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穿到六零致富发家>第60章 兑换

  顾向兴想要再生孩子随他姓,但是当初入赘的时候说的是生的孩子全都随女方姓,他现在这是出尔反尔了。

  而且他这还跟一般的入赘不一样。

  因为当初他和顾向喜进陈家的时候,他才十四岁,是没有养活自己还有妹妹的能力的,是陈家养活了他们,才有了他现在的好日子。

  现在要反悔的话,就显的没良心。

  顾向兴会这样提出,一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现在是正式工人,旱涝保收,膝下已经有一儿一女随了陈姓,自觉对得起陈家,另外一个就是他家里已经起来了,他大哥在县城当干部,嫂子是大队长还是厂长,管着那么多人,相比之下,陈家还是原来那样,一个老裁缝,一个女工人。

  不管怎么说都不厚道。

  顾向恒揉了揉眉心,有些烦恼:“我劝他了,只是他看样子没有死心。”

  江景瑜:“他跟陈家说了他的想法了吗?”

  顾向恒:“没有,他先跟我说,希望我支持他。”

  江景瑜:“你说不同意他是什么样的反应?”

  什么样的反应?顾向恒烦恼的就是这点:“我说不同意的时候,他有些意外,他或许没有想到我会这么直接的说我不同意,不停的说服我支持他,他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厚道,所以才希望我们能够支持他,如果我们支持,他或许就会认为自己这样是正常的。”

  江景瑜对这个弟弟的印象大打折扣,“如果陈家知道了他的打算会很伤心吧。”

  顾向恒:“肯定会,而且如果真的这样了,现在随了妈妈姓的两个孩子以后也不好过,看他现在这样的态度,要是真的生了孩子跟着他的姓氏走,他八成会更加疼爱重视跟着他姓的孩子。”

  江景瑜:“你说的对。”

  顾向恒,“他这几天有空就过来跟我说,他也有可能会找到你。”

  江景瑜想了一下摇头,“我觉得他找我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会去找小妹争取她的同意。”

  顾向恒思考了一下:“也对,他尊敬你,但这种情况既然我拒绝了,你就更没有理由支持他。”

  顾向兴确实没有死心,他先是试探性的跟大哥说起,结果被大哥拒绝了,就想着争取到小妹的同意,找了个休息日去了市里。

  “我也不是要改天佑他们两个的姓,只是想着再生一个,不管是男是女,只要有一个随我姓就够了。”

  他这不过分:“我觉得我的要求也不高。”

  顾向喜沉默了一会儿,消化他说的话,才缓缓开口,“二哥,你现在想的是有一个孩子跟你姓就好了,如果真的生了个女儿随你姓,你就会想,要是再生个儿子跟我姓就更好了。”

  她看得清楚,二哥二嫂都更重视天佑这个男孩。

  等到真的说好了再生一个跟他姓,只是生的是个女儿,二哥会甘心吗?

  顾向喜觉得二哥他不会甘心的。

  顾向兴沉默了一会儿,强调:“不会的,只要有一个孩子跟我姓就好了,不论是男是女。”

  他看着妹妹不信的样子,长叹一口气:“我也是个男人,身边其他男人都有随他们姓的孩子,就我没有,我们家当初穷,为了活下去,入赘是没办法,现在跟当初已经不一样了,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养家了。”

  顾向喜:“二哥,二嫂她还想生吗?”

  她想到二哥家的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小了,一直没有新的小生命出现。

  大嫂是明确跟她说过不会再生了。

  顾向喜觉得二嫂可能也不想再生了。

  顾向兴:“……你二嫂还不知道我的想法。”

  啊这……

  顾向喜:“大哥怎么说。”

  顾向兴沉默。

  顾向喜就知道了,苦笑:“二哥,我现在还记得当初爸妈没了的时候,天都塌了,在爸没之前,把大哥送进了部队,把我们送到了陈家,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陈家是怎么样的人,会不会对我们好,在陈家很勤快,怕让他们不高兴。”

  “幸运的是,爸妈找的人家是靠谱的。”

  “我们在陈家安稳了下来。”顾向喜想起当初,有些恍惚:“你有了临时工的工作,大哥那边也好了,我还能去上学。”

  “二哥,我不想让二嫂他们失望。”

  顾向兴想起当初饿肚子忐忑的日子,背都弯了一些:“……我再想想。”

  陈家是帮了他们很多,但是现在已经不一样了啊。

  有哪个出息的男人愿意入赘?愿意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姓?

