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吾妻娇贵>第31章

  见她不接,左渊拿起手镯,轻轻一按某个地方,轻微的机括声响起,一枚细若牛毛的阵顿时从手镯射出,瞬间扎在了墙上。

  公孙月下意识上前一步,眼睛发亮的去看那枚针,最后又看向左渊手里的手镯。

  左渊微笑,又一按一提某个地方,就从里面抽出了一根纤细无比的细丝,等他完全抽出,大概能有三尺左右。

  “这是我给你准备的赔罪礼物。”说着话,他再次把手镯递给公孙月。

  公孙月微讶,她看看左渊,又看看手镯,最后,忽然就笑了。

  “将军,”她说,“你总说向我赔罪,可你并没有做错什么,不是吗?”

  左渊一顿,看着公孙月,眼睫轻颤,安静的看着她。

  像是有些茫然的样子,弄得公孙月心里一软,即使,她知道这应该只是她想多了。

  想法一转,她眨眨眼,收敛了眼中的柔意。

  “站在你我的立场上,我们都没有错。其实,赔罪也好,致歉也好,都是不必的。”公孙月又说,跟着捻起那枚手镯,拿在手心仔细打量,最后,又放在左渊手中,她抬头,直直的看着男人的双眼,说:“所以,你的赔罪,为的到底是什么呢?”

  说完话,她又是一笑,灿烂又俏皮,跟着转身,裙角飞起,轻快的走远了。

  “呵——”原地,左渊静静的目送公孙月走远,忽然就笑了。

  “狡猾。”半晌,他又补充道。明明是拒绝收他的礼物,却说了这么一大通,险些把他都给绕进去了。

  左渊脸上的笑意不止,低头看着手中的金镯,最后收进袖中,而后转身离开。

  绕过回廊,公孙月忽的站定。

  “姑娘?”知春轻声问。

  “实在不好,不好。”公孙月笑了,摇着头说。

  知春有些茫然,不解她这话何意,不过,她隐约还是能猜到应该是和左将军有关。

  她正准备询问,就见自家姑娘又笑了笑,继续前行。

  公孙月思绪飘飞,开始揣测左渊那枚手镯是怎么得来的。

  唔,护身不错,她挺想要的。

  待客的院子在即,再拐个路口就能回去,公孙月脸上的笑容却忽然一顿。

  蓝色袍服被风掀起一片衣角,郭阳头戴玉冠站在那里,一双眼睛四处看去,眉毛轻皱。

  听到了脚步声,他立即看去,看到是公孙月后,脸色一松,跟着又变得复杂起来。

  “公孙姑娘。”郭阳上前,挡在公孙月身前,微笑着说。可这个笑脸,却怎么看怎么僵硬。

  知春几个婢女忙上前挡住公孙月,冷漠且警惕的看着郭阳。

  见此,郭阳心中微恼,可到底没说什么。

  他越过几个婢女看向公孙月,眉微皱问:“公孙姑娘,不知道四娘如何?”

  公孙月眉一挑,似是惊讶,道:“你问我她怎么样?”

  她看着郭阳,近乎不可思议,忽然就笑了。

  公孙苒可是抢了她未婚夫的人,而现在郭阳竟然来问她这个问题?

  她爹爹说的没错,郭阳果然是个蠢货。

  不,或者是自傲。

  郭阳,从来没有把她公孙月放在眼里。

  郭阳嘴角抽抽,视线却纹丝未动,只看着公孙月,带着些劝慰的说:“之前是我不对,可这不关四娘的事。公孙姑娘,若是生气,尽可以朝着我来,不要为难四娘。”

  公孙月眼睛轻眨,上下打量着郭阳。

  郭阳没微皱,感觉有些不舒服。

  他总感觉,公孙月的视线有点奇怪,就像是在看什么特别稀奇的东西一样。

  公孙月不由的又笑了起来,她螓首微摇,向前走去,几个婢女顺势退开,她看着郭阳,说:“郭家郎君,你客居我公孙府上这些日子,我可曾理会过你?”

  郭阳摇头,看着公孙月不解她为何这样问。

  在他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定是公孙绍忌惮郭家,所以才拦住了公孙月。

  这个想法一晃而过,郭阳忽然就想起了之前看见的父亲和公孙绍相处时的礼貌,心中一顿,不由的不确定起来。

  公孙月就笑,止不住的笑,像是遇见了什么特别可笑的东西一般。

  “所以,郭家郎君为什么觉得我会去为难公孙苒?恕我直言,你实在是想多了。你,还有公孙苒,对我来说,不值一提。”她说,越过郭阳继续往前走。

  郭阳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有些难堪,可更多的却是怀疑。

  他看着公孙月,一时间竟然难辨真假。弄不明白这一席话到底是负气而为,还是真心之言?

