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进击的大明铁骑>第288章 辽东战火再起

辽东,铁岭。

熊廷弼返回铁岭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一个月以来,他整整瘦了三十斤,不得不在原本为他量身定做的将军铠甲里,又多加了一层厚棉衣,才不会显得不合身。

他在广宁的时候,已经猜到了自己的结局,断无生存之理。

他私自从铁岭撤出,因为与同僚间的龃龉,连近在咫尺的开原都没有通知。

或许是因为开原一直对他隐瞒火药的配方,又或者有其他的原因,但最关键的还是他这个人本身性格上的缺陷。

傲上而辱下、气量狭小,偏又自视甚高,视同僚如草鸡瓦犬,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懒的去装一下。

王化贞截留了他的兵源,开原也不愿意跟他分享火药和火器配方,让他一直都处于愤懑之中。

认为朝中有奸臣,在给他使绊子。

就是这样自傲又气量狭小的性格,改变了他的人生,也葬送了马林、贺世贤两位总兵的性命。

撤退到广宁之后,他却是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但自知为时已晚。

尤其是他在接到朝廷颁发给他的圣旨后,熊廷弼躲了起来,痛哭至昏厥。

朝廷不是不支持他,而是将整个辽东的决策权都交给了他,还把刚刚斩杀阿巴泰的王化贞调离辽东。

可他呢?他做了些什么?

前辽东经略杨缟、前辽东巡抚王化贞、前辽东总兵李如柏,这三人已经判了斩立决,就等着秋决了,现在正在刑部大牢里捉虱子呢。

本来也有他一个的,但是杨延宜救了他一命,许他阵前待罪立功。

后来,他返回铁岭后,朝廷追回了之前颁布给他的旨意,重新给他下了一道命令。

因为杨延宜的保举,他虽然被剥夺了辽东经略和兵部尚书两个职位,但毕竟活了下来,也成为了铁岭守城的总兵。

而熊总兵二度返回铁岭之后,犹如获得了新生一般,二世为人的感觉,没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是不会懂的。

他将铁岭城外五十里内,所有的堡垒全部撤销,所有的军户、农民,都迁移至铁岭城内。

又率领军民,将铁岭城外五十里范围内的树木全部砍伐殆尽,以搬迁至铁岭城中。

铁岭附近的野豹子、野山鸡、野猪,还有兔子一类的动物,也被他捕杀干净,都处理好了运回铁岭。

坚壁清野,不给建奴留一丝一毫补给的机会。

更是趁着大雪封冻之际,凿开了铁岭附近的辽河,昼夜在辽河中捕鱼,一个多月的时间,捕鱼数量达到二十多万斤。

这些肉食,经过腌渍熏烤处理后,他将其中的一半,都运到了开原城。

又在城外广掘厚实得流油的黑土,运送到铁岭城内,并种植上朝廷运送过来的番薯藤。

他并不知道此物产量究竟如何,但他相信杨督师。

从杨督师的一切行为来看,这个年轻人深不可测,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

他既然推广这番薯,说明这个番薯一定可以解燃眉之急。

在熊廷弼的努力下,铁岭几乎成为了大明第一座生态化的城市。

城内除去运兵的通道外,都铺上了厚达一米的黑土,全部种植上番薯。

朝廷既然允许他戴罪立功,兵员和补给上也没有为难他。

从宁锦一带招募的新兵和朝廷拨给他的最新的火器,包括了“吴钩”燧发枪和徐光启特制的迫击炮,也都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

现在的开原和铁岭,已经变成了几乎坚不可摧的坚城。

练兵本来就是熊廷弼之所长,那些新兵在他的操练下,一天三练,被操练的欲仙欲死。

但充足的肉食,让士兵们的身体素质得以飞快的长进。而经过了血与火的训练之后,士兵们的战斗素养也飞速成长着。

他们由原本手握锄头的农夫,摇身一变成长为精锐士兵,现在缺少的只是战斗的洗礼罢了。

或许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对开原的支持,也是全方位的。打到了肉食,分给开原;兵员训练充足了,调拨给开原。

原本对他态度冷淡的开原,与他也渐渐活络了起来。

因为铁岭城内的工匠、作坊以及火器制造工具,早已被建奴劫掠一空,所以铁岭自己没有制造火器的能力。

别说火器了,就算是那新式火药,也没有能力制造。

开原在收到他送的咸鱼、咸肉、皮草和兽筋后,也投桃报李,为他准备了更多的火药和炮弹。

因为训练强度的增加,这些平时动辄贮藏一年不曾移动的军需,消耗量非常之大。

而开原的不计前嫌,也将铁岭最后一块拼图拼接完成。

至此,熊廷弼坚信,即使是皇太极率十万建奴亲至,也奈何不了铁岭和开原。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的一个事情。

那就是皇太极当初撤离铁岭的时候,在城门之下埋藏了几十万斤火药。

并将引信远远的引出城外,在为马林树碑的地方,设置了引火点。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确是隐隐损损的,因为他坚信,这个引火点绝对不会被人发现。

同样,熊廷弼也没有去破坏皇太极给马林设立的墓碑。相反还几次三番的亲自去吊唁。

墓碑上书一行大字,“开原左都督马总兵英勇就义处”。

看似是为了给后人吊唁的空间,同时表达对手对于这位老臣的尊重。

实际上,却是包藏祸心,这也是铁岭城覆灭的起点。

天气虽然依然寒冷,但城头的冰墙却已经有融化的迹象。

这也是建奴为何要急于对铁岭用兵的原因,因为一旦冰雪融化,那埋下的火药,可就没了效果了。

但是,在皇太极内心的深处,其实还有一个所有人都没有猜到的原因。

最开始的时候,他埋藏的这些火药,是给杨延宜准备的。

因为既然铁岭空虚,那杨延宜必然会自己驻守,这逻辑上是说的通的。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熊廷弼害死了一手提拔了杨延宜的马林,可杨延宜却以德报怨,重新让熊廷弼返回了铁岭。

之后,皇太极与大明军队的几次战斗,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尤其是在义州城下时,杨延宜以远超这个时代的火器,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义州,让皇太极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在心里有了一个想法,但其他建奴的贝勒他们未曾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

所以,要想他们同意自己的想法,也要给他们吃一些必要的苦头才是。

这铁岭,就是皇太极抛给大明、后金双方的一块试金石。

可现在即将对阵的双方,谁也不知道这个讯息。

就在熊廷弼严阵以待时,他的探马发现了城外建奴先锋活动的踪迹。

熊廷弼此时却是战意空前膨胀,他站在城头上,端着千里镜的手都在轻微的颤抖着,脸色也涨得通红。

他极其需要一场畅快淋漓的胜仗,来一雪前耻。

但建奴却远远的扎下了营寨,之后就再无动静。

此刻的熊廷弼根本就不知道,他现在站立的地方,城下埋藏着几十万斤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