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穿到六零致富发家>第68章 离婚

  快要到了高考的时候。

  这必须得要把大家的学习状况放在心上。

  他们有些人是刚毕业,有些是早就已经离开了学校这个环境。

  离开了学校的环境之后如果不是真心爱学习的,随着时间流逝就会把一些知识点给忘记了。

  这不是顾向恒和江景瑜想要看到的场面。

  能够在这个时候考上大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就算他们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工人,但是他们去学习进修后,可以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就算是回来这里,都能有更好的待遇,更高的职位。

  无论做什么都会更加游刃有余。

  所以他们在村里面加大读书会等等的投入,买了不少书籍填充,让他们参加各类比赛挣奖金挣奖品,另外就是邀请他们一起给人补课,当老师等等。

  这么多个选择,就不信他们对所有都不感兴趣。

  事实证明可以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境界的只有少数人。

  村里一片向学之风。

  赵建军赵建丹江景翔三个学习成绩都挺好,在班级里名次一直在前面。

  更不能忽视他们。

  要是能够考个县市状元出来,那就更好了。

  旁人不知道这个消息,有些人有远见,能够看得出来,却也不能把握准确的时间。

  江景瑜在小妹跟她发泄吐槽之后,又迎来了另一个发泄的人选,这就是二弟妹陈莹了。

  她憔悴了,问江景瑜:“是不是他在厂里一直没有办法升职,是大哥做了什么。”她会这么问,原因是顾向兴的借酒消愁,他喝醉了,醉了以后在家里“酒后吐真言。”

  说大家都看不起他,看不起他这个入赘的男人。

  他大哥还不让他升职,不帮他就算了,还压着他。

  他迟早有一天会爬上去,让他们仰望。

  因为他本事有限的原因,顾向恒确实跟他厂里的人打了招呼,不用过于提拔他。

  不用看他们夫妻的面子,把他当做普通工人就好。

  因为这个原因,他这几年都没有再升过。

  他觉得不甘心。

  他大哥大嫂步步高升,他怎么就连小小的一个职位都升不上去?

  问上级,上级让他继续努力。

  去找大哥,大哥让他多向前辈学习。

  什么学习?

  他都这个年纪了,还学什么?

  只要大哥一句话,就可以了。

  还有大嫂那边。

  他推荐了朋友进厂,结果大嫂一点面子都不给。

  他明明有靠山,却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很多朋友都离开他了。

  都怪大哥大嫂。

  也怪陈家。

  如果不是谈的不同意,他不会和大哥起了隔阂。

  他一场醉酒,说了很多话。

  江景瑜没有否认:“那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无论怎么样,我们不会让你和几个孩子没着落,至于二弟他这么大人了,怎样就看他自己,我们不会插手。”

  不会管他的。

  陈莹沉默,她不止一次的想过离婚,但是想到离婚之后的生活,她就退缩了。

  离婚之后会怎么样?

  对方会很快的娶妻生子,组成个新家庭,她这边会失去一个爸爸,失去一个工作,并且几个孩子也会被大家的闲言碎语所笼罩着,光是想想就喘不过气来。

  但要是不离婚,这样的日子她也过得憋屈。

  他在怪自己。

  说如果不是他们闹了一场,让大哥对他不满了,他现在肯定步步高升。

  还有孩子。

  他还想再生孩子。

  他没有死心。

  “如果我和他过不下去了,大嫂,你们会怪我吗?”

  “怎么会怪你,这件事你有什么错?错的是他,你这样你大哥都不好意思见你了,如果你和他过不下去了,我是觉得没什么,过不下去就分开,说到底还是要看当事人。”

  顾向恒是大哥不是父母,没有责任把所有的路都帮他们铺好。

  顾向兴是个成年人,他固执己见执意要做什么,顾向恒能拿着刀逼他改主意吗?

  不能。

  他们已经不给他提供任何帮助,冷淡他了。

  对二弟妹和几个孩子更亲近。

  因为陈家帮助大,顾向恒有些弥补心理。

  没少给他们家送东西。

  这样不能平了当初在最艰难的时候扶养两个弟妹的情分,也能弥补一些。

  最主要的是陈莹自己能够立起来,工作方面她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精神方面呢?

