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裴新竹不同, 裴金兰身为女子,看到《梦中游》的故事时感觉又不一样。

  她已贵为知府千金,但因自己女子的身份, 却还是受到了来自父母的许多不公平的待遇。

  再看到《梦中游》里的女婴, 因为不是男孩儿,便要被爹娘溺死时。

  她愤怒之中又隐隐的有一种无力的感觉,心中想到:是啊, 这世道女子本就艰难。富人家的女儿,尚且没什么选择, 更何况是穷人家的女儿……便是连生命都要被放弃掉了。

  再看到出现了一个“大姐”的时候, 裴金兰便觉得这女孩子实在可爱。

  家中虽然如此贫穷, 但她却仍然单纯乐观, 又心地善良,愿意自我牺牲照顾妹妹。

  若是主角霍安能够回到自己的身体里, 这样好的女孩子, 应该要被他接回家中照顾的。

  然而这故事的走向却与她设想的不同。看到小女孩冻死的时候, 裴金兰哭的不能自己,甚至比看《偿星债》的时候还要惨!

  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这不过是一个故事罢了。但她一想大姐也曾经差点被卖到青楼。而这府城之中, 就有许多被爹娘卖了的真正的青楼女子, 便觉得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麓山书院里, 所有的书生们几乎人手拿到了一本《梦中游》。

  陆秋成也托李枫帮忙买了一本精装版,虽说这本书是自家夫郎写的, 但他还未看过。

  再说自己的夫郎出书, 陆秋成说什么也要收藏一册的!上一本《偿星债》他也收藏了一册精装版, 如今放在家中,还被林晓寒给笑了。

  陆秋成第一次看《梦中游》就被林晓寒精巧的写作手法给震惊住了。

  其实《偿星债》写得已经很好了, 但他看了《梦中游》才发现,林晓寒上一本其实收敛了许多。

  他跟着主角霍安的视角,穿越到女婴身上,光是看林晓寒对女婴饥饿状态的描写,就勾起了他痛苦的回忆。

  林晓寒这本《梦中游》里的故事,对那些富家公子小姐们来说,或许还有些遥远。然而对陆秋成来说,其实就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

  饥饿的感觉,他是实实在在尝过的,而村里溺亡女婴或哥儿的事情,其实也时不时经常发生。

  毕竟各家都穷,若是生了太多的孩子,是养不活的,而女孩儿与哥儿总是被最先放弃的。

  读着读着,陆秋成潸然泪下。看到大姐死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那种失去亲人的无力感,让人痛彻心扉,他永远也忘不了!

  而他再看向旁边,便见到李枫竟然也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见陆秋成看过来,李枫便对他说道:“看了霍安的故事,我悟道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像之前那么挥霍了!要给我娘和我妹妹省点钱,对她们更好一些!”

  李枫是家中独苗,家中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他的两个姐姐均已经出嫁,家中还剩下一个妹妹待字闺中。

  因家境败落,家中的银两不够花了,为了供他在府城念书,他的母亲与妹妹都是省吃俭用。

  李枫从前对此没什么感觉,如今看了《梦中游》以后,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与妹妹,才感念到她们为自己付出了多少。

  当然了,在府城里还有许多如李枫,或是裴新竹与裴金兰这样的公子小姐,看了《梦中游》这本话本子以后,或多或少的,从中有了一些自己感悟。

  除了这些年轻人以外,府城的文人圈子中,年长一辈的人对《梦中游》这本书也评价颇高。

  《偿星债》出版的时候,他们的目光多是集中在里面间隔符号的使用上面了,毕竟对于他们来说,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吸引力其实没那么大。

  但《梦中游》这本书涉及到的却不仅仅是爱情,而是更深层一些的东西。

  这种触及到底层百姓疾苦的内容,一下子就引起了很多文人的共鸣。

  甚至有人特地为《梦中游》写了文章,称细雨斜风先生是心中有大善之人。

  裴知府与宋通判也在休息时讨论起了《梦中游》,提到细雨斜风先生的时候,裴知府说道:“听闻如今细雨斜风先生的名号在京中也十分响亮。晋晏王爷就对他十分欣赏,还把这本《梦中游》送到了宫中,也不知是不是想要向那位举荐他。”

  宋通判闻言说道:“可那细雨斜风先生不就是麓山书院的一个学生么?我记得府上之前的五毒宴还请了此人做客。此人与昱文和新竹年纪相仿,若是能够直接通过行卷之路做官,那前途必是一片光明,以后倒是可让他们多多往来。”

  “只是那陆秀才上次见面之时,却似乎并不承认自己就是那斜风细雨先生。”裴知府捋了捋胡子说道:“瞧他在麓山书院念书,应当也是想走仕途的,也不知他到底是何想法?”