  他以前是没出息,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

  偏偏大哥和小妹都不理解他。

  顾向兴失望的离开了,在离开之前:“这件事情能不跟你二嫂他们说吗?”

  顾向喜抿唇:“我不会说的。”

  回头就挑了一个休息日回娘家,跟大哥商量。

  “大哥,二哥的事……你怎么看的?”

  顾向恒:“没有陈家,你们那时候年纪也小,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现在有这样的好日子,我不会支持他的。”

  顾向喜:“如果二嫂也同意了呢?”她苦笑:“我也不支持二哥,但是我看二哥不是被我们说几句就打消主意的人。”

  “他或许会直接跟二嫂说,要是他提出来了,二嫂能怎么办?”

  “要是二哥坚持,二嫂不愿意,二哥会不会……离婚。”说到后面这个词,顾向喜的声音都变小了。

  前段时间她有个同事的小姑子就被离婚了,因为她没法生了,又没有儿子。

  就被离婚了,日子很不好过。

  顾向恒沉声:“这样我会站在陈家那边。”

  顾向喜想起陈家,想起还在她坐月子期间照顾她的伯娘,下定决心:“我也会站在二嫂那边的。”

  顾向喜回去了,顾向恒之后在和江景瑜聊天的时候说了起来,“他现在是因为我们的话暂时打退堂鼓,但他没有死心,如果他一直坚持下去,或许真的会走到离婚那一步。”

  顾向兴已经是这么大的人了,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别人说什么他就会听的。

  真要离婚了,他的日子也能过。

  毕竟他也是正式工人,找个二婚的、或者乡下的女人再生一个,完全没问题。

  之后顾向恒找了不少事给他,让他忙起来,这样的话就没有那么多的心思想别的了。

  在入冬的第一波寒潮到临的时候,章学知和方明月大包小包的出了一趟远门。

  别人问起,就说去探亲。

  大家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给写介绍信的江景瑜是清楚的,他们去的地方是红石农场,去探望他们的父母,也就是二姑姑还有方医生一家。

  这是他们第三回 去探亲了。

  到了红石农场,看门的大爷仔细看了介绍信,也想起来:“是你们啊。”

  到了红石农场,还能来探望的人真的不多,恰好子女又结成了夫妻的情况就更少见了,看门大爷还有印象。

  “跟我来吧,我带你们去找人。”

  冬天,温度低,好在他们这里不是冬天土地会上冻的地方。

  在农场的众人不用寒冬腊月去开垦冻土,但也很辛苦。

  他们看到了拿着锄头开荒的江明虹和章庸,至于方明月的父母在另一边。

  看到苍老了不少的父母,免不了又是一场伤心。

  江明虹倒是很高兴:“我们都已经适应了,没事,你们来了,走,管理员给了我们半天假呢,回家去,咱们好好说话。”

  他们两个带了不少照片。

  “这是前几个月外公他生日的时候表姐拍的照片,是全家福,大家在这里。”

  江明虹看到了,眼睛就移不开了,“你外公他也老了,身体还好吗?”

  章学知:“外公身体一直有注意保养,没什么大碍。”

  大舅一家也在。

  二舅舅一家表姐是等到他们走了以后才拿出相机拍照的。

  相机。

  章庸感慨,相机以前他们家也有,现在已经不知道成了谁家的东西了。

  江明虹听到这里笑了笑,“你表姐这性子我喜欢。”

  有仇怨就是有仇怨,不乐意就是不乐意,明明白白的摆在明面上。

  “她现在还是厂长对吗?”

