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科幻末世>末世迷途:破晓之时>第8章 异星

2093年,地球遭到外来文明入侵。

入侵者和地球人外观一样,身体素质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异能。因此,人们把他们来自的星球称为“异星”,把这些人称为称为“异星人”。

异星人入侵地球的目的也很简单:异星上的资源快要枯竭了,他们便来到这里,通过殖民手段获得物资。

最初全球人类为了反抗侵略者,各国放下原有的矛盾,空前团结起来,组建了联合军,共同抵抗侵略者。

当时地球上的科技水平发展的很快,许多高科技武器提前被发明了出来,甚至比异星人的还要先进,所以一开始人类还是占上风的。

但在几次抵抗成功后,异星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薄弱点,开始改派出一些拥有强大异能的战士。

这时,科技和异能之间的差距就被放大了。

那些人类本自以为豪的高科技武器,在强大的异能面前,瞬间如同一堆破铜烂铁,变得不堪一击。

人类开始节节败退,异星人的野心也在不断扩大。在击败了联合军主力后,异星人便开始了全球的大规模侵略。从此,地球生灵涂炭!

联合军危在旦夕,各国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打败异星人的方法。在经过几次联合会议后,龙国领导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让地球人也获得异能,通过异能打败异星人。

当然,这个方案一提出就遭到了各国的抨击。对此,龙国领导人做出了详细解释:

一般情况下,人类大脑大约只开发了10%。在过去几百年的历史中,人类中也出现过一些疑似有超能力的人。有人能操控磁场;有人在一些特定环境下能实现灵魂出窍;有人甚至可以承受数道雷击……

据后来研究表明,那些人的大脑,都有突破过那10%。

因此,龙国领导人猜想,可以试着通过开发人类大脑来获得异能。他提出猜想,那些异星人可以看成是一些大脑得到过开发的人类。如果人类大脑能继续开发,也许也可以获得那些强大的异能。

可尽管如此,其他国家领导人依然对其可行性抱有怀疑,有些先前和龙国有过摩擦的国家甚至怒斥龙国领导人这这些话根本是无稽之谈。

一时,龙国反倒成了众矢之的,只有少数国家支持龙国。在遭到入侵前,龙国是地球上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许多国家借此试图削弱龙国,辱骂和抨击声接连不断。

面对这些无理无据质疑和攻击,龙国领导人彻底失望,当众宣布退出联合军。

当时在被问到为什么要退出联合军时,龙国领导人只说了一句话:

“你们这些国家不敢做的,做不到的,我们龙国来做!我们有的是实力!”

龙国是当时全球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在退出联合军后,龙国立刻和那些愿意合作的国家成立了一个新组织,

代号——

“破晓”!

一年后,龙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芯片,这种芯片只有纳米级,通过注射进入人体,并随血液最终到达大脑位置。然后,芯片会自动植入大脑皮层,与大脑融合,并持续释放药物,催使脑细胞活跃,借此突破大脑的开发上限。

科学家把这种芯片命名为:“破晓之光”。

当然,光是凭开发大脑还不足以使地球人完全获得异能。对此,科学家们在“破晓之光”里又加入了提高人学习能力和精神力的药物。这样一来,地球人就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学习异能。

为了提高试验成功率,第一次临床实验是在一个试管婴儿身上做的,科学家给他命名为“0号实验体”,简称“0号”。

但可能是“破晓之光”里的药量成分过多,“0号”的大脑受到了一点损伤。虽然很快被治好了,但芯片无法继续与大脑进行融合,这也意味着第一次临床实验失败。

对此,科学家不得不在三种药物中把能提高学习能力的药物剔除了,这样一来,虽然也能获得并使用异能,但能获得什么能力却不是自主的了。换句话说,所有人获得的异能全是随机的。

第二次临床试验成功了,“1号实验体”拥有了类似掌控流水的能力。事实证明,龙国是对的。

之后,实验开始在成年人身上进行。效果很显着,第一批属于龙国人,也是属于地球的能力者诞生了。

这些具有战斗能力的能力者被另编组织,被称为“守卫军”。

当然,由于大脑的开发程度刚突破上限不久,守卫军对异能的掌控还不是很到位,最开始依旧没有什么正面作战的能力。为此,破晓组织只能成为地下组织,一边躲避异星人的追杀,一边训练守卫军继续自主开发大脑。

但一年后,异星人发现了组织的存在,开始大规模围剿组织。

组织被迫打散,而敌人仍穷追不舍。最终,还是当时五个最强人类拖住了敌人,掩护组织撤离,才保住了最后一点星火。

组织分散到全国各地。在接下来几十年中,各地组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各地的破晓分组织相继成立,每个组织的实力也在不断强大。

不仅如此,当年参加实验的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人,在总组织瓦解后,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国家,部分国家也形成了规模不一的分组织。

后来,异星人放缓了对地球的侵略,主动向破晓组织求和。但所谓的求和,只是为了建立一系列不平等协议,从中获取巨额牟利。

组织此时元气大伤,只能被迫答应那些协议,暂时和异星人开始共处。

至此,破晓组织在世界各地,以地下组织的形式,和异星人阵营形成对峙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