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第69章 豫州牧黄琬

至于下面出现一点小问题,他也不会每件事都去亲自解决。

人力终会有尽时!

他只要在他的治下,老百姓必须吃饱穿暖,治安环境也必须要好,老百姓安居求生是他目前的最低标准。

…………

这一年中,冀州(今河北临漳西南)刺史王芬、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许攸、沛国(今安徽濉县西北)人周旌等见天象有异,经星相学家解读,认为是宦官当道,遮蔽了皇权。

大家坐下一商量,都认为应该杀尽这些宦官,然后废掉汉灵帝,改立汉宗室合肥侯为帝。

于是,王芬等人一边联合各大势力,以及有号召力的名人,一边找寻时机,预作准备。

他们也联系了曹操,不过曹操审时度势之后,认为时机还未到,不可轻动,便回信拒绝。

正好这时候,汉灵帝欲北巡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旧宅,王芬等得到消息后大喜,准备乘此时机发难。

于是上书谎报军情称,有一些黑山军正在皇帝旧宅那个地方作乱,打家劫舍,攻掠郡县,请天命起兵进讨。

也是天不灭汉灵帝,太史为皇上出行查看天象,认为天时不利,“北方有阴谋,不宜北行”。

那时候的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从天道,所以天象不利,汉灵帝就只能作罢,不去了。

同时也就让王芬停止去征讨黑山军,又因为感念王芬之前为天子着想,宣王芬进洛阳,准备予以奖励。

结果王芬以己度人,以为自己牵头谋划的事情败露,左思右想没有活路,遂自杀身死。

所以说,这人呐,千万要记得自己能力有多大,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强要去做事,结果基本上就是自绝于人。

………………………………

汉灵帝敕封黄琬为豫州牧,他于一八八年九月去赴任,赴任之前,黄琬先来到阳翟,欲要跟杨赐讨教一番。

因为杨赐是他的恩人。

黄琬二十多岁时,官就做到了五官中郎将,受到光禄勋陈蕃的敬待。

当时的制度,光禄勋府负责举荐三府的长官,举荐的标准是要有一定的成绩、任期,并且才德优异。

但当时的情况是,权贵子弟们,大多会因人情、财力而被举荐为郎,而出身低微、家境不好的人,即便你达到了被举荐的标准,却也没有被举荐的机会。

因为这种情况非常严重,民间就有谚语说:

“欲得不能,光禄茂才。”

针对这个现象,黄琬和陈蕃向上顶住压力,同心协力,共同为朝廷选举贤才。

当时有平原人刘醇、河东人朱山、蜀郡人殷参等人,都因才德品行被选举为官。

但这样的做法,却侵害了权贵子弟们的利益,久而久之,他们便联合起来,想尽办法诬陷中伤陈蕃、黄琬。

二人的案件交由御史中丞王畅及侍御史刁韪处理。

王畅及刁韪素来敬重陈蕃和黄琬,就不弹劾此事,但那些权贵子弟又联合起来诬陷黄琬、王畅等为朋党。

结果就是陈蕃被免职,黄琬及刁韪则遭到禁锢。

黄琬遭到禁锢将近二十年。

直到一八四年,才被当时还是太尉的杨赐举荐,说黄琬有治乱之才,汉灵帝才征召其为议郎,出任青州刺史,迁任侍中。

到了一八五年,又出任右扶风,接着入朝为将作大匠、少府、太仆等职。

直至今年,朝廷恢复了州牧制度,汉灵帝以黄琬为豫州牧。

他去了杨赐在洛阳的家,得知现在杨赐居住在阳翟,而颍川郡也是豫州牧的治下,便顺路来了阳翟。

杨赐见到黄琬前来,很是开心,因为这个人确实是他极为欣赏的人才。

性格高古,有先贤之风,为人耿直,不趋炎附势。

再加上此时升官了,却还要专门来拜访自己,当然要大排筵宴,盛情款待黄琬。

作陪的人不少,都是刘氏集团政务管理系统的高层。

杨赐,孙新,孙杨,老族长刘暖春,刘恩大。

还有郭嘉、徐庶、荀彧、荀攸等军师。

最后还有刘星和杨修两个小的。

黄琬对用圆桌吃饭感到非常惊奇,尤其是坐到后世这种大椅子上,舒适度又让他非常满意。

然后各种与众不同的菜肴流水般上来,放在圆桌子上。

而这圆桌子的桌面竟然可以转动,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

待服务人员给所有人都满上酒水,杨赐就首先端杯敬酒道:

“首先,欢迎黄琬黄子琰,能来到阳翟看望我这个老头子,还没忘了我老人家,说明你黄子琰重情重义。

其次,祝贺黄大人荣升豫州牧。”

众人一起道了声恭祝。

紧接着杨赐看着黄琬又道:

“这次朝廷恢复了州牧制度,就是因为各地现行的管理方式太过僵化,每一任长官所做之事都只是向上面负责。

而治下的百姓生活得水深火热却丝毫不管,民怨极深,各地怎不纷纷揭竿而起?

现在好了,州牧就相当于过去的一个诸侯国主,治下百姓都是你的子民。

你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安居乐业。

将来再有任何问题,那都是你自己的,不管是管理之责,还是平叛之责,都要靠你自己的能力。”

这话如果是从其他人口中说出,那么便是对黄琬这个封疆大吏起了不敬之意。

可是杨赐本就是三公之一,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汉朝最高级别的官员。

再加上他对黄琬曾经有举荐之恩,算起来黄琬应该叫杨赐一声老大人。

所以,他这话里的意思就成为了鞭策。

黄琬站起身,郑重向杨赐行了一礼,然后重新坐下,嘴里说道:

“太尉大人讲的极是,如今天下叛乱纷起,却不正是那些地方官吏毫不作为?

我算是很了解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这几年不仅有天灾不断,又有贪官污吏横征暴敛。

唉!

民不聊生啊!

尤其是这几年各个地方又有那打着太平道的幌子,实际就是叛党反贼的一波人,把老百姓祸害得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