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凛冬已至【完结】>第106章

  “电锯?”秦晏手指蜷了蜷,被太阳晒得眯起眼睛,靠在被烤得炙热的车门边将手套摘下来,“这东西寻常人家里不常见吧。”

  “也不能说一定就是电锯,”曾俊道,“本来我也没往这方面想,但刚才我整理死者衣物的时候,在他衣服的缝隙里找到了一点玻璃渣。”

  秦晏微微蹙额。

  .

  张所长原地站了片刻,而后走到秦晏面前,指着后备箱里的裹尸袋:“那人我好像见过,不是他们两河村的。”

  秦晏眼神一凝。

  原本在帮法医收拾东西的顾城身形顿了顿,放下手里的工具,从地上站起身,看向身旁两河村派出所的同志:“死者是你们村的吗?”

  “不、不认识啊,村子就那么丁点儿大,村里住着的都是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统共就那么十来号人,要是这人真是我们村的,不可能没印象。”

  顾城又道:“发现尸体的人是谁?”

  “是村里的孩子们,”警员解释说,“原本这口井专门供给村里生活用水,几十年了都还能用,但从去年开始,政府专门派了人来给大家接通自来水,这口井废弃了,也就只有村里的孩子们喜欢过来探险。”

  发现尸体的是几个还在村小读书的孩童,今天恰逢村小放假,孩子们从寄宿学校回来,相约来到村子废弃的井边玩探险游戏。

  探着探着就误打误撞看见了尸体,一帮孩子哇哇大叫着四下逃窜,叫声引来了正在巡逻的派出所民警。

  .

  顾城与秦晏对视一眼。

  “孩子呢?”秦晏问道。

  警员看看顾城又看看秦晏:“被吓得不轻,已经送他们各自回家了,要见见吗?”

  秦晏轻轻摇头:“不用,你回头让他们好好休息,别被吓着了。”

  “好。”警员说。

  .

  顾城摘了手套,手套里全是汗。

  他把手套丢在一边的垃圾堆里,朝旁边的张所长使了个眼神:“张所,您刚才说您对死者有印象,那您是在哪儿见到死者的?”

  “具体情况我也忘了,我只记得上个月有个身形跟死者有点相似的人来我们三里桥派出所,说是来找家人,但他说话颠三倒四,没人敢放他进村。”

  .

  三天,两名死者。

  曾俊看一眼后备箱,道:“村里派出所的条件不适合解剖,我一会儿把尸体拉回县里殡仪馆,你们......”

  苏子柒:“我跟秦支和顾城去三里桥附近的镇上看看。”

  曾俊点点头,上车之前看了金琳和大乔一眼。

  金琳立马道:“我和大乔留在村里调查死者的人际关系。”

  .

  两辆警车被曾俊开走一辆,秦晏目送那辆装着尸体的车离开,片刻后终于摘下口罩,探身将手伸进另一辆车的车窗,轻车熟路地将药拿出来。

  矿泉水瓶被照进车窗的太阳光烤得发烫,凉水变得温热。

  秦晏将药囫囵吞下之后随手擦了擦嘴角,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行了,开车吧。”

  顾城双手放在方向盘上,车辆慢慢发动,在村口蜿蜒的小路上划出一道轨迹。

  .

  秦晏一直没有说话,轻轻闭着眼,也不知道是单纯的休息还是真的睡着了。顾城往秦晏的方向看了看,看见秦晏眼下的淡淡青黑和一点点细小的纹路,虽然总是看着很稳重的样子,但此刻却能从成熟稳重的外表下捕捉出一丝疲惫。

  “看我干什么。”秦晏忽然开口,眼睛睁着。

  顾城险些被吓一跳,握着方向盘差点手抖:“你不是在睡觉吗。”

  秦晏笑了笑:“我没睡着。”

  两人谁都没继续开口,秦晏坐直身子,从车窗边的置物篮里摸出打火机,嘴里轻轻咬着一根烟。

  打火机轻响一声,烟味在密闭的车内缓缓散开。

  顾城忍不住瞥他一眼:“还抽?”

  “想抽,”秦晏倒是不在乎,随手将打火机一放就开了车窗,让烟味散出去些许,自顾自道,“这案子本质上是个杀人案,但三里桥和两河村的监控都不完善,村口唯一的监控也不知道坏没坏,查起来有点难度。”

  “胡良没有配备智能手机,平时连老人机都很少用,他被杀估计只能从熟人开始查,三里桥的任何人都有可能会成为杀害他的凶手,但这些人即便是曾经与胡良结过仇,也不至于放弃家人,去杀害一个所有人眼里的‘疯子’。”顾城道。

  秦晏声音有些沙哑,或许是因为压力太大,又或许是因为烟抽多了伤嗓子。

  “这是正常人的思维,狗咬我一口,我难道还要去咬狗一口吗,”秦晏将烟夹在食指和中指之间,“胡良是精神病患者,他的行为在同村的其他人眼里就跟疯狗差不多,无论是杀猫之后用猫的尸体泡酒请大家喝,还是平时在家附近自己唱歌跳舞自娱自乐,都会让村子里的人下意识远离,也就从源头上断掉了胡良跟其他人结下深仇大怨的机会。”

  结仇是双向的,一个巴掌拍不响。

  只有当两个人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才会产生仇怨,又或者是第三人的加入,使得两个人之间互相离心,仇怨才能随之产生。

  胡良自从十年前被家人从精神病院接回村子之后就一直是独来独往,他会跟谁结仇?

  .

  顾城明白过来:“要查就要查他在社会福利医院接触过的人和事,再不济就把时间线一直往前推,直到找到跟他产生过摩擦的那些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