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第220章 朝臣们的应对

叶向高看着恭敬的七人点了点头很是满意,沉吟片刻后再次出声:

“好了,该说的都已经和你们说了,就都回去吧!”

叶向高话毕,七人就纷纷拱手退出了书房。

待七人走后,杨涟面带愁容的对叶向高说道:

“叶阁老,皇帝之前同意我们辞官,又让我们以备朝廷咨询,不放我们归隐,恐怕皇帝不会这么轻易让你我离开呀!”

闻听此言,叶向高想了想,摇了摇头:“之前是之前,现在是现在,此一时彼一时。”

“两月前皇帝不让我们离开,估计是想借着朱纯臣贪腐案拉更多人下马,可如今朱纯臣案该斩的都被斩了。”

“这两个多月都没什么动静,估计乾清宫那位手中也没有抓到我们什么把柄,要不然你我焉能安然坐在这里。”

“既然手中没有我们的把柄,想必皇帝也不敢公然对我们东林党下手,我想他会放我们离开的。”

听了叶向高的说词,杨涟的愁容稍微消散,微微的点了点头:“话虽如此,但自古帝王心思就不好猜测,依我之见,等监生名额换粮之后,我们还是秘密出京的好。”

杨涟话音刚落,就遭到了叶向高的反对。

“不,咱们不能偷偷摸摸的出京。”

杨涟不解,脱口问道:“叶阁老,何出此言?”

叶向高也没有兜圈子,把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说了出来:“不要天真了,我们可能早就被锦衣卫给盯上了,想要秘密出京绝无可能。”

“而且秘密出京反而不安全,要是乾清宫那位心狠手辣,你我二人怕是要死个不明不白。”

“所以咱们不但不能秘密出京,反而要大张旗鼓,并且还要进宫,向乾清宫那位辞别。”

“这样一来,我们的安全反而有了保障,再怎么着他也不会公然派人截杀辞官隐退的朝廷大员吧!”

“那样不仅会引起我们全国东林同僚的指责,而且这样的污点他也背不起。”

杨涟听得心惊肉跳,脸色铁青:“叶阁老,不至于此吧!”

叶向高捋了捋胡须意味深长的接口:“换做以前当然不会,可现在宫中那位的行事风格着实让人琢磨不透。”

“五万人说杀就杀,这杀心比起当年弑杀的太祖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咱们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一点总是没错的。”

听叶向高这么说,杨涟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连连点头:“还是叶阁老思虑周全,那待会儿我们一起进宫向皇帝辞别。”

另一边,京师城东的一座宅子里,檀香缭绕,香茗潺潺。

五人不分宾主的坐在一起,气氛显得有些沉凝。

“唉……”

“诸位,这如今的形势是越来越不乐观了,这李邦华一朝得势,恐怕要弄出不小的风波来。”

前内阁成员孔贞运哀声叹气的说道。

屋内的这五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此前同叶向高、杨涟一起逼迫崇祯而辞官的前内阁首辅温体仁和刘宇亮、张志发、孔贞运,以及现任内阁首辅薛国观。

他们之所以只有五人聚集,可不是说他们的党羽就只有他们五个。

他们又没有像东林党叶向高、杨涟那样打算脱离北直隶。

所以自然不用把全部党羽都聚集到一起,只要他们几个为首的拿主意就行。

“呵呵……李邦华就是想要哪吒闹海,一时半会儿也调集不到那么多风火轮,就算再加上那个左懋第,就他们两人能成什么大事?”

刘宇亮倒不像孔贞运那么悲观,呵呵笑着说道。

温体仁却是老神在在的喝着茶,碗盖在茶碗上摩擦出呲呲的声音,待刘宇亮话音落下,他才缓缓接口:

“话虽如此,但我们也不能大意,还是让我们的人都收敛一些吧!”

“不管怎么说,这次皇帝还算大方,给官员们翻了三倍俸禄,这点钱虽然不多,但养家糊口也足够了,等过了这阵风再说吧!”

薛国观听得连连点头:“温阁老所言甚是。”

温体仁抿了一口香茗,继续说道:“把我们的尾巴都收拾干净,李邦华暂时不用管,单是督察院内部那一摊子,都够他头疼一阵子了。”

“眼下咱们还是要把精力放在明天监生名额换粮这事上,要尽可能多的拿下名额。”

“今天朝堂上的情形,大家也看到了,我们想要再起复入朝为官,不说不可能,但也是难如登天,往后咱们就都把精力放在培养后辈门生上吧!”

温体仁这话虽然说的委婉,但几人也都知道,他们想要再高居庙堂,恐怕是不可能了。

因此几人对温体仁的说辞,也非常认同。

“温阁老说的不错,我们既然起复无望,就应该多培养后辈门生。”

刘宇亮先是附和了一句,转而又对现任首辅薛国观道:“薛阁老,你现在兼任着吏部尚书,对全国四品以下的官员有直接调动权,这担子恐怕你要多挑一些。”

薛国观闻言,颇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话虽如此,但老夫也不敢太过于明目张胆,如今的陛下跟以往已大不相同了。”

“我也只能调动一些看上去相对合理的职位,我知道各位都有后辈门生在底层为官,可要是突然一下子给他们升官调动职位,这不是太明显了吗?”

“薛阁老说得对,关键时期就应该小心谨慎,只要吏部尚书的位置还在我们手里,多等一些时日又有什么关系?”

“除了那些已经发出去的调令,剩余的暂时先别动了,等过一阵子再说吧!”

温体仁放下茶碗说了这么一句,而后又转头向薛国观问道:“我那兄弟的调令是不是已经发出去了?”

“要是还没发的话,就也先停下吧!”

温体仁话毕,薛国观就正色回道:“调应天府通判温育仁赴任北直隶刑部郎中的调令几天前就已经发出了。”

温体仁本想是给大家做个表率,以身作则,先停了自家兄弟的调令,不曾想,薛国观已经发出去了,这倒让他显得有些尴尬。

薛国观看出了温体仁的心思,赶忙解释:“你们也知道,应天府是东林党的老巢,我们的人在那里多被排挤。”

“所以第一批调动职位的人也大多是应天府的,可不是老夫有意要偏袒谁。”

听了薛国观的解释,不管之前其他人心里有没有因为这事产生隔阂,现在也都想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