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从原始部落到清末>汉末追加篇——汉灵帝

刘宏(公元157年—189年5月13日),世称汉灵帝。汉章帝刘炟之玄孙,中国东汉第12位皇帝(公元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64]在位)。

刘宏早年世袭解渎亭侯。168年汉桓帝驾崩,太后窦妙临朝摄政,策立刘宏为帝。后来窦太后之父窦武因谋杀宦官被诛,窦太后被迁往南宫,刘宏亲政。

刘宏亲政后,诛杀权宦侯览、王甫,刻印“熹平石经”,为儒经提供定型文本,推动印刷术的雏形“拓印”问世;又创办世界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推动文学艺术发展,开辟了世界教育史的新纪元。科技上,引进“胡床”(凳子),改变了汉人跪坐习惯;又任用毕岚发明引水洒路装置“渴乌”,降低了道路扬尘率。但另一方面,刘宏公开标价卖官,大修宫室,信用宦官十常侍,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终激发黄巾起义。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刘宏病逝,终年34岁。

刘宏喜好辞赋,作品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

刘宏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因父亲、解渎亭侯刘苌早逝,故刘宏世袭解渎亭侯的爵位,母亲为董氏(董太后)。

永康元年(167年)冬,汉桓帝刘志驾崩,皇后窦妙临朝听政。桓帝无嗣而崩,窦妙之父窦武召见出身河间国宗室的侍御史刘鯈,问河间国宗室中的谁比较贤明,刘鯈推荐了解渎亭侯刘宏。窦武遂入宫禀告窦妙,窦妙派侍御史、守光禄大夫刘儵、奉车都尉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登基。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由窦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胡广三人共参录尚书事。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

大将军窦武因定策刘宏继位有功,被封为闻喜侯,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之祸时受处罚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达成一致意见,密谋铲除宦官。

八月,窦武指使尚书令尹勋等弹劾并逮捕黄门令魏彪,为进一步弹劾宦官罗列罪名。九月七日,窦武返回家中休息,而尹勋秘密写给窦武的奏章被长乐五官史朱瑀获得,事情泄露。朱瑀将此事通知宦官王甫、曹节等,众宦官歃血为盟,当晚发动政变。史称“九月辛亥政变”。至次日清晨,宦官取得政变全面胜利,窦武、陈蕃等人均被灭族,未被处死的族人则流放到交州。窦太后则被迁徙到南宫云台居住。

建宁二年(169年)三月,尊慎园贵人董氏为孝仁皇后。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大破先零羌于射虎塞外谷,东羌全部被平定。

建宁四年(171年)正月初三,刘宏行元服,大赦天下。[9]七月,立宋氏为皇后。

熹平元年(172年),有司检举宦官侯览专权骄奢,汉灵帝便下诏收回他的印绶,逼迫侯览自杀,罢免所有阿附他的人的官职。同年太傅胡广逝世,朝议以杨赐、刘宽、张济三人教授刘宏。同年,勃海王刘悝被中常侍王甫指使他人诬陷谋反,下狱自杀。

熹平六年(177年),王甫联合太中大夫程阿构陷宋皇后以巫蛊诅咒刘宏,随即宋皇后被废,死于暴室。

刘宏执政期间,多有蛮族、妖道在偏远地区叛乱,被卢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刘宏认为天下稳如泰山,便安心享乐,鲜问政事。

光和二年(179年)四月,汉灵帝诛杀中常侍王甫及其子王萌、酷吏王吉、王甫党羽太尉段颎,皆死于狱中。宦官王甫父子被杀,路人士女无不称善,若除父母之仇。十月,司徒刘合、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密谋诛杀宦官,事情泄露,都被下狱处死。

光和三年(180年)十二月,因生育皇子刘辩,刘宏立出身南阳屠户的贵人何氏为皇后。何皇后父亲何真被追封为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母亲被接入宫中居住,封为舞阳君;她的大哥何进和二哥何苗也被招入朝廷担任要职,何氏家门荣极一时。

光和七年(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动。刘宏在北地郡太守皇甫嵩及中常侍吕强的建议下,宣布解除党锢,组织官军平定叛乱。

至年底,由皇甫嵩、朱儁等人率领的政府军剿灭各地黄巾军,刘宏为表天下安宁,于是改元中平。但同时,凉州的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又起兵叛乱。

中平二年(185年),刘宏先后派皇甫嵩、张温前往凉州平定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让凉州叛军越发壮大。

中平四年(187年),凉州沦陷,凉州刺史耿鄙、汉阳太守傅燮先后战死。同年,渔阳郡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在幽州发动叛乱,斩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