  江景瑜在她的眼里看到了纠结。

  陈莹还是希望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

  不过人的耐心都是有限的,要是长久这样下去就不好说了。

  天佑他现在还在上学,没那么快高中毕业,而且他的成绩也不是很好。

  不然按照顾向恒的意思,他直接考到了大学,那这样子陈莹对未来会更有信心。

  陈莹纠结着离开了。

  没过多久,她又来了。

  带着破釜沉舟的意味。

  “大嫂,我想离婚了。”

  江景瑜:“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陈莹:“我真的不想再生了,他后悔了,又想我再生一个,姓顾,我们谈不拢,我也累了。”

  或许是事业上无法前进了,他就对这件事执念更强了。

  江景瑜拧眉:“你想好了吗?这不是一件小事,我不希望你以后又跟我说后悔。”

  陈莹:“我想了很久,我爸妈,天佑也同意了,他也同意了,三个孩子都归我。”

  都同意了,这就是已经敲定了,江景瑜觉得还有别的事。

  只是看她没有说的意思。

  江景瑜:“我明白了,天佑年纪也不小了,以后他成家立业需要房子。”

  现在陈家太小了。

  “你有没有想给孩子买个房子?我和你大哥一直在注意这方面,不过一直没有人卖。”

  县城的房子陈莹知道的很清楚,不知道多少人排队等分房,一大家人挤在一起过日子。

  哪里有多余的房子拿出来卖?

  江景瑜:“现在刚有人升去市里了,愿意卖,你大哥看机会难得,已经买下来了,就是房子破旧了一些,要想住的舒服,还要改造,这个房子写了天佑的名字,你们回头去收拾收拾。”

  江景瑜吸了一口气。

  看来这个房子买的正好。

  以后要是天佑成绩好了,考上大学走出去了,不在这里住,这房子就给陈家,可以住的宽裕一些。

  要是考不上大学,工作不用发愁,有个房子,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太担心的事了。

  陈莹身体一震:“大嫂!”

  她有些不敢相信。

  “你也不知道地址,我本来打算等我休息日过去找你的,现在既然你来了,今天带你过去看看。”

  “那地段不错,就是房子太老了,重新翻新一下,或者干脆推倒了重盖一个,我觉得重盖一个比较好,那地方可以盖个七十多平的房子,还能留个小院子出来,种点菜。”

  江景瑜带陈莹去看了。

  这个地方确实破旧。

  之前也就是可以住而已,还有塌了的柴房,这个肯定要收拾的。

  优点也很明显,就是地方大。

  别说只有天佑一个儿子,就是再多两个,这里都能给他们安置好结婚用!

  江景瑜:“你知道我们那里就能买砖,其他的需求就没那么大,重建要花的钱不多。”

  陈莹激动的不行:“对对对!”

  她手里的钱就足够重建房子了!

  他们家有三个正式工人呢。

  家里的钱能存下一大半。

  以前家里过的不宽裕,那是因为天佑总是生病。

  后来他渐渐的大了,就没那么多支出了。

  加上大哥大嫂也时不时的给孩子买东西,家里真的有钱。

  这么大的地方,重建了,他们一家就不用羡慕大哥大嫂住的宽裕了。

  他们也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

  不过回过神来,陈莹想到她已经下定决心和顾向兴离婚了。

  这样大嫂会不会后悔把这个收回去?

  江景瑜:“这个是送给天佑的,跟你们两个没关系。”

  陈莹安心了,这下才说了她这回下定决心的理由。

  顾向兴和一个寡妇好上了。

  虽然他们很隐蔽,但是身为枕边人,她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

  她不想闹大。

  那样子是可以出气了,几个孩子怎么办?

  这给孩子造成的影响太大了,陈莹宁愿自己受点委屈。

  她苦笑:“这件事我也没吃亏,他所有钱都给我了,他也不想我闹大。”

  听到这话,江景瑜的脸色立刻难看起来,“这件事情我知道了。”

  核实无误以后,顾向兴就被顾向恒打断了一只手。

  本来打算是打断他的腿的,只是顾及着打断了腿还要人来照顾他,就换成了手。

  顾向兴愤怒:“大哥,你是陈家的儿子吧,你对陈家比对我都好,我们才是一家人啊,你还对我下这样的狠手!”

  顾向恒不想听他的这些话:“你们多久了,谁主动的?”

  说到这个他的目光闪烁了好一会儿,才憋出来:“没多久,是……我。”

  那个寡妇姓王,大家都叫她王寡妇,比顾向兴小几岁,生了两个女儿,她男人在几年前因病去世了,就靠她做临时工生活,他们住的房子还是她男人厂里看他们几个可怜借给他们住的小隔间。

  日子过的不容易。

  顾向恒:“走到最后一步了?”

