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狼顾之徒>第124章 拼凑起的碎镜

  神魂重塑,肉身会随意流落在天地间某个地方。

  点点星光落过,沈怀霜凌驾在大赵的上空。他穿着天青色衣衫,飘飘荡荡,如同来时一般,眼中清明如隔着一层纱看向前方。

  旧事如江海沉浮,细数当年往事,如同残梦。

  沈怀霜记不得很多事,却隐约记得一个人的样子。

  他费尽力气去想那个人的样子,反反复复在脑海中描摹,像抓住一缕残风,追着它,握在手里。神魂重入道体,他带着一股异常强烈的执念,回到了从前和钟煜住过的青山下。

  山下有个小镇,名字叫小云镇。

  小镇地如其名,是一个平安祥和的地方。

  三年前,沈怀霜和山下的住户一起做过桂花糕,被他喂桂花糕的女孩也长大了。

  女孩名叫桐儿,是小云镇药医的孙女。

  这天桐儿背着药篓,才从山上跑回来,雨却小了。她没怎么淋到雨,踩着水坑走着,晃着手里的狗尾巴草,突然发现镇上突然多了一个穿青色长衫的男人。

  她盯着那名男子的侧脸,看了很久。

  这名男子身上的衣服湿透了,正滴滴答答滴着水。地上的水慢慢积累成了一个小小的圈子,他就站在小院前,像是水墨勾勒的人,仰头看着,偏过头,望了桐儿一眼。

  那双眼睛像江上的烟岚,对上的刹那,他又朝她淡淡笑了下。

  桐儿站在书堂前踌躇,忽然想起来,这就是三年前在山上的神仙哥哥。他怎么来这里了?

  里长吆喝了一声又喊醒她:“桐儿,这就是来小云镇暂住的先生。先生身上落了病,要养上一些时日。”

  桐儿回神又道:“那他要在这里待多久?”

  “少则几日,多则数月。”说着,里长把手里的包裹递出去。

  “先生要在这里留这么久……”桐儿抱着包裹走了进去,她稀里糊涂地想着,入了厅堂,踮起脚,在桌上放下了包袱。

  里长:“以后等先生身体好些了,先生课上讲什么,就听什么。不许在先生课上胡闹,平时除了课业上的事,不要叨扰先生。”

  满屋子又剩下了滴滴答答的落雨声。说话的间隙,门前只余一道青色的背影,那道影子修长,却瞧得出他微微有些跛。

  桐儿扫了一圈那青衣男子脚下的水塘。

  望着雨幕的男子半张面庞,如浸润了水光,泛出清润,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像是冬天里冒着热气的温泉,夏天泉涧里飞起的水珠。

  沈怀霜半依靠在椅子上,青色长衫下盖住了腿,坐得很端正。他把头侧过来了一些,对桐儿极淡地笑了笑:“有劳。”

  桐儿捧着包裹的身体微微僵硬,吸了口气。

  她记着里长的话,低头往庭院走去:“那那那先生我明日给你送药,我先走了。”

  路过庭院中那棵槐树,桐儿又回头望了一眼。

  庭院里种了一棵长得歪歪扭扭的槐树,采光不好,土壤贫瘠,开出来的花都是稀稀拉拉的,到了秋天,更是叶子枯黄,树都没个树样。

  沈怀霜从座上站了起来,微昂着头。

  他从来的时候就开始看这棵树了。

  他看这棵树的时候,神情很专注,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地方上来了人,本不是什么要紧事,但要是来了一号看上去就仙风道骨的人,这事就显得稀罕起来。

  茶余饭后,众人都在私底下议论着这位先生的来头。

  有说是他仙门的道长,也有说是四下游玩的散客,总之,先生是一天一个身份,没一个准头。

  人们都快把先生的故事编完了,桐儿的爷爷才刚刚见上沈怀霜的第一面。

  小云镇虽然是个边远的小镇,但它有着方圆百里最好的药铺。

  那天正巧雨后刚放了晴,桐儿把磨药的石臼从屋里搬出来,正预备放东西磨药,却见石子路上走了过来一个人。

  来人走得很慢,隐约只能看清一个青衫长影。

  桐儿跳下了凳子,掀起医馆里堂一角白布,引着沈怀霜进入。

  “爷爷,爷爷,沈先生来了。”桐儿又嚷嚷起来。

  葛大夫年已古稀,背手钻出帘内的动作却十分灵活。反倒是沈怀霜,他看着绝对不超过三十岁的模样,倒是爷孙俩等了他好一会儿。

  问诊的时候,桐儿抱着一个蜜饯罐,在旁无声地啃着。

  行医望闻问切,她趁爷爷在观望沈先生面色,也把头侧了过去,却越看越走神。

  老人侧头睨了桐儿一眼,喷出长串鼻息,摇了摇头。

  葛大夫撩起沈怀霜衣袖。

  谁想沈怀霜袖子下,两指粗的勒痕赫然印在苍白的手腕上,淤青红痕,十分醒目。——那分明是仙门对打弄出来的伤口。

  沈先生面上看不出什么情绪起伏,他静静凝视着葛大夫,就像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桐儿看着爷爷凝神探脉,眉头是越皱越紧,一旁的沈怀霜依旧神色自若,偶尔也会对上桐儿的眼睛。

  “你年纪轻轻的,寒症也太重了,身上哪儿那么多毛病。”葛大夫撤手后,呵斥了一声。下完药方后,他朝沈怀霜脖子上看去,又发现脖子上的掐痕还没淡去。

  “好生吃药,专心养病,你这病养上大半年也不一定会好。”葛大夫把药方塞到了桐儿手里,“桐儿抓药去,这次好好把独活和羌活分分清。”

  方子抓好递上来,沈怀霜谢过桐儿,躬身对葛大夫说了几句话,转身走了。

  桐儿看着沈怀霜渐渐远去的背影,颇失滋味地捧住了自己的脸:“爷爷,刚才那位先生,您瞧出些什么来了吗?”