  “是啊,厂里发展的时候势头很好,县里的人都过来找工作。”

  江明虹感慨:“不容易啊。”然后她看到照片里被方明月抱在怀里的孙子。

  “童童也长大了很多。”

  章羽童就是章学知和方明月生的儿子,已经三岁了。

  章庸看的目不转睛:“越长越像爸爸了。”

  “学诚又长高了。”

  “他现在上学了,成绩怎么样?”

  “成绩一直在前三。”

  章学知:“等他再大一点,我带他过来。”

  自从他半岁多到了外公那里,到现在一面都没见过。

  江明虹摸了摸章学诚的照片:“不用了,他这个个小人儿,来一趟辛苦。”

  来一趟,下了火车,辗转还要转几趟车,要是运气好,没有遇到顺路的牛车驴车,还得要走差不多一个小时的山路。

  对小孩子太辛苦了。

  她们通过照片看看孩子就够了。

  章庸把想要叹的那口气吞了回去:“来,坐下,咱们慢慢聊,渴了吗,喝水。”

  江明虹被提醒了:“对,都坐,我去烧一壶热水。”

  章学知:“妈,我们不冷,喝冷水就好。”

  一路走过来,背着东西,都出汗了。

  江明虹:“那也是要烧热水的,今天咱们下面条吃。”

  儿子儿媳妇来了,要做顿好的。

  章学知打开包裹:“妈,我们带了不少肉过来,还有肉罐头、火腿肠,面粉也有……”

  这回他们亲自过来,不用担心好东西被人克扣了。

  江明虹:“这就是村里生产的?”

  章学知:“对,这个火腿肠是新品,是鱼肉肠,妈,你尝尝,味道很好,你孙子调皮了,一拿出肠给他,立刻就听话了,说什么都听。”

  章学知想到上庄村,不自觉的笑了:“如果你现在回村里看一下,肯定会吃惊的,我们村里现在乍一看上去,跟县里都没什么差别。”

  “小孩只要想,都能去学校念书,住的也是砖做的房子。”

  江明虹也笑了,眸中光芒闪烁:“希望我还能回去看一看。”

  章学知:“会有这么一天的,表姐他们也这么认为。”

  等到他们回去,情绪低迷了好几天。

  爸妈那边的条件太差了,住的是稻草和木板搭起来的房子,冬天可以防风御寒吗?

  而且他们吃的东西也很差。

  他们在这边日子过得这么好,这样的情况下对比,就越是为父母心疼。

  章学知回来之后跟江景瑜说起爸妈的状况,“姐,你说他们真的还有离开红石农场的那一天吗?”

  江景瑜肯定:“有,现在这个时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等过一段时间光明就会来临。”

  看到她这么自信,也感染了章学知:“对,姐你说的对,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

  他等着拨乱反正的那一天。

  在章学知和方明月回来之后,江景瑜和顾向恒去了一趟省城,他们这是去学习的,不过除了这正事以外,还有其他的私活。

  夫妻两个熟门熟路的在办完正事之后换装,在脸上涂涂抹抹,又改变了自身的形态,在黑市里兑换物资。

  现在已经是一九七五年年底了。

  黑市至今还存活着,他们两个已经算是老客户了。

  双方各取所需。

  顾向恒挑了一担子进入巷子里的一户人家,里面有牛肉干,奶粉,小麦,油。

  等到他离开的时候,担子空了,他怀里多了一小包东西,里面是黄金、首饰和珠宝,在这个时期,这些都是见不得光的,兑换来除了收藏没有别的作用。

  相对比,他拿出的肉和粮食是大家普遍需要的好东西,硬通货。

  在他走的时候,黑市的负责人还问他:“有没有了?”

