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重生陈玉成之再塑中华>第143章 临汾民乱(四)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由于连年战争,国库不充,拟向全国22省摊派,户部尚书出奏,拟向山西摊派双份。

临汾亢家得知后,主动表示愿将全国摊派银两全部负担,为此还被清廷封为“护国员外”。

到了乾隆时期,亢家豪富之名甚至传入宫中,乾隆曾说:“朕向以为天下之富,无过鹾商;今闻亢氏,则犹小巫之见大巫也!”乾隆后期,亢家也进入鼎盛时期,“蓄资以七八千万计”,真正的富可敌国。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亢家虽然打破了这个怪圈,不过也没能坚持太久。

咸丰三年,太平军北伐军至平阳,城中清兵奋力反抗,攻城兵士死伤很多,太平军十分恼火。进入城中,放火烧了街市店铺,大火连续燃烧了十多天,亢家的豪宅和珍宝,也在熊熊大火中沦为废墟。

后来,亢家在济南和扬州的田宅和金银财宝,也先后被捻军和太平军搜刮一空或者焚毁,至此,亢氏开始走向了衰落。

亢家虽然富可敌国,但是自亢嗣鼎一代之始,便恃富骄横,悭吝贪婪,为富不仁,骄奢淫逸。话说有什么样的先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家风。有此先祖,其后代也可想而知。

虽然在大旱时偶尔也拿出些粮食赈灾,不过都是在充门面。由此可以想到,平阳亢家在民众之间的口风如何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亢氏虽然家道中落,家中金银财宝以及宅铺被烧或被抢十之七八,不过亢家还有巨量的田产和不少的店铺在手。

历史上,直到光绪末年,亢氏资财仍号称数千万,远在资产七八百万两的曹、乔、渠、常等诸姓晋商之上。

历史上陈得才所部并未攻占晋南,所以亢家在晋南的土地并未受到什么影响。而这个位面,陈得才却受陈玉成所命,攻占晋南长达半年之久。

晋南豪绅地主除了损失大笔家财以外,田地也全部被太平军分给无地的贫民百姓。

至于洪洞县李家,却非单纯是商业起家,而是该家族在康熙、乾隆时期,数代族人在朝为官,名声显赫。

话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数代人积累起的财富并不比那些商人差上太多。在老家中建起蔚为壮观的李家大院的同时,也兼并收购了大量的田地,成为平阳有名的地主。

而太平县师庄尉家、北柴王家、南赵杨家、南高刘家更不简单,萧志刚也曾听说过,这几家都是平阳商帮着名的商家,多以经营钱庄为主。

“襄汾的尉、王、刘、杨等家族资产也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尤其是尉家在鼎盛时期日进斗金”,和亢家并称晋商五大豪富。

封建商贾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有钱以后,除了保持继续经营、扩大生产外,还会拿出大笔钱财购置田宅。

尉、王、刘等家同样也是如此,在各地购置了不少田地。譬如南高刘家,仅在河南南阳和平阳府一带就有良田两万多亩。

所以太平军进入晋南,虽然璐泽商帮同样受到不小打击,不过璐泽商帮投资土地的并不多,资金主要聚集在各地分号,反而是拥有田地较多的平阳商帮受到打击最大。

就是因为如此,新军收复晋南以后,以亢家为首的平阳豪族,才会冒着和官府对立的风险,也要收回自家的田地。

当然,这些从明代就开始起家的晋南豪绅,他们并非盲目甘冒风险,而是有所依仗的。

因为有着丰富的财力和人脉资源,族中子弟在朝中为官的也是不少,而且历代以来,他们都和朝中的高官大员联系密切,在朝廷当中有相当的话语权。

实际上,自从陈玉成推出“分期赎买”的政策以后,就不断有朝中官员施压并诋毁该项政策,甚至还有朝中官员以弹劾威胁晋南官员,要求他们将田地归还田主。

只不过兀鲁斯不花这个“蒙古蛮子”软硬不吃,且有两宫太后默许此事。无奈之下,只得将矛头指向梅锦堂等一众晋南官僚,所以晋南官员的压力非常大。

加之晋南官僚大多是地主乡绅出身,立场上本就向着地主豪绅,所以有太平县知县被百姓扣押的事件发生,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

“萧将军,你怎么不发话呀!都火烧眉毛了,你还能沉住气?”见萧志刚如同弥勒佛一般坐在那里,却是一声不吭,梅锦堂顿时急了,站在萧志刚身前,急声催道。

看到梅锦堂一个劲儿的催促,萧志刚才慢慢抬起头,不紧不慢地问道:“梅大人,不知你打算让军队如何插手此事?”

“那当然是出动新军和义勇,将暴民镇压下去,并将为首的暴民绳之以法。否则其他府县还不是有样学样,整个晋南都会乱作一团,到时藩台大人还如何平叛?马成龙的叛军还不乘势攻入陕西?”见萧志刚那满不在乎的模样,梅锦堂更加急了,几乎要点着萧志刚的鼻子质问道。

“看来知府大人是选择镇压一途了。”萧志刚并未着恼,嘿嘿两声继续问道:“那么我想问问道台大人,若是如此做,藩台大人的土地新政还能否继续推行下去?若是出尔反尔,晋南百姓还会相信晋南官府吗?接下来会不会出现更大规模的民变?”

“哦……”梅锦堂虽然也曾当过练总,曾领团练近万,可到底是历练不足,缺乏处置政务的能力。再加上手下一帮副官、幕僚要么是些老派文人,要么早就被地主豪绅买通,屁股早就坐到乡绅那边。

一听到乡民围攻士绅的消息,想起的办法就是请军队派兵镇压,哪里想起这么多事情?萧志刚一番话问下来,这才发现自己想的的确太简单了。

愣了愣神,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想了多时,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应对之策。只得向萧志刚拱了拱手,问道:“不知将军打算如何处置?”

萧志刚并未立即回答,喝了口茶以后,却是反问道:“知府大人不觉得这事情之中有太多蹊跷之处吗?”

“哦!”一听到这里,梅锦堂顿时打起精神,低头想了想,而后抬起头问道:“将军的意思,是说这事背后还有推手?”

萧志刚笑了笑,说道:“有没有推手我也不知道。萧某一个粗汉,哪里会想起这么多。只不过听大人说起此事后,发觉其中几处颇为可疑。说出来,还请知府大人参详参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