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第26章 撤出锦州宁远

崇祯看着孙承宗那委屈的样子,语气肯定的说道:

“朝中之人,孙老大人无需担忧,朕自会扫平障碍。”

崇祯说着,话语间透着一股微不可察的杀气。

说到这,崇祯也从桌案后站起了身,在御书房里走了几步,才缓缓开口:

“如今辽东的情形如何了?”

吴阿衡听见崇祯的问话,自然是知道是在问自己,赶忙躬身回道:

“回禀陛下,辽东的情况总体还算平稳,只是锦州和宁远,时不时会遭到鞑子和建奴的袭扰……”

说到这,吴阿衡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便不再继续。

崇祯也看出来了,吴阿衡的话并没有说完。

于是出言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吴阿衡鼓了鼓腮帮,才小心翼翼的说着:

“就是……就是粮草有些供应不上,而且欠饷也比较严重,士气相对比较低迷。”

崇祯点点头,把吴阿衡的话记在心里,沉吟着说道:

“朕细细想过,以现在大明的情况锦州和宁远是守不住的……”

崇祯话还没说完,这前后两任蓟辽总督就先坐不住了。

异口同声的叫出了声:“陛下,臣等愿意死守城关,绝不放建奴、鞑子入关。”

崇祯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这不是死守不死守的问题,而是没有了粮草、军饷,守兵将士无心恋战。”

“再有就是,没有粮草不用敌人攻城,锦州和宁远的守边将士,就会活活饿死在前线。”

崇祯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如今的军队上下其手腐败不堪,根本没有战斗力。

两人都是带兵之人,崇祯说这些问题,他们自然是比谁都清楚,但是他们也想不到任何办法,只得在前线苦苦支撑。

聊到这个话题,孙承宗和吴阿衡的心情也变得沉重。

但吴阿衡心下一想,陛下既然提到锦州、宁远那肯定还有下文。

于是出声道:“不知陛下,有何示下。”

崇祯也没有和两人打哑谜,直接说出心中的想法:

“朕仔细琢磨过,朕的意思主动撤出锦州、宁远退守山海关。”

崇祯这话一出两人急了眼,孙成宗更是顾不得什么君前失仪,直接吼出了声:

“陛下万万不可呀!锦州宁远是我大明对战建奴的前线,也是离盛京最近的地方,可谓是战略要地。”

“一旦后撤,我大明对建奴的整个后方将没有威慑,那样一来建奴会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还请陛下三思呀!”

要说撤除锦州、宁远恐怕孙承宗是会比吴阿衡这个现任蓟辽总督还难以接受。

因为宁锦防线,可是耗了他大半生的心血,崇祯如今要撤退最难以接受的就是他。

崇祯对孙承宗的吼叫视而不见,也没有要怪他的意思,接着继续说道:

“要不是没有办法,朕又何尝想退出宁远、锦州。”

崇祯这话说得既无奈又心酸。

崇祯深知,以现如今大明的情况,继续守着锦州和宁远,怕不是要再来一个松锦大战,耗光大明的最后一点元气。

虽然说他有办法解决钱粮问题,把朝中的贪官污吏和八大晋商一抄,肯定有一大把钱粮。

可问题是,打仗这事不光是有钱粮就行的,以现在大明军队的状况,就算有了钱粮也不一定能赢。

要重新整顿军队、训练新兵,这些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要是有了钱粮就能打胜仗,那史上的南宋也不会节节败退、屡战屡败了。

吴阿衡看着崇祯无奈的模样,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只得表态道:

“陛下请放心,我吴阿衡一定死守宁远、锦州,如果丢了城池,我吴阿衡愿军法从事。”

崇祯只得无奈的再次解释道:

“撤出宁远、锦州,不意味着就要放弃两地,只不过是战略收缩而已。”

“宁远、锦州孤悬于关外,随时有被攻破的可能,一旦失守,大量兵马折损后果不堪设想。”

“到那个时候恐怕连山海关也守不住,敌军就会长期而入,直击中原,整个大明都将暴露于强敌的铁蹄弯刀下。”

“倒不如主动退守山海关,山海关易守难攻,就是建奴有数倍于我的敌人也难以攻破。”

“朕,知道两位爱卿都在辽东付出过心血,自然是舍不得放弃锦州、宁远。”

“但是我大明现在需要蛰伏,积蓄力量,然后一举收回失地,包括辽东以外的努尔干都司。”

崇祯侃侃而谈,一番慷慨陈词,极力的说服着前后两任蓟辽总督。

两人听着崇祯的言论,慢慢的也静下心来细细琢磨。

如果真如陛下所说的那样,那么他们这些戍边大将,就是断送祖宗基业的千古罪人。

其实能不能守得住,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

“哎……”

孙承宗无奈的叹了口气,捋了捋胡须,神情哀伤的说道:

“听陛下这么说,老臣也细心琢磨,认为陛下言之有理,现如今,我大明边军畏战者不知何几,敌人还没到就先吓破了胆。”

吴阿衡对这些情况自然也是了然于胸,只是苦于没有办法而已。

只是不轻不淡的说了一句:“孙老大人所言甚是。”

崇祯看着两人有所转变,不再拖泥带水,用上了一些命令的口吻:

“既然如此,回返后吴爱卿就抓紧实施吧!让驻守锦州宁远的关宁铁骑和边军,撤往山海关驻防。”

吴阿衡听崇祯已经下了定论,虽然还有些不愿,也只得躬身应道:“微臣遵旨。”

崇祯想了想提醒道:“一定要注意保密,万不可泄露行踪,要是让关外的建奴和鞑子得知,恐有大危机。”

说到这崇祯像是想到了什么,顿了顿,接着说道:

“另外你手下有个总兵叫吴国俊,此人不能重用,更不能让他去驻守重要的城关隘口。”

崇祯之所以在明知道吴国俊是个畏战逃跑的窝囊废,却没有让吴阿衡将他撤职,是因为现在是多事之秋他不想多生事端。

要知道,一个总兵可是手握有兵权的实权人物,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些死忠,要是闹起来可不利于现在的大明。

崇祯可不是前怕狼后怕虎,想做莽夫也是要有实力的,很显然,现在大明和他都没有做莽夫的实力。

在实力不够之前,你就只能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