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宋晋府录天下兴亡>第67章 桓温出仕 谢安登堂

咸康元年七月,宁州长史尹奉被加官为宁州刺史,兼领宁州、益州二州诸军事。

此时石虎南征,命自己儿子石遵率军五千南下,南豫州刺史公孙成向朝廷递去书文,请求朝廷做好防备。

石遵领军五千,绕过寿春,直逼合肥而来。

此时庾翼镇守合肥,听闻石遵率军南下。

庾翼一时慌乱,问计幕僚。

此时桓温在庾翼军中任参军,庾翼召集大家,问计道:“今天贼寇南下,尔等何计之有?是战?是避?”

主簿刘惔建议道:“不如先以一支偏师,邀击石遵,若败,走未晚也!”

庾翼说:“好计谋!!”

桓温则建议道:“豫州刺史公孙成,说敌军足有五千之众,而我合肥之地,有足足三万之士,五千对三万,敌军如何胜我?”

庾翼说:“桓元子,此话何意?请详细说来!”

桓温说:“既然贼寇和我相距甚远,不如趁此时一战而克!一战而破贼也!”

庾翼稍加思索,说道:“桓温所言不无道理!!我有三万之士,何惧那石遵五千甲兵?”

庾翼领军驻军合肥,此时公孙成命卫亲率军与石遵相战。

卫亲率领甲兵出寿春,一路向西,在当涂和石遵遭遇。

两军列阵,卫亲一马当先,杀入敌中。

晋军喊杀震天动地,石遵大败,石遵领军南下避开公孙成。

石遵率军来到历阳城下,石遵麾下谏言道:“天王命我等南下攻晋,可是已然败于公孙成,此时不撤退,难道等着庾亮和郗鉴出征伐我吗?”

石遵说:“天王性情无常,自从登位以来,每日不思国家,嗜杀成性,又不体恤民情,这次若不能拿点战果回去,恐怕难遭一死!!”

石遵开始劫掠,庾翼命桓温立刻率军西进,桓温和石遵遭遇,桓温领军一万,石遵领军三千,两军交战,石遵大败。

桓温身先士卒,追杀石遵。

石遵部众再次溃散,石遵被迫北逃,余下一千部队投降庾翼。

庾翼左司马孙绰建议庾翼道:“这些人有些是晋人,有些是羯人,不如将晋人收归,羯人放他们北还?”

庾翼思考了一会说道:“这样也好!!此事由你来办!”

庾翼走出,孙绰看着这些被俘的人。

孙绰说道:“你们当中哪些是晋人?是晋人就举起左手!羯人就举起右手!”

一千人当中有九百人举起了左手,剩下一百人中的八十人举起了右手。

孙绰叫来手下刘兹,对那九百人说道:“晋人请站到刘兹身后!”

一群人乌泱泱的来到刘兹身后,刘兹说道:“今后你们就跟随我了!!好好记住我!你们身为晋人,怎么能做羯人之兵?”

台下说道:“永嘉之乱后,我们这些农民每日遭遇乱兵,我们也是不得已才做抵抗!后面被石勒招降,才做了羯人之兵!”

刘兹说道:“今后为事朝廷,此前既往不咎!”

众人说道:“诺!”

孙绰有看向那举起右手的一百人,孙绰问道:“怎么举手的只有八十人?”

其中有个羯人百夫长,站出来用晋语说道:“我们八十人是羯人,那二十人是匈奴人和鲜卑人,他们被军队冲散了,既不是羯人也不是晋人。”

孙绰说:“你叫什么名字?”

百夫长答到:“在下侯伏都!参见孙司马。”

孙绰说道:“看你相貌不凡,你有没有兴趣来我麾下领兵?”

侯伏都说道:“谢孙大人重用!!”

侯伏都建议孙绰,侯伏都说:“这些人已经无心恋战了,不如就放他们北还。”

孙绰说:“正有此意!”

孙绰对侯伏都问到:“剩下二十人你有什么建议?”

侯伏都说:“我想这二十人,可以震慑朝廷!”

孙绰来了兴趣,说道:“震慑朝廷?”

孙绰将其请入牙帐,又叫来桓温,庾翼。

庾翼、桓温、孙绰、侯伏都四人在帐内。

孙绰对侯伏都说道:“这位就是庾翼,是当今庾亮的弟弟,这位是桓温,是先帝的女婿!”