  “就寒症啊,我还能看出什么?”葛大夫淡淡答。

  “我不是这个意思!爷爷,你告诉我,他到底是什么人啊?”桐儿摇了摇葛大夫的臂膀。

  “不知道。”葛大夫捋着胡须,笑眯眯地回屋喝茶去了。

  桐儿捂头,瘪了瘪嘴,继续趴回药铺的柜面上,翻起沈怀霜和他们讲过的书。这几日课上来人很多,先生上课也很好听。但她觉得先生肯定会点别的东西,或许他还知道京城中的事。

  她书没翻几页,忽然又听到街上的人吆喝起来,依稀是“陛下有庆典,举国上下,人人有赏,每家一吊钱……”

  本来在内堂喝茶的爷爷突然撩开帘子,从帘子后探出半个身体,瞧了一眼桐儿:“乖孙女,早些日子就听说有赏钱,没想到是真的!!趁那人还没走远,你赶紧上去问问!”

  “爷爷送赏钱的人跑远了,你别急着等我回来。”桐儿从凳子上跳下,利索地追着人出去。此时已近黄昏,人群在往家中挤动,桐儿领完赏钱却调转方向,往沈怀霜的书堂去了。

  “先生!”桐儿远远就喊了起来。

  沈怀霜从书桌前抬头:“桐儿怎么过来了 ?”

  “皇帝陛下有赏,我跑出来正好再看看你。”桐儿又道,“先生先生,我听你说话,一点也不像别的地方的口音。可是之前家住在京城?我听说,京城那里的姑娘衣裙都比花香,文人的笔下的墨都能把运河染黑,可是真的么?”

  桐儿的话实在太多了,连珠炮弹似的。

  沈怀霜淡淡地笑了笑:“我……呆过一段时日。很多事我都不记得了。但你说京城很美是真的。尤其是过节的时候。下雪的时候,可以接到很多白雪。”

  “我听人家说京城一直是一处不眠的地方。”

  “他们头上的玉器可都是从’金御坊’打造的?”

  沈怀霜思绪一下子就飘得很远。他触了触头上发簪,笑了笑,神情颇为苦恼:“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不过你说的店好像是有的。”

  “那您知道现在的陛下吗?今天听里长说,她是太子退位后上去的第一位女陛下。”

  “原来的太子殿下接管莱阳山庄,却是成了这一派的新掌门。”

  “先生,你说这世间事怎么那么稀奇。”

  话落,沈怀霜却没有跟上,他的思绪一直没有从刚才缓回来,恍惚之中,他脑海里隐约浮现出了一个是少年模样。

  后来,身旁的少年已然长成青年,个头还比他高。再后来,他会御剑、修为进展飞快,好像这世上就没有他做不到的事。

  他会对着他笑。

  他会陪他走过很多路。

  他说过,他愿意一直一直陪着他。

  可他一想到这个人,心绪就会变得非常复杂,说不出是怀念,还是意难平。

  这个人说过很多次,要带他回家。

  要和他有很多个将来。

  接下来,就是让沈怀霜不想再想起第二次的情景。

  从前待他很好的青年将他拦在座位前,青年面色冷厉,紧紧反扣住两人的指节,又在质问之后崩溃,一边发狠,一边落泪。

  “我这般求不得,你能不能给我解惑,告诉我怎么做。”

  “我求你怜我,爱我,心悦我。”

  “沈怀霜,你别爱这世人了。”

  沈怀霜的那颗心像被彻底劈开。

  他快分不清什么是爱恨,那场极致的交融又反反复复地把他抛上云端,坠入海面,又回到云端。

  恍然从回忆中抽身,沈怀霜像淋了一场大雨,浑身泛冷,一抹额上,触手都是冰冷的水珠。

  他望着自己的指尖,短暂的一刻竟过得那么漫长、荒芜,望不见尽头。

  “先生……你怎么啦?”桐儿又问。

  “没事。”沈怀霜淡淡摇头。

  万家炊烟时,沈怀霜回书堂收了桌上最后一本书,桐儿还在他身后絮絮叨叨。

  沈怀霜手里的书也不过是开蒙用的,教授为人的道理。他对着学生念书,正好也要养上一段时间的病。

  他可以在小云镇继续留着,可他觉得自己应该去一个地方找人,但是记忆中夹杂了很多东西,他记不清,那些东西模模糊糊,像一块块碎了的镜片。

  那些过往的记忆就像散落在风中,沈怀霜立在书堂里面很久,久到没有留意到小云镇门口有车马声。

  小云镇药铺门口,马车上落下一道黑色的身影。

  “请问沈怀霜,沈先生在这里么?”

  来人面容俊朗,身着黑衣,腰上佩着一把旧剑,那剑的剑鞘旧了,外部的铁饰被他反复擦拭,如雪般银亮。

  葛大夫挑眉,一扫来人,先是被他话语惊了一瞬:“你找他做什么?”

  钟煜:“家师沈怀霜暂居此地。”

  葛大夫摸了摸胡须。

  天将降暴雨,他指了指村口的方向:“书堂。他还没回去。”

  钟煜抱拳行了礼,边收手边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