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我为万朝大佬讲历史>第21章 异姓诸侯王

陈玉:同学们,上课!

刘邦在消灭项羽,夺得天下之后,发现一个棘手的问题——除了自己是最大的汉王外,华夏大地上还存在着好多个王——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 、燕王臧荼 、长沙王吴芮 、韩王信。

这些王有的是项羽封的,有的是自己封的。不听话的临江王,在消灭了项羽楚军之后,也被刘邦派人消灭了。但是剩下的这些王和自己非亲非故,说不定哪天又打起来了。换句话说,华夏又回到了诸侯国割据的局面!

秦始皇:朕奋六世之余烈才一统的华夏,现在又被你们这些王八蛋搞得一团糟!

刘邦:政哥息怒,只能怪“服输公子”认赌服输和胡亥、赵高不干人事!就连之后的项羽也大肆分封,算上他一共十九个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算上我,还有八个王!

秦始皇:懒得和这个时空的你废话!你挂吧!

刘邦:好的,恭送政哥!政哥请放心!这么多王,我会处理好关系的!

臧荼:怎么处理?

刘邦: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包你满意!敬请期待!

陈玉:其实,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在李斯等人的拥护下,废除了存在千百年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郡县制。只是大秦在统一十五年后就被胡亥、赵高断送了!

所以,分封制的思想观念还在很多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包括刘邦。当然刘邦想要建立的分封制是面向他刘氏宗亲的,可能会有例外,但不多,比如卢绾。

并且只在部分地区实行分封,在主体部分则是沿用大秦一百多年来用得很好的分封制。

那么,问题来了,刘邦会怎么处理这些异姓诸侯王呢?

这些王有的是在楚汉之争时形成的,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盟友而拉拢的诸王,如张耳、英布、吴芮、臧荼、韩王信。有的是刘邦迫于形势,不得不对举足轻重的将领裂土封侯的,例如韩信、彭越。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春,韩信在平定齐地后,请求刘邦封他为假王(代理王), 刘邦开始听了很愤怒,但很快听从张良的意见,直接立韩信为齐王,把假字去掉了。

同年七月,刘邦封前九江王英布为淮南王。 次年十月,刘邦为调动所有能调动的兵力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灭项羽,又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土地划给彭越,封他为梁王。

经过七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倒退,民生凋敝,秩序还在重建中。因此,汉王刘邦只能接受现实,封功劳大的为王,小的为侯或其他爵位。

但是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各王的封地作了调整,彭越封为梁王,把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改九江王英布为淮南王,变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变常山王张耳为赵王。

异姓诸侯王的封国跨越很多州郡,势力范围和战国时期六国差不多,又握有重兵,对于中央政权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尽管他们一致尊立刘邦为皇帝,但是刘邦觉得还不够。当然,也有异姓诸侯王觉察到了情况不妙。

很快,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先后死去,他们的儿子继承王位。

不久,燕王臧荼起兵谋反,汉高祖刘邦亲自领兵讨伐,灭了臧荼。七王中,臧荼是最弱的几个之一!他是活得不耐烦了吗?非也!他其实是觉察到了汉高祖将要动手,于是就先下手为强了,只是实力不够,先下手照样遭殃!

许褚:不可以和解吗?

典韦:显而易见!

张飞:没错!臧荼是被韩信逼降的,加入刘邦阵营较晚,对于消灭项羽和建立汉朝没有太大贡献。

曹操:黑脸狗说的是其一。其二,臧荼来得较晚,和汉朝中央没有太大交情,所以首先拿他开刀!

张飞:曹贼!又来抢话!真是抢来的比自己的要香?

典韦:显而易见!

张飞:难怪曹丕曹小添要抢甄宓!

曹丕:卧槽!黑脸狗!你特喵的又来这出!

……

陈玉:在老的赵王和长沙王死后,新王威胁较小。而消灭了造反的燕王臧荼后,刘邦发现还有三王实力较强,楚王韩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他们对大汉王朝的建立贡献较大,力量最强。因此,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心腹之患。

韩王信:不是还有本王吗?

周勃:你不入流!

樊哙:神马玩意儿?

……

陈玉:好了,休息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