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等会猎物没猎到,反被人当成猎物了。

  夜深,紫宸殿中君臣散去。

  皇帝回到寝宫,忽然问德顺道:“德顺,你觉得三皇子怎么样?”

  作为皇帝身边最得力的内侍太监,德顺揣摩主子心思的功力可谓登峰造极,他立刻躬身道:“奴才瞧三皇子仪表出众,虽然身边没个帮衬,但到底是陛下的孩子,骨子里那股气度不凡的劲儿却像是天生的。”

  皇帝笑了一声:“冷宫里常年吃不饱穿不暖,你觉得他一个小孩独自住在冷宫中,是如何长成这样的?”

  “这、这……”德顺语塞,难道这次他猜错圣上的意思了?

  德顺犹豫道:“奴才曾听闻有些下人常向冷宫中送吃食,或许是因为这样……”

  皇帝摇头,打断德顺的话,忽然问了个奇怪的问题:“你听说过京中有仙人出现的传闻吗?”

  德顺被皇帝这一连串的几个问题问蒙了:“陛下说的是七年前仙人救火和宫中仙人显灵之事?”

  此事在七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皇帝自然也知道。

  但皇帝却并没有回答他的意思,皇帝合上眼,食指敲了敲桌面,一脸兴味盎然:“小孩总有几个无伤大雅的小秘密。”

  只要不翻起什么水花,他可以不深究。

  .

  闻逍跟着一个太监往睿思宫走去。

  睿思宫位于皇宫的东侧,齐国皇子大多居住在这块地方。

  放眼望去,殿宇恢宏阔气,连栽种的花草树木都相映成趣,荒凉破旧的北芜宫在它面前简直就像个茅草屋。

  孟临知左看看右看看,感动道:“我们终于可以不用住漏雨的房子了!”

  闻逍尴尬道:“我后来不是已经把屋顶修好了吗?”

  前段时间他们在北芜宫的住所屋顶破了个洞,孟临知让闻逍去补房顶。但正值酷暑,闻逍觉得屋顶多个洞还挺通风,便拖了两天。谁知当天晚上一场暴雨直接把孟临知从床上浇醒,气得他一整天没跟闻逍说话。

  两人正斗着嘴,恰巧碰到几个陌生的宫女从睿思宫鱼贯而出,为首的宫女似乎辨认了一下闻逍的身份,很快向他请安道:“三殿下,我是贤妃娘娘宫中的绣竹,娘娘让我来替您收拾睿思宫,还留下了几个宫女内侍供您差遣。今日时间已晚,娘娘请您明早再去请安。”

  闻逍道了声谢,放眼望去便看到几个人正垂着脑袋,毕恭毕敬地站在睿思宫门口,齐齐到了一声:“三殿下。”

  贤妃对这个尚未谋面的养子相当客气,往睿思宫送了四个宫女两个太监,宫内也收拾得干净妥帖。

  但在北芜宫居住多年,闻逍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甚至偶尔还得“伺候”一下孟临知,面对这一帮陌生的侍从他反倒感觉不太自在。

  他挥手道:“退下休息吧,晚上不用伺候,有事我会叫人。”

  一听这话,几个初来乍到的宫女太监如释重负:伺候新主子总归是提心吊胆的,但没想到三殿下似乎还挺好相处,看来以后的日子不会太难。

  屏退众人后,周围再没有外人,孟临知便从系统空间里跑了出来,他拦着闻逍没让他进门,自己跑进屋里后嗅了嗅确认没有苍松木,这才让闻逍走进来。

  孟临知直接大字型地倒在床上,又拍了拍身旁的空位,随口点评道:“这硬板床还是有点搁人,不过比北芜宫的好多了。”

  闻逍在他身边躺下:“说到这儿,大黑还在北芜宫呢。”

  “还真是,差点把狗子忘了,”孟临知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没事,给它留的吃的够多了,暂时饿不死,过两天再去看看它。”

  “也是,”想到这儿,闻逍又把话题转回了贤妃身上,“对了,那个贤妃,你知道她是个怎么样的人吗?”

  谁想孟临知竟干脆地答道:“不知道。”

  在《九天由我》中,由于闻逍并没有在皇帝准备扳倒崔氏时出现,所以皇帝也没有选择用贤妃来对抗崔氏,在原著中,贤妃这个名字都没出现过几次,完全是路人中的路人,孟临知根本没给这个角色做过设定。

  闻逍愣了一下:“还有你不知道的事呢?”

  “反正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孟临知耸耸肩,“放心,在皇帝的安排下,你现在和贤妃已经在一条船上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不会亏待你的。”

  今天贤妃在这么短时间里,又是收拾睿思宫,又是送人来给闻逍差遣,从这些事上,闻逍其实也能感受到贤妃的诚意和滴水不漏,但毕竟是要合作的关系,他还是着急想知道贤妃本人的性格。

  等到第二天一早,闻逍坐在琼华宫,和贤妃坐在一张餐桌上吃早饭时,他终于明白了贤妃是个什么样的性格。

  贤妃:“三殿下,昨晚在睿思宫睡得可还舒服?”

  “很舒服,多谢娘娘提前布置。”

  贤妃又道:“听说你昨天救驾有功,没受伤吧?”

  闻逍点点头:“身体一切安好。”

  贤妃继续干巴巴:“……哦,本宫差人往你那儿送了点东西,让昨天遣给你的宫女太监收拾就行,人手都够用吧?”

  “噗——”

  贤妃绞尽脑汁找话题的样子让孟临知忍不住笑出声,就连闻逍也忍不住想扶额。

  贤妃进宫多年,生得一副大家闺秀的端庄模样,实际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社恐。

  看闻逍一直不说话,贤妃还以为他是嫌人手不够:“要不本宫再点几个人给你?”

