们也就是担心而已。

  元浅:“看得还行,正想着过段时间把分店开过去呢。”

  说着她就转移话题,看向元迹元向问:“那家里怎么样了,新房建得还行吧?”

  元向憨厚的笑着点头。

  元迹翘着二郎腿磕着瓜子,挑眉惬意的笑道:“放心吧,有你二哥在,哪能有不好的。”

  元浅失笑。

  而柳氏则是给站在边上的海燕端了张凳子,让她坐。

  海燕只是干巴巴的说了句谢谢,便又扭头不说话了,也没有要坐的意思。

  柳氏一脸狐疑,看了她几眼后走到元浅身旁,小声道:“钳子,你这朋友怎么怪怪的?”

  元浅笑了笑:“没事三嫂,她就是这个性子,不用管她。”

  柳氏闻言,便也不多说了,去忙活自己的。

  元小雨凑到元浅跟前,笑意盈盈的道:“老姑,我把你的小鸡小鸭们喂得很好哦。”

  小姑娘脸上都是求表扬的表情,元浅笑着摸摸她脑袋:“是吗,那就谢谢小雨了,老姑给你们带了礼物。”

  元浅拿起旁边带来的袋子,然后从里面一一拿出给大家准备的礼物。

  “爹,娘,这是大嫂让我给你们带的。”

  吴氏给他们准备的都是衣服,还有一些首饰糕点等。

  有的是以前就准备好的,有的是临时去买的。

  看到这些,元小雨很是高兴,元老太只是撇了一眼,“算她有心。”

  虽然这样,元浅还是能看着她多少也是高兴的。

  如今家里条件好了,元老太也不再那么斤斤计较了。

  元浅直接给了元小雨两袋糕点,她也没说啥。

  小姑娘抱着糕点高高兴兴的去跟爹娘分享。

  元浅喊她:“小雨,去叫你枝墨哥出来。”

  元枝墨好像有些社恐,又或者是不爱说话,又或者是忙着念书。

  元浅来了以后他就是出来打了个招呼,就又回去继续死读书去了。

  元小雨正要答应着去叫人。

  “那么麻烦做什么。”元小雨正要去叫人,元老太直接开口,然后朝元枝墨的房间吼了一声:“元枝墨!!”

  里面立马传来元枝墨的应答:“哎!”

  元枝墨跑出来问:“奶,怎么了?”

  元老太没好气:“你老姑叫你。”

  元浅被老太太的操作弄得一愣一愣的,同时又倍感亲切。

  现在好少能听到老娘的河东狮吼了。

  自从穿到这边来以后,每天早上都是在元老太的吼声中醒来,但搬家以后,就不怎么听到了。

  “啊,老姑,怎么了?”元枝墨又问元浅。

  元浅把剩下的礼物一一给他。

  “呐,这些是你娘给你和元枝景带的礼物。”

  元枝墨一愣,急忙上前接过。

  “哦,好,谢谢老姑。”

  顿了下,他又问:“我娘和意芯在县里还好吧?”

  元浅点头:“挺好的,她们也挺想你们的。”

  元枝墨笑了笑:“好就好,谢谢老姑了。”

  说完他又回了房间。

  元浅忍不住皱眉,嘀咕道:“天天这么看,也不怕得成书呆子。”

  “钳子,你说啥?”元老太问。

  元浅:“啊,没啥,娘,我跟你说点事。”

  她想到自己的打算,打算跟家人商量一下。

  元老太道:“钳子,啥事,你说。”

  元浅道:“就是我打算在咱们村里建一个学堂,然后到时候自己请夫子来教学,你们看如何?”

  这个想法在上次元宝他们被打的时候,她就已经想过了。

  这十里八乡就只有隔壁村有个私塾,夫子就是个老秀才,只能教一些孩子启蒙。

  想要学得好的话还是得去镇上。

  众人听到元浅这么说,瞬间安静了下来。

  “钳子,你说什么?”元老头率先不可置信的开口问。

  “我说我打算在咱们村里建一个学堂,爹你们觉得怎么样。”元浅又说。

  元老头当即高兴得蹭的站起来:“好啊。”

  随即意识到自己有点激动过头了,又赶紧坐下,只是嘴角的笑意是怎么都掩盖不下去。

  “钳子,你咋会突然想起要建学堂了呢?”他问。

  元浅道:“也不是突然,之前就想过了,只是一直没来得及实施而已。”

  “这不村口那里还剩一块空地,我就打算利用起来嘛。”

  村口买的那一百亩地她都有了规划,但是还剩很多,所以在建所学堂是绰绰有余的。

  其他人也是高兴。

  元老头激动的捏着手里的旱烟杆,老脸都红了:“好啊,建学堂好啊。”

  建了学堂,以后他们老元家耕读世家的名声也算是稳了。

  只是元老太却不像他们一样高兴,瞪他一眼:“好什么,你知道什么就好!”

  元老头脸上的笑容一僵。

  元老太懒得看他,拉着元浅的手语重心长的道:“钳子啊,这建学堂得花多少银子啊。”

  “不是娘想不开,就是觉得没这个必要。”

  “你看你要是想请夫子教元宝他们,咱们家你大哥大侄子都是读书人,你大嫂也识几个字,让他们教就是了,至于别人,管他们读不读。”

  她就是自私,就是只想着自家人好。

  至于别人,跟她有什么关系。

  元浅却觉得老太太是怕花银子,便反握住她的手劝解:“娘,建学堂花不了多少银子的。”

  “你想想,现在他们四个在沁竹书院念书,一个月就是八两银子,再加上笔墨纸砚这些,念个一年下来,是不是都够建一所学堂了。”

  “咱们也不是建像沁竹那样的大书院,就是一个乡间学堂就好。”

  “至于招生这些,咱们也是要收学费的,没有学费谁能免费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