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重生陈玉成之再塑中华>第47章 紫禁城上愁云浓(上)

八月金秋,秋意日浓,虽然秋老虎还在不时地肆虐,可是北京城内的凉意已经越来越浓。几场秋雨下来,人们已经换上了厚实的长袍。初二这日,紫禁城养心殿内,慈禧正在听取恭亲王奕欣、文祥、宝鋆等一帮军机大臣的禀报。

“七月,江苏布政使曾国荃攻克雨花台,并多次大破洪匪援军,今已与水师彭玉麟部将江宁全部围困。七月楚军在宁国、广德大破洪匪洪仁轩、杨辅清部,逼敌退往江宁一带,皖南已经全部光复。七月,浙江巡抚左中棠攻克宁波、金华,逼近杭州……”军机大臣文祥将各地送来的战报逐份回奏。

“好了,这些哀家已经知道了。捡些新的回奏。”圣母皇太后慈禧说道。

“喳!河南塘报:七月初,叛军苗沛霖部从亳州、宿州两地发兵五十万,分别围攻河南归德、江苏徐州,目前归德府已被苗贼攻取,徐州已经被围月余。”

“归德那么高的城墙,怎么会被苗贼攻取,桂明呢,他在归德十多年了,练的兵都到哪儿去了?还有,不是已经派遣僧格林沁前往支援了吗?僧格林沁现在到了何处?”

“博多勒噶台亲王目前还在山东东昌府,正在征剿那里的捻匪。目前已将那里的数万捻匪围困在高唐一带,正是用兵最紧之时,分不开兵。”文祥兼任兵部满尚书,对僧格林沁的动向自然最为熟稔。

至于桂明一部,文祥没敢接嘴。苗沛霖还没到归德,桂明见苗沛霖势大,一枪未发,便以救援开封为名,便向省府开封一带撤去,让苗沛霖兵不血刃夺下了商丘城。

“立即下诏,削去桂明河南提督一职,捉拿回京问罪。”慈禧自然知道桂明弃城逃跑的事,当即传诏道。

“同时让僧格林沁尽快结束山东之事,抓紧时间救援徐州,绝对不能让徐州再失。还有让僧格林沁不得接受苗沛霖投诚,活捉后凌迟处死。”慈禧恨恨地说道。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南北咽喉之地,又紧临运河,是南方粮赋运往京城的必经之地。

“喳。”一旁的议政王奕欣答应道。

“河南塘报:粤匪陈玉成亲率主力二十万,于七月初从汝宁和苗沛霖同时发兵,目前已经攻陷陈州、许州等地,主力已经逼近朱仙镇。正在陈州府养病的原漕运总督袁甲三和其子翰林侍讲袁保恒被俘,其在项城的家眷也被席卷。此外河南还报,七月中,陕西粤匪陈德才出兵函谷关,兵围洛阳。”文祥继续奏道。袁甲三五月请奏回籍养病,却因苗沛霖一事被革职,儿子袁保恒因父病去职,随同父亲回淮阳养病。

“李续宜呢?夺情这么长时间了,也该出来履职了吧?”慈禧问道。

“禀圣母皇太后,安徽巡抚李续宜丁忧回家以后,旧伤复发,咯血多日,身体虚弱,不能奉旨。”军机大臣上行走、户部满尚书宝鋆代为答道。

“立即让曾国藩增派援兵,唐训方连个庐州都攻不下来,要他何用?”

七月初,北路太平军发动北伐,清廷令署理安徽巡抚唐训方率领安徽的绿营、湘勇攻打庐州、寿州,逼迫太平军回救。可是唐训方实在不是带兵的料,不仅没有攻下庐州和寿州,反而被张洛行、李远继等部乘虚夺了霍邱和凤阳,使庐州、寿州与商城、固始以及颍州连成一片。是以慈禧对唐训方极为愤怒。

