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秦末篇——陈胜吴广

秦朝崩盘,始于陈胜吴广发起的大泽乡起义,但这支农民军只坚持了六个月便迅速败亡。

败亡原因不止一条,但若谈到人的因素,那就是周文与章邯太早相遇了。周文作为张楚政权的生力军,过早遭遇了秦国大将章邯率领的秦军精锐。

双方经戏水之战后,周文战死,成为张楚政权由胜转衰的转折点,而章邯崛起,则正式拉开秦军反击的序幕。

秦二世即位后,变本加厉,赋役繁重,苛政暴行,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公元前209年7月,秦二世大举征兵,被任命为屯长的陈胜、吴广和其他900名壮丁一起被征发去戍守渔阳。当队伍走到蓟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时,由于连日大雨,道路被雨水冲毁,被迫停下来,无法按期到达渔阳。按照秦朝的法律,延误日期就是违反军令,是要斩首的。陈胜等人不甘心就此被杀,他和吴广商议,决定带头起兵反秦。

陈胜: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商水)人。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后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

吴广:吴广,字叔,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带领戍卒起义,提出\"伐无道,诛暴秦\"口号,拥立陈涉为将军,自领都尉,借用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抗秦朝。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带兵围攻荥阳,屡攻不下,为部将田臧所害。

但是当时秦国国力强盛,战争经验丰富,加上严刑酷法,号召百姓反秦很难。在陈胜和吴广几番商议下决定利用人们迷信的思想,没准大事或有出路。

于是他们先把一块纱布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然后悄悄把它塞到渔民捕获的鱼肚子里,戍卒们烹调时,发现了纱布,众人惊呼,消息一下子就传播开来。众人都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旨意,原来陈胜是命定的天子啊!

一天晚上,吴广趁夜溜到住地附近的丛林中,在祠堂里点起了篝火,一明一灭。又假装狐狸叫,声音听起来就像是在说“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听到后更是惊奇万分,更加肯定陈胜就是天选之人,对他更是尊敬了。

过了几天,陈胜和吴广带领着一帮人,趁军官喝醉,故意对他们说要逃跑回家。军官一听,又急又气,先抽打了吴广几鞭子,接着又拔出长剑要杀吴广。大伙在戍卒中已然有了威信,大伙一拥而上,陈胜趁机杀死了军官。

陈胜、吴广杀死了军官,大伙儿都感到出了一口恶气。看到大伙儿都很齐心,陈胜、吴广就决定立即起义。号召大家说:“我们行程已然误了,到了渔阳免不了就要被处死,就算侥幸不死,十之八九也要戍边战死。男子汉大丈夫,死也要千古留名。”“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的一番话,震撼了900戍卒,他们振臂表示愿意听从陈胜的命令,起兵反秦。

他们派人上山砍伐树木、竹竿作为武器。然后,用泥土垒了一个平台,作为起义誓师的地方。还做了一面大旗,旗上绣了一个大大地“楚”字。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首先攻下了大泽乡,进而攻占了蓟县以及各县。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开了,附近穷苦的老百姓扛着锄头、铁锹、扁担,纷纷赶来参加起义军,起义军一下子就壮大起来了,并且很快占领了陈县。陈胜在陈县称了王,国号“张楚”。陈县成为全国农民起义的中心。

张楚政权建立以后,在军事上立即做出了部署,主力西进关中夺取咸阳,偏军则四面出击,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六路大军:

第一路,令吴广为假王,就是代理楚王,统楚军主力西进,进攻荥阳,直指关中的东大门函谷关;

第二路,令将军宋留领兵东南攻取南阳,伺机攻取进入关中的南大门武关;

以上两路大军的目标都是咸阳;

第三路,以武臣为将军,北上渡黄河,攻取燕、赵地区;

第四路,以周市为将军,攻取原魏国地区(今河南东部、山东西部一带);

第五路,以邓宗为将,向九江方向进攻(今安徽、江西一带);

第六路,以召平为将,攻取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

这一军事部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吴广、宋留所率的主力军团能不能迅速进击关中,一举击垮秦王朝。

这个目标可不小,一击即中,想想都不可能,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手下的秦军可不是吃素的。

所以,张楚政权的首要目标就有问题,注定只能当炮灰。不过艺高人胆大,在进击荧阳的路上,楚军还真有比较出色的表现,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周文。

荥阳位于三川郡内,控制着东西交通,为函谷关东的重要关口,而荥阳及旁边的敖仓,是秦帝国重要的战备粮仓,可见,荥阳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时任三川郡郡守的是李斯的长子李由。吴广起义军很快击败了三川郡的野战主力,但李由也及时进入荥阳,殊死抵抗,起义军数次攻城均告失败,之后只好转为围困。

同时,宋留所率义军在攻取南阳时,也遭到秦军的顽强抵抗,无法迅速逼近武关,同样也陷入僵持。

在这种胶着状态下,张楚义军做出了新的决策,就是绕过荥阳,直接进攻函谷关,这一战略也实现了,这个扭转局面的人就是周文。

周文,又名周章,曾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门客,在秦楚之战中,曾在项燕军中服役,做过将军幕府的视日,相当于参谋,专门负责天气地形、占卜之类的事。

所以,周文有一定的军事经验,也熟知兵法,绕过荥阳攻函谷关的策略,不排除是他提出的。

由于有着抗秦的经历,所以,当陈胜军攻克陈县后,他就以地方豪杰的身份加入了张楚政权。

周文率领一支义军绕过荥阳,直奔函谷关,在吴广的支援下,他一路突破洛阳、新安、渑池一线的秦军防线,以突袭的方式,真的一举攻破了函谷关。

函谷关对于秦国的战略意义重大,是关中的东大门,战国以来,秦与关中六国相争,有胜败,有进退,但不论胜败进退,秦军的底线就是函谷关,他们总能将诸侯国阻止在函谷关下,以保证关中根据地。