除了四方多难,统治集团内部也是暗潮涌动,如王芬试图拥立合肥侯、阎忠说服皇甫嵩自立等事件,但都无果而终。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乱,让刘宏逐渐从西园享乐中走出来。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刘宏在雒阳平乐观举行阅兵仪式,自称“无上将军”,骑马持剑检阅军队。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在陈仓大败凉州叛军王国等人。三月,幽州牧刘虞平定张纯叛乱。四月丙辰日(5月13日),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年仅三十三岁(按刘宏继位时年十二,则驾崩时应为三十三岁,《后汉书》误作三十四岁),谥号孝灵皇帝。其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六月辛酉日(7月17日),葬于文陵。

为政举措

第一次党锢之祸于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年)结束。

建宁二年(169年),山阳郡督邮张俭弹劾中常侍侯览回乡为母亲扫墓时铺张扰民,并拆毁了侯览的房屋甚至祖坟。因而惹怒侯览,指使同乡人朱并上书弹劾张俭等二十四位山阳名士结党,图谋不轨。刘宏见到奏章后,问计于宦官曹节,曹节借题发挥,解释说党人危害社稷,要求扩大到全国范围清剿党人,刘宏准奏。最终这场政治灾难造成大量士人逃亡,被迫害致死的达六、七百人。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

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朝廷予以平反。刘宏大怒,将曹鸾在狱中拷打致死,并更大规模的禁锢党人及其亲友。

光和二年(179年),经上禄县长和海建议,刘宏下令,党人“从祖父”以后的亲属,都不受他们牵连。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中常侍吕强认为如果不解党锢,可能会逼迫党人与黄巾军勾结,刘宏这才宣布解除党锢。

宦官政治

刘宏执政期间,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它们在刘宏在位时更是有增无已,刘宏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

建宁二年(169年),在宦官曹节病重时,刘宏以其为车骑将军,他死后又追赠为车骑将军;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负责对讨伐黄巾的将领论功行赏。

刘宏执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节深受他信任,后来王甫被司隶校尉阳球害死,曹节逝世,张让与赵忠便成了刘宏宠信的宦官,刘宏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见对宦官的依赖。

官制改革

熹平六年(177年),刘宏将少府寺中下属机构“侍中曹”升级为“侍中寺”,定员八人,同时“省尚书事”,即审议尚书台所处理的政事,以避免或减少诏令出错,后来发展为隋唐三省中的门下省。

中平五年(188年),刘宏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史称“废史立牧”。以刘焉为益州牧、黄琬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其结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刘宏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统率,以此制约大将军何进的军权。

卖官鬻爵

光和元年(178年),刘宏在其母亲董太后和及常侍们的教唆下,又尝试卖官。朝廷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

段颎、张温等人虽然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却也都是先交足了钱,才登上公位的。及至后来更变本加厉,以后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吓得弃官而走。

刘宏成年后,设置西园供自己享乐,灵帝将卖官所得收入用于西园的建设。中常侍吕强进谏:“天下财物都是陛下的,何必还分公和私?”刘宏不听。卖官的政策一直持续到刘宏逝世。

在位年号

建宁(168年-172年五月)、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光和(178年三月-184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平(18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9年四月十二日)。

经济

汉灵帝曾在宫内与嫔妃、宦官扮演商贾进行模拟交易的游戏,颇似今日商学院常见的商业实践课。

熹平石经

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个版本。太学对太学生的考核,以皇家所藏的“兰台漆书”为标准依据。但某些考生为了能在考试中占据优势,甚至行贿修改兰台漆书。故蔡邕等向汉灵帝建议,正式刊布儒家经典的标准文本,并将其镌刻于石。这些刻着儒家经典的石碑,就是着名的意平石经,成为东汉太学的教科书。

熹平四年(175年)三月,刘宏根据此前大臣杨赐、蔡邕、马日磾及宦官李巡等人的建议,下诏命儒学大师们校正《五经》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将其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太学门外,使后来的儒生晚辈,都以此作为标准。石碑刚竖立时,坐车前来观看以及临摹和抄写的,每天有一千余辆之多,填满大街小巷。

熹平石经的刻立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并开创了中国历代石经的先河。

熹平石经面世,使儒家经典有了定型文本。熹平石经首次将儒家经典刊刻于石头之上,开启了后世刊刻石经的传统。熹平石经的刊刻,对于印刷术的发明也起到了极大的启迪作用,由于大量传抄,出现了捶拓石经(拓印)之风。这种捶拓技术(拓印)亦是印刷术的雏形。

