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总裁豪门>千将>第381章 拉拢

潘时易当初决定开战前,还有点不大相信刚刚上任的克清邦联合政府主席沈浩,能有能力调动克清邦各军阀的军队,就算能调动,也是很有限的,大家给点面子凑点人数而已。

所以潘时易看着手里的力量,觉得占住禅邦后,北禅邦一定会全力全力收缩防御,这个时候再趁各方没能反应过来自己的大战略时,快速的把东禅邦吃下。

可潘时易有两点出乎了他的意料。

第一点没想到女儿这么敏感,竟然能在宴席途中猜到自己的意图,并神不知鬼不觉的做出了应对,让禅邦民族军成功撤出了一半人,安全抵达了北禅邦。

第二点出乎意料的是沈浩的号召力。这个主席才产生没多久,就有能力在短短时间内,把克清的力量集中并且调出来,并且调入北禅邦,直接威胁到了佤邦的西部。

而且因为这边突然的战乱和动荡,已经引起了中国的关注。那边军方的大佬已经找人带话,让他安分一点,保持中方边境的稳定。这也是他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虽然佤邦军对禅邦的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接下来再想建功就得考虑各方的力量,力量的平衡使得各方只能按兵不动,静静观察对方的反应。

什么是高手?要么一发必中,要么后发而先至,大家都深谙这个道理。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潘时易也急需要寻找外援,迅速增加己方的力量。

看到当初的计划受阻,于是潘时易决定修改计划,准备借助他人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

他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南禅邦常家。

常家以前和佤邦就是一家,因为禅邦的威胁导致和自己分道扬镳,本来想法是拿下东禅邦后再一举拿下南禅邦,现在此路不通,只能用拉一家打一家的策略。

不过潘时易内心早已经把常进明当成了叛徒,叛徒在潘时易眼里就是毒瘤,必须要清理干净。

现在只是不得已为之,才生起了再次拉拢常家的想法,这步棋非常关键,影响整盘棋局的走向。

为了说服常进明,潘时易派了自己家老大,带了礼物亲自去南禅邦拜见常进明。

潘常两家以前就是同属佤邦,现在虽然分家,但是潘家老大以晚辈的身份去见常进明,倒也是合乎常情。只是时间上有点玄机,在占领禅邦又啃不下东禅邦这个节骨眼上。

雨秋,来就来了,带这么多礼物干嘛?太见外了。常进明虚伪的靠套着。

常叔叔,父亲经常记挂着你,知道你腿有伤,特地把压箱底的虎骨让我带来,可见常叔叔在我父亲心里的重要性。

呵呵,你父亲真把我当回事,入侵禅邦的时候都没打个招呼,不然我也好在后面为你们出点力。

那实在是无奈之举,为了一举拿下禅邦,只能绝对的保密,我父亲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望常叔叔不要见怪。

没事,你们成功拿下了禅邦,是好事,以后佤邦和禅邦连在一起,又把整个缅北一切为二,确实是好眼光,好战略。呵呵,呵呵。常进明笑声里确实有夸赞之意,也带着嫉妒和不爽。

常进明当然不爽,现在南禅邦也在佤邦军兵峰笼罩之下,肯定要提防。

潘雨秋当没听出常进明话外的意思,说道:常叔叔,我们本来一家,如果常叔叔愿意,我们不妨再联合一起,共享胜利的果实。

听到共享胜利果实,常进明心猛的跳了一下,有点猴急的问道:潘主席喊你过来到底什么意思,你不用跟我打哈哈,直接说就行。

我父亲的意思是既然动手了,就必须好好的有一番作为。现在东禅邦主要的兵力都集中在禅邦一侧防着我们佤邦军,常叔叔不如趁他西南空虚,大举发兵进去,打他个出其不意。如果叔叔能拿下东禅邦,我们佤邦绝不染指。而且听说东禅邦和沈浩的关系匪浅,而沈浩又一直把常叔叔当仇人,趁机斩他一臂不是一举两得吗?

听到这话,常进明心底连连冷笑。沈浩把我当仇人不是你们常家害的吗?上次趁他去果敢提亲去刺杀,结果后来把自己撇的一干二净,倒是自己成了沈浩唯一的仇人。当初提出计划的可是潘时易,潘时易才是功不可没。

再说了,此时入侵东禅邦,常进明能考虑不到这一层?好歹三大家族的家主,这点看不透早就被人玩死了。

南禅邦要是这个时候打东禅邦,就算有佤邦军的牵扯,也是一场恶战。东禅邦的部队全部进入战斗状态,想偷袭根本不可能。

就算自己的兵力上占点优势,谁敢保证东禅邦那个残废发急了咬人,让自己元气大伤?那时佤邦军过来摘桃子,摘的可不止东禅邦一个,连自己也能被顺手摘去,到时候潘时易这个老狐狸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以前还是佤邦一家的时候还在互相防备,别说现在已经分了家。南佤邦的独立让潘时易颜面扫地,等于亲手狠狠打了潘时易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会要是觉得潘时易会有如此好心,那常进明也太幼稚了。

不过要是能亲自去和潘时易谈一谈,能得到他的亲口承诺,常进明觉得倒是可以冒下险。

两人以前共事这么多年,也是潘时易不仁在前。现在虽然只是改了称呼,南佤邦成了南禅邦,实际寸土未丢,可是没有了佤邦这面大旗,常进明自己都觉得现在只是一方军阀而已。如果潘时易能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既往不咎的话,常进明还是觉得出兵占领东禅邦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你父亲的意见我会好好考虑,等我想好了亲自答复潘主席吧。

常进明这句话等于主动结束了这次的谈话。

常进明不能盲目的答应,必须找心腹智囊一起来参谋这件事的利弊。

那雨秋就回复家父,静候常叔叔的好消息。

等潘雨秋一走,常进明就把手底下几个心腹喊来开会,常家老大常子山也参加了此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