可以说,秦能够战胜六国,守住函谷关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当周文攻破函谷关时,关中震惊,八百里平川,无险可守。

入关后的周文一路开挂,沿渭水南岸大道急速西进,过宁秦、郑县,一直打到了咸阳东郊骊山脚下的秦始皇帝陵帝。

周文一路收编义军,兵力达到十万余人,兵车上千乘,西望秦都咸阳,大有一举灭秦之势。

就在周文率军抵达骊山东面的戏水时,他生命中的克星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本文的另一位主人公--章邯。

章邯,字少荣,在攻灭六国之战中,他参与了对韩国与赵国的战争,并立有军功。

秦统一后,章邯被任命为少府,与丞相李斯一起负责皇陵工程。函谷关攻破后,章邯接守关中防务,他向秦二世提出,将骊山服役人员武装起来,开放武库并迅速动员京师的秦军,同时抽调北部边军南下。

上述部署完毕后,秦军很快集结起了一支五万精锐之师,而这支精锐极有可能就是京师中尉军。

对于戏水之战,史料记载很少。但后世学者通过察看秦始皇兵马俑的排列布阵,认为兵马俑是按实战布阵的。

所以,这支兵马俑所组成的军团就是保卫秦始皇的秦军精锐部队。他的原型就是秦国的京师卫戍部队,也就是所谓的京师军之一。

秦帝国的京师军有三支部队,分别是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

郎中令军是皇帝的侍从武官团,相当于皇帝身边的警卫军,由郎中令总管,人数不定,多时可达一千余人,负责帝王的内廷安全。

卫尉军是皇宫宿卫军,由九卿大臣之一的卫尉统领,除了负责宫城市内外保安工作,分别屯守在各个宫城要所,分散驻守。皇帝出行时还要承担安全警卫工作,数量约在两万人左右。

中尉军由中尉统领,主要掌管首都内史地区的军事和治安。中尉作为内史地区的军事长官,兼有中央官和地方官两种性质,也是九卿之一。

中尉的职务有两部分:一是负责内史地区的安保、地方军的管理;二是统领京城卫戍部队,负责咸阳的守备、各官署的安保、武库的管理,以及在皇帝出行时的先锋军。

根据中尉的职能,中尉军的分布也有两部分:其一为分散首都内史各县的地方军;其二为集中屯驻在咸阳宫城外的京城卫戍军,人数约有有五万余人,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

总的来说,郎中令军、卫尉军和中尉军,三者均以皇帝为中心,在关中地区形成一个严密的多层防卫系统。

当周文破函谷关后,关中形势危急,章邯能迅速调集的部队唯有中尉军。

周文所率起义军,尽管人数多,但却是一支未经训练的杂牌军,与章邯所率的正规军京师中尉军相比,不用想肯定不是对手。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据《史记》记载,周文与章邯在戏水大战,首战在二世元年九月,战败后退出函谷关;十一月,双方又在曹阳大战,周文再败,退至渑池;相隔十余天,双方又战,周文兵败自杀。

短短三个月间,秦楚大军三次大战,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周文戏水之败,从之后起义军的走向来看,成为秦楚之间军事形势的重大转折。

张楚政权想一举攻入咸阳的策略,经戏水之战后,眼见着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之后便是章邯一人的独角戏了。

章邯军乘胜东进,经新安、河南抵达洛阳,之后过巩县、成皋,直奔荥阳而来。

此时,吴广统领的张楚军主力,围困荥阳已有四个月之久,李由也坚守了四个月,孤军奋战,形势岌岌可危。

章邯深知荥阳的战略意义,战争态势要想由防守转为进攻,彻底实现逆转,首要就是解除荥阳的包围。

章邯用兵极为重视后勤供应,伤其一指不如断其一指,直接进攻荥阳不如断其粮道。

于是,章邯决定对起义军的后勤重地敖仓下手,因为此前起义军已经占领了秦国最大的粮食基地--敖仓,断其粮道,必然会引发内乱。

章邯拿下敖仓,吴广很快被麾下部将田臧、李归等人所杀,陈胜只好接受既成事实,起用田臧全权统领军队。

吴广没什么军事才能,田臧、李归等人则更差,章邯不费吹灰之力就破了起义军,李归战死,荥阳解围。

章邯与李由会合,一扫三川境内的张楚军残留,重建荥阳-敖仓防线,将大秦帝国的东方防线安定了下来。

之后,章邯指挥秦军,全面转入战略进攻,兵分两路,偏军南下颍川郡,攻击张楚军的邓悦部;主力军则在章邯的率领下,从东南方向进击许县的张楚军伍馀部。

再路大军进展顺利,起义军纷纷向陈县溃退。之后章邯再集结部队,再度兵分两路,一路南下继续攻击南阳郡的宋留部;另一路则由章邯率主力军直逼陈县。

章邯兵临城下,陈胜亲自出城督战,起义军哪里是章邯的对手,张楚军战败,陈胜逃亡,最后被车夫杀死。

宋留部走投无路,最后向章邯投降,送到咸阳,被车裂处死。

章邯出马,短短两个月就消灭了张楚政权,秦王朝此时似乎看到了中兴的希望,但陈胜吴广点燃的星火早已燎原,六国势力死灰复燃。

在帝国的东南方向,一支强悍的军队正在北上,它将再次让关中震惊,“楚有三户,亡秦必楚”,一支真正有实力的楚军正在崛起,他就是项氏集团项梁、项羽叔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