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三国之秦皇后裔>第93章 南中之变

这日,贾诩匆匆忙忙走了过来,看了一眼门外的杜深,见书房门关着,不敢贸然进去,低声问:“主公在里面?”

杜深不说话,憨憨地点了点头。

贾诩本欲转身离去,一道声音传来。

“可是文和来了,进来吧!”

贾诩这才推门而入,只见一名妙龄女子,长得倾国倾城,坐在黄江对面,嘴角含着笑,对他点头示意。

有点懵逼的贾诩不敢吭声,心里也在想,主公这刚成亲,就要玩花活了吗,看双方衣衫整齐也不像啊,以他的性格,能不问的事情尽量不问,特别是这种男女之间的私事。

见贾诩站在门口不进来,妙龄女子也十分识趣,起身行礼,“甄家的事情,便有劳州牧大人了。”

黄江只是微微点着头,眼前这个女子,确实很美,但美丽中却带着一丝野性。

黄江一眼就看出,这个女子是一个习武之人,并没有表面上看去那么简单。

此女便是无极甄氏的话事人,甄姜。

她路过贾诩身边的时候,贾诩头都不敢抬一下,不是他不喜欢美女,而是不喜欢和主公有瓜葛的女人,他一向都是敬而远之。

“文和,所来何事?”

“大事,很大的事!”

黄江也是一惊,目前荆州安稳,能有多大的事,笑着说:“天塌了吗?”

“那倒没有。”

说罢则从手袖中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黄江微眯双目,接过那张如厕纸一般的信,甩开,看着里面内容,表情越看越严肃。

“如此一来,咱们的方向要重新调整了。”

贾诩点了点头,鼻腔中发出一声沉重的呼吸声,“据张任的线报来看,益州刘焉对南中四郡的的掌控几乎没有,而我们黑衣也比他好不到哪里去,是我想乐观了。”

黄江此时有点纳闷了,自己在南中的黑衣卫全部消失了,一点消息都没传回来,此事怎么看都觉得不正常。

“是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要对付刘焉,正面持久战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再者南中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这也是一个旷日持久的问题。不仅如此,更南面的羌人,已经对我们汉人完全失去了信任,进入益州,必将陷入长久且焦灼的事态中。”

贾诩摸着胡须,闭目思索对策,对黄江的话也十分认可,聪明人之间交谈,就是说这句话,就已经在思考后面的事情。

沉默了片刻,贾诩道:

“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时间,如果轻入益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怕等我们解决了益州之事,天下格局已定,到时候必定难上加难。”

“益州不可放弃,也不是首选。”

“是的,刘焉已经让人偷偷拿下了汉中,沿途要道,要么烧毁,要么设置很多堡垒,易守难攻,想必也是个安于现状之辈,并未雄主。”

“自然,若有雄心,则不是放任南中数百万子民于不顾,世家对蛮人的偏见还是太深。”

黄江则是长叹一声。

贾诩也是十分不甘心,手指不停敲打案台,发出十分有旋律的声响。

黄江知道他在思考,也许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在想想是不是最优解。

“主公,如今恐怕是绕不开扬州了。”

黄江也有此想法,眼下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了。

“据最新消息,凉州包括凉州之外的羌人和氐人再次死灰复燃,有意联合一起,共谋大事。”

“所以占雍州也非良策。”

贾诩则是摆了摆手,“非也,占雍州击凉州,仍是上上之选,主公所求之精兵皆会在凉州出现。”

“只是现在董卓是一只拦路虎,而一旦陷入其中,也将会是无休止的战争。”

“主公所言极是,雍梁并非不可取,只是两州疲惫,投入其中,也是一笔大开支,也需要时间去恢复秩序。但这件事,不能不做。”

“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人,羌族,曾经也生活在大汉腹地,就像如今的蛮人一样,是我们汉人一直欺骗他们,一直把他们往外推,长此以往,自然信任全失,心中只有怨恨,要处理好羌人氏人,远比蛮人要难得多。”

贾诩点头,“我记得主公之前给我们讲过一个狼来了的故事,说的很不错。”

“你现在是何想法?”

