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穿越重生>替嫁女配改拿爽文剧本(穿书)>第69章 科技的力量

梁王宫,崇德殿内,众臣照常议事。只有新上任的户部尚书安开济眉头紧锁,眼下乌青深陷,面上更是踌躇不展。

安开济这一异样自然没能躲过郑长海的目光,安开济知道自己能从岌岌无名的户部侍郎晋为尚书,全赖郑长海提携,可他此时只能对郑长海询问的目光视而不见。

为了郑长海的安危起见,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自己的恩公拉下水,这件事必须他亲自出面。

安开济心头一片愁云惨雾,很是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终于狠下心,出列说道:“王上,臣有事要奏。”

梁玄淡淡道:“安大人请讲。”

“禀王上,眼下已入冬,我军日前出征赵国,已花去国库三分之一的存银,此战恐旷日持久,非得数月之功不能毕,如此一来国库恐不能支撑。”

梁玄深邃如墨的眼眸轻微上挑,“既如此,爱卿有何对策?”

安开济沉痛地说道:“伐赵一事…恐怕得…暂缓。”见梁玄面色阴沉,安开济连忙补充道:“大军可暂时回城,枕戈待旦,待明年开春再出征。”

众臣其实也有此疑虑,只不过被伐卫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听到安开济此言,那微小的疑虑便被无限放大。

郑长海闻言也出列说道:“王上,安尚书所言有理,连年征战,国内百姓已苦不堪言,此战确实应该暂缓。”

安开济不由热泪盈眶,呜呜呜,郑大人对在下实在太好了!桓侯逼迫他想办法搅黄伐赵,他正愁自己人微言轻,郑大人就来帮他了,可郑大人此等清流之人,万万不能与桓侯扯上关系。

郑长海此言一出,众臣心头总感觉哪里不对。我国确实连着三年打了多场仗,按理说一般打仗是会加大国库负担,可除了三年前函关之战惨败,无论是守卫桐邑,还是攻占灵姚,好像赢的都……很轻松?甚至可以说是兵不血刃。

再看梁国的百姓,这一年多来小日子是越过越好了,也没见着怎么苦不堪言?

众臣正忆苦思甜,侍卫突然来报,“边关捷报!”

高觉明奉命将捷报读了出来,“禀王上,我军势如破竹,连下雍州、樊城、平靖三大城池,如今已陈兵平阳城外。”

“???”

“!!!”

有年轻点的大臣沉不住气,闻言眼睛都瞪大了,就差掰着手指头算了,距离大军出征,才过去几日?若按照正常行军的速度,也该今日才到平阳,感情这不是去伐赵,是回家探亲?

“这赵军……竟没有阻拦,就让我军这么到了平阳?”

“莫不是王上提前收买了守城的府尹?”

“臣早觉得方将军年轻气盛,这次莫不是谎报军情。”

就在群臣面面相觑时,早已伤愈归队的萧衡上殿禀告道:“王上,王后娘娘那儿已准备妥当。”

梁玄闻言微微一笑,道:“请诸位移步演武场。”

众臣:“!!!”

妈呀,王上,他笑了!!

王上继位已逾两年,多数大臣还是第一次见到梁玄笑。

这一笑的威力堪比铁树开花,冰河炸裂。

郑长海却是眼眸一暗,目光闪烁。

众臣跟随梁玄的脚步,还没到演武场,已听到“砰”“砰”的响声,这声音类似炮仗声势却要大上许多,许多文臣直接吓的身体一哆嗦,颤巍巍地问道:“这……这是什么声音?”

等众臣鼓起勇气到了场上,终于看清了声音的来源。演武场上的士兵人手一杆……竹子?可扣手的地方又与弩类似,但是看上去确实只是一根普通的竹筒。

“砰!”的一声,又有士兵发射了一次,众大臣这才看了个真切。

“这这这竹竿里面射出来的是何物!”

“老臣是不是眼花了,看不清射出来的究竟是何物!”

“居然能把箭靶射穿,这是何物,威力竟如此巨大!”

“这射程,不亚于弓箭啊。”

“这这这,到底是何物!”人类总会畏惧无知,害怕自己没见过的东西,有的大臣甚至喃喃道:“邪祟!邪祟!”