侯伏都赶忙持酒对饮二人。

孙绰对庾翼说:“这位侯先生有震慑朝廷之法!”

庾翼问道侯伏都:“先生有何良策?”

侯伏都说:“还有二十人不知有何去向,我想庾将军你以此为用,震慑朝廷,王导与庾亮二人不和我赵国内都已经人尽皆知。不如给这二十人,兵器,马匹,让这二十人在州郡之内作乱,王氏家族速来以小夸大,而且又没有什么带军的才能,届时朝廷必然重用王导,而到了最后,朝廷发现敌人只有二十人,而王导却领大军征伐,届时不仅皇帝采集王导,就连那些世家大族,也都会对王导心生不满!!到最后,收益的人,不就是庾将军你吗?”

庾翼听后,站起来,走向前去,握住侯伏都的手,说道:“我兄长庾亮要是知道我麾下有你这等人才,非要嫉妒我不可!!”

庾翼同意侯伏都的计策。命孙绰善待那几十个羯人士卒,放他们北还,剩下二十个人给他们兵器马匹,将他们赶到长江边上自生自灭。

孙绰找来刘惔,要了七十九人的钱粮,分发给这些羯人士兵,又给他们每个人给了通关文牒。

这些羯人纷纷北还,庾翼连夜带着侯伏都去见庾亮,朝廷听闻桓温和卫亲先后击败石遵,于是以卫亲为弋阳太守,而桓温进位琅琊内史,加辅国将军。

加封完后,庾翼随即上书朝廷,说道:“贼虏败退,命各州郡要多加防范,去向不明!!”

刘惔整理出二十人的甲胄和马匹,来到二十人面前。

刘惔说:“你们谁会说晋语?”

这二十人都没听明白刘惔的意思。

刘惔于是用汉文写下:“今随我到襄安,将尔等甲胄,马匹赠还,此后之事,不再过问。”

其中有几个人看懂了,用匈奴语和鲜卑语告诉剩下的人。

刘惔将这些人带到襄安,这里距离长江只剩一里,刘惔将赵军的军旗交给为首一人,随后刘惔将甲胄马匹分发。刘惔随后离去,这二十骑沿着长江而走。

庾翼将侯伏都带到庾亮面前,庾亮见到侯伏都,二人交谈甚欢,庾亮对庾翼说道:“侯伏都其人,虽然是胡人,但侯伏都之才和昔日的杜预不相上下。我求贤若渴,今日能得到侯伏都这样的人才,此乃上天眷顾!!!”

历阳郡乌江县县令,被百姓告知发现疑似有赵军四十人在江边游走,县令上奏历阳郡太守袁耽,发现赵军两百人,有意渡过长江。

历阳郡太守袁耽上奏扬州刺史庾冰在长江边上发现赵军。

扬州刺史庾冰将此事上告朝廷,建康即刻戒备,加封王导为大司马,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皇帝走到广莫门亲自阅兵,以前锋将军刘超、平西将军周闵、建武将军王允之,司空郗鉴派卢嘏前来,豫州刺史派綦毋必前来支援。大军蓄势待发,共计六万甲士。

王导率军出征,出建康直扑历阳而来,二十个骑兵见到朝廷大军号旗数里,绵延不绝。

这二十个骑兵原地溃散,王导大军逮到其中一人,赵军被押入王导牙帐。

王导正襟危坐,在旁刘超、王允之等人。

王导问到:“你们总共有多少人渡过长江?”

那个士兵惊恐,也没听懂王导说什么。

士兵跪在地上,不断叩拜,用匈奴语说道:“我知罪!我知罪!”

王导这些人面面相觑,都不会匈奴语。

这时綦毋必用匈奴语问这个人:“你们总共带了多少人马?”

那个士兵说:“本来有五千人,后面兵败就剩三千,到了这附近又败,就剩一千,有九百人被抽走,七十多个人不知道去哪了,我们被那个晋官安排到襄安县附近了。沿着长江北上,不想遭遇大军!!”

綦毋必将这个人的话用晋语复述了一遍。

王导问:“晋官?哪位晋官?”

綦毋必将王导的话复述了一遍。

俘虏用匈奴语说道:“不认识,好像是个主簿,手里捏着账目!!”

綦毋必将俘虏的话转述了王导。

王导说:“必是那庾氏兄弟所为!!”

一群人沉默不言,卢嘏说道:“也就是他们只有二十人?我们却出动了六万士兵?”

