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御史惊华>第37章 第三十七章

  三日后,丹阳长公主忌日。

  陆湛辰时便到了镇国公府,管家见他来了激动得红了眼眶,“世子,你去劝劝国公爷,他一个人对着长公主的牌位已经快一个时辰了。国公爷这几日旧疾复发,大夫嘱咐不可思虑过重。”

  “我知道了。”陆湛直奔后院祠堂,松枝掩映下,陆湛远远的就看见祠堂门口镇国公一动不动立在那。

  陆挚正在睹物思人,丝毫没感觉到有人走近。

  每到大长公主忌日,陆挚都要难过一段时日,前几年还好,这几年越发力不从心,昨日他睡得晚些,尽早起来有些心慌,没敢跟管家提起,免得他告诉湛儿,又让湛儿忧心。

  他这把老骨头,早在九年前就该陪丹阳一道去了,如今,不过是苟延残喘。

  他用袖子轻轻擦拭着牌位,仿佛手里是丹阳那张明艳的脸庞,“丹阳,你是不是怨我怪我?否则,为何这么多年都不到我的梦里来?我知道,是我的错,对不起你们母子。你泉下有知,一定保佑清儿好好的活着。还有湛儿,他长大了,如今在朝廷上都能抵挡一面,在北地能威慑一方,没有辜负你的期望。丹阳,如果你活着该多好……”

  陆挚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良久,他听到一个声音。

  “父亲。”

  镇国公放下牌位,匆忙抹了一把眼睛,这才转身,“湛儿,你来了。”

  陆湛瞧着他殷红的眼眶,点点头。

  镇国公两鬓皆白,连额头也染了白霜,这九年他也不好过,终究没再冷着脸,“父亲,保重身体,一会儿要去宫里陪外祖母,你不要太伤心了,他老人家看了会难过。”

  儿子跟自己说了这么多贴心话,陆挚鼻子一酸,眼眶又红了,“湛儿,都是父亲的错,若不是我……”

  陆湛按住他的肩膀,曾经巍峨如山,遥不可及的父亲,如今比陆湛要矮上半头。陆湛本不打算跟他说,但也不想他日日忧虑熬坏了身体,“宁夏卫一战另有隐情,父亲,你莫要太过伤心。”

  陆挚猛地抬头,牙齿咯吱作响,额头上青筋暴起,他一把抓住陆湛胳膊,“湛儿,你说什么?难道当年是有人故意不派兵支援?不送粮草?”

  当年他带走五万精兵和粮草,去榆林卫防守。以为援军很快支援宁夏卫,结果援军未到,宁夏卫弹尽粮绝,三千人苦守十日,城破,全城百姓被屠,妇女和牛羊被掳走。

  都是他欠下的债,他对不起宁夏卫所有人!

  陆湛知他情绪激动,改用双手按住他,陆挚也似乎真的被安抚,眼底的怒意一点点散去。

  陆挚说了一件他本不打算说的事,“裴仟死了,线索断了,我会继续追查,还父亲一个公道。”

  镇国公胸膛起伏,泫然欲泣,“我就说,我就说……”到最后什么也没说出来。

  陆湛拍拍他的肩膀,“父亲,有一个好消息,我找到阿清了。”

  陆湛脑海里又浮现出那少年黑白分明的凤眼,像极了阿清。

  “清儿还活着?他在哪?我们把他接回家!”

  “父亲,不急,不可操之过急,他不一定愿意接受我们。”

  镇国公神色沮丧,两只手化掌为拳狠狠地砸在一起,“都是我的错,让阿清在外流落九年,他对我们有怨也是常理。他如今可好,那家人对他好吗?”

  陆湛颔首,“他很好,那家人待他如亲子。”

  “那就好,阿清活着就好,我们等他回来。”镇国公抹了一把鼻子,背脊也挺直了,“我们这就进宫见太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说着扯着嗓门喊了一嗓子,“老陆,备车!”

  立在门外的管家,眼珠子要瞪出来了。

  还得是世子,国公爷的劲头,比砍了蒙古人的脑袋还兴奋。

  **

  仁寿宫。

  陆湛父子二人陪太后用了午膳,陆挚便将阿清活着的消息倒豆子一样说了出来。

  闻言,一向稳重的太后也不淡定了,她瞪了陆湛一眼,“偏你瞒得紧,今日若不是你母亲忌日,你是不是还不打算说?清儿如今在何处?为何不好相认?如果是贫苦人家,巴不得能回国公府。”

  镇国公连连点头,大有几分跃跃欲试的意思,“是啊,湛儿,清儿到底在哪?你没问过他,怎知他不愿意回家?我回去就把他的房间重新收拾出来,一切器具都用新的。”

  想到沈清那臭屁的样子,陆湛有点头疼,“你们放心,清儿现在过得很好,正准备参加武举考试,等他武举过后我们再相认,免得他分心。还有,我还没见他身上那块玉佩!”

