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科幻末世>末世普通人苟活守则>第111章 晒谷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外面依旧是大太阳,我伸了个懒腰起床。三楼的兔毛还需要再晒几天,我到小房间里把兔毛都搬到外面在楼板上铺开。

又到一楼去给兔子喂了水,还没到客厅就就看到妈妈端着饭过来了,她起的很早,看起来精神很好,应该是难得睡了个好觉。

“青青,你去二楼的杂物间把晒谷的竹席搬下来,楼下的米需要晒晒。”

“好,就在一楼晒吧,外面的地也算平整。”

我点点头,走到二楼,杂物间堆了很多东西,家里总共有3卷竹席,是那种很大的两端都有竹子做把手的专门晒谷的竹席。就堆在角落里,上面落满灰尘。我伸手去搬一卷竹席,然后上手它就酥脆了。这是最老的一卷,以前就已经是有部分边缘已经散开了。

我伸手到竹席上按了按,卷起来的竹席像是一个巨大的蛋卷,一按就戳下去一个洞,看起来和蛋卷没什么区别。这种竹席都是宽两米多,有些会做到三米,长度更是好几米,我家的有5米,有些人家会做到7米。一卷竹席还是挺重的,我搬也是要靠扛着下去。

这卷旧的肯定不能再用了,我把它推开,去搬下面的两卷,还带着竹子的淡青色,是前几年才做的。这种竹席都是要用很多年才会变色的,那卷旧的自我有记忆起就在家里了,都不知道多少年了。

我拖着竹席到客厅,然后打开了二楼客厅通往走廊的门,回头就看到弟弟已经出来。

“小维,来搬这个东西,等会晒谷。”

“好。”

我和弟弟搬着大大的竹席卷,一头朝着下面慢慢往下放,长度虽然不够,但是下面有水井,凸出在地面上的一个井圈正好能弥补高度。我们小心的把两卷竹席立在井上,靠着二楼的走廊,我扶着弟弟下去搬,好不容易把竹席搬下去。

外面的地经过暴晒,表面已经干燥了不少,菜地那一块也很平整,我们在菜地上把竹席展开。很久没用的竹席,两边都还是高高卷着翘起来。我和弟弟站在竹席的两边,把翘起来的压住。

“这东西好久没用了,上次见到还是上次。”

“你这是说什么废话。”

我踩了踩已经没那么翘的竹席,招呼这弟弟往另一个竹席踩。

“家里的谷子很多,得晒很多天。”我想想就发愁,那是真的很多。

“没事,不会很累,这两个竹席晒不了多少。”

我点点头,低头看脚下的竹席已经可以了,就准备下楼去把稻谷搬上来。

“咱们这次只晒稻谷,米都是真空包装的,等吃的时候再晒就行了。”我叮嘱着弟弟,家里的米其实早就有点味道了,不过没发霉就能吃。

我们在楼梯上挂了一根麻绳,到时候就把稻谷吊上来。到地下二层搬稻谷的时候,我才又一次切实的感觉到家里的稻谷数量。幸好地下室不算潮湿,而且每排稻谷中间都有间隔。

我们连着扛了4袋稻谷,每袋给我的感觉都非常的重,明明我记得之前搬回家的时候没这么累。这次只是从地下二层搬到暗门处就累得我头晕眼花,喘了好久的大气才舒缓过来。

我在下面把稻谷捆到麻绳上,弟弟在上面拉,好不容易才把4袋子稻谷弄上去。等我爬上去后我和弟弟都已经完全没力气扛稻谷到外面去晒了。只能拖着去幸好非常的近,4袋稻谷倒进竹席里。有灰尘扬起来,带着那种抓心挠肝的痒意,让我想起之前收稻谷的时候。妈妈已经拿了晒谷的木耙把稻谷推开,一边推还时不时抓一把看看情况。

“这些稻谷看起来都还好,发霉倒是没发霉,就是留得久了点。”妈妈一边推一边说,竹席的面积大,但是两袋稻谷一个竹席,还是太厚了。以前晒谷的时候都要尽量薄薄的一层晒,但是现在就这条件,就这样吧。