“这是□□。”

宁久微清朗的声音从后面传来,如一股清泉瞬间安抚住了众臣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的心。

“这就是我国的秘密武器。”宁久微轻飘飘的一句话将众臣的心都挑了起来。

时下已有火药,其制备方法是将硝石、硫磺及马兜铃混合起来一起烧炼。但是目前对火药的使用还仅仅是在烟花,杂技表演中。

若想将之用在军事,必须得增加火药的威力。她找不到办法制□□,只好增加硝石的含量,试了几次配方后果然威力大增。只不过由于时间仓促,只能用竹筒做枪膛。

“敢问娘娘,这个弹丸是如何飞出去的?”

“明明士兵并未用力,为何威力还如此巨大?”

方才的一幕着实惊到了各位大臣,直到此时方才回过神来,众口纷纭地问道。

宁久微勾了勾唇,拿过一只□□解释道:“这个弹丸名叫子窠,是通过竹筒里火药燃烧产生的一个力,将之推出去的。”

说着宁久微施施然举起□□,对着铁靶射了过去,正中靶心!

虽然仍不明就里众臣纷纷抚掌相庆,有的武将甚至跃跃欲试。

宁久微忍住□□后坐力带来的不适,淡然一笑道:“此物,即使是本宫这样的弱女子也能操控。”

薛来得意地说道:“其余诸国一直认为我国乃蛮夷之地,其实我军虽然装备落后,却是勇猛善战。如今有了此等神器,何愁六国不臣服!”

小了,格局小了。宁久微眼神清亮,虽然这种□□也有些许多缺陷,但她的目标可是统一六国,而不仅仅是臣服。

“如此,安爱卿可还有异议?”梁玄淡然问道。

安开济硬着头皮回道:“即便通过□□,缩短客军作战的时间,但我国已连下三城,为镇压三城的反抗,仍需派出大队人马。”

众臣不由点了点头,赵国素居中原,看不起梁国,定然反抗强烈。

“非也非也。”薛来摇头晃脑地说道,“此三城中,无论是世家门阀,还是农民百姓,对我军皆无反抗。”

众臣:“???”

我国的名声这般好?

我国难道是银子吗,人见人爱?

薛来捋了捋虬髯,大声笑道:“朝代的更替与那些大世家有何关系?他们有大量的财富土地,可保其家族屹立不倒。有的世家还向我军捐资,寻求庇护。”

“至于农民?不要说反抗,简直是举双手欢迎我军入城。”

薛来向宁久微拜了拜,道:“我军之所以能这般势如破竹,除了倚仗兵器之利,更离不开得人心三字。我军所到之处不伤平民,不抢不掠,加上王后娘娘一首《悯农》六国皆知,我军所到之处甚至还有农户自发献粮。”

众臣也纷纷向宁久微作揖,暗暗庆幸,还好当初没有将王后娘娘让给赵国哟。

不伤百姓不抢粮食也是宁久微专门嘱咐方婳的,此战意在收服,而非镇压。

原书中梁赵之战旷日持久,双方损失都极大,百姓更是倍受其苦。如今梁军有如神助,所向披靡,极大地减少了无谓的牺牲。

见薛来这般得意,郑长海挑眉笑道:“众所周知,平阳城乃六国第一难攻之城,城墙坚固不说,外有护城河,内更是有两道瓮城。”

薛来不耐地打断道:“我知道,平阳城墙稳固,且用料独特,再强劲的箭矢也无法没入其中,不能借此攀爬而上,而□□的威力也无法对城墙造成伤害。就算侥幸攻入,也会被两道瓮城绞杀殆尽——郑大人想说,凭借这□□,无论如何也无法攻下平阳城,对不。”

郑长海面色沉重地点了点头,“正是。”

“不止郑大人,恐怕那赵王也是这般想的。”薛来神气地说道,一脸轻松。

郑长海:“……”

“薛太尉你这话是何意思?”

赵王宫,议事殿。

“梁军如今在平阳城外安营扎寨?”赵云启沉声问道。

“是的,梁军似乎并不急于攻城。”赵国大将吕弘恭敬地回道。

“他不急,孤更不急。”赵云启轻笑着,将杯中茶一饮而尽。

平阳城背靠大半个赵国,兵多粮足,每过一日都会有源源不断的军队从赵国各城抽调来支援平阳,每拖一日,梁国的胜算就弱一分。

梁国之所以能如此轻易地连下三城,除了仰仗兵器之利外,不过是因为打了赵国个措手不及。等大军齐聚之日,就是赵国反攻之时。

“况且……”吕弘突然附到赵云启耳边悄声禀道。

“哈哈哈,竟是如此?”赵云启闻言脸上的笑容又扩大了几分,眸中闪过几分期待。