  顾向兴目光闪烁:“……”

  顾向恒看的火气越来越大:“你在之前就是想和弟妹离婚?”

  顾向兴:“离婚就离婚,又不是离不起,大哥,你不用说了,我们已经说好了,我们不合适。”

  他和王寡妇是各自都能在身对方的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王寡妇贪图他工人的身份,也看重他是个壮年的男人,可以养活她和两个女儿。

  顾向兴看重对方可以生孩子,等到娶了她,生下来的孩子就是随他的姓氏了,而且她之前的两个都是女儿,生下了儿子,她的重心自然会放在儿子身上。

  都算得很精明。

  顾向恒不想再说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以后你别叫我大哥了,我没有你这样的弟弟。”

  扔下话,他点了一些钱票出来,买了一些砖石,叫了人过去帮忙把那旧房子推了重起。

  本来想着这个不急的。

  过两年直接起楼房更好。

  现在有了这个突发状况,早起早安心。

  老裁缝和齐盼娣知道那房子写的是自己孙子的名字之后,他们对顾家的态度就变了。

  老裁缝很可惜:“这样的大伯千年难遇,房子说送就送了,这太大气了。”

  齐盼娣:“说是欠了我们,有这个房子也不欠什么了,就是苦了你了,到了这个年纪再找不容易。”

  陈莹:“妈,我不嫁了,就这样挺好。”

  他们就这样离婚了,几个孩子,年岁小的小女儿还不懂,但是两个大的年纪都不小了,知道这个“天崩地裂”的事已成定局,都很沉默。

  在关于离婚的具体原因上,他们都没有说他这次出轨的事,而是说他想要改回顾姓,所以才离婚的。

  这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

  他们多少也知道,有段时间爸爸曾经说过好几次,只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没再继续说了。

  他们和平的离婚了,顾向兴他离了婚就搬走了,搬到了宿舍里。

  他很想立刻把王寡妇娶进门,只可惜他大哥说了,要是他敢这么做的话,就打折他第二只手。

  他不敢把这句话当成戏言。

  只能安下心等着,等到儿子的房子建好,等他们离婚满了三个月以后。

  就在他恢复手的时候,报纸上出现了高考恢复的消息。

  这消息来的是这么突然。

  确定的时候又是那么的狂喜。

  老师,学生,还有想通过这种途径回城的知青们,汇聚成了欢乐的海洋。

  江景瑜在村里的大喇叭循环反复的把这信息说了好多遍,并且详细的说了报考的条件,这次报考可以说没有条件,不管你是学生,老师,知青,工人还是社会人士,都可以报名,不过要交五毛钱的报名费。

  对于他们村的人来说,五毛钱的报名费不是问题。

  对于易水县的知青来说问题都不大。

  他们这里发展起来了以后,又有重视学习,知道高考会恢复的顾向恒在,知青们只要勤快一些,待遇都不差。

  虽然这里有些人生活已经进入了佳境,甚至在这里成家立业,有了儿女,但知道高考后可以去上大学,可以考回老家所在的地方,这条还是引起了相当多的注意。

  而且这次从知道消息开始,到高考的时间距离并不远。

  他们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把已经忘记的东西重新捡起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索性他们这里有图书室,那里放了不少各种书籍,就有人在那里看到了现在十分需要的数理丛书。

  这被他们奉为至宝,大家都想要看,就轮流在这里抄,不可以带走。

  他们有的有工作,江景瑜也调整了他们的时间,集中在上午干完活,下午他们就可以专心看书了。

  另外还多借了一些参考书放到了借书室。

  给了他们充分学习的条件。

  这让备考人士都感慨了起来,他们的大队长实在是太好了,他们在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担心大队长会卡着不给他们报名,不让他们学习,让他们留在这里呢。

  尤其是那些远道而来的知青,他们更担心这些,结果大队长直接戳破了他们的想法,“留得住一时,留不住一世,我这里有你们家的详细信息,你们要是考上了大学,也要从我这里转关系,你们想要来个失踪了事,也得要看看我这答不答应,有句话叫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再有我也有信心,你们中的某些人回去了,考上大学了,我们村的人也不是离了你们就不能过,我们还会过得很好,我们这里的儿女都不愁找不到好男人好媳妇。”

  这话说的某些人讪讪的,他们这里的待遇确实很好,比大部分的城里人待遇都好。

  他们这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住的都是砖瓦房,还有的起了楼房。

  从这点就能看得出来,他们这里大家的生活水平怎么样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看着城里人的日子可没有他们这里潇洒,可以说城里唯一比他们金贵的就是那张户口了,其余的无论是吃的用的,他们这边都不比他们差。