  “听说他成绩很好。”宋通判说道:“年轻人,应当是有几分傲气,想要通过科举之路堂堂正正的入仕。不过以他的水平,考过的可能性很大,即便是马有失蹄,也还能走行卷之路,也是十分稳当的。”

  《梦中游》首版发售了半个月以后,就二版发售了。

  这一次,京城与府城分别印制了二百本,按照一本五两银子的价格出售。也有不少家境不那么好的书生,或是外地的书生特地来此采购。

  但总的来说,《梦中游》卖的没有《偿星债》多。

  这当然不是因为《梦中游》写得不够好,而是因为比起《偿星债》来说,《梦中游》的故事没有那么下沉。

  比如这一次,《梦中游》的故事,就不太适合在茶馆里说。

  百姓们已经很苦了,对更惨的穷苦百姓们的故事不感兴趣。

  曲高和寡,《梦中游》在销量上比《偿星债》要差一点也在林晓寒的预料之中。

  林晓寒算了算时间,觉得《梦中游》应当不会再版了,便去墨香阁找了崔管事,结掉之前出版的分成。

  崔管事这一次也早就列好了出版的批次和数量,金额算的清清楚楚,一共是三千二百两,竟比《偿星债》的分成还要多!

  主要是因为这一次十两银子一本的首版就卖了一千册。虽然出的数量上不如《偿星债》但是金额上倒是更多一些。

  林晓寒上一次就发现了,这话本子其实还是越贵的越赚钱。精装版就算只卖出两百册,利润也已经非常可观了。

  如此一来,林晓寒终于凑够了六千两银子,可以买得起自己看中的那个宅子了。

  其实在大晋朝,房子与现代一样,也是十分昂贵的大件,特别是这种院子,又在府城这么好的地段,与现代在二线城市市中心买别墅没什么区别。

  六千两银子,虽说比其他院子便宜了许多,但若是人人都能出得起,那院子也不会留到现在了。

  实际上大多数能出得起这个银子的家庭,都是底子很厚的世家。

  林晓寒不过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就赚到了六千两银子,这是一般人都无法想象的。

  一拿到银票,林晓寒就去找了牙人,把那套宅子给拿了下来。刚刚赚到的银子很快又出手了,林晓寒却不心疼,反而十分兴奋。

  因为他心里已经有了数,知道自己的文章在这个时代到底能够创造多少价值。只要他还能继续写话本子,再赚回更多的银子也不是什么难事。

  林晓寒和牙人一起去衙门办理了房契。在大晋朝,哥儿和女子是可以办理房契田契的,但大多数哥儿和女子都没有房产和田产,资产都落在他们的丈夫或是儿子身上。

  像之前田哥儿,去衙门里办理田契写得就是王柱子的名字。

  林家大房,之前的房产田产也是落在林大老爷身上。所以他和儿子出事以后,家中的田产铺面就尽数充了公中,叫林晓寒原身与小周氏母子没了着落。

  而林晓寒与他们不同,他自己赚钱买的房子,名字自然要落在自己头上。

  拿到房契以后,林晓寒回到林家,他现在手上还剩下三百多两银子。

  那院子虽然前几年才刚刚翻新过,不需要大动,但花园里的花、池塘里的水都是要重新弄的。

  还有偌大一个宅子,家中也不能没有下人。按照正常的配备,怎么也得雇上五六个下人。

  林晓寒觉得自己这点银子还有其他用途,请这么多人有点吃力,便准备在林家再住一阵,等下一本书卖了再搬出去。

  他把房契放进了自己的宝贝钱匣子里,没有告诉任何人,连陆秋成也没说。

  陆秋成现在忙着念书,没什么心力管这些事情。

  而小周氏那边,他是准备把她也带过去的。现在宅子还没弄完,告诉她这些难免让她心中不定,不如等宅子全弄好了以后再告诉她们,也算给她们一个惊喜。

  京中,乾元宫内,年轻的晋文帝手中握着一本册子,封面是黑色锦缎,绣着暗金色的书名,正是《梦中游》的精装本。

  这书是他的胞弟晋晏王爷给他送来的,说是最近坊间最流行的话本子。

  他与晋晏王爷是一母嫡出,年岁差的也不大,比起其他皇家兄弟之间,关系一直不错。

  主要是晋晏王爷本人也没什么野心,从小就把心思用在一些玩乐之事上面。

  像读话本子、逛戏班子这等事情就是他的最爱。以至于后面还开了个书店,专门出版话本子,以保证他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故事。

  不过晋晏王爷这爱好归爱好,却从未把他书店里的话本子往宫里带过。

  而皇帝每次得以看到那些他书店里比较流行的话本子,还是从后妃或是太后的宫中。

  也不知他这次到底是转了什么性?竟然特地把这本《梦中游》拿到了宫中,还交待自己有空就看看。

  如今的大晋朝的晋文帝是个明君,明君注定是十分忙碌的。每日的公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时间看什么话本子?

  晋晏王爷虽然一早就把话本子放在了他殿中,但晋文帝真正想到要打开它看一眼,却已经是《梦中游》发售两个月以后,接近中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