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科幻末世>大国崛起:我用未来科技,开启星辰大海>第26章 从今天起开天辟地

半个多小时后,苏辰在林处长的带领下走进国科局的一间会议室。

会议桌边,此时坐着二十几位身着军装、年过半百的老者。

苏辰知道,这些人都是国科局和华科院的大佬级人物,身份保密级别全都很高。

见他进来,所有人全都看向他。

有审视、有欣赏、有好奇……不一而足,唯独没有任何负面情绪。

苏辰环视一周,最后看向林处长。

林处长笑了笑,指着会议桌最上首空着的位置,说道:“先坐吧。”

苏辰点了点头,坦然坐到位置上。

林处长站在他身边,向下方众人介绍道:“这位就是一个半月前上交技术资料的人,苏君。如果各位没有意见的话,资料解析会议现在开始。”

下方众人肃然点头,纷纷打开各自面前摆放的电脑。

林处长端过来一杯水放到苏辰面前,然后帮他电脑打开,说道:“开始吧。”

苏辰点头,没有任何多余的话,直接开始讲解。

……

在座的这二十几位老者,全都是国内核物理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哪怕放到国际上,也都是排得上号的大佬级人物,所以很多方面并不需要说得太过详细。

这次的资料解析,主要集中在微型钍基熔盐核能系统,以及如何与航空发动机相结合的问题上。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horium molten Salt Reactor Nuclear Energy System,英文缩写:tmSR),是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6种候选之一,包括钍基核燃料、熔盐堆、核能综合利用三个子系统。具有高固有安全性、核废料少、防扩散性能和经济性更好等特点。

熔盐堆使用高温熔盐作为冷却剂,具有高温、低压、高化学稳定性、高热容等热物特性,无需使用沉重而昂贵的压力容器,适合建成紧凑、轻量化和低成本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此外,熔盐堆采用无水冷却技术,只需少量的水即可运行。

熔盐堆的研发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鹰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于1965年建成液态燃料熔盐实验堆(mSRE)。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建成并运行的液态燃料反应堆,也是唯一成功实现钍基核燃料(铀-233)运行的反应堆。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也曾选择钍基熔盐堆作为发展新型核能的起步点。

魔都“728工程”在1971年建成了零功率冷态熔盐堆并达到临界,但受限于当时的科技、工业和经济水平,“728工程”后来转为建设轻水反应堆。

2011年,我国重启钍基熔盐堆的研究。

华科院围绕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需求,部署启动了首批华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

计划用20年左右的时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钍基熔盐堆的应用,同时建立钍基熔盐堆产业链和相应的科技队伍。

该专项依托华科院魔都应用物理所、魔都有机所、魔都高研院,春城应化所、金属所等十家院内外科研单位参与。

2017年11月,华科院、甘省签署四代先进核能钍基熔盐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12月29日,龙国科学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院长徐洪杰透露,我国的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将于2030年后在全球率先实现应用。

由此可见,我国对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研究是后来居上,目前可以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所以,这次资料解析相比2Nm级光刻机技术而言,要稍稍顺利一些。

……

一周后。

正在国科局解析资料的苏辰接到陈国栋打来的电话,告知他国科大那边的实验室已经准备就绪,第二阶段研发的各个设备模块也已经秘密送到,随时可以开始光刻机项目的最后阶段。

苏辰和林处长等人商量过后,决定暂时放下这边的解析工作,先专注到光刻机项目上。

毕竟光刻机项目已经临近尾声,而h-75N核动力战略轰炸机,保守估计也至少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

……

虽然光刻机项目即将完成,但最后的组装、测试阶段,苏辰必须亲自在场指挥。

因为只有他对整个光刻机的组装流程了解得最为透彻。

有了苏辰的加入,光刻机的组装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按照国际标准,一台光刻机的标准组装时间只需要14天,但苏辰为了稳妥起见,也为了让一众工程师能好好的观摩、学习,这次组装整整进行了27天。

5月26日,经过近一个月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台2Nm级光刻机“曙光1号”终于试制并组装完成!

下午15点整,国科大实验室。

“各单位注意,‘曙光1号’即将进入上电试运行阶段,倒计时10秒,9、8……1,开始!”

“各模块运转正常,未发现异常!”

“各模块数据正常,未发现异常!”

“……”

监控室里,除了苏辰之外,所有人都紧张的盯着监控数据面板,生怕出现一丝疏漏,就连陈国栋等十几位老牌院士也不例外。

“不要紧张,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组装测试。”

苏辰安慰的话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他只能无奈摇头。

这里的所有人中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次的组装测试绝对是万无一失。

他当初可是在虚拟意识空间里连续成功了整整十次!

下午17点整。

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一个难掩激动的声音终于从通讯器里传来:“‘曙光1号’试运行结束!设备运转正常,各模块数据正常!我们,成功了!”

“啊——!”

话音刚落,监控室里瞬间响起巨大的欢呼声。

几乎所有人都在振臂高呼,甚至有些人都喜极而泣。

陈国栋等十几位老牌院士眼含泪光,但都强忍着没有哭出来。

他们勉强压下心中激动的情绪,纷纷走到苏辰身边,和他热情拥抱。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几十年里,尤其是最近的一年多里,他们究竟承担着多大的压力。

今天,他们终于成功了!

在面前这个年仅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的带领下,他们终于实现了几十年都没能完成的梦想!

龙国终于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高端光刻机!

“谢谢你!”

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但最终只汇聚成了这最简单、最真诚的三个字。

苏辰看着面前的这十几位老牌院士,郑重道:“现在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做更大的事!我们要让全世界都听到,雄卧东方的巨龙发出的一声怒吼!

“从今天起,我们必将冲破黑暗,开天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