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从原始部落到清末>群雄篇——卢植

卢植(?-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末年名臣、经学家。

卢植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成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郡、庐江郡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同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卢植被授为北中郎将,率北军五校将士与张角交战,将其围困在广宗。后被宦官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推功于卢植,使其复任为尚书。权臣董卓企图废黜汉少帝时,百官无人敢有异议,唯有卢植挺身抗辩,险遭董卓杀害。因蔡邕等人相救,仅被免官,隐居上谷军都山。后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去世。临终时仅着一件单衣。唐代时配享孔庙,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卢植为人刚直,文武兼备,曹操称赞他“名着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27]。元人亦认为他“挟幽朔之气,高壮质烈力与寇角,以卫君存国为己任”,勇气堪比古时的“贲育荆诸”。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卢植身后,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魏晋隋唐的大族。着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佚失。

卢植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有高尚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不喜欢做辞赋,能饮酒一石。他年少时,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卢植博古通今,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马融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歌女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

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公孙瓒及高诱等。

建宁元年(168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刘宏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当时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卢植以布衣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后来窦武在当年九月辛亥发生的政变时,因走漏消息政变失败被杀。

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

熹平四年(175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后,很快便平定叛乱。之后,卢植因身体健康原因而辞职。

同年,由蔡邕、张驯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并将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在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卢植上书自荐,参与编修。

后来,庐江郡发生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于是拜其为庐江郡太守。卢植深知为政之道,在庐江为政清简,只是按照大原则办事而已。

一年多后,卢植又被召回朝廷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的工作。但灵帝认为写书不是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尚书。

光和元年(178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食。卢植就此上书,陈说政要,提出八策:

用良:让州郡核举贤良,随才任用。

原禁:对党锢之人多加赦宥。

御疠:安葬无罪被害的宋皇后的亲属。

备寇:优待侯王之家,以防变乱。

修体:征召如郑玄之类的有才德之人。

尊尧:按时对郡守刺史进行考绩。

御下:杜绝设宴请托之类的恶习,责成有关部门办好荐贤之事。

散利:建议刘宏不再蓄积私财。

但灵帝并未采纳卢植的建议。

光和七年(184年)二月,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起义,史称“黄巾之乱”,天下有八州响应,朝野震动。经四府(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灵帝便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卢植连战连胜,迫使张角率军退守广宗县,据城死守。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而这时,刘宏派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检查工作,有人劝卢植向左丰行贿,卢植拒绝。左丰没讨到半点好处,于是怀恨在心,六月,左丰返回雒阳后,向灵帝进谗言说:“臣看广宗县城很容易攻破,卢植却按兵不动,难道他是想等老天来诛杀张角吗?”灵帝大怒,下诏免除卢植的职务,并用囚车押送回雒阳,判处无期徒刑(减死罪一等)。朝廷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在冀州平定黄巾军,但董卓战败获罪。

同年八月,由左中郎将皇甫嵩统率的另一支政府军已平定兖州东郡黄巾军,朝廷则改派皇甫嵩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皇甫嵩不负众望,最终凯旋而归。皇甫嵩返回雒阳后,上书给灵帝,将平定冀州黄巾军的功劳推给卢植,于是卢植官复原职,仍任尚书。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即位,大将军何进掌控朝政,何进听信袁绍等人的建议,意图铲除宦官,甚至征召并州牧董卓进京,卢植知道董卓必为后患,竭力劝阻,而何进不听。

同年八月,发生政变,何进被杀,袁术等人攻烧宫门,张让、段珪等人对何太后声称何进部下谋反,于是带着太后、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出逃,又劫持省内宫属,走到北宫。卢植持着戈站在阁道窗下,抬起头指责段珪。段珪等人感到害怕,放开了何太后。不久后,袁绍进兵攻杀宦官,张让、段珪等人带着刘辩、刘协等几十人步行出谷门,奔往小平津。当时公卿一同从平乐观出来,没有人跟随刘辩,只有卢植连夜骑马追到河上,王允又派河南中部掾闵贡跟在卢植后面。卢植、闵贡追上后,责备张让等人,并斩杀其中几人,张让等人都哭泣谢罪,随即投河而死。

董卓进京后,掌控朝政。董卓意欲废黜刘辩,拥立刘协为帝,便召文武百官大会商讨,自称效仿伊尹、霍光之事。当时无人敢言,只有卢植独自一人站出来辩驳:“案《尚书》,太甲昏庸,伊尹才把他放到桐宫。昌邑王即位过了二十七日,就犯下一千多条罪状,霍光才把他废黜。如今圣上富于春秋,做事从没有过失,并不能把这两件事拿来对比。”董卓气的取消大会,打算将卢植处死,与董卓关系较近的蔡邕为其求情,而议郎彭伯也赶紧出来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震惊失望。”董卓这才作罢,仅将卢植免职而已。

不久,卢植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回家乡涿县。等董卓批准后,卢植便走小路离开雒阳,董卓果然派人追杀而不及。卢植便隐居在幽州上谷郡,不问世事。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取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

初平三年(192年),卢植逝世。临终前,他让儿子挖土穴薄葬,不用棺木,仅留贴身单衣而已。

建安十二年(207年),丞相曹操率军北伐乌桓,途径涿县,下通告称赞卢植的生平,并派人为其扫墓。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庙,其中就包括卢植。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追封卢植为良乡伯,仍从祀孔庙。

卢植在九江、庐江太守任内,曾两次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同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

黄巾起义爆发,他率北军五校将士与张角交战,将其围困在广宗。虽被宦官诬陷下狱,导致未能功成名就,但仍被时人广泛认为是打败张角的重要功臣。

历史评价:

彭伯:“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

曹操:“故北中郎将卢植,名着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华歆:“时人说皇甫嵩之不伐,汝豫之战,归功朱儁,张角之捷,本之于卢植,收名敛策,而己不有焉。盖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也。诚能不争天下之所甚重,则怨祸不深矣。”

主要作品

卢植着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礼记解诂》)二十卷,还有文集二卷,今已佚失。

《全后汉文》收录有《始立太学石经上书》《日食上封事》《奏事》《献书规窦武》《郦文胜诔》等言论。

卢植死后,葬在故乡涿郡。历代多有名人前来凭吊。金人王寂诗有云:“南台故址今颓然,汉卢植墓疑相传。”2000年河北省涿州市文物部门在卢家场村北高地发现东汉遗址,经文物勘探发现同时期墓葬,定为卢植墓,建卢氏宗祠。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卢植的形象与正史大体相同。他为汉末大儒,名望远闻于时。刘备曾经从师于他。黄巾起义,卢植奉命镇压,以三万精锐,包围了广宗城张角的十五万人马,未见胜负。因拒绝黄门左丰索要贿赂,他被诬陷罢职问罪。何进招董卓进京诛宦臣。卢植力谏,何进不听。于是辞官而去。董卓得政后,卢植又复职,谏阻董卓立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