  陆挚一下急了,“玉佩都没见到,你怎知他就是清儿?”

  “直觉。清儿失踪那会儿八岁,人的轮廓可以长开,身形会长大,但清儿那双黑白分明的凤眼不会错。”

  “说得不错。”太后赞同道,“清儿眼睛不像你和丹阳,倒像我兄弟。暂时就按湛儿说得办,不过有机会还是可以带进宫给外祖母看看。”

  太后面上不急,心里还是想见失踪这么多年的小外孙。

  陆湛想到沈清那淘气样,唇角一勾,“外祖母您可有心里准备,清儿说话能噎死人!”

  哈哈哈!

  太后被他逗得抚掌大笑,“李嬷嬷,你看见没,咱们世子刚才笑了。”

  李嬷嬷一直盯着陆湛,陆湛所有的小表情自是没逃过她的法眼,“奴婢还当自己眼花了,原来世子真的笑了。这下好了,等武举考试过后,世子一家就能团聚了。太后,您也不用再惦记二公子了!”

  “我现在不惦记清儿,倒是担心咱们世子,二十有五了,身边还没个知冷知热的人,我这个做外祖母的不知有生之年能不能抱上曾外孙?”

  太后故意演戏,李嬷嬷也瞬间化身戏精,“前几日老奴听说个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里没有外人,你就别外关子了。”

  “是,老奴听说,世子为了救一位姑娘跳了护城河,就醒人之后,一直把人家送到家。”

  暖阁里只有四人,刨去当事人陆湛,就只有镇国公不知道这事。

  镇国公瞪大了眼睛,一张脸都笑出了褶子,“湛儿,你看上哪家姑娘?只要你说出来,为父这就登门提亲。”说完又发现不对,“在宫里救的姑娘,不是宫女就是女史,怎会出宫呢?”

  太后瞧着镇国公一脸认真又猜不出的样,笑得前仰后合,“你个榆木脑袋,就不能是女官吗?咱们大周女子是可以做官的!”

  镇国公冷静下来,仔细想了想,满朝文武,能入宫的女官,一只手都能数出来,“是沈若?”

  陆湛没说话,而是端起茶碗若无其事地抿了一口。

  李嬷嬷只好道,“国公爷英明,正是沈若沈大人!”

  镇国公的一对宽眉瞬间就拧在了一起,“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沈大人无父无母,是不是先找人合个八字再说。”

  噗!

  陆湛还未来得及咽下去的茶水直接喷了出来,李嬷嬷赶紧递过巾子,陆湛擦了嘴,缓了缓才道,“父亲,沈大人没同意!”

  陆挚就有点火大。

  别当他不上朝就不知朝中事,沈若的奸佞之名他可是听过的,虽说最近办了几个案子,深得皇帝倚重,可他的湛儿也不差啊,哪点配不上她。

  镇国公性子好爽,所有事都写在脸上,太后安抚他道,“沈若身世不简单,从长计议也好,我们也好好把把关。”

  “母后说得是。”镇国公一向怕张太后,听她这么说,火气也就消了大半,但心里,还是想给儿子找个父母双全,不说门当户对但至少不会拖累陆湛的女子。

  但一看儿子刚才一连串慌乱的样子,他又不敢擅作主张。

  儿子好不容易和他缓和关系,只要这女子不是罪犯之女,不是罪大恶极之辈,是清白人家的女子就行。

  陆湛父子离开后,张太后歪在塌上还笑个不停,“今日哀家真是长见识了,陆挚说要合八字时湛儿那慌乱的样,分明心里喜欢,还得一本正经装矜持。”

  李嬷嬷捧场道,“谁说不是呢?咱们世子从小就小大人似的,打蒙古鞑子都没这么兵荒马乱过!太后,我听说,那日世子一路把沈大人抱回家,一刻都不曾假手他人,这不是护食吗?”

  太后道,“他就是西北的狼,有野性,也痴情。如今遇见一个喜欢的,还不护得跟什么似的?之前我还担心他错过,这下看来,哀家白操心了!对了,哀家让你查沈若的老师,有消息了吗?”

  李嬷嬷打了一下自己嘴巴,“奴婢该死,一高兴把要紧事忘了。回来的人说,沈若的老师确实是章文星,只不过沈若一个月去书院的日子不多,而且……”说着从袖子里拿出几页纸,“这是沈大人在书院的策论。”

  张太后用帕子擦了手,接过来,是两篇策论,沈若虽是女子,一手楷体却写得力透纸背,颇具风骨。

  “好字!”

  再看内容,张太后不自觉地从榻上起身,没等念完,张太后已经泪流满面,“嬷嬷,是她,哀家终于找到她了!”

  作者有话要说:

  嘤,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