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满朝忠臣:刚登基,竟被呆妹直播>第218章 番外?乱世(十一)

长孙无忌眼神如炬,双瞳骤然紧缩,死死盯着眼前的小厮。那小厮在他的逼视下,不禁后退半步,心中一颤。上位者的威严与霸气从长孙无忌身上散发出来,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他曾在李世民麾下效力,深知如何驾驭权势。那些与北方高权重者交往的日子,让他对上位者的气势有了深刻的理解。此刻,这股气势如同狂风暴雨般朝小厮席卷而去。

长孙无忌语气冰冷,质问道:“你主人是谁,竟敢算计我长孙家!”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小厮被长孙无忌的质问震慑住,他本以为长孙无忌只是一个失势的家族子弟,却不曾想到他身上流露出的气势如此骇人。此刻的他,心中早已是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片刻后,小厮缓缓开口,声音中透着一丝谦卑和恭敬。

“我家主人对长孙公子颇为敬仰,希望能与您结交为友。他拥有在神都的庞大势力,相信有他的协助,长孙公子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将更加顺利。”

长孙无忌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语气中满是不屑。

“助我实现政治理想?”

尽管他极力掩饰,但心中的不屑与愤怒仍溢于言表。

此刻,他对那个愚蠢的弟弟长孙无晨的愤怒如火山般汹涌。

真想一巴掌狠狠抽醒他!

无奈的是,他知道自己不得不前往赴约。

在庄严肃穆的武英殿中,长孙无忌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密切的关注。赵高向林渊汇报着关于长孙无忌的情况。

“陛下,邀请长孙家两位公子和楼兰圣女赴宴的人来自西北。”赵高的话语中透露着一丝凝重,“这些人自文帝时期就潜伏在神都,直到最近才被启用。”

林渊听后,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他转头看向一旁的上官婉儿,微笑着问道:“婉儿,你怎么看?你觉得楼兰圣女有何意图?而那些西北的人又会对长孙无忌做些什么呢?”

西北之地,一直有大周的探子潜伏。此次他们同时邀请楼兰圣女和长孙无忌兄弟赴宴,其中所蕴含的深意,不禁让人深思。

考虑到楼兰在西荒诸国中的地位,与西北潜伏在大周的探子有所联系并不出奇。甚至有可能,西北潜伏大周的探子背后是一个由多国组成的联盟,其中楼兰必然占据一席之地。

上官婉儿细心地整理着现有的情报,逐一分析、推理。经过长时间的沉思,她终于有了结论,微笑着对林渊说道:

“陛下,臣猜测那楼兰圣女或许打算采取金蝉脱壳之计,通过假死来博取世人的同情,进而让大周的兵锋无法直接指向楼兰。”

林渊在听到上官婉儿的解释后,陷入了沉思。他明白上官婉儿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的考量。

大周为了顺利征服并稳固其在当地的统治,必须要赢得民心。如果传出大周的将领杀害了楼兰的圣女,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这都会引起当地民众的强烈反感。即使大周能够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攻下楼兰,但民心的不稳会导致楼兰地区频繁发生叛乱,这对于大周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隐患。

林渊心中明白,单纯的土地和人口并不是大周真正追求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土地。

在昔日林渊幕府的时代,谋士们齐聚一堂,为国家的未来出谋划策。而如今,这些谋士已成为朝堂上的重臣,他们所思考的不再是单纯的军事策略,而是如何实现真正的统一与和平。

他们深知,要让三千真正归一,就必须避免在各族之间播下仇恨的种子。尤其是楼兰的圣女,她在西荒诸国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她在大周的手中遭遇不幸,无疑会在西荒各国间引发巨大的反感与敌意,甚至可能导致周而复始的叛乱。

林渊凝视着西荒的方向,深沉地说道:“面对大周的强大兵力,西荒各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的选择归顺大周,有的寻求与其他国家结成军事联盟来对抗大周,还有的暗中策划阴谋诡计,试图阻碍大周的统一进程。”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在这些国家中,楼兰的策略尤为毒辣。他们试图在西荒各国心中埋下一颗仇恨的种子,以此挑起诸国间的矛盾与纷争。这种做法极其短视,只会给西荒带来无尽的战火与苦难。”

楼兰圣女和潜伏在西荒的策士们绝不会想到,他们精心策划的阴谋在尚未实施之际,就已经被帝渊等人的敏锐洞察力所洞悉。

林渊和上官婉儿深知,楼兰圣女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更不可能毫无防备地置身于险境。他们推测,圣女很可能采取了“金蝉脱壳”之计,以假死之计蒙蔽众人,借此摆脱困境。

事实上,楼兰一族的命运与圣女息息相关。作为一族的精神领袖和象征,圣女的生死直接影响到整个族群的命运。因此,林渊和上官婉儿有理由相信,圣女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这个推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们对人性和局势的深入理解。在权谋和利益交织的世界里,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有其深远的影响。而帝渊等人正是凭借着对这一切的敏锐洞察力,才能够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出准确的判断。

更关键的是,与滇国圣女一样,楼兰圣女肩负着一个特殊的使命。她是楼兰地下古城祭台的祭品。这个祭台对楼兰人来说意义非凡,是他们信仰的核心。

上官婉儿在听到这个信息后,沉默了片刻,然后慎重地问道:“陛下,是否需要派兵围住醉仙楼,以确保圣女的安全?”