  “哦对了,郭家郎君不妨猜猜,我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你和公孙苒的事情?”走到郭阳身边的时候,公孙月一停,又轻声说。

  她错身而过,慢悠悠说出最后一句话:“你未免也太小觑了公孙家。”

  说完,公孙月便就径直离去,再不曾回首。

  郭阳的目光一缩,霍然回头。

  可他看到的,却只是公孙月优哉游哉离去的背影,步履轻快,姿态闲散。牙绯色裙角微动,步摇在玉白色耳旁轻晃,自有一股华贵娇美之意。

  角落里,李云默默离开,很快,就赶到左渊面前,将刚刚发生的事一一回禀。

  左渊正含笑看着那株海棠树,等听完之后,嘴角笑意立即又盛一分。

  “虎父犬子。”他轻声低语,然后转身离开了这里。

  李云安静跟上,他刚刚还在奇怪,自家主子听说郭阳去堵公孙姑娘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只让他去看着,还说不必多管,现在总算是明白了。

  那位郭家郎君,在公孙姑娘面前,完全不够看啊。

  未时末,宴会散,众人离去。

  马车咕噜噜走在青石街道上,公孙月倚在软枕上,忆起刚才和左渊的说的那几句话,甫自出神。

  左渊,又是什么意思呢?

  他是听了郭盛的话来找她,还是他自己……想来找她呢?

  乌云压顶,蓄势了大半天的雨在申时左右,落了下来。

  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砸在黛瓦上,然后在房檐处连成一道白练掉在地面。雨势铺天盖地,放眼望去,一片白蒙蒙。

  下雨天,正当好眠。

  公孙月窝在美人榻上,昏昏欲睡。

  知冬跪坐在小几之后,调出了一炉香,轻轻点燃。

  香烟袅袅腾空,四下散开。

  公孙月轻轻一嗅,懒散的睁开双眼,说:“浓而不腻,其味绵长,意境幽深。知冬,你的香调的越来约好了。再这样下去,安嬷嬷怕是都没什么能教你的了。”

  “姑娘过奖了,我这两下子,怎么和安嬷嬷比。”知冬顿首,轻声说道。

  “现在不能,以后却是没问题的。”公孙月笑,说:“拿五十两银票给安嬷嬷,算我谢她教你用心。”

  “多谢姑娘。”知冬笑开,连忙道谢。

  姑娘去谢安嬷嬷,说到底,还是为了她。

  公孙月挥挥手,示意她出去。

  知冬没再多言,悄声退出内室。

  知春几个人见了她,不由笑开。知秋拱了拱手,算是贺喜了。不过,因为公孙月养神的时候不喜嘈杂,所以她们都没有说话。

  公孙月忽的睁眼,哪里还有之前迷蒙的睡意。

  她透过琉璃窗看向外面的雨幕,轻声叹了口气。

  安嬷嬷以前是她院里的管事嬷嬷,后来在知春等婢女大了后她就送安嬷嬷回去养老了。

  不是对方不好,而是公孙月不想要一个能管束她的人。

  而安嬷嬷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王管事的妻子。

  ……

  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孙月的确喜欢把东西放在床头的匣子里。可这个习惯,除了她最亲近的人,就连她的贴身婢女们也不怎么清楚。因为,那个匣子里的东西都是她自己收拾,绝对不让外人乱动的。而那一晚,那个偷走故事书的人,明显是直奔床头。

  这些细枝末节,情急之下没有仔细想,事后再回想,处处都是破绽。

  若是无事,这五十两就是赏。

  若是有事……那便是她最后的仁慈。

  侧身躺下,公孙月目光所落之处,便是正院。

  伴着雨声叮咚,公孙月用过晚膳,便找出绣绷,准备绣一个荷包。

  之前绣好的扇面放在绣筐里,她扫了一眼,准备明天给她三哥送去。

  知冬带着身上的水汽进屋,清冷的脸上带着些许笑意,向公孙月复命。

  “姑娘,东西我已经给安嬷嬷送去了。”

  公孙月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安嬷嬷说她新调了姑娘最喜欢的花香,让我拿回来给您试试。”知冬又说。

  公孙月的动作一定,抬头看向知冬手里捧着的木盒。跟着抬头,看向知冬。

  看着她脸上的迟疑,她不由轻笑,说:“怎么了?”

  知冬过目不忘,且心细如发,她这样,应该是发现了什么。

  “姑娘,”知冬的声音一顿,似有迟疑,等看到公孙月眼中的宽容后,这才大胆开口,问:“安嬷嬷是不是有哪里不对?”

  公孙月微笑,继续绣着手里的花,漫不经心的问:“你为什么这么问?”

  “您向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今日给银票——而且,安嬷嬷的反应也不对,她一开始还好,等从后堂出来后,就隐隐约约有些紧张似的。”知冬一五一十的说。

  公孙月看了她一眼,带着赞赏,却没有多说,只抬手给知冬看了眼她绣了个大概的玉兰,询问:“看看我绣的怎么样?”

  知冬上前两步,低头认真的看了眼,然后用着张清冷的脸夸赞说:“姑娘的绣艺越来越好了。”

  公孙月顿时就笑了,继续去绣。

  知冬低头,知道在自家姑娘这里是得不到答案了,便轻声告退。

  公孙月点了点头,在知冬即将转身的时候,微不可查的说了句话。

  知冬动作一顿,惊讶的看了眼公孙月,然后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