  顾向恒摇头:“不知道,下回有的话再来。”

  等到了江景瑜去的时候,她拿出去的是大米,腊鱼,葡萄干,还有糖。

  糖是日积月累每天购买游戏里的调料,一天一斤,一个月就是三十斤,攒一段时间,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糖毫无疑问是珍惜的物品。

  江景瑜在这里换走了一些古籍字画,还有花瓶、小碟子小碗之类的,她不收宝石,不要黄金,就爱这些有文化的东西,玉器她也要。

  这是尽量不要让别人把他们两个联系在一起。

  同样的,在她离开的时候负责人也十分的殷勤,希望她在年底之前能够再来一趟,到那时候这些本来就十分紧俏的东西会变得更加紧俏,他拿来可以换更多好东西。

  江景瑜倒是给了一句回复:“我应该能再来的,到时候还来找你,你帮我注意,这种玉镯我喜欢。”

  “好,我下回帮你留意。”

  等回去,夫妻两个在游戏里检查他们这回交换得来的东西。

  顾向恒这回得到了几条小黄鱼,两只金手镯,两只金戒指,一对银耳环,一块翡翠,一条小钻石项链,另外还有一小盒蓝宝石。

  如果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光是一块蓝宝石就值几十万了。

  但是在这个年代,一般人都不敢要这东西,手上有的,要么是藏起来了,要么就是在黑市里换点东西。

  有一回顾向恒遇到有人塞给他一块红宝石,想要跟他换一块肉。

  一块肉,就能换到一块红宝石。

  赚大发了。

  对方也不觉得亏,这些宝石类的东西不如黄金比较好出手。

  江景瑜那边差不多,这些东西一般人不敢要,她说了要,黑市那边就给了不少。

  他们也会留下一些东西,留着以后用。

  江景瑜把一对玉佩放好,这两块玉质很好,雕工也很精细。

  放着,以后给双胞胎,一人一块。

  至于那些字画书籍之类的,他们不会区分真假,一律就当是真的看,保存好,放到一边封箱。

  现在他们这样的东西已经堆满了一个房间,有的时候看着这房间江景瑜就在想,自己是不是还有必要拼搏?

  明明有这些东西在就能当一条咸鱼,有事没事的翻翻身晒晒太阳,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美。

  只可惜,也就是想想。

  这些东西存一些以后拿出来好说,这么多东西该怎么解释?

  而且越早有钱了以后还有更多可以赚钱的机会,比如等改革开放了以后去一些国营的古董铺子,花几块十几块,顶多几十块买下来,放个二十年,几万块几十万的卖出去。

  这就是知道后世发展趋势的好处了。

  知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接下来的是一个盛世,这些古董玉器宝石被炒出了天价。

  顾向恒:“我这里相当一部分是假货,还有一些不太值钱的,以后怎么区分?”

  江景瑜:“以后再说。”

  “而且有些东西是能够确定真假的。”

  比如黄金宝石等等。

  这些总不会是假的吧。

  还有一个保真的就是邮票了。

  江景瑜看了一下收藏的邮票,一开始是想着这些邮票某一些到后来会变的值钱,现在花一分钱几分钱买几张放着,到后来就算是不稀缺的邮票,也有可能卖上几千、几万、十几万,而那些珍惜的,一张还能拍到几百万的天价。

  她留着绝对不亏,但是后来她收集着收集着,似乎也养成了收集邮票的癖好,专门留了一个柜子来放邮票,按照年份用标签标好,放在那里。

  看着越来越多的小盒子,成就感满满的。

  顾向恒看了一眼:“看到你这么多,原本珍惜的价格都被你拉下来了。”

  后世为什么早些年的邮票的价格后来为什么会那么高?

  ——物以稀为贵。

  如果烂大街的都是,价格根本就上不去。

  毕竟邮票更多的也就是纪念意义和收藏意义,没有更多别的价值。

  它跟黄金首饰不一样,首饰旧了,款式老了,缺钱还能把它融了当黄金卖。

  黄金本身就是自带价值的东西。

  他们两个在省城里发现的黑市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五个地方,有三个是有人牵头的。