林渊缓缓摇了摇头,眼神中闪烁着凌厉的光芒,紧盯着远处的醉仙楼。

“千日做贼,防不胜防。那些以阴谋诡计阻碍大周统一的势力,绝不止楼兰一家。”他冷冷地说道。

林渊深知,楼兰的计谋若不能得逞,必定还会有其他国家效仿。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寒光,语气中流露出浓烈的杀意。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灭楼兰终不还。”他吟诵着诗句,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决绝与杀伐。

林渊的眼神坚定而冷酷,“既然如此,那就灭了它!无需再留情面!”

上官婉儿在心中叹了口气,世人总是误解了帝渊的真实面目。他们以为帝渊是个仁慈的君主,但实际上,他所说的“灭”意味着彻底消灭楼兰,让其从历史的长河中彻底消失。

上官婉儿深知,如果不能成功收服楼兰,那么由于圣女的死,楼兰将会埋下深深的仇恨种子。为了大周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林渊极有可能会选择直接灭掉整个楼兰。

她明白,林渊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他之所以能让神都的诸多世家不敢轻举妄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仁政,更是因为他拥有着令人敬畏的赫赫威名。这个威名是建立在无数的杀伐与征服之上的。

醉仙楼内,长孙无忌的眉头紧皱,他一路走来,感受到了与神都截然不同的气氛。李唐都城虽然曾经与大周为敌,但在李世民的统治下,这里已经逐渐恢复了秩序。然而,这座城市与神都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底蕴,都显得逊色不少。

神都作为天下第一城,其地位无可替代。这座城市的历史悠久,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在这里,每一个人的行动都需要格外谨慎,因为一步走错,便可能陷入万丈深渊。长孙无忌深知这一点,他时刻保持警惕,以免在复杂的局势中迷失方向。

长孙无忌轻轻地叹了口气,感慨万分。

“一个国家能够力压群雄,古往今来从未有过。”他缓缓说道。

长孙无忌回想起三皇五帝时期,人皇虽然统领着三千州,但那时的天下是人皇与诸侯共同治理的。人皇无法仅凭一己之力压制所有的势力。

如果人皇触犯了诸侯的利益,或者惹怒了他们,那么天下的大分裂就有可能发生。

帝禹治世的末期,大分裂的局面大概就是这样形成的。

尽管长孙无忌对那段历史的细节并不清楚,但他和李世民曾经深入地探讨过。他们认为,那场大变革很可能与天下诸侯的利益产生了冲突。

他深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道理。在长孙无忌看来,世间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问题。

如今的大周,已经达到了鼎盛的状态,其影响力已经遍布天下。然而,这个鼎盛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和纷争呢?长孙无忌不禁沉思起来,他知道这其中必定有着错综复杂的故事和无数的变数。

在已经统御的疆土上,无论是天下的世家还是诸侯,都莫不遵从帝渊的统治。这种威严和权力,使得大周成为了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

然而,当长孙无忌想到还未统一的西荒时,他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顺者昌,逆者亡。”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的大势所趋,再也没有任何余地可以更改。即使帝渊驾崩了,这个统一的格局也不会动摇。

因为天下统一符合现如今掌权集团的利益,这个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无法撼动。

在黄袍加身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如果被黄袍加身的人没有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他下面的大将们可能会因为个人野心和利益而背叛他。这些大将们赌上了自己的所有追随这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更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在这个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大将们才会死心塌地地追随他,为他赴汤蹈火。

不知不觉中,长孙无忌已经来到了醉仙楼的二楼。这里的环境与一楼截然不同,更加安静和雅致。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激动和思考。在这个醉仙楼里,他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呢?

小厮面带微笑地说道:“长孙公子,您弟弟就在里面。我一个传话的下人,就不进去了。”

长孙无忌微微皱起眉头,感觉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具体是哪里不对。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也只能进去会一会幕后之人。

当他刚刚踏入二楼天子号房间的时候,眼前的景象令他瞳孔紧缩。一具尸体,准确的说是一具女子的尸体,躺在地上,她的额头插着半截碗的碎片,血流满面,惨不忍睹。

长孙无忌的心猛地一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四处打量着房间,试图找出线索和答案。

长孙无晨的瞳孔失去光彩,他瘫坐在地上,手中紧握着那半片碗的碎片。他的眼神空洞,仿佛失去了灵魂。嘴里不断地喃喃自语:“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这一刻,长孙无忌瞬间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栽赃陷害!

在三千州这个地方,让人产生幻觉的药物并不少见。长孙无忌曾经也用过同样的手段,只是没想到这样的手段竟然会用在长孙家,用在了他的身上。

他感到一阵心寒,这背后究竟是谁在操纵这一切?目的又是什么?长孙无忌的内心充满了疑惑和愤怒,他发誓要查明真相,为长孙无晨洗清冤屈。

长孙无忌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想要立刻离开客栈,避免自己和长孙无晨都被牵连进去。他不能让两人都栽在这里,不能再指望长孙无垢和长孙晟来救他们。

他深知此时的处境十分危险,必须保持冷静,快速思考。他环顾四周,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试图找出一条安全的出路。他知道,只有尽快离开这里,才能避免更大的麻烦和危险。

同时,他也在心里默默地思考着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场栽赃陷害究竟是谁策划的?为什么要针对他和长孙无晨?他们究竟得罪了什么人?这一连串的问题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他发誓要查明真相,为自己和弟弟洗清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