大家看向王导,王导说道:“乃扬州刺史庾冰谎报军情,他上书道敌军来了。”

扬州刺史庾冰进王导牙帐,看到周围有很多将领。

王导问庾冰:“你那位兄长庾亮,他在做什么?”

庾冰说:“镇守武昌!”

王导指责庾冰到:“贼虏只有二十人,你为何瞒报?”

扬州刺史庾冰说道:“我怎知此事?乃历阳太守袁耽,告知于我,有敌来犯!”

王导命历阳太守袁耽前来受审,袁耽进了牙帐看到扬州刺史庾冰在旁,王导问袁耽道:“敌军只有二十人来犯,你为何瞒报?”

袁耽说:“乃县令谎报此事,与臣无关!!望王公您明察!!”

王导命乌江县令进帐受审,县令进帐看到扬州刺史庾冰和历阳太守袁耽二人在旁站立。

王导问县令,“你谎报军情!!敌人只有二十人,为何瞒报?”

县令说道:“百姓说有发现赵军,臣这才禀告太守!”

王导将乌江县令和历阳太守二人就地免官,以谎报军情将二人重加三十大板。

台上一群人,商议过后,纷纷撤军。

俘虏就地问斩,各自撤军而还。

王导回到建康,收到庾亮为首的百官弹劾,庾冰回到建康,庾冰来到谢府见到谢安。

此时谢安在闲游,不在府中,谢安之兄,谢尚看出端倪,谢尚接待了庾冰。

谢尚对庾冰说道:“不知庾大人前来做什么?”

庾冰说道:“听闻谢府有一位高人,叫做谢安,不知今日在否?”

谢尚说道:“谢安?乃我从弟,这几日和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人日日游玩,不知何日才能回到府中。”

庾冰说:“如果可以,还请将其引荐给我兄长庾亮!”

谢尚说:“不瞒刺史你,其实谢安并不想做官。”

庾冰说:“此话当真!?”

谢尚说:“绝无虚言!谢安他自己曾说过不想为官!”

庾冰说:“难道是怕我给的官位太小?”

谢尚连忙说道:“岂敢,岂敢,庾公所给的官位,我们别说有多想要了!!是个人都会垂涎欲滴!但是谢安他确实无心当官!”

庾冰说道:“还请转告谢安,我这有太守一职,若不嫌弃,明日即可上任!!”

谢尚说:“一定!一定!待家弟归来,我一定转告!!”

庾冰说完便离去了。

谢尚刚说完送走了庾冰,谢裒便走了出来。

谢裒问道谢尚:“刚刚是何人啊?”

谢尚说:“回父亲乃朝中庾冰!”

谢裒说:“庾冰?庾冰!就是那个庾亮弟弟吗?”

谢尚说:“回父亲,正是庾亮之弟!”

谢裒说:“这庾家兄弟长的倒是不赖,就是这脑子可能不太够用。庾冰这次前来所谓何事?”

谢尚说:“要弟弟谢安前去做官!”

谢裒说:“直接拒绝吧,我家子谢安,岂能为庾亮麾下做事?”谢裒说完驼背而去,嘴里还念叨着:“老了,老了!”

谢尚行礼说道:“诺!父亲!”

翌日谢安归来,看到王导和自己父亲在一块。

谢安想从外门溜进去,谢裒喊道:“安石?安石!朝中王司徒前来,还不过来看看!”

谢安走到二人面前,向王导行礼。

王导说道:“这倒是个好苗子!有才气,听说你在和王羲之比试书法,王羲之比你如何?!”王导说着说着喝了口茶。

谢安说道:“王羲之远胜于我,我哪能和王羲之相比。”

王导笑着对谢裒说:“太聪明了,太聪明了,可惜就是不愿做官!”

谢裒说:“王司徒此言差矣,家子不是不愿做官,而是官职太朴素,无法施展啊!”

王导说:“我听说前日那庾冰前来,不知许给公子何官职?”

谢安说:“我岂肯为那庾冰做事?”

王导说:“我这有个官位不知公子可否看在我是朝中司徒的面子上,前来就任?”

谢安赶忙行礼,说道:“既是司徒所赠,我岂敢不遵?”

王导起身说道:“之后你就来担任侍中、吏部尚书!明日上任!”

谢安说道:“诺!”

王导起身离去,说道:“我也要安心养病了,以后朝中诸事,就相托后人了!”王导说着说着离去。

谢安和其父亲谢裒说道:“恭送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