之后的很多天,太阳都很大,我们一天晒两轮,一次可以晒4包稻谷。为了能够晒的干燥均匀,我们轮番上阵时不时就翻一翻。饶是如此,感觉晒完所有的稻谷还要很多天。

在这期间,兔毛已经晒得非常的干燥了。我们把兔毛使劲的揉搓,一张兔毛就要揉很久,直到变得柔软。然后上面的米粉糊糊就掉了不少,但还是残留了很多。

我们打了清水,把兔毛浸在水里,上面残留的米粉糊糊也在我们的揉搓下完全干净了。在水里再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洗干净了挂在杆子上晒干。

晒干之后的兔毛已经非常柔软了,完全没有之前那种硬邦邦的感觉而且兔毛也很顺滑。

我上手摸着,简直爱不释手,就好像在摸活着的兔子一样,柔软顺滑。

“小维,这些兔毛真的好软,而且看起来相当可以。”

和弟弟一起把兔毛都收到了家里,爸妈在收稻谷。我在二楼的瓷砖地面上把兔毛展开,清点数量然后稍微的修剪一下。

“咱们平分,自己做自己的马甲,先从马甲做起,有多余的再做袖子。”

摸着舒服的兔毛,这种手感真的很不错,弟弟也一直把手贴上去。可惜有几张好像没做好,还是硬邦邦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怎么揉搓它都硬邦邦的,完全无法柔软,这种是没法用的,只能用来当鞋子,只是我们并不会做鞋子。

在帖子里也没有找到做鞋子的视频,妈妈倒是觉得只需要贴着鞋子缝一圈就行。

“小维,除去这几张硬邦邦的,其他的平均分正好每个人55张,到时候自己搞可别搞坏了。”我拍了拍4堆兔毛,到楼下去找针线盒,家里的针线盒是以前吃的蛋卷的铁盒子,就放在地下室。要做兔毛大衣,应该要那种粗一点的麻线才结实,家里正好有,还是之前织围巾的时候买的工具包,有那种麻线的花。只是那时候发现麻线不够用,直接买了两大卷,我感觉用一辈子都够。

下楼的时候正好稻谷也收好了,爸妈拖着进来,我和弟弟去把竹席卷起来拖到客厅来。我才把竹席卷到一半就发现土里有点东西扎到了我的手,在夕阳的余晖下我看清了,那是几根叶子。

是之前种的茅草根,竟然还活着!而且短短几天的太阳就发芽了!

“小维,你看!”

我指着短短的嫩叶让弟弟看,他凑过来看清了都惊讶不已。

“这是真的牛,这都还活着呢?!”

我们都感叹野草的生命力,看来明天不能把竹席放着了,不然把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嫩芽给压死了。幸好现在的长度还不算很长,旁边有点土凸起来挡住,还没压到。

第二天晒完稻谷,我们坐在一起每个人都拿着针线开始鼓捣自己的马甲。幸好家里的针都是拿着细长的孔,穿过麻线也是可以的。

之前说的好好的,到眼前了却是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为了做马甲有足够的地方,我们还特意拖了一楼爸妈房间的地,瓷砖非常的光滑。

我把一堆兔毛拼在一起,形状不一的毛很难完全重合在一起,老是会有缺角和缝隙。

“你们别瞎弄,先缝成一张大的,然后再说吧。”妈妈看我们瞎搞有些哭笑不得,她已经拿起两张兔毛开始缝合了。

“哦哦,我们先缝起来,再叠一下,就是两层了?”弟弟也拿起两张兔毛,“妈,那是做双层的还是单层的?”

