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仙侠武侠>枪气素霓生>第245章 并州秘密

正在浮想联翩,杨千钟踩着皑皑白雪近前,简单寒暄了两句,送上一份绝密情报,奏报道:

“陛下,据潜伏在并州的探子送来的消息,原来并州将军霍鹏于三个月前就病逝了。”

“什么?霍鹏死了?怎么可能?”

张崇义一脸骇然,匆匆翻阅那张薄薄的纸片,这小小的纸片,寥寥一百来字,带给张崇义的震撼空前绝后。

那位坐镇并州十七年、算是一代英雄的当世名将,一身的侠肝义胆、江湖豪气,怎会无声无息就此陨落?

“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详细说说。”

杨千钟陪着张崇义继续往前走,身后的太监宫女不敢打听军国大事,远远落后一段距离跟随伺候。

“据探子回报,去年定襄一战,霍鹏和红裘女都身受重伤,霍将军受伤尤重,几近油尽灯枯。

陛下离开定襄城后,霍鹏就一病不起,卧床数月后,最终不治而亡。

霍鹏长子霍云龙担心云麾将军霍云彪趁乱夺权,便勾结长史雷绒封锁消息,秘不发丧,还囚禁了红裘女。

他们伪造霍鹏手令,哄骗霍云彪带兵打邺城,其实是想借邺城兵马消耗霍云彪的嫡系兵马。”

张崇义悠然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穹,缓步走近覆盖着雪花的假山,伸手捏了一把积雪,使劲揉搓着,雪花一点点扑簌簌地随风飘散,心中释然。

“我就说这几个月并州的所有举动都极其反常。”

“按照霍鹏光明磊落的游侠性格,绝不会无缘无故对我们捅刀子。”

“如果说霍鹏已死,一切都是霍云龙在背后捣鬼,这就解释的通了。”

“这消息,霍云彪知道吗?”

“他要是知道他爹死了,他大哥让他带兵攻打邺城是陷害他的阴谋,你说他会作何感想?”

杨千钟笑道:“陛下放心,这个消息已经在并州发酵数日,传的沸沸扬扬,相信霍云彪已经收到了风声,马上就会从邺城撤走,挥兵攻打太原城。”

“霍家两兄弟,霍云龙有政才有计谋有手段,却不懂兵事,行军打仗都要依靠长史雷绒。”

“霍云彪这半年以云麾将军的身份执掌三万兵马,乃是一员骁将,这两兄弟要是打起来,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陛下,我们要不要跟霍云彪联手,干脆灭了霍云龙这个混蛋,顺手占了并州?”

张崇义低头沉思片刻,从假山上捏起一把雪,撒在地面的积雪上,露出老奸巨猾的笑容,转头直视着杨千钟,笑吟吟道:

“中书令大人,你这是故意考较皇帝陛下的智慧么?这里的弯弯绕绕,你比谁都看的通透,何必在我面前弄鬼呢?”

杨千钟歉身道:“微臣不敢,那陛下的意思是,我们坐山观虎斗?让他们两兄弟去狗咬狗,我们顺势收服河内郡?”

张崇义收起笑容,肃然道:“我跟霍鹏惺惺相惜,他救过我,我也救过他,算是个换命的忘年之交,极为仰慕他的风采。”

“如今他尸骨未寒,我实在不忍心夺他的基业。”

“前些天不知道这些秘密,还以为是霍鹏见利忘义,想要落井下石,这才愤怒发兵。”

“现在既然真相大白于天下,就此罢兵吧。”

“虽说并州始终是悬在永安城头上的一把尖刀,迟早要握在自己手里。”

“可是目前我们羽翼未丰,力量不够,真去强攻并州,要白白损失几万人马不说,必须派六七万兵马去戍守,以后更要直接面对青奴的刀锋。”

“这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先让他们两兄弟去同室操戈吧,算是帮我们挡住青奴。”

“等以后我们力量足够强大,再作计较。”

杨千钟点头道:“陛下圣明,此乃万全之策。”

张崇义继续走在御花园的雪道上,杨千钟缓步跟在后面,走了几步,在雪地上踩出一排深刻的足迹。

张崇义突然回头道:“常羽大军现屯于霍邑,为大雪所阻,你立刻传诏给他,命大军撤回河东郡休整,等大雪过后再做打算。

先别急着打河内郡,我听向烈奏报,河内郡有个副尉日前派人跟他通气,说准备趁机袭杀郡守秦之桥等人,献出河内郡,询问我们当初的悬赏是否有效。

我已命向烈跟他签字画押,只要他能拿下秦之桥的头颅,放常羽大军进城,不仅河内郡郡守是他的,就连李易那个临汾郡王的爵位也可以赏给他。

我就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左冯翊右扶风弘农郡很快也会有类似人物出现。”

杨千钟道:“陛下可谓一语成谶,其实左冯翊右扶风已经有人跟我搭上线,意思与河内郡那人相似,也是想要一颗定心丸。

左冯翊来人的身份地位极高,是兵权在握的郡尉,司空宪。

司空宪日前偷偷来到京城见我,想要陛下亲书一份委任状,只要委任状到手,他立即回去对付楼图,微臣进宫主要是为了此事。”

张崇义喜得直搓手,看着杨千钟乐滋滋道:“好消息呀,想不到连身居高位的郡尉司空宪都动了觊觎之心。

走,立刻去御书房,他要委任状,我给他写委任状,他要栎阳郡王的册封诏书,我立刻给他。”

君臣二人脚下不停,一路上踩着碎玉琼瑶返回御书房。

张崇义御笔亲书左冯翊委任状和册封栎阳郡王的诏书,命掌印太监取出金印盖印。

按制,皇帝诏书原本是要中书省中书令杨千钟起草,再经门下省侍中张居贤复署。

张居贤无异议后,才能盖上皇帝金印,交由尚书省颁布执行。

然而大燕王朝草率建立,朝中的文武百官多是幽州大将军府的草根班底,少有前朝老臣,对这些礼仪规程极为疏忽,动不动都说事急从权,几乎从来不按礼制走流程。

张居贤最初对此颇有微词,他这掌封驳大权的侍中形同虚设。

庆幸张居贤也不是食古不化的腐儒,明白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道理,逐渐适应了张崇义的作风。

有时候甚至绕过中书令杨千钟,直接以门下侍中的身份草拟诏书,请皇帝陛下用印。

如今以中书令杨千钟为首的中书省和以侍中张居贤为首的门下省,职责权限几乎完全重叠,各自承担一部分军政要务。

关键就看张崇义的心情,有些事情习惯交由杨千钟,有些事情习惯交由张居贤。

满朝文武对此习以为常,毫无异议。

新王朝迄今为止连个正牌尚书都没有,许多官位留给幽青冀的官员,所以六部尚书全都空悬,尚书令也空悬,尚书省左仆射李千秋暂摄尚书令权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