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进击的大明铁骑>第369章 和谈准备已成

徐进返回了登莱,没有引起一丝波澜。几天后,杨延宜的船队终于到了登莱府。

袁可立正在督办水军训练,在看到那支浩浩荡荡的船队驶进港口之后,不由得老泪纵横。

这是大明的水师!

神宗时期三大征打完后,水军就一再裁撤,到如今已经是十不存一。

现在终于再见到了属于大明的水师,怎么不让他感到由衷的开心呢?

信王也按捺不住,跑到了港口去观看大明的船队。若要说此刻谁最开心,应该是他。

自从得知了倭寇将要来袭的消息后,信王就再也没有去过海边。

虽然他是在大明深宫长大的,这一路上所见所闻对于他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

牵着耕牛的老农,坐在牛背上梳着朝天辫的小娃娃,一场春雨、雨水中的农耕,这一切都让他察觉到由衷的新奇。

一路上,也只有李红英,才能管得住信王。

每当看到那个一袭白衣的女子时,朱由检都感觉到一股说不出的安全感。

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一晚,他父亲病故的那一晚。

他们三兄妹在东宫,门外都是李选侍手底下的宫女和太监。

眼看着到了该上朝的时刻,朱由检也知道这时候大臣已经在禁宫内等候,准备面见太子以劝进。

可那些宫女太监们却没有丝毫放行的迹象。

就是这位大姐姐,她一人一剑、一袭白衣带着他们三人杀出重围。

那些宫女太监没有一合之敌,往往在一个照面之间,就被她轻松拿捏,放翻在地。

那时候的李红英,就像是来自天上的仙女一样,不沾染人间半点烟火。

偏偏这位女侠也是个极为清冷的性子,一路上丝毫没有因为他是信王而给他半分笑脸。

别说笑脸了,就是个好模样都没有。

这不由得让他想到了前来登州的时候,他是见过李红英笑过的。

直到他看到那些耕农劳作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他才记得这个大姐姐笑了一下。

“我师父说过,要想天下安稳,最要紧要做到耕者有其田。我看他们都有自己的田可耕,现在是不是已经天下安稳了?”

他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那位大姐姐才由衷的笑了。

她就像一朵冰冷的雪莲花一样,这一笑却犹如扑面的春风一般,醉人心脾。

“这以前可是皇庄,你皇兄分现在分给了老百姓们耕种,他真的是个好皇帝。”

朱由检年纪还小,但他也能体会到,那些头戴斗笠淋雨耕种的百姓,脸上也是带着笑意的。

他将手伸出轿子去,那雨水打在手里的感觉,还是略带着一些冰凉。

身边的王承恩立刻就尖叫起来,“王爷,小心着凉啊!”

朱由检收回手,问道:“他们为什么一边耕种,一边脸带笑意呢?很好玩么?”

李红英不满意的瞪了他一眼,语气已经变得清冷,脸上也没有了笑模样,冷哼一声说道:“有一口饭吃,谁愿意冒雨耕种呢?他们以前是佃农,是没有自己的田产的,要交纳高昂的田租给地主。现在有了自己的田地,可不是做梦都在笑着吗?”

朱由检望了一眼骑在马上的李红英,她虽然穿着一身的蓑衣,但雨水想必也已经浸透到衣服里了吧?

还有外面抬轿的轿夫们,他们也都沉默着,脖子上的青筋鼓得老高,一步一步的在雨水里面苦挨。

“王大伴,前面还有多久到驿站?”

王承恩一愣,他们刚出驿站并没有太久。按照大明规制,六十到八十里一个驿站,这下一个驿站还早着呢!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朱由检下达了命令。

“返回去吧,这么大的雨,咱们没有必要冒雨赶路。”

在这一瞬间,朱由检体会到了皇兄的一片苦心。他不仅仅是交待了任务给自己,还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一路上,好好的看一看老百姓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一阵急促的钟声,将陷入回忆的信王惊醒。

他看到了一身戎装的武安侯杨延宜,正朝着他大踏步的走了过来。

“臣参见信王殿下!”

