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第33章 董卓之死

刘星算算时间,知道董卓的时间不多了,就加紧安排各方事情。

因为这时候应该正是司徒王允、尚书杨瓒等,密谋要暗中杀掉董卓的时候。

这时候,董卓也知道自己已经为太多人怨恨,担心有人会暗杀他,便非常小心,即便是在出入朝时,也常以骁勇过人的吕布作护卫。

不过不得不说,董卓这厮的脑回路,却真的有点异于常人。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来说,这吕布的武功如此高强,又没日没夜地守护着你的安全,而且还是你的义子,说是你最亲近的人也不为过。

你就应该把吕布放在一个与你休戚与共的关系上。

就算你有时候必须要彰显两个人的主从关系,那也要适度不是?

可是这董卓做的事情,真的让人无法理解。

有一次,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儿,吕布惹得董卓有些不太高兴,只见董卓二话不说,拔出手戟就朝吕布掷了过去。

幸亏吕布武功确实高强,身手敏捷,这才躲过一劫。

吕布一看形势不妙,连忙向董卓陪笑谢罪,董卓的怒火这才平息。

这只能说明,暴虐是董卓的天性,是骨子里就有的东西,无法随着形势和环境而改变。

被董卓这么不管不顾地扔了一次手戟,吕布何尝不知道被刺中的结果?

为此他心里积怨颇深。

其实就这么被董卓扔了一下手戟,也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但是吕布却已经认清,这次是就这么简单地结束了,但是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发生。

那么下次还这么简单吗?

再下次呢?

吕布憋屈苦闷,只不过一时不好找人倾诉,只能憋在心里。

其实吕布挺冤枉的:

投奔董卓后,吕布成为了董卓的鹰犬爪牙。

他唯董卓之命是从,大肆捕杀董卓的政敌。

而由于有了吕布为虎作伥,很多人对董卓虽然恨之入骨,可却也无可奈何。

可以说,吕布在董卓的手下的这段日子,对董卓可谓忠心耿耿。

而董卓也因为有了吕布的助力,做起事来,才更加地肆无忌惮。

可这样的一对组合,就因为董卓的一些奇怪的做法,让吕布接受不了,最终倒向了王允。

从表面上看,董卓对吕布很好,可是他对吕布的看法,跟家奴差不了多少。

他只是利用吕布的武力,根本就不考虑吕布的未来。

而王允拉拢吕布加入自己的集团,承诺杀了董卓之后,既有匡扶汉室的好名声为自己正名,又能够得到汉室的嘉奖,还可以有一条正大光明的仕途。

也许这才是吕布杀死董卓的真正原因。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安排了一个美女貂蝉,正是她实施了王允的连环计,引动吕布最后杀了董卓。

现实中也有这么一个女人,不过她并不是王允安插在董卓身边的,而是这个女人原本就是董卓的婢女。

因为董卓有时候也会安排吕布守护自己的内室,这就给吕布见到董卓的家里人提供了机会。

吕布高大威猛,英俊潇洒,有几个女人能抗拒得了,就和董卓的一个婢女好上了。

不过吕布知道董卓的脾气,生怕有一天这事儿被董卓发觉,所以也是一直惴惴不安。

“不安”往往就给了别人可乘之机,更何况吕布还主动把这份不安传递了出去:

吕布去找了司徒王允,告诉他董卓差点儿用手戟杀掉自己的事。

王允正缺一件像吕布这样的武器。

自从董卓废立少帝之后,手握大权,贪婪凶残的本性暴露无遗。

他先后毒杀了何太后和汉少帝,并且残害大臣无数,已经成为威胁朝廷安危的最大隐患。

王允知道董卓非除不可,不过他在朝堂斗争的经验丰富,知道不能以硬碰硬。

于是他表面装作对董卓十分顺从的样子,私下里却在周密布置,寻找可以除掉董卓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大臣加入进来,包括尚书郑公业、执金吾士孙瑞、尚书杨瓒等人。

而作为董卓的心腹,吕布此时表现出来对董卓的怨恨与不满,就正是时候。

像吕布这样既勇武,又是董卓贴身护卫的上好人选,王允怎能放过?

于是王允把自己的全盘计划都告诉给了吕布,鼓动吕布做刺杀董卓的内应。

吕布虽然怨恨董卓,可是他还记得董卓对自己的好处,有些不忍心背叛。

他犹豫地对王允说道:“董卓曾经发誓和我结为父子……”

王允大义凛然,谆谆善诱:“你姓吕,他姓董,哪有什么骨肉之情?

更何况,他向你投掷手戟的时候,可曾想到过和你的父子之情吗?”

吕布想想也是,就被王允说动了,于是答应做刺杀董卓的内应。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二十三日,献帝有病初愈,众臣朝会于未央殿。

董卓乘车前往皇宫参加群臣大会,以兵护卫道旁,并使吕布随车卫护。

王允事先就使尚书仆射士孙瑞写了份“诛卓”诏书,交给了吕布。

吕布遂令同乡骑都尉李肃带勇士十余人,扮作卫士埋伏于朝门内。

待到车队行至北掖门时,骑都尉李肃持戟而出,刺向董卓。

因为董卓身穿铠甲,李肃的长戟只伤及他的手臂,董卓从车中跌落,急呼:

“吾儿吕布何在?”

这时一直跟随在董卓身边的吕布拿出诏书,喝道:

“有诏讨贼臣!”

说完他手持长矛飞身而上,手下的士兵持兵器将董卓团团围住,没用上一时三分,董卓当场毙命。

一代枭雄,最终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董卓既死,长安百姓相庆于道,兵甲卫士皆呼万岁,同时尽诛董氏宗族。

此事后,朝廷以王允录尚书事,以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共秉朝政。

作为第二大功臣除掉董卓之后,吕布再次得到了升官机会:

他被封为了奋威将军,可以持节,仪同三司;

同时被封为温侯。

此时的吕布看起来是威风八面,更是除了王允之外,朝廷的第二号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