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仙侠武侠>枪气素霓生>第175章 范进的笑话

张微知情识趣,这十天不来打扰他,可是时间刚过,这位长史大人就急不可耐地冲进府里,送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承光十三年腊月初八,范进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大魏,改元祥庆,定都陈留。

范进嫡妻杨氏早亡,侍妾章元音扶正为皇后,立章元音之子范西元为东宫太子,册封范西元嫡妻莫云为太子妃,四大美人之一的“东梅”梅素华为太子侧妃。

说来好笑,当初被范西元半路抢亲、在兵营里强暴的梅素华,很快为范西元诞下一名男婴,现怀着第二胎。

四大美人之一的“西竹”沈修竹,嫁给郁蜀政权太子郁青鸾后,梅开二度生了两个儿子,太子妃一位稳如泰山。

唯独最早嫁为人妇的郦宛丘三年无所出,成为坊间笑柄。

涿郡,大将军府,议事厅。

一应檀木家具换成了廉价的花梨木,墙角燃烧着两盆丁香,不再是昂贵的檀香,厅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张崇义居中而坐,大将军府长史张微、主簿杨千钟、参赞军机李千秋、考功主簿戴梦龙分坐两侧,一个个言笑晏晏,场面看着轻松愉快。

“范进称帝可不比郁雄飞,郁雄飞躲在一隅之地自娱自乐,各州诸侯对他不屑一顾。”

张微双手不停地搓来搓去,惬意地斜靠在太师椅上,侃侃而谈。

“范进处于风口浪尖之中,兖州又是四战之地,大旗朝廷,荆州廉斩,扬州金海潮无不欲除之而后快,他称帝完全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真不知道这位大旗名将到底在想什么。”

杨千钟左手五根手指像抚琴一样,在椅子上不停地弹来弹去,微笑道:“他这是病急乱投医,走投无路了。

他走的是以战养战的路子,从来没有踏踏实实经营过兖州之地,完全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以前靠着一场又一场的胜仗来涵养兵锋,打下一座城池,宰杀一批官员,抄没一批府邸,抢夺一批金银财宝,分给麾下的将士,激励将士们浴血奋战。

这跟养蛊一样,必须要源源不断的供应新鲜血肉,一旦没有血肉饲养蛊虫,蛊虫随时会反噬主人。

范进深明此理,所以举事以来,马不停蹄地攻城掠地,抢夺金银财宝,只要他无法打胜仗,他的处境就岌岌可危,随时会众叛亲离。

今年他先是被廉斩金海潮抢了汝南,忍痛割掉沛郡广陵,兵锋大为受挫,跟我们在刑水对峙时,八万大军明显没有战心战意,一触即溃。

这几个月他肯定是度日如年,称帝不过是为了安抚将士之心。

你们有没有看到他这次封赏文武百官,简直就是古往今来第一锅大杂烩,史无前例的大笑话。

一面是三公九卿,封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一面又是三省六部,什么中书令、尚书令、侍中,六部尚书。

难道范进傻么,犯这种低级错误?他是迫不得已呀,为什么?

他拿不出真金白银喂饱那些欲壑难填的文武臣僚,就只能搞出虚头巴脑的官衔暂时糊弄一下。

如今对我们最大的利好消息,就是他选择定都陈留,明眼人都能看出他是意在永安城,来年肯定会打河南,不会北上跟我们抢魏郡了。

这是个聪明人呀,知道挑软柿子捏。

霍鹏已向将军作出承诺,只要我们大军不踏进并州,他就会继续作壁上观。

将军,接下来我们大可以用文武火慢慢炮制冀州五郡,一口口细嚼慢咽了。”

众人会心大笑。

范进举兵向西,霍鹏不会插手,冀州五郡各自为战,那还不是锅里的肉?

张崇义抠椅子的毛病一如既往,又开始祸害那张崭新的花梨木太师椅,很快就抠出横七纵八的指痕。

他并没有像杨千钟那般逸兴遄飞,沉吟片刻,反而有些意兴阑珊,低声道:“此事年后再议吧。

这几个月要密切关注青州和清河郡的民生政务,尤其是难民的安置丝毫不能马虎,绝不能再出现清河郡那类倒卖粮食的贪腐案件。

梦龙,年前还要辛苦你一趟,给我尽快派遣一批心腹干将,偷偷潜入青州六郡巡视民生。

不要惊动州郡的官员,直接下沉到各郡县镇,看看赈灾钱粮有无猫腻,粮食有没有真正发到难民手里,各地呈报的安置难民数目和修建的茅屋数目是否属实。

这天寒地冻的季节,但凡出现一个贪官污吏,挪用一点粮食,就会饿死成千上万的百姓。

清河郡的贪腐案令人触目惊心,一个区区的五品主事,一个月内倒卖了二十多万斤粮食,十几个官员涉案其中,这二十万斤粮食可以救活多少难民的性命呀。

我在清河郡只住了一个多月,据巡城营统计,城里城外饿死的难民就有七千多人,惨不忍睹。

记住,要重点查访青州冬小麦的田亩数目,每个郡县都去看一看数一数,肥沃土地复垦了几成,还有多少荒芜闲置的土地,这可关系到来年的粮食收成,关系着我们的粮草供应,绝对不能打马虎眼。

人员由你亲自挑选,必须要精明干练的能吏,要绝对忠诚廉洁,年前你把这件事情干好,就算是立了大功。”

众心腹发现这位铁血悍将越来越像个治粟文官,这半年关注最多的就是民生粮食,用于操持军务的时间不到两成。

刑水大战后,他在青州和清河郡都很少踏进军营,招兵买马训练新兵打造军械等要务,统统丢给常羽尚修竹向烈三位统帅,他不是在郡县安置难民,就是在各地视察难民还乡、土地复垦、粮草入库。

这都得益于杨千钟李千秋两位谋士的谆谆教导,一直不厌其烦地跟他讲解《管子》。

以前厌倦诸子百家的张崇义,现在能够将《牧民篇》《立政篇》等倒背如流,什么“务在四时,守在仓廪”,什么“治国三本四固五事”等等。

张崇义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三日听经,每隔三日由杨千钟李千秋轮流给他讲经书。

杨千钟精研《管子》,主讲管仲之学,李千秋精研《商君书》,主讲商鞅之道。

从小轻孔孟薄汤武的张崇义,对管仲的富国富民和商鞅的富国强兵之道兴趣浓厚,第一次发现原来读书人也有治世安民的真知灼见,而不全是腐儒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