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凌云志>第202章 留京备考

徐啸怀柔王老汉三人出饭店后,走在路上,王老汉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他向徐啸提议道:“徐先生,刚才我们出饭店时,那个小伙说要随熊大帅去打仗,那个熊大帅不知是不是驻守边关的熊廷弼大帅,我们不如也过去看看吧?”

徐啸见王老汉如此一说,感觉王老汉很可能是想见一见熊大帅,也或者想再次追随熊廷弼熊大帅。

因为在徐啸想来,饭店里那个叫王生的年轻人口中所说的熊大帅,十之八九应该就是熊廷弼。

徐啸考虑到自己上次与熊大帅在辽东分别时,他劝熊廷弼做事不要太张扬时,二人间弄出了一点隔阂,他原本暂时不想再见到熊廷弼,可现在为了王老汉的想法,于是徐啸决定就和王老汉一起去见一见熊大帅。

于是徐啸等三人就来到京城去往辽东的路口等待。

一个时辰后,徐啸怀柔王老汉三人,果然见到一支约千人的明军队伍而来。

队伍的前面有着“熊”字的帅旗开道,中间还有着几辆带篷的马车,马车里大概就坐着大帅熊廷弼和其他有地位的一众人。

徐啸在到来的明军队伍中还看到了不久前在饭店里说自己要随熊帅去辽东打仗的那个王生。

王生似乎很高兴自己能跟随熊大帅,他在队伍中显出一副志高气昂的神情,这也让徐啸更相信眼前的队伍就是熊廷弼所率领的,前往辽东的队伍。

之所以眼前的明军队伍只有区区的千人,这大概就是熊廷弼在京城只招了些亲随带上,护其辽东赴任。

并没有在京城招收什么大量人马,是因为真正用于打仗的队伍就是那些驻扎在辽东的明军队伍。

徐啸在熊廷弼的队伍来到眼前后,他看了一下身边的王老汉,王老汉似乎对跟随熊廷弼这位熊大帅重回辽东有些意动,只见王老汉二眼放光,在眼前的队伍中寻找着熟悉的身影。

大概是这支队伍中的兵士,全部都是新招的原因,所以让王老汉感到很失望的是,他没看到一个熟悉的同袍。

徐啸能理解王老汉的心情,作为一个军人老兵,不上战场不去打仗,就会感觉人生失去了意义。

以前王老汉因有女儿需要照顾,同时也是他的牵挂,从而离开了军队,后也因失去女儿,又重新回到过军队,但终因对袁应泰袁大帅的失望又再次离开。

可是现在眼前前往辽东,又重新掌权的是熊大帅,这是辽东人民已认可了的可以与后金大军对抗的大帅,这一刻王老汉心动了,又有了重回军队的想法。

徐啸看出来了,自然也愿意成全王老汉的心愿。

于是徐啸便上前向身边队伍中的一位带队将领讲了他与熊大帅之间在辽东时的一段过往,希望能见一见马车里的熊大帅。

带队将领见是熊大帅的故人求见,不敢怠慢,忙来到马车旁禀报。只一会儿,那带队将领就回来了,顺带回了熊廷弼的一句话:任何人都不见!

听到回话,王老汉瞬间就愣住了,他想不明白这是怎一回事,只有徐啸心里清楚:熊大帅这是还未放下二人上次分别时,他劝熊大帅为人要低调,不可太张扬而引发的闷气啊!

不见就不见吧,对徐啸来说与熊廷弼这次见不见上面,都没什么,只是让身旁王老汉失去了一次再返辽东战场的机会。

不过王老汉身怀自家的高超刀法,若上战场一定是一位可以让敌兵闻风丧胆的角色,因此这次王老汉失去再上战场的机会,究竟是王老汉的不幸,还是熊廷弼的不幸这就很难说了。

徐啸和王老汉见熊廷弼不愿相见,于是二人便调转马头,准备返回。

徐啸在调转马头回转的那会,脑中突然想到了历史上的熊廷弼这次前去辽东,最终将会受到意气用事兵败入狱的下场,便决定在离去时还是点拔一下他,也算尽了一下二人间当初的情谊。

于是徐啸便向那位传话的带队将领高声喊了句:“告诉你们的熊大帅,此去辽东务必要尽心尽责,不可意气用事,否则必有牢狱血光之灾!”

言罢,徐啸拍马而去,王老汉怀柔二人也紧随其后而去。

徐啸等人刚刚离开,千人的明军队伍便停了下来,队伍中间的马车上,车门打开,熊廷弼探身而去,双眼遥看徐啸等人离去的方向,站在那里似有所思,最后又缩回身子,让队伍继续前行。

原来徐啸最后所说的那句话,因为说得太过大声,无需带队的将领传话,马车中的熊廷弼也早已听到了。

他虽对徐啸之前在言语上的得罪,现在想起来还有所生气,对这位徐先生的能力又是十分敬佩。

此次熊廷弼虽因一时之气未打算与徐啸见上一面,但对于徐啸离开时所说的那句带有警示的话,在心里又不得不加以考虑引起重视。

可惜熊廷弼这次对徐啸的话也只重视了一会,回到辽东后便又忘了,最终还是未能避掉那个劫。

徐啸等人未能见上熊廷弼,王老汉也死心了,决定就在这京城,就跟在这徐先生的身边。

他相信徐啸徐先生并非凡人,终就会成就一番大事的,到时说不定所成就的大事,比现在的熊大帅还要大上好几分。

而徐啸也没有再多想其他事,他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找上一处住所,开始“备考”,准备参加皇上临时选拔人才的考试。

徐啸怀柔王老汉三人,在京城找了一处便宜的住所住下来,三日不到,京城上的主要路囗便有皇上选才的相关皇榜告示贴了出来。

告示上,不但说出了人才选拔的条件,要求,规则;还标明了选拔人才的时间和地点。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皇榜告示上还表明了,此次选拔的人才不仅仅是文科类人才,甚至还有选拔武科类的人才提醒。

徐啸怀柔王老汉三人看了告示回来后,王老汉问徐啸道:“徐先生,在小人看来,先生你文武全才,不知你心中所想考的是那一科,还是文武二科都考?”

在王老汉看来,告示上未注明一个人不容许考二科,而且二科在所考的时间上也不冲突,徐先生完全可以在文武二科上都试试,说不定还能弄个文武双科状元。

而徐啸的想法则是,他只想考文科,甚至状不状元都无所谓,只要能够考上一个大小的官,为这最后王朝里的苍上尽上一点力就行。

于是徐啸把自己的想法说与了王老汉听,王老汉听后连连说:“可惜了,可惜了!”

徐啸却不以为意,实质上他至所以选择考文科,还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明朝这是已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期,要想之后能在这个时代有所大的作为,走文的一路会更有机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