鸿都门学

光和元年(178年),刘宏设置鸿都门学,并将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悬挂其中。在这所学校里,并不是研究儒家经典,实际上是探讨辞赋、书法这类刘宏感兴趣的学科。刘宏重用出自鸿都门学的学生,他们出任刺史、尚书、侍中,甚至还有封侯。太学的儒生往往鄙视这些人,拒绝与其为伍。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一因士族猛烈的攻击,二因黄巾起义,随着汉王朝的衰亡而结束。

鸿都门学主要教授辞赋创作与文字书写等,通过提拔下层文人学士,以文学艺术与儒家腐朽经学相对抗。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平定西南

熹平五年(176年),西南夷反叛,活捉益州郡太守雍陟,刘宏派御史中丞朱龟讨伐,不能平息。朝议打算放弃西南,太尉掾李颙建议讨伐,刘宏任命他为益州太守,与刺史庞芝借助板楯蛮来击溃,救出雍陟。李颙死后,西南夷再次叛乱,刘宏任命景毅为太守,平息叛乱,西南局势重获稳定。

光和二年(179年),巴郡板楯蛮叛乱,刘宏接受汉中上计程苞的建议,采取安抚手段平息。

中平五年(188年),黄巾起义蔓延到巴郡,板楯蛮趁机又反,刘宏派西园上军别部司马赵瑾将其讨平。

出击鲜卑

桓、灵时期,檀石槐所领导的鲜卑强盛,连年侵犯幽、并二州。

熹平六年(177年),护乌桓校尉夏育上疏请求讨伐鲜卑,而犯罪被处罚的护羌校尉田晏则通过中常侍王甫请求命自己为将讨伐鲜卑来赎罪,王甫也同意讨伐。同年八月,刘宏派夏育率军出高柳郡,田晏率军出云中郡,臧旻率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出雁门郡,各率一万多骑兵出击塞外两千多里。檀石槐命下属三部大人各自率众迎击,夏育等人大败,丢弃自己的符节印信及辎重,各率数十人逃回,被囚车征还下狱,经赎免被废为庶人。檀石槐死后,其子和连仍在中平年间侵扰汉朝边境,终于被北地郡百姓射死,此后鲜卑内乱衰落。

对付羌乱

中平元年(184年)冬,凉州的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的先零羌、湟中义从胡、金城义从羌起兵反汉,一度声势浩大,三辅受到威胁。刘宏派皇甫嵩前去镇压,但被击败。

中平二年(185年)八月,刘宏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领兵十余万平乱,除了董卓部以外都被击溃。其后刘宏派耿鄙、皇甫嵩等讨伐,均无功,到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击败王国,才使凉州局势有所缓解。

经略西域

建宁元年(168年),西域长史府管辖下的疏勒国发生内乱,和弑杀其王汉大都尉而自立为王。

建宁三年(170年),凉州刺史孟佗遣从事任涉率敦煌兵五百人,与戊司马曹宽、西域长史张晏所率的焉耆、龟兹、车师前后部合三万余人讨伐疏勒,攻打桢中城,四十余日不能攻下,不得已撤军(参见汉伐疏勒之役)。其后疏勒接连内乱,东汉朝廷也无法干预。

熹平四年(175年),于阗国王安国攻破拘弥,杀死其王。汉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各发兵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

科技

引进椅子

汉灵帝引入了“胡床”(折叠凳),对于汉代人跪坐习惯的取代,显然能够大大提高人体腿部血液循环的效率,由此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科技发明

汉灵帝时代的宦官毕岚发明了利用虹吸原理引水洒路的装置“渴乌”,是降低土质路上车马扬尘率的奇思之器。比起经常被风沙所苦的明朝首都而言,东汉的洛京可谓真正的生态天堂。

当时,汉灵帝命毕岚铸“天禄虾蟆”,在平昌门外桥东吐水,继而转水入宫;又在桥西制作翻车渴乌,喷洒南北郊的道路,从而节省百姓清扫道路的费用。

外交

熹平二年(173年),日南郡边的外国辗转通过翻译进贡。

熹平三年(174年),夫余国遣使进贡。

光和六年(183年),日南郡边的外国再次通过翻译进贡。

历史评价

董卓: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

盖勋: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

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薛莹:汉氏中兴,至于延平而世业损矣。冲质短祚,孝桓无嗣,母后称制,奸臣执政。孝灵以支庶而登至尊,由蕃侯而绍皇统,不恤宗绪,不祗天命;上亏三光之明,下伤亿兆之望。于时爵服横流,官以贿成。自公侯卿士降于皂隶,迁官袭级无不以货,刑戮无辜,摧扑忠良;佞谀在侧,直言不闻。是以贤智退而穷处,忠良摈于下位;遂至奸雄蜂起,当防隳坏,夷狄并侵,盗贼糜沸。小者带城邑,大者连州郡。编户骚动,人人思乱。当此之时,已无天子矣。会灵帝即世,盗贼相寻,其后宫室焚灭,郊社无主,危自上起,覃及华夏。使京室为墟,海内萧条,岂不痛哉!

