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仙侠武侠>枪气素霓生>第321章 郦元乐惨败

虽说形势突然一片大好,张崇义也有自己的心酸无奈。

常羽惨败葬送了几万能征善战的幽冀精锐,潼关血战又折损了所剩不多的一些精锐,尚修竹叛乱更是祸害的关中地区军心溃散。

这几万好不容易初步形成战力的新军,士气已是前所未有的萎靡不振,想要带出去攻城拔寨简直是天方夜谭,鬼才知道他们会不会一哄而散。

张微那三万兵马扼守崤关要地,经过几轮大战,已是损失惨重。

既要防备范进从雒阳方面可能发起的突袭,又要防备陈部魁陈留方向的背刺,当真是左支右绌,进退失据。

好在大河南岸的几大要塞都掌握在张家宗亲手里,冀州各郡的粮饷器械援兵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河道运输过来,还不至于坐吃山空。

别看范进被迫困守一郡之地,他手里还握着几万精兵猛将,又有廉斩留下的百万石粮草,暂时是兵精粮足,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更要命的是,雒阳城是座千古名城,城高池深,防御体系完备,论防御能力几乎仅次于永安城。

张崇义手里急缺攻城拔寨的精锐将士,拿范进和雒阳城几乎无计可施。

张崇义和杨千钟等人最担忧的还不是一座雒阳城,而是荆州局势乱成了一锅粥。

郦元乐趁着廉斩主力倾巢北上、荆州空虚的机会,打了荆州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虎口夺食抢走了南阳郡、江夏郡和南郡。

然而廉家两代人在荆州呕心沥血耕耘了三十多年,可谓是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又岂是郦元乐一个阴谋诡计所能窃取的?

随着廉斩廉清廉珂冯焉等人带着几千人马安然逃出熊耳山,荆州各地忠于廉家的势力展开了疯狂大反扑。

先是南阳爆发内乱,廉家兵马和郦家兵马相互攻伐,廉斩率军偷偷进了南阳城,一昼夜近乎全歼郦元乐大将常毅统领的潭州兵。

常毅护送着郦元乐凄凄惶惶逃出南阳城,退守襄阳。

南郡江夏郡也被廉家家将率兵攻克,郦元乐长子郦千山被迫逃往襄阳,郦元乐麾下大将、潭州郡尉葛欢败退潭州。

武陵、零陵、桂阳三郡的廉家兵马三路围攻潭州,势单力薄的葛欢挡不住敌军的强大攻势,抛弃潭州城,护送着郦家老小夺江而逃,乘坐战船沿着大江北上汉江,一路逆流抵达襄阳。

张崇义担心的不是廉斩收复荆州,怕的是经历过崤函古道惨败的廉斩实力损失太大,坐不稳南阳,随时可能被黄雀在后的范进鸠占鹊巢。

倘若被范进拿下了南阳,这头猛虎将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至于郦元乐一家的生死存亡,不在张崇义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去火上添油干掉这个狼心狗肺的老丈人就算仁至义尽了。

这日,张崇义正在御书房跟杨千钟等人秘密商议军中将领调整诸般事宜,画圣郭敬之、礼部侍郎穆恪、国子监祭酒温敦儒联袂求见。

郭敬之也不跟张崇义见外,不等太监刘豫汇报完毕,就急急忙忙地佝偻身子走进房内,一边走一边喊着:“陛下,这分科取士究竟还考不考了?”

穆恪和温敦儒原本站在门外等候召见,待见此老径直进了御书房,相互苦笑一下,紧紧跟了进去。

张崇义见到郭敬之,这才猛地想起被抛到脑后的分科取士一事,急忙小心翼翼地迎了上去,执弟子之礼拜见郭敬之。

“哎哟,太傅呀,真是不好意思,近来京城乱糟糟的,我差点把这事给忘记了,你们筹备的怎么样了?”

张崇义一边小心陪着笑,一边吩咐太监王谷等人赶紧搬来一张太师椅,搀扶着郭敬之坐下,青桐捧来热茶给老人润喉。

穆恪温敦儒行过大礼,自行站在郭敬之旁边侍候。

郭敬之顺手接过茶碗,重重地叹了一口气,用衰老疲惫的眸子直视着张崇义,看的张崇义心里有点虚。

“陛下,不是老夫说你,老夫以前就跟你解释过,分科取士关系着你一统天下的千秋伟业,关系着你能否聚拢天下士子的人心。”

“原定于三月中旬举行的分科取士,吸引了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不远千里冒险而来,你们却一推再推。”

“前些天说是因为尚修竹兵变的事情,导致关中地区局势动荡,老夫可以理解。”

“如今永安城大局已定,各路敌军都已退去,永安城一带总算是太平无事,分科取士实在不宜再拖了。”

“数千名学子跋山涉水来到永安城,每天要吃要喝要住店,所费实在不少。”

“永安城物价一直居高不下,许多人本来就囊中羞涩,再拖延下去的话,他们可是连饭都吃不起了,难道要逼得这几千学子都饿死在永安城吗?”

郭敬之每说一句话,张崇义就乖乖的点一下头,连声称是。

自从父亲张道冲去世后,他从来没有这般发自肺腑的尊敬过一个人。

郭敬之年逾七旬,走路都是摇摇晃晃,这几个月一直在为筹备分科取士忙前忙后,远比礼部侍郎穆恪和国子监祭酒温敦儒还要用心,忙的是焦头烂额,脸上的疲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加,似乎随时都可能溘然长逝。

张崇义知道这位老人是个坚定的寒门士子派,毕生所愿就是天下的寒门学子都能够出人头地,不惜以孱弱的古稀之年为大燕国奔波劳碌,越想越是感动。

于是抚着郭敬之干枯的手臂,细声细气道:“太傅所言极是,这事的确不宜再拖了,要不就定在两天后举行吧?您看是否可行?”

郭敬之舒了一口气,慢慢喝着茶,点头道:“是呀,必须越快越好,否则这三千多学子中的寒门士子,恐怕就要撑不住了。”

张崇义诧异道:“三千多名学子?有这么多人参加考试么?”

郭敬之闻言微微一滞,眸子里生出一丝显而易见的怒意,狠狠地瞪他一眼,故作愤慨地转过头去,懒得跟他多费唇舌。

合着自己辛辛苦苦折腾了几个月,通过各地老朋友和门人弟子到处替这个大燕皇帝张罗分科取士的事,好不容易招揽了三千多人来参加考试。

他一个多月前就写了一封奏疏详细奏报此事,这个皇帝竟然没有翻看奏疏,连有多少人报名参加考试都不知道?

张崇义被郭敬之突如其来的怒意弄得手足无措,诚惶诚恐道:“太傅,您这是怎么啦,无缘无故就生崇义的气了?”

穆恪看着这位画圣大人像小孩子一样说翻脸就翻脸,想起有句话叫“老小孩老小孩,越老越像小孩”,轻轻咳了一声,凑到张崇义耳边悄声道:

“陛下,一个月前,我们联名上过一封奏疏,向你汇报分科考试的详情,里面清清楚楚罗列了一份生员名单。”

“您是不是日理万机,没有翻过那份奏疏,所以不知道有多少生员参加考试?太傅大人就是为这个生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