“禀太后,恐怕曾国藩不能支援皖北了。”议政王奕欣代为回答道。

“六月中,四眼逆陈玉成占领南阳以后。分兵四出,除了豫皖两省以外,他还派出陈仕荣、唐正才、向仕才分别从襄阳、光州攻略江汉,据收到湖广总督官文告救奏折为止,向仕才所部已经攻取德安、麻城、黄安、孝感、黄陂,逼近黄州和汉阳。楚军救援孝感时,遭向仕才部伏击,主将舒保中伏身亡,余军大溃,逃回武昌者不过五千余人。陈仕荣所部也已经攻取了江陵,署理荆州将军、副都统富明阿中炮身亡,荆州被太平军攻克,阖城旗人被虏至襄阳。而且陈仕荣攻占荆州以后,顺江而下,留下一部攻打岳州,大部已经南下攻打长沙。湖南乃是湘勇之根本,曾国藩必会倾力相救,所以臣弟以为曾国藩无力支援皖北。”

“不行,此事万万不可。若是如此,那我们十数年的工夫不就白费了,粤匪岂不是又要猖狂起来。”一直没有说话的慈安惊叫道。

“是啊!不仅如此,陈玉成的目的就是逼迫湘勇从江宁撤军。湘勇若是撤军回救,正中陈玉成的诡计。哀家算计着曾国藩也不会就此甘心吧!对于此事,曾国藩如何请奏的?你们军机处又是如何商议的?”慈禧愁眉紧锁地问道。

“太后圣明,曾国藩很是矛盾,也确实舍不下攻取江宁的大功。但是若是不回救湖南,恐怕湘勇上下都会军心不稳。不过其弟国荃已经明确表示,攻取江宁乃是他毕生所望,他绝不会舍弃江陵回救湖南。而且湘勇其他将领也都有此意。所以曾国藩上奏请调浙江巡抚左宗棠以及回鄂救援。同时增拨人员、军械,加强皖北的湘勇各部实力,欲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逼迫陈玉成回救皖北。”

“六爷,左宗棠和彭玉麟会同意吗?再说,浙江的局势刚刚转好,左宗棠若是去了,浙江岂不是又丢给了粤匪了吗?”慈禧在辛酉政变中仰仗奕欣出力甚多,垂帘听政以后,奕欣更是朝中第一权臣,势力极大。

如今慈禧垂帘听政不过大半年,羽翼未满,事事还需奕欣支持,是以慈禧对奕欣很是看重,即使听政以后,仍然按照当初作贵妃时的称呼,呼奕欣为“六爷”。

“左宗棠未必同意。彭玉麟此人刚正不阿,淡泊名利,而且因为曾国荃安庆屠城一事,与曾国荃很是不合,抽调估计应该不是问题。只是臣弟等人商议后认为,现下曾国藩拥众二十万余,且湘勇只知曾国藩,而不知朝廷,已经成为曾国藩一人之私军。若是任由湘勇一家攻克江陵,势必更加尾大不掉。所以臣弟等商议,仍令曾国藩援兵皖北,左宗棠督师浙江,回援鄂省之事交由曾国藩自行处置。”议政王奕欣回答道。

“议政王,曾国藩会不会撤了江宁之兵回援鄂省呢?”慈安在一旁问道。

“启禀母后皇太后,以微臣推测,曾国藩与粤匪交战多年,至今能击败粤匪,围困江宁实属不易,断不会将湘勇全部全部撤回。我料其必于紧要处留下兵将继续戍守,而将不紧要处之兵增援皖北或回援鄂省。”

“此议甚好,就按此议进行。接着回奏吧!”慈禧沉着脸一锤定音道。

“山西塘报:七月上旬,粤匪陈得才部向东攻潼关。攻下潼关后,陈得才令蓝成春部两万人把守潼关,自己和赖文光、梁成富一起,兵分两路,分别进攻洛阳和山西。赖文光和梁成富分别从风陵渡和垣曲渡过黄河。击败山西巡抚英桂河防守军后,分别攻击山西蒲州和绛州。至七月二十五日,赖、梁匪部已经攻占晋南诸府和潞安、泽州。陈得才所部从函谷关古道出秦,先偕梁成富部先克陕州,后攻洛阳,已近半月。”

“粤匪不过二十日即攻占晋南七府,英桂实在窝囊透顶,下诏,撤销英桂巡抚一职,锁拿京师问罪。”慈禧一听大怒,拍案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