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第二百八十八章 赐宅,三国时的房价

王沈“大方”的请客在一楼柜台处结完帐,大步带头出了酒肆望着头顶渐渐西陲的太阳笑着道:“我等今日靠陛下赏赐蜀锦得来的这些钱财,可以在成都繁华一些的地段买一“区”好一些、新一些、宽敞一些的宅子了。”

陈广钦笑着道:“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儿,孝先倒是不用像我等一般着急着买下一座府邸,毕竟他现在已位列左将军,早已脱离了寻常武将的范畴,陛下多半会赏赐他一座将军府,

兴许现在还在准备,今日便没有提出来罢了,改日我等若是有机会再见黄狗儿,便可向他询问此事,之后孝先再决定是否购置宅子也不迟啊!”

郭修点头道:“即便是我今日不购置宅子,也可陪同诸位一起去看看。”

说到汉末的房产,其实比起现代的商品房,真的区别不大,汉代的房论“区”,一区也就是一套,房价的高低,和今天的房产交易市场一样,跟房子的新旧、优劣、大小,有直接关系,

贵的房子,那种“中亭后楼”,或“吕子近楼”结构的园林豪宅,价值动辄成百万,乃至上千万五铢钱,而便宜的房子,售价很低,甚至有的只要几千钱,当然,便宜没好货,这种房子,往往多是位置偏僻的普通民居,或极为破落的楼舍。

以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汉末三国时期的粮价,每千克大米,价格大约折合2.5钱(既非灾荒,又不是大丰收导致粮价大跌的一般年份),而同样以粮价作为参照标准,对比东汉的五铢钱和人民币的价格比,汉钱的1钱,约等于今天1.5元人民币的结论,

汉末的多数人,都是以农业生产,作为谋生之本,诸葛亮,关羽,许褚等人,都曾是农夫出身,

按《汉书.食货志》的记载,两汉农耕大量使用铁器农具,生产力水平比春秋战国时,提升了很多,每亩地一年的收成,至少应该在三石左右,一石粮食的重量,大约为60千克,也就是说,汉末的平均亩产,在180千克上下,180千克x每千克2.5钱x1.5的五铢钱和人民币的比值,计算所得,每亩地的年收入是675元人民币,扣除十分之一左右的田亩人头税,实际的净收入只有大约600元,

以两汉时代,每户人家5到7人的人口规模,和大约占地10到20亩的土地拥有数量计算,每个农业人口的月平均收入,只有区区的200元,这么低微的收入,肯定只能维系最低水平的温饱,很难在像洛阳、成都这样的都城买得起好的房子,

在汉末时代,非农业人口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高居庙堂的官员,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绍家族,另一种就是以商业、小手工业和佣工的身份,生活在郡县城镇的大量平民,

刘备发迹前,按照他所售卖的商品(草席、草鞋与草编),完全是自产自销这个特征,他应该归属于小手工业从业人员之列,屠户出身的张飞,和弃农经商、从河东往涿郡贩卖大枣等特产的关羽,都是以赚取商品差价为目的,所以属于商界人士,

而更多的普通人,则通过出卖劳力生活,也就是雇工。汉末的雇工,大多在包饮食的同时,实行月薪制度,部分文献曾详实的记录了,包括河西边郡在内的,各地官方佣工的薪酬标准,如“平贾一月,得钱二千。”

所谓平贾,就是政府征召有营造手艺的匠人,给出的法定薪酬,也就是说,当时一个符合官府征用标准的手艺人,每个月能得到2000钱的高薪,月收入赫然是诸葛亮的10倍!但诸葛丞相的祖父辈都是做官的,在出仕之前也不全是靠种地来养活一家老小,

当然,这只是最高的薪资,就平均水平而言,一般政府带有徭役性质的雇工,如从事公共设施建设,像是治河、修路等等,一般只有450到500钱不等的报酬,总之,无论是官府征用,还是私人雇佣,具体的酬劳,都与时间、地区、工种,以及佣工的年龄、手艺有很直接的关系,说白了,你有多大能耐,就拿多少钱。

从这个价格来看,以普通雇工每月平均500钱的收入为准,发迹之前的刘备他们,只要咬牙拿出一年多的收入,就能顺利的买下一套质量较为一般的房子,在城镇里扎根立足,而放到当今,这无疑就是痴人说梦了。

各朝各代经济、政策、人口密度的不同,房价也参差不齐。

据《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u)”,意思是说,土地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全国的土地只能由国王来分封、赏赐、授予或收回,这便是所谓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

但在周懿王3年(公元前897)三月,一个叫裘卫的人,用两块美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分两次从一个叫矩伯的奴隶主那换了一千三百多亩地。而裘卫所用的这些物品,在当时价值也就等于100串贝壳。

并且,这次交易得到了执政大臣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宗不动产交易。

至此,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行业诞生了——房地产,而他的兄弟“房价”在江湖上掀起一阵阵腥风血雨,一直持续到两千多年后的现在!

虽说西周已经开始出现土地买卖,但还仅限于土地,跟房产还是有一定区别。

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宅基地”的说法。在先秦,对打仗获胜了的人,君王除了会奖励良田,还会额外赐予五亩的宅基地,秦国也靠着这一措施激发士兵卖命,一统六国。

不过秦朝在历史上仅持续了短短14年。

到了汉朝,出现了我国史上第一个和谐盛世,各方面经济蓬勃发展,房产买卖也随之出现。那么汉代的房价到底怎么样呢?从汉代的竹简中可以找到不少房屋交易的记录,跟现在一样,不同的房产,价格有很大的差别。

以东汉时期最为繁华的汉中为例,当时,汉中的房子是一口价交易(就是按幢卖,不按平方)。便宜的只要一万钱就能买到一幢(也称一区)房产。而地段好户型好的房子要卖2万~7万钱,这种房子在当时应该是豪宅级别的了。

需要说明的是,汉代的贫富差距比今天要大得多。普通小农家庭的身家大概是一万多钱,也就是普通农户如果想买房,拿出全部身家也是能买一套最便宜的房子的。

如果是想存钱买房,也不是难事。比如《后汉书·百官志》中说,等级最低的基层公务员,一年工资是96斛米,当时1斛米相当于100钱,折合成货币是9600钱。

太守(相当于现在地级市市长)的一年工资是2000石米,1斛其实相当于1石,2000石米折算成货币20万钱,王沈原先是能轻轻松松拿出几十万钱来的,

但是变为蜀汉的阶下囚之后他便身无分文了,到今日方才又有了一些积蓄(蜀锦换来的),甚至比之前还多一些。

按这样的薪酬计算,基层公务员除去吃喝,安心攒两三年,就可以在一线市中心买一幢房子,而且是全款付清,不用还贷,但越到后面朝代的官吏、百姓却是没有这么幸运了,随着天下的安定、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宅子的价格也开始了上升,买宅子也没这时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