杨延宜走到朱由检面前,规规矩矩的行了个礼。

说实话,朱由检有一些紧张。他努力的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但声音还是带着些微微的颤抖。

“武安侯免礼!皇兄有口谕……”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杨延宜给打断了,只见他右手微微抬起,声音很轻,但有着一股不容拒绝的魔力一般。

“王爷且慢,此地不是说话的地方。”

朱由检于是立刻闭上了嘴,而此刻杨家军的其他高级将领则一一在杨延宜身后行礼。

而朱由检面对他们的时候,就放松了很多了。

李红英站在一边,依旧是依着柱子,仿佛事不关己一样的,双手抱着胳膊站在那里,脸上如万年寒冰一般,没有一丝表情。

“这一路上辛苦了。”看到李红英之后,杨延宜上前微微颔首,打了声招呼。

后者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也丝毫没有准备行礼的迹象。

李自成从身边挤了过来,一下子扑在李红英的怀里,嘴里囔道:“姑姑!姑姑!侄儿可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你。”

李红英摸了摸李自成的头,后者却兴奋的说道:“我可是大人唯一的骑兵呢!以后是要当统帅的!还有,爹爹他现在升了都司了呢!”

杨延宜没好气的拉了他一把,说道:“聚集众位将领,大营议事!”

说完后,杨延宜对一边的朱纯臣也做了揖,点了点头。

虽然知道这厮也跟康尔顿有所勾结,但现在还不到动他的时候。

三通鼓罢,在袁可立的大营中,杨延宜和麾下的高级将领还有信王,开始议事。

信王的座位在杨延宜的左侧,他身后站立着李红英。

杨延宜跟众人介绍了李红英的来历,因为她是皇上钦点的信王贴身的护卫,须臾不得离开的。

说完后,他又将各位将领一一介绍给信王认识,一边想着要如何开口。

私自跟皇太极议和,虽然有倭寇入侵和洋人这外因在,但怎么说都是极其炸裂的决定,尤其是还没有通知朝廷的情况下。

朱由校派信王来做这个监军,其实杨延宜已经猜到七八分小皇帝的想法。

但一切都还未落实之前,依然是未知的。

众人集结后,信王也向着众人宣读了皇上的口谕。

此刻人群中最紧张的应该是王存孝和戚金二人,他们都大气不敢出,紧张的看着信王。

曹文昭、吴三桂、秦邦凭他们要么是政治素养差了一些,要么就是年纪还小,还不懂得这关系之重大。

由于是皇帝口谕,众将领不用跪地参拜,只需躬身行礼即可。

等到他们都准备好了之后,朱由检开口了。

“杨爱卿,朕送给你的监军还让你满意吧?我知道你更想让她来,但是我还有要事让她替我去办,也等你凯旋之际给你一个惊喜。”

信王显然将这番话背诵了很久,并在暗地里也演练过跟多次,所以上面这几句话说起来很是流利,但总觉得听起来很空,可能是因为朱由检说的太快了。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朕知道你率军进入了朝鲜,朕想说的是,你我名义上是君臣,实际上却犹如兄弟一般。无论你想做何事情,你只要扪心自问,这件事是不是对大明有利的、对我华夏儿女有利的。只要你觉得是有利的,你就去做吧。永远不要忘记了,你背后,站着的是朕。”

这番话说完后,众人站起身来,都用一种带着敬畏和目光望着自己的统帅。

有传闻说,杨延宜他是“常务副皇帝”,如今看来,这的确是所言非虚。

说完之后,信王站在了杨延宜面前,抬起头仰视着他,说道:“本王此番前来,皇兄已有言在先。本王就是来为你正名的!无论你想做什么,这都是朝廷的意思,是皇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