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叫我沈公子>第91章 谈虎色变

倭寇来了!

消息如风一般迅速传遍整座应天府,那些先前还觉得倭寇没有胆量进犯南京的人一个个顿时吓傻了眼,甚至还没看到倭寇的影子,就已经有人张罗着全家离开南京避风头去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入,人心也渐渐惶惶起来,通向南方的几个城门已经缩短了开门的时辰,就连守城的士兵也增加了三倍有余,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就在这种情况下,一条消息从南京兵部传了出来。

为了防止倭寇抢到粮食,从即日开始,应天府所有府县的粮食均不得随意出城,违令者抄没所有。

消息一出,应天府所有府县的粮价犹如火箭一般往上飞起。

哪怕家中还有余粮的人家也开始慌张了起来,谁知道这消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只要倭寇一天不走,粮价就断然没有掉下来的时候。

这时候还考虑什么那么多干什么,直接拿着现钱买粮才是正经事。

可是等到大家来到米行的时候一个个全都傻了眼,城中大部分的米行居然都是空的,仅剩的那些米也都是价格奇高,让百姓一阵怨声载道。

消息一条接着一条传回到郑家,听着粮食疯涨的消息,郑溪瀚笑得连嘴都合不拢,用着极度崇拜的目光盯着沈煜,不停夸道:“沈师爷果然厉害,这连环计一出,咱们这粮食翻了翻的往上涨,这一次赚不上几千万两,我这郑字就倒着写。”

反观沈煜,脸上却并没有多少笑容,听到外面的米价已经涨到五钱银子一斗的时候,沈煜终于开口了。

目光转向坐在正中的郑溪俨,沈煜轻声道:“敢问郑大人一声,郑家可有搬家的打算?”

“搬家?”郑溪俨不解地看着沈煜,疑惑道:“师爷为何这样说?郑家在南京住了几十年,好好的为何要搬家呢?”

“若是依二爷的话,这次郑家一口气赚个几千万两白银,那可都是应天府百姓的血汗钱,到时候他们不会记得关键时候卖米救命之恩,只会记住郑家趁火打劫之实,思来想去,郑家若是不想被百姓的唾沫淹掉,还是赶紧搬家的好。”

呃……

郑溪瀚脸上的表情顿时变了颜色,盯着沈煜疑惑道:“听沈师爷的意思,是不打算让我们赚这么多钱?”

“赚多赚少,那是郑家的事,我只是给你们提个醒,毕竟钱跟口碑,只能取一样。”

屋子里顿时陷入了安静,每个人似乎都在衡量着其中的利弊,毕竟对于郑家来说,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口碑,却是无论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四爷郑溪丞看了一眼大哥,低声劝道:“大哥,沈师爷说的没错,咱们这粮若是卖得高了,应天府的百姓肯定会背地里骂娘,倒不如听沈煜的,将粮食便宜一些出售,这样一来,咱们既赚了钱,而且还赢得了百姓的口碑,这可是一举两得的事。”

“老四说的容易。”郑溪瀚冷哼道:“那些粮可是咱们真金白银搞了这么多天才买回来的,你说便宜就便宜卖了?要按我说,五钱一斗已经是底线。”

“二哥是不是被银子晃花了眼?粮食买进来不过七钱一石,你现在居然要卖五钱一斗?你就不怕郑家的脊梁骨被应天府的百姓给戳破?”

“哼,老四你嘴上倒是挺仗义的,你别忘了,这件事可是你跟沈煜提出来的。”

“我……”郑溪丞顿时愣了一下,尴尬地摇头道:“事情虽然是我俩提出来的,但先前并没有想到会卖到这么高的价格,依我说,两钱一斗已经赚得够多了。”

“两钱?哼,我不同意。”

看着兄弟两人当众顶了起来,周围人也各自有各自的打算,并没有急着开口。

就在这时,沈煜淡淡道:“我同意二爷的意思。”

呃?

郑溪瀚立刻傻了眼,这个时候你不应该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吗,怎么为何又要帮着二哥?

倒是郑溪瀚哈哈笑道:“看到没,识实务者为俊杰,沈师爷果然是懂得的。”

沈煜微微一笑,轻声道:“虽然我同意二爷的意思,但这样做的后果,二爷可曾想过?”

“后果?什么后果?”郑溪瀚一愣,眨了眨眼睛道:“哦,你说的是搬家一事?放心,郑家有得是银子,大不了再多雇些打手护院,看这些泥腿子谁敢来。”

“他们是不敢,可难保有的人敢。”

沈煜幽幽地说了一句,然后目光瞥向郑溪俨,轻声道:“郑大人想必应该知道当年沈万三是怎么死的吧?”

话音一出,郑溪俨脸上顿时变了颜色。

别人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内幕,但自己身为南京兵部,又怎么能不知道其中的过节,此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却一直被许多人引以为戒,其中自然也包括自己。

深深地看了沈煜一眼,郑溪俨沉声道:“多亏沈师爷提点,不然的话差点误了大事。”

说完,郑溪俨指着郑溪瀚道:“记住,以后有沈师爷在的时候,你就把嘴给我闭上,今天若是听了你的话,怕是整个郑家都被你连累到。”

“这,这……怎么可能。”郑溪瀚还没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眼看大哥不想跟自己解释,无奈扭头看向老三郑溪泽,低声道:“老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沈万三是怎么死的?”

郑溪泽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压低声道:“还不是因为家里钱太多,被人惦记上了。”

郑溪瀚这才明白过来。

郑家的米价如此透明,要是按自己的想法,赚了五倍米价之后,难保不被有心人给盯上,应天府卧虎藏龙,搞不好就给自己随意安个罪名,到时候郑家倾覆在即。

倒不如像沈煜说的那样,虽然少赚一些,但郑家能在应天府百姓中留下好名声,以后再有人想动郑家,恐怕也得三思而后行了。

想通了这点,郑溪瀚只感觉脖子后冒出一阵冷汗,连忙谢道:“今天若不是沈师爷提醒,我怕是坏了大事,我保证,从今天开始,我郑溪瀚做什么事全都听沈师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