  这些牵头的人手上好东西多,人脉好,他们挨个去转了一圈,收获满满,同时也把这段时间囤积的一些东西换成他们需要的。

  等以后改革开放了,用不值钱的粮食换一堆这些好东西的情况就会慢慢消失了。

  要抓紧机会。

  换完了以后,临走前拜访了杨编辑。

  江景瑜现在断断续续的还有投稿,不过都是短篇了。

  跟杨编辑的关系处下来已经变成了朋友,他们来省城有空的话就会去拜访。

  他们带着特产过去的,肉罐头、火腿肠,另外还有江景瑜自己烤的奶香饼干。

  这种饼干拿出去很体面,看着就是一种高档的点心。

  “我就不跟你们客气了。”杨编辑照单全收:“我这是吃大户来了。”

  “你上回的稿费,就不专门寄回去给你了,收好。”

  “对了,你上回说想要一台缝纫机,我已经把票弄到手了,还有一张自行车票,要吗?”

  江景瑜:“都要。”

  杨编辑还郑重还拜托他们多照顾他的女儿。

  他的女儿到了年纪了,没有工作单位接收,得要下乡,他没办法,在去报名的时候,看到有他们上庄村,于是走了关系,他的女儿会被分到上庄村去,到时候那就是在江景瑜的手底下了,希望她能看照一下。

  江景瑜:“你刚刚这么严肃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吓了我一跳,这没问题,你女儿叫什么?”

  杨编辑笑了:“这就是大事,我的女儿叫做杨佳佳,佳佳,你来一下。”

  杨佳佳是个被父母宠着长大的女孩,一双纯真的大眼睛,脸上还有婴儿肥,看上去性格也单纯,怪不得杨编辑一副不放心的样子。

  如果换成是他们,也没法安心。

  杨编辑:“她要等过了年才会下乡,到时候就拜托你们了。”

  本来杨佳佳应该在年中的时候就下乡的,只是他们想办法给开了病历,说她生病,拖延了半年的时间。

  等他们回到村里面,双胞胎就扑了过来,赵建军和赵建丹已经把晚饭做好了。

  他们自己包的饺子,一个是白菜肉馅,一个是玉米木耳丝馅,还有一个是酸菜豆腐馅。

  看到他们回来了,赵建丹露出笑容迎接:“叔叔婶子,洗手吃饭了。”江景瑜看了一下餐桌,“你们自己包的饺子啊,辛苦了。”

  顾熙举起手,“妈妈我也帮忙包饺子了。”

  江景瑜:“真的,不是捣乱吗?”

  顾熙:“没有捣乱,真的,我也帮忙了,姐姐说我包出来的饺子很棒的呢。”

  顾晟听了,给了妹妹一个不屑的眼神,倒是没有说话打击她。

  赵建丹扭脸,表示自己不想说话。

  江景瑜定眼一看,在饺子堆里发现了几个巨大的,可以称为畸形怪状大包子的东西。

  这个也是饺子?

  顾熙还期待的看着江景瑜,抱着她的大腿不放:“妈妈,我包的一定很好吃,送给你和爸爸吃喔。”

  江景瑜有看了那厚实的几乎看不到馅的包子皮,怀疑那肉馅可能小到让这包子只能叫做馒头。

  江景瑜摸了摸她柔顺的头发:“这是你辛苦做的,你怎么能不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呢?还是你吃吧。”

  顾熙头摇得飞快,“就是我做的,我想送给爸爸妈妈吃,妈妈,你不想吃吗。”

  江景瑜十分感动,“好,那就让你爸爸吃吧。”

  让他好好品尝他小棉袄的体贴。

  顾向恒给了江景瑜一个幽怨的眼神,在看到女儿那期待的小脸立刻拍起胸脯,“我女儿做的饺子肯定好吃,爸爸都迫不及待想要品尝了!”

  一口下去,满满的没发酵硬团子味,顾向恒一口吞了下去,冲女儿竖起大拇指:“很好吃!”

  江景瑜:“……”虚伪的爸爸啊。

  顾向恒随即又道:“做出来的饺子很有爸爸的风采!所以女儿,下回咱们争取向妈妈学习好么。”

  江景瑜:“……”

  忍了忍,没忍住,“噗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