范晔:1《秦本纪》说赵高谲二世,指鹿为马,而赵忠、张让亦绐灵帝不得登高临观,故知亡敝者同其致矣。然则灵帝之为灵也优哉!2灵帝负乘,委体宦孽。征亡备兆,《小雅》尽缺。麋鹿霜露,遂栖宫卫。

轶事典故

铸中兴剑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建宁三年(170年),灵帝曾经铸造四把剑,名为中兴。其中一把剑无故和小篆书一同丢失。

内廷逗乐

刘宏自己则深居内宫,挖空心思尝试着玩乐的新花样。内宫无驴,一善于逢迎的小黄门从外地精心选了四驴进宫。刘宏见后,爱如至宝,每天驾一小车在宫内游玩。起初,还找一驭者驾车,几天后,索性亲自操持。皇帝驾驴车的消息传出内宫,京城许多官僚士大夫竞相摹仿,以为时尚,一时民间驴价陡涨。

正当京城弥漫着驴车扬起的烟尘时,刘宏又对驴车失去了兴趣。又有宦官别出心裁,将狗打扮一番,戴进贤冠、穿朝服、佩绶带,摇摇摆摆上了朝。待刘宏认出乃一狗时,不禁拍掌大笑,赞道:“好一个狗官。”满朝文武虽感奇耻大辱,却敢怒不敢言。

宫中市场

刘宏在后宫仿造街市、市场、各种商店、摊贩,让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另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还有的扮成卖唱的、耍猴的等。而他自己则穿上商人的衣服,装成是卖货物的商人,在这人造的集市上走来走去,或在酒店中饮酒作乐,或与店主、顾客相互吵嘴、打架、厮斗,好不热闹。刘宏混迹于此,玩得不亦乐乎。肆中的货物都是搜刮来的珍奇异宝,被贪心的宫女嫔妃们陆续偷窃而去,甚至为了你偷的多我偷的少而暗地里争斗不休,刘宏却一点也不知道。

裸游之馆

中平三年(186年),刘宏在西园修建了一千间房屋。让人采来绿色的苔藓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到处环流。渠水中种植着南方进献的荷花,花大如盖,高一丈有余,荷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丛生,名叫“夜舒荷”。又因为这种莲荷在月亮出来后叶子才舒展开,月神名望舒,就又叫它“望舒荷”。在这个恍如仙境的花园里,刘宏命令宫女们都脱光了衣服,赤身裸体地嬉戏追逐。有时他自己高兴起来,也脱了衣服和她们打成一片。所以,他就给这处花园赐名为“裸游馆”。

喜好胡物

刘宏喜欢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师的达官贵人纷纷效仿,被批评为“服妖”。后来董卓领胡兵进京,大肆破坏,正应此兆。

夜梦桓帝

刘宏曾梦见汉桓帝发怒说:“宋皇后有何罪过,你听从那些邪孽的坏话,使她死去?勃海王刘悝已经被贬,又受诛而死。现在宋氏和刘悝在天上投诉,上帝震怒,你的罪孽难于挽救。”这个梦的内容十分明白清楚。

刘宏在醒来后很是恐慌,就把这件事告诉羽林左监许永说:“这是什么不祥之兆?可以把它禳除吗?”

许永答说:“宋皇后与皇上一同继承皇位,以母仪亲临天下,历年已久,四海之内都蒙受她的教化,从来没有听说有什么过失和恶声。而皇上偏听谗毁嫉妒的言辞,使她蒙受无辜之罪,身遭诛戮,祸连家族,所有臣妾,都为抱怨痛惜。勃海王刘悝是桓帝同母的弟弟,处理封国之事和作为藩属事奉朝廷,不曾有过错误,陛下没有经过验证审察,就加罪诛杀。从前晋侯梦见大厉鬼,披长发达到地面,是因晋侯杀了厉鬼的祖先。天地之间的道义是明白清楚的,鬼神是难于欺骗得了的。应当一并改葬,以使冤魂得到安息。让宋皇后流放了的亲族返回原籍,恢复勃海王的封爵,以期消去因此而遭致的咎衍。”刘宏没有听用许永的意见,没有多久就去世了。

强项子孙

刘宏曾经从容地问侍中杨琦:“朕和桓帝比怎么样?”

杨琦说:“陛下要和桓帝比,就像虞舜和唐尧比德一样。”刘宏不高兴的说:“你真是硬脖子(强项),真不愧是杨震的子孙,死后一定也会招来大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