  闻逍连忙拒绝:“够用够用。”

  一顿早饭终于享用完毕,贤妃估计也被尴尬得够呛,她喝了口清茶,最后总结道:“以后没事不用来给本宫请安。”

  闻逍松了口气:“是。”

  “对了,”贤妃想起一事,“陛下要你参加三日后的秋猎大比,你要是不想参加,本宫可以帮你找个理由回绝陛下。”

  一年一度的秋猎大比,各位皇子、世子和朝中三十岁以下的臣子都可以参加。但贤妃想的却是,秋猎自然需要骑射,但闻逍在冷宫中长大,哪接触过这些,到时候在大比中被人嗤笑、碰上危险就坏了。

  贤妃自己对这些活动也不感兴趣,碰上了能推就推,因此推脱经验相当丰富,她觉得顺带帮闻逍一起推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可闻逍却婉拒了她的好意:“多谢娘娘,但我会准时参加的。”

  “行……那你自己注意安全。”

  闻逍匆匆离开琼华宫,对孟临知说:“贤妃人倒是还挺不错。”

  “确实,”孟临知笑了,“不过秋猎这种场合人多热闹,我们准备的节目说不定可以抬上来给大家助助兴。”

  毕竟他们可不是来过太平日子的,而是来报仇的。

  闻逍看着天际漂泊的孤云,忽然道:“再陪我最后溜出宫一次吧?”

  “可以啊,”孟临知几乎从不拒绝闻逍,“但你要出去做什么?”

  “想给我母妃上柱香。”

  几年前,闻逍在一次出宫时,给李淑妃立了个衣冠冢,隔一段时间他便会去祭拜一番。

  说是衣冠冢,但其实李淑妃当年的遗物都已经被皇后烧没了,闻逍思来想去,只能把李淑妃留给他的那把刀的刀鞘埋了进去,又用刀在木板上刻了“李韶之墓”当做墓碑。

  闻逍在坟前点了几炷香,静静地看火光一点一点往下烧:“母妃,我们马上就要替你报仇了。”

  烟气随风四散,环绕在闻逍身侧,就像是李淑妃在温柔又担忧地怀抱着闻逍一般。

  孟临知也不是第一次陪闻逍来扫墓了,他在坟前给李淑妃倒了一杯酒,手搭在闻逍的肩上,对墓碑上的李韶道:“娘娘不用担心,无论如何,我都会陪着闻逍的。”

  闻逍从肩上牵下孟临知的手,对着李韶的衣冠冢无声笑了,在这幕天席地的荒郊野外之间,他眼中却有母亲、有孟临知、有明月星空有芳草大地。

  整个世界都在他这一眼之中。

  .

  三天后,秋高气爽,秋猎大比也正式开始。

  最近郑国使团刺杀皇帝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原本以为今年想必不会再办秋猎,没想到皇帝却一点没受刺杀事件的干扰,还是准时操办了起来。

  猎场外,皇帝坐在最高处,而德顺则站在他身边宣读规则:“……秋猎大比共计两个时辰,时间截止后,将由殿前司根据诸位捕获猎物的数量和大小,来裁定最终的胜者,胜者将获得这柄库藏神弓。”

  高台下,王公贵族和朝臣们齐聚一堂,孟临知瞥了一眼没看到皇后,还有点遗憾:“可惜皇后还在坐月子,连纭红也没出现。”

  他们原本以为即使皇后不来,也会像朝贡宴那样,派纭红来皇帝身边伺候,谁知今天竟然连纭红都没有出现。主角不来,他们这出好戏要怎么演?

  “可惜了,”闻逍也有些遗憾,“这次机会原本是最合适……”

  闻逍话说到一半忽然停了,孟临知奇怪地看他:“怎么了?”

  闻逍揉了揉鼻子,皱眉道:“这次的头奖——那柄弓,是苍松木的。”

  “啊,苍松木?”孟临知听到这个名字就想到当年闻逍过敏的样子,他不禁一阵头大,忍不住提醒道,“怎么这么巧,那你等会可别铆着劲非要拿魁首,离这柄弓远一点。”

  闻逍却像是在思索什么,没有回答,反倒是他身边一个穿着墨绿色劲装的年轻男子不耐烦道:“这破规则不还是跟去年一模一样,有什么再念一遍的必要吗?”

  “你这话说的,”立刻有人指指闻逍,接腔道,“今年这不是来了个‘不懂规矩’的新人吗?”

  墨绿色劲装的男子好像才看见闻逍一般,他连忙做了个夸张的表情:“哎哟,原来是我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没发现三殿下就站在我边上。”

  另一人嬉皮笑脸道:“三殿下怎么也来参加秋猎了?您一直在冷宫中,恐怕是从来没学过骑射吧?”

  “哈哈,等会三殿下可别出了洋相,那丢的可是天家的颜面。”

  闻逍被他们吵得心烦,忍不住问孟临知:“这两个是?”

  孟临知看了两人一眼:“应该是大皇子的狗腿子,魏国公世子和靖南侯世子。”

  在九皇子出生和闻逍搬进睿思宫之前,大皇子才是最有力的太子候选人,他虽然不是皇后所出、能力也一般,但起码是长子,而且母族势力同样不小,能为他保驾护航。

  在原著中,皇帝也确实选择了用大皇子去对抗崔氏,可最后大皇子一党最后却一败涂地,压根不是崔氏的对手,反倒是给了闻逍可乘之机。

  这会儿闻逍心下了然,看似好脾气地笑着冲他们点点头,实则夹枪带棒地回道:“箭矢无眼,两位等会也多注意安全,小心等会猎物没捕到,反被人当成猎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