贾诩现在也很矛盾,起身郑重道:“臣无能,想不出万全之策。”

“但说无妨,万事万物皆在变,岂能墨守成规,要学会随机应变。”

贾诩听完这才重新坐下,开始分析道:“现在北面,不仅有袁绍,还有公孙瓒,张燕,其他人不足为惧。我们旁边则是刘焉的益州,关中的董卓,蠢蠢欲动的袁术,野心勃勃的曹操。”

“目前来看,袁绍、公孙瓒必有一死,无论是谁死,必有一庞然大物,这将是最后决战的一方势力。”

“中原群雄虽多,只要袁术一死,大局会安定的很快,而我们并不希望大局安定的太快。”

黄江摆了摆手,打断了贾诩,以他的见识能分析到这么多,已经实属不易了。

“我们现在需要中原安定得越快越好!”

贾诩有些不解, “属下认为,袁绍公孙瓒黑山军三方的争斗,并非一朝一夕可定。袁术一旦失败太快,便宜的难道不是袁绍吗,如此一来,势力失衡,谁人再可挡其兵锋?”

“文和,你说的不错,只是你忽略了人性!曹操虽为藩属,得袁绍帮助,站稳东郡,有一统兖州之势。但藩属一旦翅膀硬了,可会心甘情愿任人摆布?”

“主公所言极是,曹操虽为士族,却一心想摆脱士族,不然何以有如此大的杀戮之心。他和袁绍确实不是一路人。”

“依你看,哪里应该是我们下一个目标?”

“主公现在急需一个练兵之地,本来最合适的地方应该是益州,之后才是凉州。益州的事太大,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参与其中,凉州有拦路虎。”

贾诩继续说着。

“自古以来,大决战时,都是北方战胜南方,益州只是一个陪衬,无足轻重。荆州本也是个好地方,可惜是一个四战之地,容易被人群起而灭之。”

“故而主公下一步棋十分关键,生死对错就只看这一步。”

“再看,如取兖州,而是两块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要想取胜,必须要有超强的国力,可以支持我们一路征战,还不能陷入僵局。世人皆言曹操爱屠城,却不知道他为何爱屠城,他耗不起。”

“如取豫州,看似可以,实则将直面袁术,曹操,还有徐州的陶谦。”

“那剩下的地盘,只能是交州和扬州。如取交州,士燮何许人也,谁都可以合作,也谁都不可以合作,但我们要的不是合作,而是稳定。如果硬攻,交州地形高山密布,必定也是持久战,于我方不利。”

“故而,也只能是扬州了。而扬州,最不能取的便是庐江,如取庐江,不仅得罪袁绍,也得罪袁术,还得罪刘繇。”

“如此以来,最好的选择,无疑是豫章郡,然后再下会稽郡、吴郡、丹阳,最后两路齐发直倒庐江郡,最后攻破九江郡,以长江为天险,寿春为交战中心,庐江为中转,荆扬为后援,大事可定。”

“如此以来,主公就应该要考虑一个问题,那便是是否准备好应对敌人群起而攻之。首先得罪的第一个人便是刘繇,灭之,再然后便是王朗,灭之,再然后便是许贡,灭之。”

“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便又是制衡了,扬州,有江表人,江内人,淮泗人,到时候再来个荆州人,这些人,怎么去制衡才是关键。”

黄江一直听得很认真,也在考虑可行性,朝廷对江表一带管控十分薄弱,导致那里匪寇众多,山越不断,派系还众多,是一个难搞的地方,这也是开始,贾诩并不建意进攻扬州的理由,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明明知道那是取死之地,却还要去。

“想必文和已有良策!”

“自然,既然难以制衡,那么主公就不能亲自涉险,可以推出一个人,站在主公的前面,可避免刀剑,然后再徐徐图之。”

“何人可以成为这个挡箭牌?”

“孙策!”

“可孙策是袁术的人,岂能为我所用?”

“孙坚父子皆是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之人,还怕没有机会成为挡箭牌么,再说袁术,此时得到玉玺,怕是要天天抱着睡了吧,离死也不远了。”

黄江不得不佩服贾诩,只有他一个现代人才有这么高的视角,而贾诩一个当代人,却能分析八九不离十,不拉去后世炒股真是可惜了。

可此事远非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历史的走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