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重生陈玉成之再塑中华>第130章 花马池之战(一)

六月十五日,额尔齐木毕力克到达依克巴沙尔。依克巴沙尔蒙语的意思是大榛子林,同时也是白玉山北部的一座小山包。只是令额尔齐木毕里克惊讶的是。依克巴沙尔附近并没有叛军马队。

沙依巴克儿就隶属于郡王旗,这里的部落头领额尔齐木毕力克自然认识,从他的口中额尔齐木毕力克并未得到叛军的消息。额尔齐木毕力克当下在沙依巴克儿做好警戒,令各部派出侦骑沿无定河向北打探。

同日,花马池城,小雨。马成龙大军全部越过麦垛山,来到花马池城下。马成龙此次进军十分小心,或许回去报信的溃兵已经给他讲述了官军马队的厉害,马成龙大军前中后三部连接很是紧凑,根本就不给官军马队任何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且每到一地,都是三部大军到齐以后,以随行的驼马和车辆环列为营,做好防范,次日才依次进发。虽然行如龟爬,不过却是甚为安全。

到了花马池城,马成龙这才发现花马池城的城周东南西三个方向,沟壑纵横,一直连接到长城边上。而且壕沟的外侧,每十步一个木桩,上面挂满了铁条,铁条交叉密布,形成网状。

若是进攻,自己将面临着两条道路,一是不计牺牲,用万千会众的血肉来铺平这条道路;二是拼着消耗,不计血本的用炮弹来膛开对面的铁网。

只是这样一来,自己本就因为雨季没带多少的炮弹就有告罄的危险,到了攻城之际就要面临着无弹可用的局面,攻入花马池城,全歼这几万官军也就成镜花水月的事了。

“来人,把叫马千树、纳澄智两位大帅叫来。”扎下营寨以后,马成龙拿着千里镜对着官军的防御看了半晌,这才下定决心,向亲卫吩咐道。

马千树、纳澄智很快就过来了。马成龙指着对面的铁网对二人问道:“杨卿、海卿,对面的铁网你们也看到了,若是我军进攻,必受这铁网的阻拦。你们可有对付铁网的妙策?”

二人对着铁网看了半晌,均是摇摇头,马千树说道:“汗王,看来也只有派出死士营,才能将这些铁网摧毁了,其他别无办法。”

马成龙手下众多的死士营多是由入会的汉人充任,也是马成龙的炮灰部队。和巨匪李自成手下的众多外围辅兵一样,这些入会的汉人只有立下大功,才能成为马成龙手下真正的会兵。

“那就开始吧!我要在半日之内看到这些铁网全部摧毁。而后就可全军压上,杀光这股清军,为赫卿和马卿以及死去的数万兄弟报仇雪恨。”

“是,汗王。”二人心中一凛,当下应道。

在出征之前,根据前方传回的消息,说是清军火器非常厉害,极难对付,要后方做好应对准备。马成龙和他们商量了多时,这才决定在雨季出兵,打算趁着清军火器受潮,无法发射的时机,一举打垮陕北的清军。

很快,叛军西、南两个方向号角呜呜,鼓声阵阵。西、南两个方向分别出现五千叛军。在进军鼓的咚咚声中,一群群向官军阵前冲来。

是的,的确是一群群,他们服色各异,不过唯一相同的是,他们的头上都戴着一顶小圆帽。

队形杂乱无章,手上兵器也不相同,有的手持刀枪,有的扛着木盾(假如木板也算着木盾的话),有的手拿刀叉,更多的是挺着木枪。

在带队军官的踢打下,乱哄哄地走来。他们的动作呆滞,眼神无光,根本就不像是冲锋的战士,更像是一群行尸走肉。

“这些人是兵吗?他们根本就不像士卒,就是一群百姓啊!”花马池城门楼上,一个参谋手持着千里镜,看着蜂拥而来的叛军,朝着身边的作战参谋惊讶说道。

本正在打迷糊的陈玉成一听,当下就坐了起来。这一战陈玉成并不打算亲自指挥,指挥权他已经交给了秦家兴和王致祥。他之所以坐在这里,就是为了评判一下二人的指挥能力。

陈玉成举起千里镜,凑着一个观察口看了起来,看着看着,脸色很快就凝固起来。当陈玉成合上千里镜,扭过身来时,众人才发现陈玉成脸色阴沉的可怕。

过了一会儿,才听陈玉成说道:“来人,马上派人传话给秦家兴,让他派人告诉马成龙,马上撤回无辜的百姓,否则此战绝不收留一个俘虏。”

看着通讯参谋就要出去,陈玉成又补充说道:“再告诉秦家兴,若是马成龙一意孤行,令他开枪驱散百姓即可,不可妄加屠戮,这些都是被迫入会的汉人。”

说罢,陈玉成又举起千里镜看了起来。细雨漫天,如烟如雾,透过千里镜,他看到这些人踏着泥泞,一呲一滑,走的甚是艰难。身上破烂的衣服已经完全被雨水打湿,风雨中,这些人在带队叛军的皮鞭下,缩着身子一步一步前行。看到这里,陈玉成不禁暗叹一声,说实在话,他对他刚才的命令并无丝毫的信心。

多少年来,在外族无数次的屠杀下,有血性的汉人早已经被杀光。汉人身上的血性也已经随着无数次的下跪,被磨灭的干干净净。

每当乱世来临,有血性的汉人越来越少,汉人们的下跪屈从已经成了一种本能的习惯。即使他们的妻女被外族人奴役,即使他们被一次次充作炮灰,可是死道士不死贫道的心态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盲从。即使刀枪加身,他们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虽然是日本人对汉人的侮辱,可是也不无完全的道理。尤其是清初鞑子对汉人的疯狂屠杀后,汉人们已经彻底被鞑子的疯狂吓倒。

面对屠刀,汉人身上的奴性也愈来愈重,即使是受尽远胜于明末时期的压榨,他们也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比着本族人的统治要乖顺许多。

数百年来,当这些奴性一代代传下来以后,像曾国蕃、李鸿章这样的大汉奸成为英雄或偶像也就不足为奇了。

清代对汉人奴性化教育如此成功,汉人几乎成为顺民的代名词。从满清以后的历代统治者,无一不是继承清代这个夷族统治者创造的奴化教育。

于是汉人成为顺民者越来越多,随之而来仰慕外族文化的汉奸,也是如过江之鲫。于是,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之类对汉民族层出不穷的屠杀,这就成了民族奴性化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