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我为万朝大佬讲历史>第62章 逃过一劫

项庄:如果萧何给韩信通风报信将会如何呢?

樊哙:毫无疑问,无论韩信成败与否,胜利的一方都会首先灭了萧何,任何一个掌权之人绝不会容下两面三刀之人。

萧何:万幸的是我终生只忠于陛下。

项庄:那你们为何容得下项胎盘?

汉高祖:因为项伯鸿门宴上救驾有功,在垓下之战项羽灭亡后,顺应大势选择了归顺,对招降项羽残部有很大表率作用。关键是他也无路可退,不会威胁老子,所以没必要赶尽杀绝!

陈玉:在后世有人演绎了一番,说是垓下之战结束后,项伯屁颠屁颠地来向汉王刘邦邀功,结果汉王嘲讽他两面三刀,勒令他自杀了。

汉高祖:无聊。老子还是恩怨分明的,对朕有恩的人,甚至有仇之人,只要没有造反,朕都容得下他。

明太祖:汉高祖高义!

汉高祖:后世谬赞了!

明太祖:您老人家实至名归。

项庄:呸,项胎盘,卖主求荣。

项伯:你懂个锤子。

季布:那如果韩信当机立断组织人手起事并立马围困吕后和太子会如何?

周勃:吕后和太子带领宫中侍卫坚守,我等率军立马过来平叛,任韩信指挥艺术再高超,一帮乌合之众,绝对敌不过训练有素的数倍于己的大军。

陈玉:没错,时来天地皆同力,命去英雄不自由。

韩信自成为大将军后,都被刘邦吃得死死的。他唯一的机会就是在灭掉项羽成为楚王后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训练军队,但是刘邦是公认的最厉害的帝王,他岂会坐视韩信肆无忌惮地成长到威胁大汉政权的地步。

韩信也深知这点,所以在楚王任上曾经想过造反,但权衡之后还是放弃了,只因为胜算不大。只能说,刘邦乃天命所归之人。

再来看萧何,他在协助吕后除去最大的不稳定因素——韩信后,汉高祖和吕后对他更加倚重,加封了萧何五千户食邑,还安排了一名都尉带着五百名士兵作为他的护卫。

亲朋故交纷纷前来道喜,萧何也很满足。加封那天,丞相府中摆满酒席,好不热闹。突然有一个叫召平的门客披麻戴孝,走了进来。

召平:丞相,你将会死得好惨!你这是让我白发人送白发人啊。

萧何:你喝醉了还是见不得别人好?

召平:我压根就没有喝酒。

萧何:那就是来捣乱咯,不要想着我好脾气你就肆无忌惮。

管家:不要以为老虎不发猫,你就把它当病危!

萧何:会不会说话?你才病危!

管家:丞相教训的是。我看,是召平病危。

召平:丞相,福之祸之所倚。你现在威望日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陛下了。

管家:不会吧,陛下不是才重赏了丞相吗?

萧何:确实如此。

召平:丞相还是高兴得太早,有点飘了,后患无穷啊!

萧何:承蒙陛下看重,我成为丞相,我从来都是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先生何出此言?

召平:陛下东征西讨,冲锋陷阵。您呢?安居后方,没有上阵过一次,反而被不断加封食邑。陛下,恐怕已经准备收拾您了。您忘了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

萧何:哎呀,差点就自误了。先生说得对,刚才多有得罪。来人请先生去会客厅,我马上过来请教!

召平:不用了,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丞相保重。

萧何:多谢先生赐教,来人,恭送先生回府。

陈玉:萧何听了召平的劝谏,吓得从头凉到脚。次日一早,他便急匆匆求见汉高祖,坚决辞去封邑。这还不够,他还主动拿出大部分家财,充实国库。汉高祖很高兴萧何有眼力见,再次对他勉励有加。可见,召平果然是有水平的。

樊哙:难怪陈平先生那么厉害,原来是名字起得有水平啊。

陈平:樊将军谬赞了。

樊哙:回去,就给我儿子改名,高低要带一个平!

陈平:你这番操作着实够骚的啊。

周勃:你可以把你儿子名字加一个哙,或者直接叫陈樊哙!

樊哙:草包!

……

陈玉:原来这位召平,大有来头。原是大秦的东陵侯,要知道大秦无功不授爵,可见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大秦灭亡后,他选择了隐居,以种瓜为生。所种的瓜味道甘美,被人称为东陵瓜。

可见,真正的人才,干一行精一行,在哪都能发光。萧何来到关中后,听说了召平的贤能之名,立刻把他请来做为顾问,有事和他商议,总有很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