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林看着满面疲惫的黄智霖,心中不由一阵内疚。

顾所长这些日子住在五星级酒店里,动动手指把握了下大方向,就把细活都派给了自己等人。

黄队办完了自己的案件还要帮着顾所长处理这些琐碎的细节,真是官大一级累死人。

张曼林心中充满了对黄智霖的同情,嘴上却没有停下来,他接着向黄智霖介绍第二位嫌疑人。

“第二位是徐朗宇,根据他的口供,他并没有与死者有过私下接触。他从没有去过死者房间,与死者没有交集。”

“但死者衣服上有他的指纹,死者窃听的音频中有与他相关的重要内容。按死者在与会人员房中安装窃听器的初衷,死者不可能没有与徐朗宇私下联系,放着这么大的把柄加不以利用。”

“第三位是连树宗,他的情况与徐朗宇比较相似,他是古文化研究协会的会长,在协会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与徐朗宇一起密谋的事被死者发现,却否认私下见过死者。”

张曼林道:“不过他的年纪已经近八十,还没有做二次基因改造。要是一个人作案,独自打扫现场、搬运尸体有较大难度。”

黄智霖没有睁开眼睛:“他们知道被窃听的事吗?”

“知道房间里被装了窃听器,但并不知道窃听的内容已经在我们手上。”张曼林勾了勾右唇角。

“还有一位是什么情况?”黄智霖接着问。

“这一位,我个人判断嫌疑最大,叫雷昌世,性格冲动,与死者有过激烈的肢体冲突,并受了伤。

死者的房间里、衣服上到处都是他的指纹。

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场监控拍摄到的最后一位进入死者房间的人就是他。”张曼林回复。

“不过死者与雷昌世所在楼层的监控已被凶手替换。

九点半到十一点之间没有监控画面。

雷昌世年纪大,还受了伤,没有独自杀人的能力和体力。”张曼林补充道。

黄智霖张开了眼睛,严重缺乏休息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

“先审张鸿儒、徐朗宇,把连树宗、雷昌世放一放。”

“他们的随行物品已送检了吧?这两位等检查结果出来再说。”黄智霖道。

“黄队,你也认为张鸿儒和徐朗宇比较可疑?”张曼林问。

“连树宗和雷昌世两个人年纪大了,多审两轮,要是晕倒在问询室里,我们会非常麻烦。你想啥呢。”

黄智霖哭笑不得地看着张曼林说:“没有到最后结案哪能说谁更像凶手。”

“去做准备工作吧,我看一下资料。”

黄智霖挥手打发张曼林出去,捏了捏太阳穴,又没得休息了。

午餐过后,丁元一抱着手提电脑在酒店寻了处安静的区域。

要取得顾沉州想要的证据,最简单的方法是对连树宗、徐朗宇密切关系人的通讯信息进行监控。

丁元一平时极少用手提电脑连接家中主机。多经过一个硬件就会多一分泄密的风险。

这次被迫在外作业,偶尔为之吧。

他打开手提电脑,连接网络,登录了家中的主机。

首先他用软件对两人的通讯录进行了筛选。

在两人个人终端中分别选取了联系最为密切的五十个人作为监控目标。

将这五十人,逐一设为两人的密切关系人后,他在这一百人的个人终端里植入了监控程序。

系统自设置好的时刻开始,对这一百人的所有通话内容、文字信息实时备份。

每一个小时系统都将依据丁元一设定的关键词,自动判断前一个小时的备份内容中哪些为有效信息。

系统对有效信息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完成了对连树宗、徐朗宇密切联系人的监控设置,丁元一收起了电脑。

这些天死人的阴霾弥漫在会务组,每个人都惴惴不安地等待着维序所配合调查的通知。

连一惯活泼的杜仁杰都蔫蔫地提不起劲来。

今天维序所一下子带走了四位嫌疑人,并通知余下的众人已不需要在会议室待命,可以自行安排时间,这让在酒店的人们都因尘埃落定,长长地出了口气。

会务组召集大家在下午三点,于季云阳的客房里,开个小会。

丁元一将顾沉州的回复转达给大家。

所有人听到最多两天就可以解脱,脸上都不由高兴地露出了笑容。

季云阳叫住了丁元一想说些什么,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挥手让他离开。

丁元一思忖也许是顾沉州已经就立案一事找过季云阳,只是不知季云阳向顾沉州提出了什么建议。

张鸿儒坐在环山所一号问询室里,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

一号问询室的面积不大,墙面上包着软包,天花板的四个角落里都有摄像头。

空荡荡房间中央,摆放了一张审讯专用桌和四张椅子。

桌子上固定着一盏灯,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审讯专用灯。

电视里时常看到维序员,用这盏灯直射嫌犯的眼睛。

张鸿儒好奇地伸出手,将台灯拿到手中,摆弄了一番,灯的开关被打开。

强烈的光线直射双眼,张鸿儒被强光照得眯起了眼睛。

门被推开,张鸿儒坐直了身体,他将灯转了个方向,抬起头,用被强光照得有些花的眼睛,兴味盎然地看着进来的两个人。

张曼林、黄小勇走进问询室,坐在张鸿儒的对面。

张曼林皱着眉头,关掉了台灯。看着一脸兴致勃勃的张鸿儒,回想起了上次做问询时的经历,不由一阵牙疼,心里暗道,自己这一次一定要在气势上要压倒他。

黄小勇已开始例行的问话,张鸿儒非常主动地快速配合做着应答。

回答完常规的问话,张鸿儒两只眯缝眼里发出精光。

他兴高采烈看着对面坐着的两位维序员,等着对方继续发问。

张曼林一阵心塞。黄小勇显然也没有见过这么兴奋的犯罪嫌疑人。

他忍不住翻回前页又看了一遍张鸿儒的资料。

二十九岁,两个学士,一个硕士,博士在读,天才一样的人物,资料里并没有提到他有精神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