妈妈看了看一堆的兔毛,仔细的估量了一下。“做双层的那种,这些兔毛很多了,这可是攒了好几年的。”

我想起了现在还半大的4窝兔子,等两个月就又能收割一波了。到时候不仅有肉吃,还能继续搞兔毛。

“妈,要不要扩大兔子的数量?”现在天气好了,或许可以多养几只兔子来换东西,我之前联系过市里的官方人员。市区的物资中心早就建好了,也配备了十多台无人机,一般的物资都能运,只要1吨以内的,来回距离不超过200公里都能送。我们这离市区也就几十公里,来回也就100多公里。而且我这个数字是以前的公路长度,那弯弯曲曲的公路可是绕了很大的圈子。如果是无人机肯定是直线过来,那来回就一定没100公里。

妈妈想了想,摇了摇头:“暂时每次4窝就够多了。等我们种出点东西再说吧。”

我们埋头缝马甲,愣是花了大半天都没缝多少,大堆的兔毛还是在地上堆着,不过我很开心。下次大雪,我就能穿着兔毛大衣出去了,那肯定更保暖。

花了好几天,把兔毛缝在一起,然后皮层叠在一起缝好,就成了一个双层两边都是兔毛的衣服。袖子那我特意少缝了4张兔毛,虽然洞口有点大,但是如果之后要穿很多衣服的话,应该没事,而且之后加袖子也要有宽裕的空间来加。

妈妈的马甲最先完成,非常的不错甚至还做了那种V字型的领子,不像我的就是个有两个洞的多边形。妈妈在帮爸爸一起缝,我起身试穿一下我自己的。

“怎么样?”我转了一圈,感觉大很多,里面应该可以穿很多衣服。而且我的兔毛还剩下不少,我比划了一下可以做一只袖子。

“还可以,就是领口那肯定会有点堵着脖子。”妈妈说着指了指我的脖子,我把领口的买折叠了一下,形成了一个领口。

“这样就好多了,而且到时候冷还可以围起来。”

我整理了一下剩下的兔毛,想了想没做袖子,把几张兔毛做了两顶帽子。现在大家都头发都很短,爸爸和弟弟甚至直接就是光头,之前极寒的时候还有点头发。前几天就剃了,为了不洗头。

“爸,妈,这两顶帽子给你们。”我举着两顶粗糙的帽子递给爸妈,他们看着很开心,纷纷试戴。

白白的兔毛帽子看着就温暖,现在就剩下弟弟的马甲还在缝了,我们都看着他,他好几次都扎到了手指。

我出门去翻了翻稻谷,又站在土坡边上看了看远方。已经晒得非常干燥的黑土看起来就很荒凉,而且没有一丝绿色。正这种凄惨的想着,我突然看到了远处的田里有什么东西。我还以为是垃圾,因为我近视眼,但是总觉得那里不那么黑。

我拿着铁锹下了土坡,我往那边走去,就在悬崖边上,而且离我家就200米不到。偶尔会看到一两只虫子的尸体,看起来是冻死了,不知道会不会复活。

我走近了才发现,地上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嫩芽,看起来和茅草的叶子不一样,很宽,是那种肥肥的。现在只长出了我的小拇指的指甲盖大小,而且看茎部好像会长得很长。我仔细的打量,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植物。这里长了长长的一条,数量非常多,应该就是这几天才长出来的。我站起身回头看看房子的位置,大致估量了一下这地方之前是哪里。

应该是靠近河边的田坎,而且这里的田坎很宽,我记得这经常会堆起几个稻草堆。这片地方经常会长很多草,只是我完全不记得会长哪些草。就算记得样子我也不知道名字,不过这是个好兆头。即使是多年的天灾也会有顽强的生命活下来,有合适的环境他们又很快生长出来了。

我小心翼翼的后退,然后走回家里,它们还太小了,等长大一点再来看,希望它们能长大。

“爸,妈,外面田里长了很多草,看起来是以前田坎上的那种。”

“真的?家门口的茅草也长了,看来这土里还是能长东西的!”妈妈很兴奋,她转头就到客厅去翻她做好的发芽包。前两天她就找了几块布,把好些种子包起来,浸湿了水一直包着,煮饭的时候还放在靠近炭盆一点的位置,就希望它尽快发芽。

“青青,之前的土在哪?”妈妈小心的打开布包,又再次包好。

我指了指楼梯间里面靠墙的位置,之前去镇上带回来的花坛土,我用木板做了个格子就放在楼梯间靠墙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