  住房这方面更是远远的超过他们。

  这话一出,也让某些不想让自家女婿或者儿媳妇参加高考的人打消了念头,大队长说的对,留得住一时,留不住一世,要是真的想走了,是怎么都留不住的。

  那些参考书现在是最受欢迎的书籍,县城里有的那些很快就被人买走借走了,更多的人找不到这么多的参考书,知道上庄村有,纷纷过来想要借走。

  借是不可能借走的,他们这里有的也有限,他们可以抄别人的。

  看到人这么多,江景瑜还在大食堂那里专门放了一些桌椅,给他们一个学习的环境,而且让赵建军他们几个学习好的和老师一起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帮助,互相解答问题。

  知识水平相差比较大的就换一组,和差不多的人一起。

  随着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学习氛围也越来越紧张,也是幸亏他们这里有电,大家可以通宵看书。

  别说,这样的人还不少。

  江景瑜和顾向恒都没有参加高考的意思,他们两个之后可以抽空去上夜校。

  主要是他们现在都忙,抽不出时间去上学了。

  如果去上学的话,他们就要放弃现在的局面。

  江景瑜不用完全放弃,还能遥控,但是过了这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也补不回来了,衡量了一下得失之后,她就放弃了。

  把重心放在让他们村如何让更多人考上大学上面。

  这个时候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高考突然恢复,没有提前做好准备。

  跟他们相比,他们村的人是有自己优势的。

  就这么一直持续到了高考来临,那一天,由村里的老师送着他们村的学生,知青还有老师一起去县城的考场。

  因为学生多,中学并不容易完全的容纳这么多学生一起考试,还分到了一部分到小学去。

  顾向恒把几个孩子送入了考场,叮嘱:“好好考,平常心。”

  赵建军:“叔叔,我会的。”

  赵建丹:“叔叔,我会好好检查。”

  江景翔:“姐夫,你放心,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

  看的顾向恒欣慰。

  一转眼,孩子都大了。

  因为赵建军他想要进军部,顾向恒已经把报考的相关条件寻摸清楚了,这方面他的身份还是比较便利的。

  现在就等着看他的成绩了,他的成绩好,体检一波过了,他就能够进军校。

  江景瑜也在旁边,她特意为了今天请了假,等到考试结束,她拿出了相机。

  在考场的门口可以清晰的看到人生百态。

  他们从里面出来的时候有的紧张,有的松了一口气,有的忐忑,有的一脸沮丧,大部分人的神情都算不上。

  “咔嚓”一声。

  画面定格。

  江景瑜想到了一些被调回去的教授。

  都恢复高考了,如果没有老师他们去学校又能怎么样呢?

  总算他们国家的人才机制恢复正常了。

  有的人问她,她这样支持他们考大学就不担心之后没有人才可用吗?

  一个个跑出去了,就算他们以后还愿意回来,那也是几年后的事了。

  让江景瑜哭笑不得。

  虽然他们是有提前做好准备,但是能考上的人数肯定不会太多的,那些下乡不久的知青还好说,下乡久了的,早就把学过的那些知识忘了,而且之前他们上中学的时候是在运动期间,很多地方都没有心思学习,过于浮躁。

  这样他们到底学了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而且考试准备也不充分,这个时候大学的录取率也低,相当一部分都会考不上的。

  考不上,那还是只能在他们这里,就算他们选择回城了,他们这里本身也有人才。

  之前他们在村里推行免费教育的那一波孩子,现在早就已经成人,已经使唤上他们了。

  他们是他们村土生土长的人才。

  这才是厂里的中坚力量。

  有本事考出去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上了学,读了书,也一般般,读书也是要天分的。

  除了少数有毅力的人,大部分人一边要学习,一边干活,并不能一直心无旁骛的读下去。

  人的精力有限,分到学习上面的精力也有限。

  在等待大学通知出来的时间,无疑是焦躁的。

  不管考完以后感觉怎么样,都已经成了定局,赵建丹他们几个学习成绩好,从考场出来以后没少被大家找上门对分数。

  以后就是填报大学了。

  估分很重要。

  赵建丹他们也是去了县城找老师对的。

  最后对出来的分数,有喜有忧。

  有些人直接就放弃了,有些在中间的觉得都有可能,这就忐忑了。

  赵建丹他们几个的分数估计了出来,都考得不错。

  只是不到收到通知书的时候,谁也不能打包票。

  终于在大家的万众期待中,有人的通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